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学先生(穿越)----闭目听花开

作者:  录入:04-12

但是,变故却在此时风生水起。公元1054年,宋仁宗至和元年秋,仁宗病重。
“绛,我要回汴梁了……”赵宗实在深秋的一天晚上,看着窗外依然绿意昂然的竹子,不敢看沈绛的脸。
沈绛却放下手中的书,走到他面前,笑着看他,“怎么?升官了?”
“你这么想也可以。”赵宗实迫于姿势问题,只能看着沈绛,沈绛亮晶晶的眼睛曾经多少次诱惑着他吻下去,但现在,他只觉得,吻下去是对沈绛的亵渎。
“到底怎么了?升官了还这样闷闷不乐?”沈绛蹲下身,想开导这个才22岁的少年,这样的表情实在不适合他,他心里的赵宗实应该总是那样意气风发,笑得自信满满。
“我,可能这一去,就不能回来了。”
“为什么?”
“皇上病重,睿王又虎视耽耽,所以圣上昭我回去……”沈绛歪头等着赵宗实继续往下说,沈绛觉得这不过是皇上要召回信任的将军护驾,却没有想到接下来的话让他哑口无言。
“圣上昭我回去执印东宫。”执印……东宫?虽然言辞委婉,但是沈绛还是第一时间知道了这四个字的含义:当太子!怪不得你会这样雄姿英发,这样气盖天下,这样年少得意,这样藐视天下,原来你是那高高在上的太子,未来的天子。沈绛暗骂自己白痴,怎么就没想起这耳熟的“赵宗实”三个字其实是宋英宗的名讳,而那周敦实之所以改名周敦颐,不正是为了避讳这个“实”字?
沈绛不怪赵宗实隐瞒他,因为从周围的人对他的态度,他本应该能推断出来的,更何况,他也没有对他隐瞒姓名,所以怪只怪自己麻痹大意、和缺乏联想。
“确实是升官了呢,你不是应该叫宗宝么?”沈绛叉开话题,他不知道该以怎样的态度和这未来天子对话,怪不得有人要刺杀他,他还天真的以为这是王侯勾结外族刺杀小小防御史这样没营养的行为,原来要刺杀的还是他,只是这人身份非凡。
“宗宝是皇上起的,宗实是父亲起的。”是了,历史上的赵宗实是这样孝顺的。
沈绛一时没了话,他想起了那宋英宗那著名的“皇考事件”和那让人扼腕的英年早逝。本来能遇到皇上,足够让沈绛兴奋一年都睡不着觉,但是现在他却一点也不高兴,是不是因为自己爱上了他,所以他无法高兴于自己的爱人有这样一个身不由己的身份和命运?
赵宗实搂过无话可说的沈绛,“对不起……”
“不要说对不起,”沈绛稍稍拉开两人的距离,好能看见那双眼睛。“答应我,当个好皇帝,保重身体还有,抱我。”沈绛沉了眼睛,靠在赵宗实身上,感受着那温暖的胸膛,颤抖的怀抱。最后一次了,就让自己和他放纵一下吧。
意乱情迷时,沈绛终于找到流泪的理由,或许是疼,或许是离别,或许又是别的。
身上的赵宗实是那样小心翼翼,温柔地吻去他的泪滴,“绛。我爱你。”
恐是仙家好离别,故教迢递作佳期。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归来迟。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跟我走,可好?”沈绛摇头,他虽是太子,却不是仁宗亲生,多少人等着抓他的把柄,把他拉下万劫不复,自己怎能去扰他清白。更何况,他还有苏家那两个宝贝学生放心不下。
“恨我么?”沈绛摇头轻叹,“我不后悔。”这句就已足够,不悔不恨。
沈绛披上单衣,赤足下床,走到窗边,推开窗户,掬一把月,“情字何解,明月知。宗实,我不能许你未来,但你要记得,我也爱你。”
赵顼抱着沈绛的腿,说什么也不走,沈绛强忍泪意,抱起他,轻声哄着,“顼儿,记得先生教你的最后一课: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这是《孝经》的天子章第二,讲的是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顼儿要记住。”怀里这孩子用心在背着,沈绛搂紧了他,这般乖巧的孩子,以后怕是再也入不了自己的怀了。他也将是受万民景仰,流芳百世的好皇帝。
10.
春雪空濛帘外斜,霏微半入野人家。
赵宗实带着小赵顼回到都城汴梁,被正式立为太子,入主东宫已经六个月了,现下已经是公元1055年,仁宗至和二年春天了,天气却突然转凉,连着下了几天的小雪,赵宗实靠在窗户前,想到了某个一看到雪就兴奋得不得了,却说什么也不出去玩雪的小酒鬼。每每想到他时,赵宗实脸上都会有淡淡的微笑。太子妃高滔滔挺着大肚子在一旁,戏谑着问他:“又想到他了?”赵宗实回头,微笑着默认。“那为何不接他回来?”高滔滔是当今仁宗曹皇后的侄女,名门世家,与仁宗的从兄弟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赵宗实关系亲近,自小无话不谈。而赵宗实之所以能被立为皇储,与此女也多少有点关系。
仁宗无子,所以只能在众兄弟的孩子中挑选继承人,而赵宗实天生聪颖,胸怀天下,又有曹皇后支持,仁宗便从小抱在宫中抚养,后派去秦州为防御史磨练意志,才得以认识了那机灵的沈绛。
“现在我宫中根基未稳,还不是时候。”赵宗实满怀歉意地看看身边的妻,觉得在她面前讨论另一个人,有点过意不去。“滔滔,这些年,为难你了。”赵宗实拉着高滔滔坐到火盆前。
“说这些作甚?只要你好就可以了。”高滔滔执起赵宗实的手,放在手心里,“我从小的愿望就是看你幸福,如今你找到了幸福,就努力去追吧。”
“不,太委屈你和孩子了,还有承安。”原来,两人青梅竹马,却只有姐弟之情,除了赵顼,其他的孩子都是高滔滔和相互倾心的侍卫柳承安所生,由于从小就在宫廷中长大,三人知道怎样隐藏,所以至今无人看出破绽。
“说什么呢,若不是你肯帮我俩隐藏,现在我俩还不定在什么地方流浪或是被追杀呢。”这高滔滔不仅胸怀宽广且智慧过人,以至神宗死后都遗旨已经为太皇太后的她来辅佐小皇帝,一生英明决断使被后世称为“女中尧舜”
“对了,你去见过欧阳先生了?”高滔滔抬头问赵宗实。
“嗯。”
“他支持谁?”
“不好说,他自庆历新政以后一向自称保守派,而我又有心变法,他态度暧昧的很。推说自己正在修《新唐书》和《五代史记》。”赵宗实簇着眉头,想着怎样拉拢这范仲淹之后的又一大权臣。
“富弼倒是明着支持我,只是他老奸巨滑,临时倒戈的事也能干的出来,还是先拿下欧阳醉鬼是上策。”提到醉鬼,赵宗实又想到了沈绛,醉酒后红着鼻子的可爱样子。
“考科举的时候,不会就编,考官没准还会赏识你们文风大胆,啊……阿嚏……”沈绛胡噜胡噜鼻子,该死的,谁老骂他,害他打喷嚏。没看这正给小苏轼灌输“编”的思想呢么,希望就是自己这套方案日后可以让苏轼赢得欧阳修的赏识,一举高中。
“先生,你没事吧?”小苏轼递过个帕子。沈绛接过来擦擦鼻子,收入怀中,“我洗净了还你,对了,最近听说你都在‘船坞’里夜读?”“船坞”是书院里临水的亭子。
“嗯,还碰上了龙王之女。”呃,传闻是真的?这宝贝真的遇到过那龙王的女儿,还因此结下了段绝世因缘。
“呵呵,你信?”沈绛笑问。
“有龙女做伴也不错。”苏轼从书中抬起头,看了一眼沈绛,又继续看书,真是用功。
最近,小苏辙开始窜个,都已经超过了沈绛,直追苏轼,让沈绛很不爽,不过为了两人读书时营养跟的上,沈绛还是不遗余力地研究新的营养菜式,喂饱两个学生和两个蹭饭的大人。
“糖糖,这味药放多少啊?”沈绛最近常和唐慎微讨论药食。
“你手里那么多就够了,多加点陈皮。”
“哦。”沈绛埋头苦干,唐慎微却靠在门边,丝毫没有帮手的意思。
沈绛也习惯了古人那些君子远庖厨的思想,不过好在他已经同化了个苏轼成作饭高手,因为他对苏轼说这样可以防止辙儿轻易被女人用美食拐跑。
唐慎微看了一会,对沈绛说,“明年上京,你去么?”他指的是三苏要上京赶考,虽还有两年,但路途遥远,必须提前6个月出发,也就是离出发还有不到一年时间了。
“为什么这么问?”沈绛抽空回头笑得温柔地看着唐神医。
“你和他……”这神医眼睛果然犀利!
“当然要去,没有他,要去,有他,更要去。”沈绛依旧笑得和没事人一样,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心里很苦。他可以不介意高滔滔,也可以不介意那以后的后宫三千,他更不介意赵顼是他夫妻俩恩爱的象征,也不介意他还有3个儿子三个女儿。他唯一牵挂的就是这个英伟的皇帝仅仅在位四年就死了,他心疼,他不舍,他甚至痛恨自己记这数字记得如此清晰,可是又能怎样呢?他没地方去诉说。
“审元,陪我一起去好不好?”第一次,沈绛叫唐慎微的字。
唐慎微细细盯着他看,良久才低声答应,“嗯。”
接下来的每个日日夜夜,沈绛都专心教导他的孩子们,用尽各种方法教他们应变考试。
“好了,今天就到这吧,一年了,大家也都辛苦的够戗,明天王先生邀请了文坛名流参加为慈姥潭的命名活动,今天都回去准备准备,好好休息一下吧。”沈绛看学生都一个个回去了,伸了个懒腰。
这慈姥潭正是苏轼遇到龙女的地方,后来龙女告诉苏轼,只要想念她了,就在潭边呼唤她的名字,于是每每月光稀疏的时候,都能听见苏轼声声唤着:“鱼倩……鱼倩。”
第二日,所有人都把给这潭春水起的名字写在纸上,看到苏轼写的“唤鱼池”后,王方先生和名流们一致好评,于是小苏轼第一次出名了。
而就在即将公布池子名称的时候,王家的丫鬟拿张纸匆匆跑来,说是她家小姐给池子起的名字,众人展开一看:唤鱼池。真可谓无巧不成书。而这位聪慧过人、博学多才的王方家大小姐,正是二十年之后那“小轩窗,正梳妆”的苏轼亡妻,王弗。正是这曾有龙女出现的池子,让两人结下了姻缘。
众人都夸这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沈绛看着这幕也替苏轼高兴,回头想和小苏辙分享这喜悦时,却看见他红着眼睛,手纂得紧紧,沈绛突然没了高兴的兴致,替苏辙感到悲哀,被抢了哥哥的感觉一定不好受吧,更何况这两人是曾经发誓要永远在一起的。
苏辙突然泄气了一般松开手,手里被揉皱了的纸,落到水中,荫开的那一瞬,沈绛分明地看清了,苏辙也写的是:唤鱼池三个字。可怜的孩子,人家两个写的是同样的字,被称为缘分,而小苏辙却……
“辙儿,”沈绛走到苏辙面前,手按着他的肩膀,迫使他放松,“辙儿,你哥哥他……”
苏辙没等沈绛说完,低头看着已经比自己矮了许多的先生,正抬头看着他,满眼悲戚,似是看懂了自己对哥哥不应有的感情。“先生不要说了,辙儿明白。”
公元1056年,仁宗改年号,嘉祐元年,这年发生了很多事情。
那有着“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称的包青天包拯任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府,成为著名的开封府尹,与同为龙图阁大学士的欧阳修一起执掌开封府。开始了六年的都城生活,为汴梁一方百姓谋了不少幸福。
同年司马光入京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同知谏院。
年底,世称“二程”的程颢、程颐兄弟,二次入京讲《易》,以至后世把他们在汴梁讲学处立为二程祠,以供纪念这两位知名的书院学派的发起者。
宋代的教育分官学、私学和书院,官学包括中央官学和地方官学,中央官学包括太学、鸿都门学等,地方官学就是学、校、庠、序;私学一般由著名学者官员教授知识,分高等私学和初等私学,沈绛所呆的眉山私学就是成都府尹张方平开办,包括了高等私学和初等私学为一体的私学体系;而书院萌芽于唐,完备于宋,废除于清,它以私人创办为主,实施藏书、教学和研究结合的教育机构,北宋出名的六大书院:庐山李渤创办的白露洞书院,衡阳李士真创办的石鼓书院,长沙刘鳌创办的岳麓书院(貌似这个是祝英台他们学习的那个?我犯懒没查),商丘的戚舜宾创办的应天府书院,江苏金坛侯遗创办的茅山书院,以及我们沈绛同学最为崇拜的河南登封的程颢兄弟创办的嵩阳书院了。
同年,19岁的苏轼迎娶了他的第一位美丽聪慧却红颜薄命的16岁娇妻,开始了11年之久的锦色婚姻生活,并共育一子:苏迈。
拜堂时,苏轼特意带着小新娘拜了拜恩师,只是这盖头上鲜艳的红,沈绛觉得有那么点刺眼,却也由衷地为苏轼感到高兴。
婚后,因着自己心疼小苏辙,沈绛不知道怎样面对这新媳妇,倒是苏辙大方坦然地同这新出炉却比他还小上两岁的嫂子共住一个屋檐下,叔嫂和睦。
1056年冬,苏洵带着两个韶华之年的儿子,踏上了进京赶考之路。
而沈绛也带着他的学生们还有神医唐慎微一起去了汴梁。
一行人先到了成都,拜会了张方平。这张方平与欧阳修政见不一,所以互相看不对眼,经常拌嘴,却和苏洵以及沈清的父亲沈如柳异常要好,所以苏洵和沈绛一致认为有必要在上京路上去探望一二。
并且沈绛也打着小算盘,他隐约记得,这张方平见过了苏家二兄弟后,觉得此子才华无限,特意给对头却是文坛领袖的欧阳修修书一封,推荐他俩,才使欧阳修注意到了他俩,所以沈绛一定要去见见这决定着苏家俩宝贝命运的张方平。
这张方平果然和沈绛猜测的一样,宽脑门,山羊胡,学院里那周夫子恐怕就是崇拜这创始人才COSPLAY他的样子吧,沈绛偷偷看着张方平笑。
“子谦侄儿,”张方平和苏家那三个活宝寒暄后,注意到了他们身后的世侄,“近来可好?”
“子谦见过张伯伯,子谦蒙伯伯相救才得意侥幸活到今天,大恩不言谢。”沈绛跪倒郑重地给他行了叩首大礼,沈绛真的感谢这个已经白发的老头,没有他,沈子谦活不到沈绛穿越的那天,也就没有了沈绛和赵宗实的相见相爱,所以沈绛由衷地感谢他。
拿了张方平的文书,坐着他提供的马车,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出了成都直奔褒斜谷,走了古蜀道从扶风到长安,旧都长安领略了中国最大王朝唐朝的遗风之后,众人在华清池休息一晚,出了关中,到达渑池。
这渑池自古有名,战国时那秦王命赵王鼓瑟,被赵国的蔺相如机智地糊弄过去的典故,就出自这个小小城镇。由于城镇太小,沈绛一行人只能在渑池城外的寺中过夜,苏轼诗兴大发,还在寺中墙壁上与苏辙一同提了首诗。
后来多少年后,独自出任凤翔判官的苏轼路过渑池,发现那面墙竟然塌了,又想到这是二兄弟生平第一次分别,不由悲从心生,又写下了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的经典作品。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而题目中的“和”字则是对应苏轼出发前,小子由送他的诗,子由猜道他去凤翔肯定会回渑池看看他们俩曾经一起提诗的地方,就写下了: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泥雪。
骑驴还寻大梁陌,行人已渡古岆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提。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言蹇马但鸣嘶。
这俩孩子,真是的,写诗打情骂俏。这诗是1061年俩人写的,沈绛看过之后,就有了前一句的感叹。
11.
公元1057年二月,当沈绛一行人还在长安忆苦思甜的时候,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文风;王安石从汴梁外调知常州事、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继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多年的地方官经历,使王安石认识到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宋封建统治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所以变法之种已在他心中萌芽。
推书 20234-04-09 :蝴蝶养猫----不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