“由她去,”商永摸摸自己弟弟的头,“你要乖,别和快死的人计较。”
一眨眼,时间十年过去了,当然,这是在康时的梦中,实际上,一眨眼,假期过完了,他即将迎来所谓的期初考试。
苏钰看着康时自打坐下后就一动不动,纳闷道:“你的腰怎么了?”
康时淡淡道:“肾虚。”
搬石头扭着腰这种事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口。
苏钰也不觉得奇怪,毕竟通过和康时以往的接触,要是他哪天面色红润,身体健康才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他深刻怀疑到那一天医术已经进步到可以让人起死回生的地步。
“你复习的怎么样?”
康时,“很不错。”
苏钰仔细观察他的面色,不像是在说谎,看上去很有自信。随着考试铃声想起,他只好带着满心疑惑把头转回去,心里纳闷莫非是康时终于转性,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开学测试最难的就是英语,班里哀嚎一片,甚至连几个成绩拔尖的面色都有些担忧,唯有康时云淡风轻,似乎万事尽在掌握。
苏钰现在是真的相信他在假期下了苦功夫学习。
晚上,康时回到商永家,眉梢带着喜色。
商永见他开心,心情也明朗了几分,“考的很好?”
康时点头,“别的一般般,但英语不错,估计很快父亲就会同意接收我回家住。”
商永给他削苹果,“大概都考了什么题型?”
“不清楚,没看懂。”
削苹果的手一顿,“不是说考的很好?”
“是很好,”康时道:“语法书上有写就近原则,所以我都选的A。” 他从沙发上站起来,“我先去把东西收拾好,等过两日成绩出来就可以直接回家。”
此时康时满脸都是梦幻的期待色彩。
商永深深看了他一眼,默默其低下头,继续削苹果皮。
第51章 愚公移山
康时的回家梦想在第二天就被打破了,一进教室苏钰就兴冲冲的对他说,“你造吗,我去办公室的时候看见考卷,你英语考了18分。”
康时蹙眉,“成绩哪有这么快出来?”
“只有你的出来了,”苏钰道:“一道选择题2分,你都选的A,老师只看一眼参考答案就知道你该得多少分。”
康时知道他的回家计划彻底幻灭。
虽然亲眼见证事实,苏钰还是难以置信道:“考完试你志得意满,我还当没有一百,也要九十九。”
“根据就近原则难道不都选A?”
苏钰呵呵道:“你难道不知道语法里除了就近原则还有就远原则,算了,”他摆摆手,“不谈这个扫兴的话题,”反正自己这次肯定也考砸了,“换个新鲜点的,你两个姐姐呢,好久没见她们来找你。”
以往不都是放学缠着康时不放。
康时被他问住了,“我也好久没见到她们。”
不止是双胞胎,连最后见金萝的时间都定格在过年那天。
苏钰,“你心可真宽。”
“我更喜欢称之为眼不见为净。”
苏钰凑过去,靠近他的耳边。
康时别过头。
“干什么这么紧张,”苏钰闷笑,“又不是男女授受不亲。”
“男男受受不亲,”康时躲开他,“有话说离远点。”
“我跟你讲件正事,”苏钰先是紧张的看了眼周围,又觉得自己有点神经质,都是同学,有什么可担心的,但他还是到离康时近一点的地方说,“你最近有没有觉得有人在跟着你?”
康时手下整理书的动作一滞,但面色很平静,“没有。”
苏钰,“仔细想想看。”
康时叹口气,“这才是上学的第二天,哪里有什么人会跟踪我?”
“我是认真的,”苏钰陷入不久前的回忆,“昨天早晨我从车上下来刚想叫你,就看见离你几米远的地方有一个环卫工人。”
康时,“环卫工人四处可见。”
“但不工作光盯人的绝对就这一个,他虽然带着口罩,裹得严严实实的,但目光里全都是望着你。”怕他不信,苏钰又补充道,“非但如此,我还看见他拿手机对你的方向找了张照片。”
听罢,康时停下手头的事情,“昨天怎么不跟我说?”
苏钰不好意思的笑笑,“我第一反应是有人想要绑架你,但又觉得不太可能,绑架这种体力活怎么会找一个女人来做。”
“女人?”
苏钰点头,“忘了告诉你,对方是个女的,但晚上回家想想,也有可能是派她来盯梢。” 他眼里闪烁这兴味,“怎么样,我们要不要去调查一下?”
男孩子在这个年龄普遍喜欢冒险,特别是苏钰小时候在英国长大,十分迷恋侦探文化。
康时,“不感兴趣。”
苏钰看样子很有信心说服他,“你想想看,每年那么多起报跟踪偷窥的案件,局里有管过几个,相当一部分女性在被害前都曾经透露过曾遭到陌生人的跟踪。”
康时瞥他一眼,“我是男的。”
“像你这么可爱的男孩子就更危险了,就凭你的小身板,说不定在路上碰一下都会骨折,而且我的方法绝对安全。”
“说说看。”
苏钰,“放学我们从后门绕出去,看看有没有人在校门口关注你的动向。”
“好高级的方法。”
苏钰咳嗽一声,“关键在于可行。”
最终康时还是被他说动,大概他也需要事情打发自己不去想那张板上钉钉的十八分考卷。
两人站在一扇大门下,门锁锈迹斑斑,因为遭受风吹雨淋显得格外单薄,伸手推一推,能发出莫大的晃动声。
“可行?”康时挑眉。
苏钰尴尬道:“我忘了学校后门很少开。”
康时退后几步,一用力,书包丢到对面,他把袖子挽起来,估算了一下高度,干脆利落道:“来都来了,翻过去。”
“千万别,”苏钰阻止道,旁人小碰小撞不要紧,康时稍一不慎离死就不远了,“这门太单薄,我们上去肯定抖得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