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自有颜如玉 上——竹篱

作者:竹篱  录入:04-12

文案:

每一场不期而遇的背后,是劫是缘,谁都说不清楚。

你爱我,我爱他,世间的缘分,兜兜转转,难以圆满。

一个是惊才绝艳的燕京第一公子颜如玉,一个是西北四方城赤子之心的将军秦书,

原本应该是两条平行线,此生无相交之日,可是就这么,偏偏遇见了。

颜如玉像是一个谜,秦书纠结,挣扎,孤注一掷,还是爱上了他,

毕生所愿也不过想像那个人说过得一样:愿有生之年,拥颜如玉入怀中。

颜如玉那么聪明睿智,他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除了他自己,

他将所有的东西都握在手中,争斗,算计,九死一生,不过是为了另一个人。

他一直活在那个人的过去中,走不出来。责任,仇恨……

所有的一切压在他肩上,蒙了他的眼,他挣扎,抗拒,就是不愿意去爱秦书。

可是秦书知道,自己已落入颜如玉这条河中,万劫不复。

内容标签:情有独钟 虐恋情深 天之骄子 天作之和

搜索关键字:主角:秦书,颜如玉 ┃ 配角:赵子宴,林景,赵俭 ┃ 其它:商陆,商小天,陈丹青,重湘

第一卷

长亭怨慢·伤情

独身把,歌楼踏遍。犹记当年,笑语花间。昔人不见,酒醉疏狂空痴念。相思无限,怎奈何,人已远。叹缘悭分浅,独穷碧落下黄泉。

梦短,强笑泪浴眼,明月夜空樽闲。世事多艰。流云尽,年华将晚。情钟难,锦衾孤寒,灯阑珊、花烬偷眠。情在不能醒,一人梦蝶凄婉。

那年那天,燕京皇城金銮殿外。

颜如玉一袭红衣飞扬,斜眉冷眼,孤傲决绝,整个人带着刺似的,就这么戳进了秦书的心里。

如果这一天,他没有遇见他,那么往后的这诸般万事,是不是就会换了另一个模样?

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如果,遇见了,就是遇见了。

但是兜兜转转,这世上的缘分,竟然如此难全。

第一章

大风吹得军旗猎猎作响,春季正是西北多风的时候,校场上训练的士兵还未散去,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有的干脆直接席地而坐。

秦书刚训练完,一手把长枪递给一旁的亲兵,另一手将头盔拿在手里,满头大汗,也顾不得擦,一路小跑,跑向方才就在一旁站着的秦老将军身边站定,器宇轩昂,神采飞扬:“爹,都这个时候了,我们什么时候动身去燕京啊?”

秦书没去过燕京,都是从韩师爷或者杜主簿那里听来的,听说每到节日,燕京十里长街,宝马香车,灯市如昼,怎一个繁华了得,不像这四方城,出了城门,目之所及全是草原和戈壁滩。

西北壮丽广阔,气势恢宏是不错,但是比不得书上说的那些锦绣风流之地有吸引力,因为那里有文人子弟,贤士大儒。

秦书自小在西北长大,跟着秦老将军镇守西北,除了不记事儿的时候在燕京呆过,这么多年,全是呆在这四方城的,非常想跟着去燕京看看,是以有这么一问。

秦老将军毫不顾忌当着那么多将士的面儿,一巴掌拍在秦书头上:“你这傻小子,就这么不待见我们四方城,想去燕京?”

秦氏出武将,秦老将军也是从小跟着自个儿父亲镇守在这西北的,秦家自大梁开国以来,世世代代扎根在这里,上阵杀敌,保家卫国,时至今日,朝堂上若是论起打仗,无一人能出秦家左右。

今年这年刚过去没两天,百里璟突然下了一道诏书,除了对西北将士的物资抚恤,还要招秦老将军回朝,此外特意嘱咐要带上秦书。

秦恒寻思着百里璟这用意怕是有些不大好。

“我就是想去看看,转一圈儿再跟着你回来不行吗?”

说着说着,眼看着自家老爹举起了巴掌,秦书噤了声,撇撇嘴,这也太小气了。

秦老将军举起的手却只在秦书肩膀上拍了拍,叹了一口气:

“傻小子,京都那可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地儿,哪有我们四方城好,多自在!你就不要跟着了吧,我把调军令给你,你留下来守着。”

要是从前有这等好事,秦书早就忙不迭应了,这么些年,他也就是做个秦老将军的副手,连战役都未曾指挥过,能掌管一下调军令,那真是求之不得的事儿。

说来,秦老将军为什么不让秦书接替他自己呢?

也就一个原因,因为秦书他太温厚了,说好听了那是老实,是温厚,说白了就是迂腐,古板。

用秦老将军的原话说就是:缺心眼的,读书读傻了!

秦夫人去得早,秦书从小跟着秦老将军在军营里长起来。一帮大老爷们,还都是军纪严明的军人,秦书男子气概半点儿没少,秦老将军对这一点儿还是比较满意的。

可是后来出了点儿偏差,秦书虽然如秦老将军所希望的那样,成了个顶天立地的堂堂男儿,上阵杀敌不在话下,可是读那些圣贤书读得有些过于温厚了。

秦夫人是个大家闺秀,读书多,从小秦书就跟着秦夫人念诗读词,后来秦夫人去了,他又跟着军中的韩师爷学认字,一来二去的,竟也成了个文化人。

耿直,温厚,赤诚,待人温和有礼,日常时候广袖儒生常服,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燕京哪家的贵族士子,而不是这西北满口粗话骂娘的将军。

当然,满口粗话骂娘这种事情,秦老将军是万万不会的,想当然秦书更是不会。

记得有一次,秦书跟着秦老将军学习行军打仗,秦老将军讲兵法,讲到夜袭,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那时候秦书怎么说的?

他一拍桌子站起来,俊脸上写满了不赞同,拧着眉毛:“爹,你背后偷袭,乃小人所为,实非君子之道!”

军帐中副将师爷笑倒一地,钟副将捂着肚子更是笑出了泪花。

秦老将军气得七窍生烟,将兵书一扔,拂袖而去。

秦书也挺聪明,秦老将军不教他,他靠着自己琢磨兵书,也学了个八九不离十,还有些什么诗啊词啊典故啊什么的,说起来头头是道。

秦老将军高兴归高兴,但是还有些略微不满:一个大老爷们儿家,念那么些个乱七八糟的书做什么!念就念了罢,但也要懂得变通,上阵杀敌,那是玩命的事儿,战场上什么君子不君子的。

秦老将军想起那时候的“乃小人所为”就生气。

两个字:迂腐!想他秦家世世代代,哪一个不是在沙场上征战的大好男儿。

迟迟不将兵权交给他,不让他跟着指挥,也只是怕他受伤,爱子心切罢了,二十岁的小子,可是就算秦书他长到三十岁,只要秦老将军活着,也当他是个孩子。

秦老将军年轻的时候在战场上克敌无数,大大小小的伤不知道受过多少次,才辛辛苦苦将个四方城治理成如今这模样。但就是这样铁铮铮的汉子,从前怕妻子,后来夫人病逝,便是宠儿子这个独苗。

这一行这么危险,又怎么能让秦书跟着去呢?

“爹,你也太吓唬我了,就带我去吧。”

秦老将军不说,秦书哪里会去想功高盖主这一茬,只当秦老将军是回京述职,不日就要回来的。

他哪里知道,百里璟这一道诏书下来,金银玉器诸多封赏暂且不说,还特意给他加了官进了爵,封了个振威小将军,并要身为镇国将军的秦老将军携子进京谢恩。

进京谢恩没什么,可是这携子就能让人琢磨一阵子了。

秦恒本来想着自己一人去,等到了燕京,就说秦书生病来不了,百里璟就算不高兴也不会多说什么,哪知道秦书这次铁了心要跟着去,天天在耳边念叨,把秦恒烦得不得了。

无奈之下,秦老将军只得同他解释:“功高盖主你懂不懂?朝中风云变幻,现在西北安定,我们又手握重兵,百里璟身体每况愈下,想要翦除异己,给太子铺路,你看这苗头,首先要动的,就是我们秦家!我们手中的兵权啊!傻小子。”

自古以来皆是如此,伴君如伴虎,兔死狗烹,鸟尽弓藏。

秦书闻言瞪了瞪眼,根本没有想到这一茬,还有些不敢相信,他秦家世代卫国,对大梁忠心耿耿,天地可鉴,为什么?

秦老将军以为劝住了他,稍稍放了心,燕京虎狼之地,他这么好的儿子,去了不是白白送死吗?

“那就更不能让你自己去了!”秦书坚持,打定主意,非去不可。爹一个人太危险了,有自己跟着,如果有什么事情,也好有个照应。

秦老将军劝了好几日,好说歹说,话都说尽了,无论都劝不下,秦书倔起来,连秦老将军都没有办法,心想哪日趁着他不知觉,悄悄溜着走。

秦书耿直温厚,但是他不傻,怎么会不知道秦老将军的想法?于是这几日,秦书一直跟着秦老将军,几乎是半步不离。

睡觉时候秦老将军见他还是不走,一瞪眼:“还不去睡觉!”

“我去睡觉,你就偷偷走了,别以为我不知道,我要和你一块儿睡!”秦书站在床头,拿了一本书胡乱翻,心乱如麻。

秦老将军又是好气又是好笑,往里躺了躺,拍拍一边的床板:“傻小子,上来吧。”

秦书从小就没怎么和自己父亲这样亲近过,更没有睡过一个榻,如今竟然觉得有些不好意思,静静躺了好大一会儿才开口。

清了清嗓子,秦书问道:“爹,这次进京,是不是很危险?”

秦恒答道:“这我也说不准,要说百里璟的意图,也太明显了点儿,谁知道呢,总是小心为好。”

“那我们都不去了吧。”秦书想了想,京都再繁华,可是自己爹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西北距燕京千里之遥,要不就找个借口推了,实在不行就直接不去,将在外,令有所不受,不去的话,想百里璟也没有办法。

“不是说不去就能不去的,落人口实更不行,你要跟着去也可以,不过你要保证,跟着我到了那儿,到时候可不准闹事儿,把你的嘴给我闭严实了,一言一行都要小心,凡事要听我的话。”

秦书心想自己什么时候闹过事儿?还是认真答应着:“我知道了,爹,你放心。”

这一觉,前半夜睡不着,后半夜一下睡到天亮,秦书醒来却不见了秦老将军,先是吓了一跳,后来在训练场上见着才放了心。

一晃过了七八天,三月初,东西收拾得差不多,秦恒安排好相关事宜,千叮咛万嘱咐小心草原人来犯,拿上圣旨,带了秦书,又准备了些西北的特产,浩浩荡荡五六辆马车,随行四五十个小将士,一行人便上了路。

这一去,无论怎么看都是有几分危险在里头的。

秦书坐在马车里,有些忐忑,想了一阵子,开口问道:“爹,你说是命重要,还是权力重要?”

秦恒拍了他的肩膀,笑道:“傻小子,你读了这么多书,这问题还用问我?自然是命重要。”

“那这样的话,他想要咱们的兵权,咱们将兵权还给他不就好了,为什么要这么大费周折?”秦书觉得这事情很简单,你想要我就给。

人入官场,如入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开始时由着自己,可是这结束却是由不得自己的。解甲归田,解了甲,恐怕还不等走到田里,就直接走到阎王殿了。

这些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解释得清的,秦恒看着秦书,一时间无限感慨。

“怀远啊,这官场纠葛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爹将挑子一撂,其他人怎么办,这西北的将士又怎么办?他们就苦了。”

秦书从小生活在西北,西北人豪爽,一是一,二是二,相互看不顺眼就打一架,是以勾心斗角的他不怎么懂,听秦恒这么一说,他仔细想了想也想出几分就里来。

“你不懂这些,所以虽然你从前跟着我也上过战场,立过功,可是我没让杜主簿往上报,想着让你避开这些,等我老了,将兵权上交,咱们找个地方,好好给你娶房媳妇,了了这些事就好了。可是没想到百里璟疑心太大,他等不及了。”

秦书垂了头不说话,心里沉甸甸的难受。

四方城虽然时不时会和草原人打一仗,不大安宁,可是在秦书心里,四方城是家,况且这一去前路艰险,说不准还有生命之危,秦书觉得,这下无论燕京再怎么好,再怎么繁华,他大概也不会喜欢了。

第二章

百里璟那一道诏书下去,不仅秦老将军如临大敌,整个朝堂都隐隐有些不安,心底都猜测着是不是要变天了,因此人人自危,颇紧张了一段时间,但也只能观望着,静待秦老将军回朝。

转眼间初夏已临,绿风暖人,燕京桃红柳绿,风景如画,街上行人也都换了薄衫,少年士族子弟打马而过,呼朋唤友,风流俊秀,不知捎带走了街上多少姑娘的春心。

燕京的公子哥儿数不胜数,个个均是人中龙凤,诗书满腹,一个赛一个的风流才子,但若是论起个中翘楚,有一人当仁不让,识得的,不识得的,都会竖起拇指赞一句。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当朝颜右相家的大公子,人人称道的大梁公子第一人,名字唤作颜如玉。

颜如玉是颜相的独子,真真正正的大家公子,门楣高得很,别的不说,单说近几十年,颜家三代接连为相,这门楣,放眼整个大梁,除了皇室百里家,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了。

若仅仅是门楣高一些也就罢了,颜家书香门第,文官世家,状元郎一个挨着一个的出,颜如玉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真真正正当得起四个字:惊才绝艳。

是以燕京读书人中间流传有一句话,赞的就是颜如玉: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颜远舟。

颜远舟是颜大公子的字,颜如玉受欢迎的程度由此也可见一斑。

颜夫人和颜相将颜如玉这唯一的儿子教得极好,无一丝纨绔之气,才倾八方,年纪轻轻便是御前一品侍郎,名扬四海,每每说起这个,颜夫人骄傲之色溢于言表。

颜相教子有方,颜夫人巾帼不让须眉,更是功不可没,识得颜夫人的,也都竖着拇指夸一句:当世奇女子也。

说来这里还有一桩陈年的往事,当年颜相追妻的事迹,可是闹了整个儿江湖,现今说书的先生说起,依旧还是津津乐道。

颜夫人与颜相既不是门当户对,也不是青梅竹马,当年的颜夫人,在江湖上混得风生水起,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贼。

是的,就是贼。

用颜夫人的话说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能做到天下第一,那也是本事!

不才颜夫人正是这个天下第一的贼,闺名唤作杜婉婉,当年她偷遍天下,觉得好玩,溜进了颜府,偷了颜家的东西,那时候还不是丞相的颜泽成,千里追还,两人一来一去的,竟也成了一桩奇缘。

颜如玉的名字也是颜夫人力排众议给取的,取自一句古话: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个名字着实取得很不错,可是放在男孩子身上,就有些不大对味儿。

小时候颜如玉因着这个名字,不知道受了多少同龄孩子背后的指摘,好好的男孩子,怎的取了个女孩子的名?

后来因此颜如玉还退了太学,王公贵族子弟挤破了脑袋想要进去的地方,他说不去就不去了,颜相也由着他。

那个时候颜如玉还会因名字哭闹,颜夫人手一挥,他爱怎么闹怎么闹。等到他再大些,颜如玉发现,只要自己的拳头够硬,这些事情解决起来简直太容易了,于是颜如玉又死命练就了一身的功夫。

是以今日的颜如玉,满肚子的墨水儿好不说,也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弱书生,随便往那里一站,风采折人,就是一段好风景。

等到十六岁加冠的时候,颜丞相给取了个字,唤作远舟,这才稍稍弥补了颜如玉名字的痛处。

但凡不涉及他自己的名字,颜大公子的脾气也算还不错,可是但凡涉及到颜如玉这个名字,脾气就不怎么好了,管你老少,一准吃不了兜着走。

因此朝堂的同僚们,都唤一句颜公子,或者远舟,颜如玉这三个字是万万唤不得的,若是谁唤了这名字,都要倒霉好几天的。

推书 20234-04-12 :你不幸福我就会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