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完结+番外完本[古耽年下]—— by:梦溪石

作者:梦溪石  录入:07-05

一想到如果再晚半步,说不定所有人都得活活被烧死在里头,她就觉得后怕。
“娘!”
正心慌意乱之际,熟悉的声音自门边传来。
“怎么受伤了?”
乍见儿子,陈氏大喜过望,复又心疼地看着他染血的手臂,忙着人拿伤药过来。
赵肃本就只是过来看看,见众人都无恙,也就放下心了。
“娘别忙了,我这手已经包扎过了,只是皮外伤,没有伤筋动骨,不碍事的,杨大人还等着我呢,我得马上赶过去,你与戴伯他们待在这里,外面乱,别四处走动了,有什么事就派人过来说一声。”
他风风火火地说完,转身又要走。
“万事小心!”陈氏眼角微红,却没拦着他。
“我晓得!”他略一点头,又说了几句,转身便走。
不是他不想停留,实在是时间不等人,城门随时有失陷的危险,也正因为如此,那个趁乱纵火的人才更该死,只不过现在不是算账的时间,赵肃只能先忍下这口气。
以陈氏的性子,告诉她这件事,只会增加她的担心,所以赵肃只是私底下嘱咐了戴忠,又派人到沈乐行处,请他帮忙照看这边,这才匆匆赶往城门。
赵肃血污满衣,面目冷峻,一身从战场带下来的硝烟杀气,全然不复之前的斯文秀气,实在算不上好看,但他先前连射四箭,杀人立威,又不畏生死,身先士卒,已然在其他人眼前混了个脸熟,所到之处不仅无人拦阻,甚至还有人称呼他为赵大人。
赵肃纠正了一两次,发现喊错的人不止一两个,也懒得再说,索性由得他们喊去。
一路上了城门,发现对方的攻势暂时停下来了,己方总算能稍作歇息,而杨汝辅靠着城墙,以一副跟他差不多的尊容,看着他苦笑。
“少雍啊,援兵再不来,这里怕是撑不到两天了!”
赵肃一惊:“此话怎讲?”
之前他们才清点过粮草,起码还能撑三天,加上城中百姓自愿捐粮,或许能到五天也未定。
杨汝辅叹了口气:“粮草不成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军备不足。”
“军需库里不是还有五百弓,两千箭矢吗?”
“主簿刚刚清点完毕,你道发现了什么?那五百把弓,起码有四百把残旧生锈,早就拉不开了,那些箭矢更是粗糙滥造,唉!克扣军饷,谎报军备,大明军队,迟早要败在这些王八蛋手里!”他大骂一通,又颓然丧气:“我派出的人已经走了三天,至今没有消息,只怕是凶多吉少!”
赵肃默然。
先前他与赵暖二人在闽侯发现倭寇细作,如今长乐被攻城,闽侯那边想必也好不到哪去,福州就算派兵来,也得先救了闽侯县的急,等轮到他们,只怕黄花菜也也凉了。
他在杨汝辅旁边坐了下来,两人都没有说话。
赵肃不知道怎么安慰他,因为自己也实在想不出法子了。
倒是杨汝辅先开口:“可怜我家中上有老母,下有小儿,还有几坛没开封过的陈年佳酿,只怕都喝不上了。”
赵肃笑了起来:“什么酒能让大人念念不忘,等战事一歇,我可要腆着脸去讨几杯来喝。”
杨汝辅斜睨他一眼:“我看你也不懂饮酒,给你一杯尝尝便是了,多了只会糟蹋了酒。”
两人历经生死,关系顿时拉近许多,连说话的语气也随便起来。
杨汝辅苦中作乐:“少雍啊,我俩也算共患难了吧,经此一役,若能生还,请功簿上必少不了你的名字,你是解元出身,将来说不定还能金榜题名。飞黄腾达之日,可别忘了老朋友啊!”
赵肃道:“大人未免也把我们关系看得太低了,何止共患难而已,简直是生死之交了!”
两人相视一眼,哈哈大笑,笑过之后,未免又有些悲壮。
城破之日,善始善终,杨汝辅身为一方父母官,必定是要殉城的,赵肃虽然不想死,可是放眼前路茫茫,也不知道怎么走下去。
两天很快过去。
赵肃知道自己就快撑不下去了。
不止是他,杨汝辅,所有将士,连同满城百姓都是。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疲惫倦怠,不眠不休的战事让他们的精神紧绷到了极点。
都说弹尽粮绝才是山穷水尽,但现在粮未绝,弹已尽,同样已经山穷水尽。
能当作武器的东西都已经丢掷出去,每个人手里已经用无可用了。
双方强弱差距实在太大,能撑到现在已经是一个奇迹。
赵肃就算没细读过历史,也知道这数十年间倭寇猖獗,无恶不作,他们在浙江那边烧杀抢掠,敢公然跟俞大猷戚继光他们打游击,又怎么会把区区一个长乐县城在眼里。
只不过对方想必也没料到会在长乐遭遇到如此强硬的抵抗,要知道之前碰到的那些郡县,要么不战而败,要么一击即溃。
难道真的要葬身于此?
赵肃抓起弓,又往下射了所剩不多的几箭,不得不靠在城墙上大口喘气。
他来到这里,辛辛苦苦读书,卖药,赚钱,好不容易有了今天的局面,谁知道一场小小的战事,就有可能把这一切都打回原形。
真不甘心啊……
他闭上眼,后脑勺抵着灼热的石墙,耳边仿佛还传来兵器相接的喊杀声,满心疲惫。
“援兵来了!”
不知是谁先喊出这一句,紧接着,铺天盖地的声音像从四面八方传来。
带着绝地逢生的惊喜,带着柳暗花明的激动。
“援兵来了!”
“援兵来了!”
“援兵来了!”
这一声声的喊叫入耳,赵肃却觉得自己的眼皮子越来越沉重。
然后,直接往后一倒,不省人事。
再度醒来的时候,身下已经垫着柔软的被褥,入眼则是暗红色的幔帐。
安静而宁和。
跟自己之前置身的地方,仿佛是两个世界。
赵暖看他两眼迷蒙,神情懵懂,忍不住伸出一根手指在他面前晃了晃。
“来,告诉哥,这是几?”
“……一边玩儿去。”赵肃抚额,知道自己不是在梦境里了。
赵暖啧啧两声:“这样可不成,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乡试魁首是个温文儒雅,谦和有礼的翩翩少年郎,只有我才知道你这张嘴巴比谁都厉害!”
赵肃初醒,听他说话就像无数苍蝇在耳边嗡嗡叫唤。
赵暖见他神色萎顿,这才嘿嘿道:“你这一睡,就睡了三天三夜,还不知道外头发生了什么事吧?”
赵肃撑着额头,只觉得太阳穴突突直跳:“援兵来了?”
“没错,都指挥使戚继光亲自率兵来援,不仅解了长乐之围,连带闽侯的倭寇也被扫荡一空,不过闽侯县县令可没有杨大人的骨头那么硬,倭寇一来,他就弃城逃跑,那些将领士兵跟着一起跑,结果闽侯县被倭寇烧杀抢掠,比我们惨多了。”
戚继光,这个名字如同一道响雷,映在赵肃心头。
“他在哪里?”
“现在还在县衙里,好像在跟杨大人叙话,据说一时半会都不会走。”
赵肃点点头,想着能找个机会见上一面,也不枉自己来这个时代走过一遭了。
戚继光这个人,即便放在后世,也同样如雷贯耳。
史书有云:三十年间,先后南北,水陆,大小百余战,未尝一败。
但世人大多只知他抗击倭寇的战功,却不知道他还打过北面的鞑靼,写过兵书,更不知道这些战功背后隐藏的艰辛。
他会做人,他左右逢源,他贪墨钱财,用来疏通关系,攀附权贵,甚至巴结过严嵩父子,因此屡屡被言官弹劾。
可这些,都只是为了能继续打仗。
在明朝做官很难,做明朝的武将就更难。
他们不仅地位比同级文官低半阶,别说打输了仗要承担责任,就连打赢了,也分分秒秒会被扯进无休止的政治斗争里,随时可能不明不白地丢掉性命。
前车之鉴,数不胜数。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戚继光还能战功累累,就无法不令人敬服。
赵暖打断了他的沉吟:“愣着做什么,你家被烧了,我怎么看你一点也不关心?”
赵肃淡淡道:“烧都烧了,人没事就行,就算这次不烧,下次也会被烧。”
赵暖一愣:“你说什么……难道房子不是被火箭射中,意外着火的?”
赵肃瞅了他一眼:“你家和铺子能同时着火,而附近的房子都没事?”
饶是赵暖再笨,此时也猜出端倪,不由脸色大变:“谁干的?”
赵肃:“我不知道。”
赵暖皱眉苦思:“会不会是唐宋居平时生意往来,得罪了什么人?”
“不排除这个原因,但可能性不大,一来唐宋居规模很小,没有妨碍到别人,二来我娘平日与人为善,跟左邻右舍的关系都很好。”
“那会是谁?”
赵肃一笑:“兴许是有谁瞧我不顺眼。”
赵暖嘴里念念有词,思绪转了一圈,蓦地瞪大眼睛:“赵谨?!”

第13章

这个人的脑袋还不算太笨,赵肃看了他一眼,一边起身穿衣:“我只是怀疑罢了,也有可能不是他。”
赵暖咬牙切齿:“我看十有八九就是他,这几年来,明里暗里,给你们找了多少麻烦,还在外面到处散布你是被赶出家门的庶子,如果不是他,我的名字就倒过来写!”
赵肃穿戴整齐,又把他端进来的粥喝了,顿觉浑身暖洋洋的,不似之前那般乏力,一边笑道:“你的名字倒过来写,对我也无甚好处,你既是无事,就去沈乐行那里帮忙吧。”
“那你呢?”
“我去一趟县衙。”
长乐县衙内,杨汝辅正与人相谈甚欢,看上去心情不错。
这一仗虽然打得艰难,但最后还是等来援军,此事一了,如无意外,自己应该是可以升迁的,反观隔壁闽侯县,知县不战而逃,一旦坐实罪名,至少也是个流放戍边,什么升官发财,想都不要想了。
跟他一比,自己何其幸运。
眼前这位虽然是自己的救星,可言语谦虚,丝毫没有寻常武将的粗鲁,更无身为上官的矜傲,几句话下来,杨汝辅对他的好感立马深了不少。
瞧瞧,什么叫居功不傲,这就是!
杨汝辅起身,郑重行礼:“下官代全县百姓谢过戚将军,如果不是您及时赶到,只怕全城百姓,连同我这条小命,都得交代在这里了!”
戚继光忙扶住他:“杨大人不必客气。”
在此之前,戚继光刚刚因为台州大捷,而被提升为都指挥使,总领浙江一省军务,本来像福建这种的事情,是用不了他亲自出马的,也不在他的管辖范围,可说来凑巧,总督胡宗宪因倭寇往福建一带转移,让戚继光入闽平倭。
戚继光于几日前启程,一路到了福州附近,正好赶上倭寇来犯。也算那帮人倒霉,在浙江时被戚继光等人收拾得够呛,现如今转移阵地,又碰上这位冤家煞星。
结果自然不待说。
所以杨汝辅还有命在这里推来让去。
两人闲话间,外头来报,说赵肃求见。
杨汝辅一边让人传请,一边对戚继光说:“这位是福建今科解元,就出在本县。”
又与戚继光简单介绍了赵肃的师承和来历。
戚继光笑了笑,没接话。
赵肃进来,先向两人行礼,而后再朝戚继光拱手,神色郑重:“久闻戚将军大名,今日得见,肃甚幸之。”
戚继光略略吃了一惊,这才仔细打量起眼前的人。
明朝武官地位并不怎么高,就算打了胜仗,功劳也未必落到你头上,就算落到你头上,封赏也不可能丰厚到哪里去,还时时刻刻都有被拿去当炮灰的危险,朝廷里派系复杂,一旦哪方落马,对手最先拿来开刀的,往往就是武将。
像胡宗宪,他是进士出身的文官,领兵在外,总领浙江、福建两省兵马,还要依附严嵩,才能政令畅通,相比之下,戚继光就更不必说了,他功劳再大,在同级文官面前也还要低半个头,更别提上级了。
所以在当时,戚继光的名气虽然大,可也没大到是个人见了他都会肃然起敬的地步。
但眼前这个年轻人,不仅态度恭谨,而且不似作伪,这就让人有点惊奇了。
“赵解元不必如此多礼。”
“在下表字少雍,大人若不嫌弃,唤此表字即可。此番如不是大人及时赶到,只怕长乐县数万百姓都要陷于水火之中,请大人受我一拜。”
赵肃说完,倒头便拜,戚继光伸手扶住他,转头朝杨汝辅笑道:“你已谢过一次,少雍还要再谢一次,我可扶得手酸了。”
杨汝辅跟着笑起来,心道这位新任指挥使可真会说话,不似一般武官那样粗俗。
赵肃并非矫情,他这一拜,是纯粹以后人景仰的心情来向戚继光致敬的,待戚继光把他扶起来时,赵肃的神色已经恢复平静。
他这般大礼,戚继光自然生出好感,这一来二往,倒是谈得投机,尤其当戚继光知道长乐守城三日,赵肃也跟着坚守三日时,不由得赞上两声。
两人的初次见面显得异常简单,甚至有些平淡。
但此时的他们都不会料到,自己将对彼此未来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
也许很多年以后,当学者们翻开各种明史笔记,并不难找到这样一段话:嘉靖四十年,倭犯福建,继光驰援,途经长乐,俘馘两千余众,适遇赵肃。彼时肃方得解元,二人一见如故,肃陈抗倭数策,继光欣然受之。逾数年,重见,继光提及旧事,肃笑曰:岂非将相和之先兆?
当然,这些对于眼下来说,仅仅是遥不可及的浮云。
京城,内阁。
在长乐取得大捷的十数日后,这边也才刚刚收到消息,次辅徐阶正翻看着请功折子。
这年头边境多战事,大大小小的战役,赢也好输也好,内阁早就看得麻木了,徐阁老自然也不例外,他漫不经心地翻开,一目十行地扫过去。
忽然,一个名字让他略略停顿了一下。
赵肃。
徐阶歪头想了一下,就是戴公望上回提到的那个弟子?
看来老师硬气,学生也不是软骨头的,也罢,就做个顺水人情。
徐阶微微一笑,提笔写了几句,将奏折放在左边那一叠上。
“徐阁老看什么这么高兴?”边上一人探头笑问。
徐阶抬头一看:“是质夫啊,来来,坐!”
郭朴行了礼,见徐阶热情,便也顺势在他对面坐下。
他是今年刚刚入阁的,在内阁里的排名自然要靠后,论资历,他不比徐阶老,但在朝野上下素有清名,虽然不像户部侍郎赵贞吉那样敢于当面骂严嵩,但也不是严党,算是个中立派,所以徐阶自然对他亲切三分。
郭朴拿起刚才徐阶拟过的折子,随意翻了一下:“阁老,这可是福建大捷的折子?”
“正是。”
“福建今科解元随同知县守城?这可是年少有为,折子若是呈上去,圣上必然欢喜。”
徐阶笑着点点头:“可不是,最近陛下正为了北边的事情生气,这南边有了捷报,也算是一件好消息。”
二人正说着,冷不防笑声响起。
“子升与质夫可真是废寝忘食,老夫自愧不如啊!”
严嵩拈须走进来,后面跟着一个人,正是其子严世蕃。
徐阶与郭朴忙起身行礼。
徐阶道:“昨夜京城惊雷阵阵,元翁歇息得可好?”
严嵩摆摆手,示意他坐下,一边叹气:“不行了,年纪大了,睡得也浅,稍微有点动静就合不上眼,又是半宿没睡好。”
徐阶关心道:“京城里有间医馆,里面的大夫医术不错,我上回也不得好眠,去开了几帖药之后,竟有所好转了。”
严世蕃看着两人闲话家常,将目光转向郭朴,拿起刚才的奏折,似笑非笑:“郭阁老刚才在说谁年少有为啊?”
郭朴怔了怔:“此番福建大捷,乃因戚继光驰援之故,但长乐举县拒敌,知县杨汝辅,举子赵肃更是身先士卒,实是大快人心之举。”
严世蕃翻了翻,微微一哼:“区区一个举子,就不必劳烦陛下伤神了罢!”
说罢将奏折合上,丢到中间那一叠上。
徐阶眼角余光瞥见,嘴角略略一僵,却没有出声反对。
这左中右三叠奏折是有讲究的。
内阁大臣在奏折呈上时,会票拟自己的意见,附在奏章里呈给嘉靖皇帝看。
推书 20234-07-05 :房东是个受完本[耽》: 《房东是个受》指封山下文案:一个大学生,被前男友抛弃,守着一栋小别墅过日子,出租房子做房东,轻松过自己的小日子……一个转业军人,平面模特,租房子吃房东……这是一篇两个男人的恋爱小说,没错,两个男人,非腐勿入小受房东肤白貌美,厨艺甚佳,脾气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