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夺命小情人儿 上——呆头鹰

作者:呆头鹰  录入:05-11

林子寒点了点头,把人放了进来,还没等两人走到屋里呢,灯光晃了一下又亮了,不过明显电压不足,昏暗的很。

两个小姑娘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看来她们的计划要泡汤啊……

林子寒这回仔细看了看两个小姑娘,两人个子差不多高,一个带着黑框眼镜,脸有些圆,看起来很文静,普通身材;另一个中分长发,瓜子脸,身材苗条,看起来有几分姿色。

“呃……大哥,你们也是来旅游的吧?”那个戴眼镜的小姑娘先问道。

林子寒点了点头。

“那个……明天你们要去哪啊?我们搭伴一起去怎么样?”小姑娘继续询问。

“这个我做不了主,他说的算。”林子寒用大拇指指了指后面。

俩个小姑娘顺着林子寒的方向歪了歪身子看了一眼,方寺邵坐在床上,一手拿着手机,抬头看着门口的三人,眼神巡视了一圈,看的两个小姑娘心里忐忑。

要不是人长的帅的掉渣,她们都有种被色狼盯上的错觉,目光有些不友善,不过要是被帅哥盯上那感觉却是完全相反啊,飘飘然了都~可惜这目光不是色眯眯的,而是让两个小姑娘完全猜不透。

其实方寺邵并不想多带两个“累赘”,但是他对旅游什么的完全没概念,完全是一时兴起,要让他为决定去哪费脑筋他宁可呆在酒店不出去了,但这又违背了初衷。

暗自叹了口气,方寺邵说道:“可以,你们明天计划去哪?”

两人一听顿时心花怒放,连忙说道:“先游览曼德勒皇宫,然后前往阿玛拉普拉古城,参观佛僧院,看”千僧饭“,僧院门口不远就是乌本桥,最后欣赏乌本桥的日落。”

方寺邵闻言觉得还不错,于是点了点头道:“可以,那你们回去准备吧,明天早上叫我们就行了。”

逐客令如此明显,任那两个小姑娘脸皮再厚也不敢留下来了,虽然有些不近人情,但是能明天一整天都和帅哥们在一起,还在乎现在这一会时间吗?于是心花怒放的和林子寒告别,两个人就乐颠的回到自己的客房了。

送走二人,林子寒看了看方寺邵,方寺邵歪了脑袋问道:“很奇怪我为什么同意?”

林子寒没回答,只是看着方寺邵,方寺邵觉得这样的林子寒有些无趣了,不过耸了耸肩道:“免费的导游何乐而不为呢。”

方寺邵说的没错,这两个小姑娘本就是一起经常旅行的驴友,所以每到一个地方早就做好了预习,路线还有住宿交通几乎都有所了解,这次和林子寒两人一起,那功课更是做足,就连绕口的“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都记得滚瓜烂熟。

一夜无话,第二天清晨,两个小姑娘就来敲门了,林子寒和方寺邵随便洗了把脸就跟着走了,到了门口两个小姑娘说有大巴直接到,也可以打出租车过去,也有摩托车,很便捷,还没等两个小姑娘找好车呢,众人面前停了一辆suv——北京现代ix35——银棕色的亮漆看起来像新的一样毫无污渍,在这满是二手车跑的缅甸不亚于在中国看见劳斯莱斯一样惊讶。

在两个小姑娘的嘴型大张成o型的时候,方寺邵说了一句:“上车。”打开副驾驶的位置做了上去。

第12章:旅游观光

两个小姑娘尴尬的把背包拿下来抱着进了后座,林子寒最后一个进去,三个人在后座很宽敞,suv就是比普通车宽很多。

两个小姑娘这回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不仅仅是遇到个帅哥这么简单,是真正的高富帅啊!!内心激动澎湃都不足以形容其喜悦兴奋的心情。

两个人对着吐了吐舌头做个鬼脸,过了好一会儿才消化了这突如其来的惊喜。

“那个大哥,我们还不知道你们叫什么呢,我叫莉莉,她是露西。”戴眼镜的小姑娘介绍道。

林子寒一听,这明显是假名字啊,防范意识还挺强的,乐了一下道:“你就叫我苏大哥,他叫……四少爷,就行了。”

两个小姑娘闻言再次对视着张大了嘴,对了个无声的嘴型“哇哦”,然后更加兴奋攥了攥拳头——少爷诶!!

方寺邵好像没听见似的面无表情的目视前方,随后司机问道:“直接就去皇宫吗?”

方寺邵点了点头,很快,车便停在了一个停车位上,方寺邵甩给了司机一盒烟,司机笑眯眯的挥手拜拜,众人纷纷下了车。

要进入皇宫,除了花5美元买门票外,还必须出示护照接受缅甸军人的检查。

莉莉和露西很快拿起相机取景,游人并不很多,里面依稀能看见几个和尚。作为缅甸最后一个王朝贡榜王朝的皇宫,二次世界大战时被火毁,现在看见的都是在原址重建的。林子寒看了看这些翻修后的建筑几乎没有什么历史的底蕴,倒像是拍电视的电影城似的。

皇宫没有北京的故宫大,但里面的建筑也很多,有皇帝上朝召见群臣的大殿、居室、嫔妃居住的一大片后宫,金瓦红墙,都是缅式风格,体现了缅式建筑的特点。内有古代缅甸文化博物馆,展出当年宫廷的服装、用品和佛教艺术。现在皇宫里住有缅甸军队,供游人参观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两个小姑娘咔咔照相不亦乐乎,林子寒和方寺邵只是随便看看,当莉莉把镜头对准四少爷的时候,方寺邵不动声色的把镜头盖住微笑道:“别照我。”

两个女孩被这笑容迷的晕头转向,随后待她们回过神的时候四少爷和苏大哥早已下去了。

随后他们到达位于阿玛拉普拉古城的佛学院,全称叫马哈根德昂伽江僧院(maha gandayon kyaung monastery),始建于一九一四年。历史不算太悠久,却是缅甸最大最著名的佛学院,各地来此学习的僧人不计其数。从七八岁到七八十岁的都有,既学佛,也学医,学外语,入学门槛很高,据说其地位相当于中国的北大清华。

缅甸信奉小乘佛教,每个男人一生至少要出家一次。每次出家时间短则几周几月,长则几年乃至终生。僧人们信守“过午不食”的古例,每天午后,除喝水外,不再吃任何食物。于是,午餐变得十分重要。

因为这一顿的重要程度,佛学院的午餐由虔诚的人们统一布施。

十点未到,学生们陆陆续续到达饭堂,红色的僧袍,黑色的陶钵,颜色不一的餐布,还有默默低垂的头,一如他们等候布施时的谦逊坚定。

慢慢的,学生的队伍越来越长,整齐的队伍没有任何声音,布施的钟声响过,队伍开始有序前进,赤着的双足沉稳而缓慢地向前移动,硬实的僧袍有节奏地晃动,井然有序的学生态度。

林子寒看着这些僧人有一种错觉,他想起来当兵时候吃饭前都要列队列然后才能进食堂吃饭,等待进去的时候还要唱军歌,和他们倒是有异曲同工的感觉。

特殊的文化,总是让平常的事物和生活焕发出别样的光彩。众人不了解这样的生活,所以对每一个细节都充满好奇,两个小姑娘最甚。

他们生活于此,在这样的文化和风俗中接受这一切,所以对每一个步骤都是按部就班。这样的差异会产生一种神秘的美感,而这种美感,是旅游者们探索这个半知不知世界时候的原始动力。

数以千计的僧人每天准时排队进入食堂就餐,场面非常壮观和奇特。无数游客叹为观止,口口相传,久而久之,“千僧饭”就成了曼德勒不容错过的一景。上午10点赶到时,现场各色人等已开始扎堆。

小和尚们身披红色袈裟,怀抱黑色饭钵,手臂上搭着一条叠得整整齐齐的方巾。僧人托钵依俗必打赤脚,低眉顺眼,目光只及眼前三尺,身体裹得严严实实,以示对施主布施的尊重与感恩。

方寺邵和林子寒都没有靠前,他们没有带相机,所以远观就够了,倒是那两个小姑娘,就差贴在人脸上照相了,更有不礼貌的人正对着人脸照相,这些小和尚完全一副无奈的表情,他们每天都要被当做参观对象,都要面对各式各样的好奇的游客,想必这对他们也是一种修行吧。

随后众人在学院里继续参观。这里的房屋都不高大,多为一两层的木屋。食堂之上就是宿舍,林子寒看到有个小和尚和老和尚正拿着食物在喂几支从树上跑下来的松鼠。

众人没有在佛学院里吃饭,参观完佛学院后才到中午,离原计划傍晚看乌本桥日落还有段时间,众人的目光齐齐的看向方寺邵.

方寺邵决定找个地方吃饭,然后下午去曼德勒珠宝交易市场。

两个小姑娘自然没有异议,中午吃饭的时候司机把众人领到一个外观明显中南亚风格的,外面都是柚木横梁的中式餐厅。

老板是一个华侨,可以直接用汉语交流,有意思的是菜单居然没有标价,虽然老板说肯定货真价实,童叟无欺,但是想必很多国人去了都会担心被宰望而却步吧,但是方寺邵等人会在乎这事么?

这一次包括司机在内一起进了餐厅,方寺邵礼貌的递给两个小姑娘菜单,莉莉和露西非常自觉的推让回去。

林子寒经过一上午的接触和两个小姑娘熟悉了很多,等餐的时候她们跟林子寒讲了去仰光大金宫的50度高温的赤足体验,还给林子寒看了她们拍的大金宫的照片。

大金宫名字包括了它的所有特征,大气,金碧辉煌,宫殿庙宇。宫在半山上,进门则去鞋去袜,乘坐电梯上去,通过长长一条走廊,到达核心主塔。本就金光暗藏,在无处不在的阳光下,更是金光逼人,主塔周边各色小塔,所有裸露在外的地面均铺上光洁的瓷砖。

每天持续的没有暗角的日照让地面的温度直逼50度。完全、裸露在外与地面直接接触的双脚则是在这样的高温下行走,刚碰到地面时她们条件反射地跳起,尽力减少脚面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还是炽热难忍,头顶的日晒已经让人昏沉,脚下的浓烈又让人片刻清醒。

大金塔始建于 585 年,初建时只有米高,后历代多次修缮。15 世纪的德彬瑞蒂王曾用相当于他和王后体重4倍的金子和大量宝石,对此塔作了一次修整。

现在塔的高度是112米,是1774 年阿瑙帕雅王的儿子辛漂信王修建的,本次修建时,在塔顶安装了新的金伞。

金塔底座周长427米,塔顶有做工精细的金属罩檐,檐上挂有金铃1065个,银铃420个,并镶嵌有7000颗各种罕见的红、蓝宝石钻球,其中有一块重76克拉的著名金钢钻。

塔身经过多次贴金,上面的黄金已有7000公斤重。 大金塔四周有68座小塔,这些小塔用木料或石料建成,有的似钟,有的象船,形态各异,每座小塔的壁龛里都存放着玉石雕刻的佛像。

林子寒听完两个小姑娘如此精准的大金塔的介绍,“哎呀我去”的感叹油然而生,逗的两个小姑娘咯咯直乐。

对比大金塔的奢华,林子寒更加忍不住吐槽缅甸老百姓的精神信仰和生活的贫穷,不说“五步一僧十步一庙”的佛教氛围,单单街头大街上行驶的绿皮公交车就让人目瞪口呆。

这些绿皮车不但外表漆皮都快掉光,而且都没有窗户,车型很小,至少有几十年的车龄,全都是从日本“进口”的二手车,破旧的感觉稍微一撞就会散架了。

吃饭的时候两个小姑娘不再像之前那般拘谨,和林子寒就差甩开膀子划拳了,把这一路上她们见到的有意思的事情倒豆子似的说出来,林子寒也听的津津有味,一副兴致盎然的模样,脸上时常带着笑意。

两个小姑娘见此更是乐此不疲的说着,时而能听到三个人的欢声笑语,完全把四少爷冷落在了一旁。

方寺邵一路上也没露个好脸色,两个小姑娘以为他就是这样的冷面狼君,更不敢触他霉头,看见林子寒这样温暖的笑容,她们已经非常满足了。

第13章:翡翠市场

方寺邵现在心情非常不爽,非常的不爽,因为从认识林子寒到现在林子寒还从来没对他笑过,一次都没有!而就这么一上午的功夫,这丫的笑脸都快笑成菊花了,那个灿烂!

这算什么?披着羊皮的狼?还是灰太狼附身?真特娘的见鬼了!

吃完了午饭,方寺邵等人来到了曼德勒珠宝市场,这里已然是翡翠市场了。

作为珠宝级翡翠矿的唯一产地,缅甸出产的翡翠原石有90%销往中国,翡翠原石销售是缅甸政府的第四大财政收入来源,也是其收入中利润率最高的一块。

或许是离翡翠公盘开盘的日期临近的关系,在这里逛的中国人比平常更多了一倍,尤其近几年翡翠价格像中国楼盘一样跳楼式疯长,更是促成了翡翠市场的火热。

世人皆知的一个例子就印证了这个疯狂——2010年紫罗兰翡翠标王的传奇:当时一位缅甸货主在2008年以20万美元赌得一份玉料,因为皮壳裂纹多,担心价钱卖不上,就放了两年,结果在2010年11月的公盘上,该玉料以19,899,999欧元的成交价成为明标标王,平均每公斤约3,300万元人民币。

最后新买主“昭仪翠屋”并没有将这份冰种紫罗兰玉料按常规地切割成戒面、摆件出售,而是整体雕成摆件“昭仪之星”作为北京总店的镇店之宝。

标王镇店令“昭仪翠屋”在行外人中的知名度也直线上升,并在2011年9月获得了深创投的第二轮约1.87亿元的投资。此外,由于紫罗兰标王的效应拉动,一年间紫色翡翠在批发市场上的价格也是扶摇直上,即使10万元以上的中高档紫色戒面涨幅近一倍。

林子寒和两个小姑娘是从来没来过这里的,看着传说中的缅甸最大珠宝交易市场居然比中国的菜市场还要简陋和破败,一排排木制的房屋,有些是带门户的房子,有些就是一个大棚子。

整个市场分若干区,有翡翠戒面区、手镯区、毛料区、片料区、加工区以及雕件区。

让他们咋舌的是这个看去像贫民窟一样的地方,交易额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民币却是稀松平常的。

门口有个指示牌,上面有英文和中文,缅甸语的标注:入费美金一元。但是众人找了半天也没发现谁在收钱,更没发现门票之类的东西。

市场外停满了摩托车,远远望去,满是人头,现在正好是午饭过后的时间,几乎每个摊位前都会有人交易或者观察,更有的摊位围观的水泄不通,根本无法通行,不禁让人感叹: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是人多!

市场外面多是地摊,一个挨着一个,有卖原石的,有卖边角料的,有卖镯子的,一个个的堆在一起想卖白菜一样,当然,这些都是低档的货色,而来这里购买的多是中国的珠宝商人,所以批发的时候也是成串成捆的卖。

市场内有固定收货的,也有游商。一般收货者只坐在桌后,卖货者就会将货品递上,供其选择,讨价还价。

整个市场也是鱼龙混杂,既有高档的戒面,也有b货、c货,甚至有镀膜翡翠,完全靠眼力区分。

这里没有消协也没有打假,价格高低自己定,看中了价格可以还价,看不准可以不买,但是一旦交易完成,回头觉得买贵了想回来找是不行的,所以这里就是考验眼力的地方。

中国游客在这里基本就是走马观花一下,没有行家陪同在这么水深的地方根本就是待宰的羔羊一样。

两个小姑娘是纯来观光的,东拍拍西照照的,林子寒不时的看方寺邵一眼,不知道他来这里做什么。

不一会儿,方寺邵的手机响了起来,方寺邵接道:“在哪?哦,看见你了。”

随后挂断电话,众人抬头一看,一个皮肤黝黑的三四十岁中年人一个劲的向这边挥手,手里还拿着电话。

众人和那中年人方向靠拢,那中年人中文说的很好,他对方寺邵称作东家,对林子寒等人非常友好的握了握手,方寺邵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众人才知道这个中年大叔是缅甸人,叫凯东。

缅甸的姓氏是跟随人的身份不停变换的,林子寒不明白,两个小姑娘倒是知道一些,方寺邵直接告诉他们叫他“吴凯东”就行,意思就是凯东叔,“吴”不是缅甸人的姓,只是缅甸人对男性表示尊称的冠词而已,有些类似英语的mr.,而凯东的意思是“司晨鸡”,非常有趣的名字,在缅甸很少见。

推书 20234-05-11 :有间茶楼+番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