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王甚至能听到他脚踝的轻响,但年轻就意味着他可以强行做到改变方向,而加斯顿不行。
“可这对我也没有用呢。”仁王自语道。
将对手逼迫到极限,甚至以为自己已经突破了极限,再在这样的时候——
仁王猛地挥拍,终于打出溟之呼吸融入网球招数后的一招。
并不是第一式,浪潮滔滔,而是第二式,一线天。
是理论上并不适合在红土场上运用的大力爆发技,双手握拍后打出的抽击在空中呼啸而过时发出沉重的声响。
并没有观众观战,而他的对手已经赶到球的落点,并不认为这一球会给自己带来威胁。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这一球在砸在地面上的瞬间,旋转形态发生了变化,原本的大力抽击在砸入地下后没有被红土地“吸进去”,而是迅速回弹起来,像是被什么斥力回推出去。
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被吸收,然而球的速度反而更快了。
力量和速度的转换,像是峭壁被砸开,砸出一线天光——
这就是一线天。
网球从对手的球拍和头的间隙穿过去,吹起对手的发丝,高高回弹的球影带出黄色闪电一样的光影。
“40-0!”
招式很酷炫,但得分还是一样的得分。
当然仁王不是为了耍帅,而是为了具体测试在红土实战中这一招的威力。他已经通过红土场地的细微数据来调整过招式的运用,一打出来效果就很是惊人。
这一招的测试通过,那下一招的测试自然得继续。
仁王看了一眼比分,又看向对手:“再坚持就一点如何?还有一些战术想要实践,piyo~”
第51章 九
仁王在这场比赛测试完了他的几种预计会在红土场上使用的技巧套路。或者说是, 招数变换组合。
在红土场最经典的战术,即后场慢节奏持久战战术,和前后场节奏变换, 长球和小球变换的招数,讲起来都很基础也很简单, 但真正运用在比赛中, 每个人也有每个人不同的细节。
能完美抓住节奏节点, 能够判断怎样的情境下该使用怎样的招数, 才能真正驾驭红土场。
仁王正在逐渐掌控红土场。
奔跑时红土对速度和摩擦力的影响, 击球时红土会吸收多少力量, 会怎样影响旋转……一切细微的关键点都被他记在脑子里。他不会机械性地使用这些,每一个场地,在每次比赛时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有人在上面奔跑过, 土地的软硬程度,以及不同角度的坡度和弧度都会发生相应变化。
但仁王的精神力, 念力和呼吸法, 三者合一, 组合起来,让他对自然万物的一切都格外敏锐。
在他的感知里, 红土场随着比赛而发生的每一次改变,就像是这个场地本身的呼吸一样, 是有迹可循的。
这场比赛的比分依然是6-1, 这倒不是出于恶趣味,而是仁王在测试战术时有一局将自己限制到了极限。不过打完这场比赛他反而有了坏主意:如果之后的资格赛,也每一场都打出6-1的比分呢?
被他打败的对手们, 脸色一定会很有趣。
是的, 仁王认为自己一定会进入正赛。
在资格赛输掉?
那是不可能的。
而这并不是狂妄。
外卡赛的对手更像是将要进入职业圈的新人, 和职业圈的边缘人物。到了资格赛,对手就会出现职业赛事中的常见面孔。他们或许是去年法网成绩不佳,没能直接拿到正赛名额,又或者是之前因伤没打比赛,导致ATP积分骤降……总之,没有通过外卡赛而是直接打资格赛的选手,大部分都不是泛泛之辈。
资格赛重新抽签,同样是电脑抽签,不过这一次参赛选手都会到场,权作抽签监督。
仁王还想,自己和阿玛迪斯会不会在资格赛上遇到。
但显然他的运气没有那么玄妙,又或者是他和阿玛迪斯还不算是“宿敌”关系,只是普通的对手和普通的熟人,所以玄妙的运气也认为没有将他们安排在一起的必要。
不过虽然没有和阿玛迪斯对战,仁王资格赛的对手也依然是熟人。
他第二轮的对手是梅达诺雷。
这是U17世界杯当年西班牙代表队中的选手,因伤而成绩波动很大。原本作为西班牙人,他在红土场的成绩应该不差,只是伤势多少影响他发挥,打职业到目前,看成绩,他的美网成绩反而是最好的——进入了正赛并且进入了正赛第二轮。
当年的传言,是他的实力比“不败的博格”更强,却因伤有了一年的空白期,再次回归以后技术依然稳定,成绩却没办法“一飞冲天”,而是总是欠了一口气一样。
现实的职业圈原本不再将他和博格放在一起对比,奈何博格从“不败”的位置上下来以后,去年开始打真正的职业赛时,在ATP大师赛和外卡赛资格赛中的成绩也不算十分出色。
既然成绩都不好,那反而可以放在一起比较了。
这一次的资格赛分组,同样也可以做比较:仁王第二轮的对手是梅达诺雷,第三轮的对手就是博格了。
这可以说是冤家路窄吗?
仁王想了想,认为这个说法不太行。
他和博格可不算冤家,和博格打生打死的可是平等院前辈。
双打?
双打那场可不叫打生打死。双打那场,明明是他和平等院前辈的完美配合,以及摧枯拉朽碾压对手。
要不是不想将“双打选手”的标签提前贴在自己身上,仁王就报名参加双打比赛了。只是作为职业圈新人,如果一入ATP排位赛就先参加了双打,而双打的成绩还比单打出色(仁王认为自己在双打赛上不会有对手),那许多人就会先入为主认为他是“双打选手”了。
那可不行。
不是“歧视”双打,是仁王认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有无限可能,没必要这么早就将自己限制住。
哪怕是名声上的先抑后扬,也不行。
资格赛名单里有不少熟人,比如当年法国队的队长加缪,比如当年美国队的队长莱因哈特,德国队的Q·P也参加了这次法网资格赛。
这一批当年的职业选手都是去年开始参加ATP正赛的,而和仁王同时签约的,理论上应该是明年才开始参加ATP正赛,仁王是成绩太好提前拿到了推荐名额。
这就造成了现在的结果:仁王在比赛中遇到的“熟人”,都是当年打U17世界杯时,各支队伍引人注目的“职业选手”,也基本都是各个青年国家队的队长。
咱们的队长,可都不打网球了呢。
仁王想了想,平等院前辈后遗症太强伤势太重,打完世界杯就不再打职业网球,准备大学全心学业,日后继承家业。
当年国家队的总领队毫无疑问是平等院,而国中组没有定具体的队长。毕竟仁王那时候实力就很强了,隐约有了国中第一的实力,如果按实力算仁王自然是队长。但实际上仁王在那之前没有展现过多少属于领袖的特质,哪怕在立海大当代理部长,风格也显得很特别,有点无为而治的意思。
几个教练很难选择国中组的队长,再加上整支队伍的队长除了平等院也不可能是别人,再定一个国中组队长又有点别的意思。所谓天无二日,平等院也不是宽容待人的那种领队,索性国中组便没有固定的领队,而是类似“议会”一样有一个内部决策小组。
这个内部决策小组中,仁王和幸村现在已经在打职业网球了,而迹部和白石算是放弃了职业道路。
白石是想好了要学医。
迹部嘛,他和他父亲的“约定”是后来传出来的流言,迹部本人没有否认。虽然“约好了打网球就打到这个时候,不管能不能拿到成绩都不再专注于网球而是回去学习继承家业的专业技能”这种故事实在是非常偶像剧……
等等,这样放在一起联想的话,这两位的故事相似度很高啊?
仁王将“不打网球回家继承家业”这个梗吐槽了两遍,决定下次和迹部见面时用这个来刺两句迹部。
其实当时U17的几个教练,在过去两年多以后的现在,都承认自己的判断失误。
如果当时按照最直观的实力排序,让仁王来当领队,才最符合U17训练营的一贯作风。
实际上这样的想法,在当时打世界杯过程中,仁王直接打败平等院时,黑部就已经有了。
三船还嘲笑他,说你的眼光不如我,现在该承认了吧?
黑部无言以对。
仁王不是黑部会喜欢的那类选手。黑部喜欢更精英化的,技巧性强,本身又足够稳重的选手,比如德川,比如幸村(当然如果让立海大其他人来评价,他们绝对不会认为幸村“稳重”)。仁王这样的选手,黑部一看就会想起自己因为种岛而伤过多少次脑筋。
种岛的实力也很强,却绝不是适合当领队的性子。
仁王和种岛关系一直很好,似乎还有额外的联系,黑部连带就将他们认为是同类。
后来才发现,他确实看走了眼。仁王和种岛并不同。
这两年来仁王在国外的成绩传到国内,他原本的风评也被一次次刷新。
“欺诈师”在最开始并不算是个饱含赞誉的称号,但现在加上了前缀,被称为“不败的欺诈师”的仁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青年职业选手第一人了。
一直在进步,始终飞速前进着,仿佛没有瓶颈,好像永远知道自己该往那条路走,该成为怎样的人。
从U17总教练离职时,三船和其他教练告别时,又聊到了仁王。
他说,他一开始就知道仁王那小子不是省油的灯,一定会是个了不起的人。
“您是怎么判断的呢?”黑部纳闷道。
他是真心实意想要取经的。在三船离职后,他就是U17的总教练了,但黑部总觉得自己还差了一点什么,生怕自己做错,看错,耽误了青年选手的未来。
斋藤也知道黑部有这样的压力,以一个朋友和心理医生的角度在旁边开导,但收效甚微。
黑部的这句话问出口,斋藤就在旁边无奈地笑了笑。
这个问题还能怎么回答?他都知道三船前辈会怎么回答。
“当初越前南次郎就很不靠谱啊。”三船喝了一口酒,大声且理直气壮道,“那种看过去奇奇怪怪,却有一种很难形容的气质和气魄的人,一定能做出一番事业来!”
黑部一时之间被镇住了。
三船的这句话其实没有什么逻辑,也不能这么类比和归纳,但黑部就是像是明白了什么一样,陷入了深思。
斋藤看了黑部一样,摇了摇头。
他看向咕嘟咕嘟喝酒的三船,问道:“前辈认为仁王君能够成为像越前南次郎那样的人吗?”
“不要这么对比他们俩。”三船放下酒葫芦,有些严肃地道,“他们俩是完全不同的人。而且我有直觉,仁王能拿到的成绩,会震惊整个世界。”
仁王可不知道遥远的海的那边,自己的家乡,还有一个和自己没什么接触,也没有所谓的“共同回忆”的酒鬼教练,会这么看好他。
他还在准备自己第一个正式ATP比赛的资格赛。经纪人将他第一场的对手的资料给了他。
第52章 十
资格赛是三局制, 要比单局制的比赛更考验体能分配和战术选用。
不过总的来说,红土场是很难容纳特立独行的奇怪战术的。能在红土场称霸的选手所使用的战术都很简单,并不复杂, 是职业网球发展几十年来逐渐完善的那些经典战术。
话又说回来,当技术到达一定程度,比赛的层次也到达一定程度时, 便会发现,所用的基本还是那些大家耳熟能详的基础战术。那些在初学网球时便当做教材的经典模板, 不管在哪个层次的比赛中都非常有用。
这也不叫返璞归真, 返璞归真就没有“战术”的说法了。
这只代表着这些经典战术并不如许多人初学时以为的那样浅显,反而还有许多妙用。
这些战术经过一代代人的完善, 已经不存在明显的破绽了, 对“反战术”也有相对应的变式。一些剑走偏锋的战术刚用出时或许会很有效,但一旦被人抓住漏洞, 便会直接起到反效果。而基础的这些战术则完全不同, 哪怕被克制也能有相对应的解决方法。
仁王从前看职业比赛时也会纳闷,想为什么打到四强赛,决赛, 不再出现一些新奇的招数, 反而整体节奏以平稳为主。
他原本以为是打到这个阶段,职业选手都想赢, 又不想被别人抓住破绽, 因此选择漏洞更少也更好发挥的方式去比赛。
但打了两年职业网球,遇到许许多多的青年选手后,再真正进入职业赛场, 仁王隐约有些明白了一些基础战术, 背后存在着许多他还没有挖掘出来的用法。
单纯只是去进一步理解这些基础战术, 则有些浪费了仁王自己的优势。
仁王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真正的优势所在:系统。
所以通过系统获得的那些能力,不管是呼吸法,还是念力,他都会想尽办法融入到网球中。这是只有他能够拥有的能力,放在一边不用不就是暴殄天物吗?
在网球上有了新的想法,仁王决定在比赛中实验一二。
资格赛正适合用来做各种战术的演练,也适合冒险使用一些还未确定的新想法。正赛时,仁王也会收敛一些(欺诈师标准的“收敛”)。他也是会期待正赛成绩的,这毕竟是他第一次打四大满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