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古代讨生活——我爱大闸蟹

作者:我爱大闸蟹  录入:11-10

一上炕,虎子就跑到夏天和韩平之间坐下了,夏天戳了戳小胖墩儿的腮帮子故意问他:“饺子是什么馅儿的啊,好吃不?”虎子专心致志的嚼着东西完全不理他。

夏天刚想发动第二轮攻势,大伯娘就端着饺子进来了,“开饭了,开饭了。”

一家人又一通忙活,终于都坐下开始吃饭了。

席间,老爷子正式的向一家人介绍了夏天,问了夏天的年纪,夏天一点不脸红的说自己十六岁,然后全家人排了个序,夏天比韩平韩安都小,比韩大伯的小女儿韩玲大两岁。韩大伯还夸自己眼力准,一看就知道夏天比他家的两个都小,一进门就让他叫哥,可不就没叫错。夏天在心里为自己的脸嫩暗暗地点了个赞。接下来,又一一介绍了女眷,这亲就算正式认下了。

多少年没吃着饺子了,那么大个的荠菜馅饺子夏天一口一个,吃的十分尽兴。看夏天爱吃,韩大伯就开始拍他娘的马屁了,“怎么样啊,小夏,饺子好吃吧。我跟你说啊,你奶奶这包饺子的手艺那可不是吹的,我吃过那么多人家的饺子,就属你奶奶包的最好吃了。”

“得了吧,就知道吹牛,也不怕侄子笑话。”韩奶奶话虽这么说,脸上的得意可是藏不住。

夏天赶紧接大伯的棒,“可不是,这饺子啊,比我在外面吃的好吃多了。”鬼知道夏天多久没吃过饺子了,不过老人家嘛,就爱听这些话。

“来,夏儿,咱爷两儿走一个。”老爷子一碗酒喝完了,又添了碗,朝着夏天道。

夏天刚想端起碗和爷爷碰个杯,老爷子一碗酒又下去了一大半,他这才反应过来古代不兴碰杯啊。

再看其他人,夏天这才发现,女人们也喝酒,而且看样子二嫂的酒量还不小呢,连韩平都不时地拿筷子沾点酒给虎子咋嘛咋嘛。这喝酒的架势夏天看的有点呆。

反正一家人一块吃吃喝喝,和夏天倒是亲近了不少。

一顿饭吃完,天都黑了。

韩大伯喝的有点高,摇摇晃晃的领着一大家子人回去了。

韩奶奶去给夏天收拾房间、铺被子,原本夏天想去帮忙的,又被老爷子拖出去陪他检查院子,锁门了。古代的环境就是好,晚上抬头能看见漫天的星星围在月亮的旁边,很漂亮。老爷子去看牛栓没拴好,顺便给牛添了把草,突然想起了户籍的事儿。

“小夏啊,当年你哥还没出生呢,你爹就跟我们断了联系,你还有你哥自然是不再我们家谱上的,在这边也没入籍,明天吧,明天啊我带你去找里正,让他帮忙把籍给入上。”

入籍什么的,夏天也不懂,不过爷爷特地提出来肯定是要紧事儿,只能应下就算完。

等把院子都检查好了,奶奶把屋子也收拾出来了。老人家折腾了一天累的不行早早的就睡了。夏天躺在炕上却怎么也睡不着。

夏天从末世穿过来也好几天了,那边的伙伴们肯定不会找他的,毕竟那个世界那么危险,每天都有人失踪,为了活下去,没有人会停下来等。爸爸妈妈刚去世时,夏天颓废了好久,开始还有人会安慰他,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管他了。明明知道那些人那么做才是对的,可是夏天还是想有那么一个人,那么一个会不顾一切等他的人。

那个世界的夏天已经不在了,这个世界也只有一个韩夏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认生,也许真的能遇见这么个人呢。

第11章:里正

“喔喔喔……”

“嘎嘎,嘎嘎”

“牟嗯,牟……”

大清早的,院子的家畜叫的可欢,不过韩夏一点也不觉得吵,这种有生机的感觉他很喜欢。

天才微微亮的时候,夏天就已经醒了,不过两个老人起的比他还早。

可能是天还挺早的缘故,他们并没有起身,而是在商量事情,惯有韩夏的事。

“老头子啊,我看小夏可不像在乡下住过的样子,你说他能会种地吗?这要是不会,可怎么可挣钱讨媳妇啊,这也老大不小了,该打算起来了。”

“净瞎操心,有田带着他在城里住了那么些年还能没点赚钱的本事,光知道种地,当在土里刨食多大出息似的。”老爷子倒是挺看好夏天。

“那万一没有手艺呢,再说了那入了商籍有什么好,子孙都不能当官老爷哩。”

“那有啥,咱家也没有入商籍的,那还有人当过官?再说了,我看咱们家小夏,不想没本事的,他连那三十两银子都没要,肯定有打算。”老爷子信心满满啊。

“啥,三十两都没要?那可怎么成,是不是你跟老大说什么了,他才没好意思要?”

“行了吧,那是我大孙子我能不帮他,老大都说要还钱了。小夏说不要,当是孝敬给咱两的,那牛也给咱们。话说的这么有底气,肯定有本事挣钱。”

“那是人家孝顺,你也好意思要,反正我不管,到时候过不下去了,一文钱也不能少,都得给小夏。”韩奶奶说罢,喜滋滋的起身穿衣服,给她孝顺的大孙子做早饭去了。

“这话说的,就跟我能亏待小夏似的。”韩爷爷对韩奶奶不相信一家之主的判断很不满意,嘟嘟囔囔地,也起床去喂牛了。

韩夏躺在炕上听着隔壁两个老人为他打算,觉得很窝心,整个人都暖洋洋的呢。虽然偷听墙角很不好意思,不过他本来其实只是想听听看爷爷奶奶起了没有,才用的异能。在被窝里乐了好一会儿,韩夏才起床,打算去帮奶奶做饭。

一打开门,早春的凉风一下子灌了进来,激的韩夏打了个寒战,刚才还有点困,这会儿可清醒了。韩奶奶正端着个盆子在院子里喂鸡,看见韩夏出了屋,就让他到厨房去打水洗脸。韩夏连厨房在哪都不知道呢,不过就一间屋子上有烟囱,而且那还有饭香味,韩夏就朝着去了。

韩奶奶担心他没在乡下住过不知道厨房在哪,不过看他找对了,就觉得有点意外。不一会儿,就听见韩夏在屋里喊她:“奶奶,水在哪儿啊?”嗓门儿还挺大。

韩奶奶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门边上有口大缸,里面就是水,拿盖上那个瓢把水舀到旁边的木盆里就洗吧。”

“奥。”韩夏其实也有点不好意思,可他是地地道道的城里人,从来都是从水龙头里接水的啊。就着冰凉的水洗了洗脸,韩夏还想问问刷牙用什么,不过一想怕太没常识露馅,也就忍了,不就一天不刷牙吗,明天肯定起早来偷学!握拳!

收拾好自己,韩夏自觉地就凑到奶奶跟前儿了,“奶奶,我帮你干点啥?”

“也没有什么活啊,你进屋等着吧,等你爷爷回来咱就开饭。”奶奶可舍不得让秀气的孙子干粗活。

“爷爷呢,去哪了?”韩夏不死心又问。

“你爷爷挑水去了,一会儿就回来。”

“怎么不叫我呢,我去挑。”韩夏自告奋勇。

“那就去迎迎你爷爷吧,出门直走就行,就在那棵大柳树下边。”奶奶估计韩夏那小身板儿肯定担不动水,就让他出去玩玩。

“走了啊,奶奶。”没领会到奶奶意思的韩夏急匆匆的出门去了。

村子里的房子并没有规划的很整齐,有的大,有的小,路也宽窄不一,老爷子家坐落在村子最中央,门前的那条路是最宽的,直着往前走就能看见村子里最大的一口井,再往前走不远就是打粮晒粮的场。

韩家屯算是大村了,一共有两百来户人家。村子里家家户户都多少熟悉,有点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掖不住,更何况老韩家这,出去十多年没音讯的有田的儿子回来了,多大的事儿啊。要不是昨天太晚了,跟韩奶奶关系好的老太太们都得上门溜溜呢。

韩夏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韩家屯最热话题的中心人物了,他一边走,一边四处张望,路上遇见不少挑着扁担去打水的男人。韩夏能感觉到他们在打量自己,不过他也不在意,自顾自的往前走。其实韩夏应该庆幸自己遇见的都是男的,最近村里没来外人,因此大家一看见韩夏,就知道这是韩老头外地回来的孙子,男人们毕竟没有女人们那么八卦,最多好奇看几眼,要是碰见一群大妈、大婶,估计韩夏就有的熬了。三个女人一台戏啊,一群大婶……这画面简直太美。

走了一段路,韩夏就看见爷爷正和一个跟他年纪差不多的老人家说话,他快步上前,还没到跟前儿,韩爷爷就看见他了。

“韩夏啊,怎么出来了。来,叫大爷爷。”一边和他打招呼,韩爷爷一边让他叫人。

“爷爷,大爷爷。”乖孩子模式瞬间启动。

“嗯。”老人家看了看韩夏,转身对韩爷爷说:“大山啊,这就是有田的儿子。长得挺像,看着也精神,这后生不错。”

“还能有你家的正泉好,都是秀才了,见了官老爷都不用下跪呢。”韩爷爷一边谦虚一边捧了他一把,接着道:“这入籍的事儿,还得麻烦你帮着我们办呢。”

“不麻烦,不麻烦,你家时代都在这入籍,你孙子这事儿肯定好办。这样吧,吃完早饭,咱们卯时走,正好晌午饭之前弄完,咱哥儿两个再在外面喝一盅,下午就回来。”大爷爷笑呵呵的说道。

韩夏在一边看着觉得不愧是里正看上去就有几分威严的样子,不知道这父母官又该是怎样的神气呢。

“那行,我先带着小夏回去了。”韩爷爷说完就要挑水。

“我来,我来。”韩夏赶紧上前,抢着把水挑了起来,还挺轻松。

“行啊,有把子劲啊。”韩爷爷略吃了一惊,随即道:“走,回家。”

“那是,别看我瘦,天生力气大呢。”曾经肩不能抗,手不能抬的韩夏自豪的说。

第12章:终于不是黑户了

两人一路回了家,把水倒进了缸里。韩奶奶已经摆好了饭桌,催着他们洗了把脸就开饭了。早饭也是在炕上用饭桌吃,每人一海碗肉酱卤子的手擀面条,配着自家做的小咸菜,看着就极有食欲。

韩夏先扒了一大口面条解了馋,才开始慢慢吃。

“奶奶手艺真好,面条喷香。”一脸幸福状的韩小夏。

“爱吃就好,奶奶会做的多着呢,以后都给你做,啊!”韩奶奶听他爱吃,乐的很,又给他夹了块咸菜。

韩夏很给面子的把咸菜也一口吃了,脆脆的像芥菜也挺好吃的。

“爷爷,刚才的那个大爷爷就是里正吧。”

“可不是,他跟我是一个爷爷的,咱们两家走动也多,关系不错。你大爷爷啊精明着呢,以前咱们村子可没现在这么富裕,过年过节的,吃次肉都舍不得多买。幸亏你大爷爷当了里正后,他脑子活,弄了条挣钱的路子,也能让咱们补贴补贴家里,吃上几次肉呢。”韩爷爷说到这时,脸上的高兴可不是假的。

韩夏暗暗觉得里正在村里肯定特别有威信,以后一定和他打好关系,一边又忍不住好奇,“爷爷,是什么挣钱的路子啊?”

“就是里正跟牙行的人熟,咱这边不是有钱人多嘛,他们啊经常地要盖个院子啊什么的,一般都是托牙行找人。咱们村有手艺的不少,以前啊老找不着活干,如今那牙行看在里正的面子上,找咱村的人多些,可不多挣些钱嘛,又不耽误种地。”

“那里正可真有本事啊。”

“那可不,咱们村多少地少的人家就指着那个呢。”韩奶奶说。

“那咱家地算多的吗?”韩夏突然问道。

“还行,算中等的,咱们村地最多的是韩老三他们家。”韩爷爷说。

“那可不,他们家一户就一百多亩地啊,天天吃白面馒头呢。”韩奶奶忍不住八卦了一句。

韩夏觉得韩奶奶这样特别可爱,“奶奶,咱们家也买那么些地,到时候也天天吃白面馒头。”

“那敢情好,奶奶可就等着小夏孝敬我了。”韩奶奶以为韩夏是为了哄她开心说着玩的,也没在意。

倒是韩爷爷觉得韩夏可能不是在说玩笑话,听说要买这么多地,觉得有点吃惊,一时没有接话。这可是大事儿,得商量商量,不过怕老婆子口风不严,韩爷爷就没有做声。

一顿饭很快就吃完了,韩爷爷和韩夏两人稍作休整,去把牛车套好,就赶着车出发去里正家。由于赶牛这种高级技能韩夏是不会的,所以韩爷爷赶车,韩夏坐在他旁边。里正家也在村子中间的位置,和韩爷爷家就隔了两户人家。两人在路上碰见四五个村子里的人,韩爷爷都停下车笑眯眯地和他们打招呼,并介绍了韩夏,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

韩爷爷下了车,并嘱咐韩夏在外面看着牛,就站在篱笆外喊道:“大哥在不。”很快里正就从里面出来了,还有一个女人跟他一起,估计是他老婆。里正一边走一边说:“你嫂子要去城里看正泉,顺便买点东西,跟我们一块走,一块回来。”

“行啊,快上车吧。”韩爷爷爽快的应了。

“大爷爷,大奶奶。”韩夏实在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就硬着头皮叫了。

“嗯。”这是高冷的里正

“哎,这就是有田家的娃,长得真俊,叫什么啊?”大奶奶倒是挺热情。

韩夏正庆幸自己没叫错,就听见爷爷帮他回答了,“叫韩夏。”他朝着大奶奶笑了笑。里正和韩爷爷一块讨论今年的年景,大奶奶就拉着韩夏问长问短的。

“小夏啊,今年多大了?”慈祥的大奶奶。

“我今年十六了。”乖巧的韩夏。

“十六了啊,说亲了没?”有点好奇的大奶奶。

“还没呢。”有点尴尬的韩夏。

“那怎么行呢,你爹娘也没给你打算打算?”有点八卦的大奶奶。

“原本想回来再说的,谁知……”伤心的韩夏。

“可怜的孩子,你们家在南方一直住城里?就你一个孩子?你娘是城里人?”好奇心爆棚的大奶奶。

“行了,问起来没完了!”里正见自家老婆这么没眼力价儿,赶忙不让她问了,没看见孩子正难过呢。

“就是随便问问嘛,小夏儿你大奶奶我就是嘴快,别往心里去啊。”大奶奶这时也反应过来自己不好继续问的,赶忙来了句。

“没事儿,哪能往心里去啊。”韩夏其实心里在默默吐槽,这要放现代绝对的好记者啊。

后面的路大奶奶果然不再抓着韩夏问东问西的了,一路和里正他们一块闲聊,不是的夸夸她孙子,很快城门就在眼前了。里正竟然认识守城门的兵,两人寒暄了几句也没仔细盘问就让牛车进了城。韩夏这才觉得里正的人脉竟然还挺广的。

一进城就是一条商街,两边都是摆摊卖各种吃食的,牛车并没有在这停下,而是继续走。到了这条街的尽头一家酒馆前,牛车才停下,大奶奶就在这下了车,几人约定好午时还在这集合,大奶奶就往右边去了,韩爷爷则赶着车往左边去了。韩爷爷并不知道衙门在哪儿,还是里正指的路,才找到地方的。

到了地方,里正带着韩爷爷找到了专门放牛车的棚子,把牛拴好了,又摸出了几文钱托看棚子的人照应着,三人才进了衙门。韩夏看见那看棚子的人接钱的时候没有一点犹豫,就知道他平时定时收惯了钱的。里正熟门熟路的带着他们找到了负责户籍的师爷。

“韩老哥怎么来了?”那师爷倒也没有摆架子。

“李师爷近来安好?这不又有事儿麻烦您了。”这会儿里正倒是挺热情的。

推书 20234-11-09 :贴吧就是勾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