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复听着昀哥儿的话,虽然之前昀哥儿跟他说过这个事儿,他也勉强被昀哥儿说通了,但真听到昀哥儿说出来李复还是有些心惊。
可昀哥儿说眼光要长远,主要是创收而不是死盯这帮穷鬼把他们榨得骨血都没了。
因为李复不放心,所以昀哥儿又说可以搞试点工程。所谓试点就是堎底下乡这个地方,按照昀哥儿的说法先看看堎底下乡这儿发展得如何,最后再考虑向不向整个陇县推广。
李复也是想着反正就一个堎底下乡七八百人口,要是真闹出事也不怕。再则凉州山高皇帝远的,这破地方谁来管啊。
想到这儿李复重新激动起来,再次感叹昀哥儿的脑子真的不知道怎么长的,有各种治民想法就算了,还有魄力。
得此麒麟子,李复觉得他此生是无憾了。
倒是昀哥儿心里一叹,他已经看到堎底下乡这儿的人那种先是不可置信然后逐渐压抑不住兴奋起来的模样。
其实梁朝的开国皇帝人还算不错,他在位时是没有口赋的,只有算赋,也就是说只向成年人收人头税。
可后期梁国税收越来越少,于是增加了口赋。一开始的口赋是从七岁起征,现在规定是三岁起征。但政策到了下面,那就是从生下来的那一天就开始起征了。
这跟梁国的税收一样,是三十税一,可在下面的加税之下,有些地方是十五税一,更糟糕一点的地方更是到了十税一的程度。
那些小农民有什么说法呢。
就算遇到有几个较真的,真去研究了一下梁国的税收,说皇帝是三十税一。那些收税胥吏也会将他暴打一顿,然后喊,“皇上给各州规定了税收,谁收不上来谁就吃挂落!你说是让咱们州牧大人吃挂落好还是你吃挂落好?收不上来税,别说十税一,全拿你的你也没话说。这事儿告到皇帝那儿去,也是你这种刁民不肯交税,揪着自己的便宜不肯让天子省心!”
昀哥儿讲了半天,旁边熬的粥也飘起了一阵阵的香味。还有临时从流民堆里找来的十几个妇女,这会儿揉面蒸饼,更是一阵阵的面香飘向四周。这可都是一袋一袋的精面,堎底下乡的人哪能这么奢侈吃过这样的蒸饼。
里面有不少稚子拖拉着鼻涕吞咽着口水,他们虽然日子苦难,但还没有被打磨的习惯苦难,唯有成年者或老年者开始红了眼眶。
这…他们是盼来了小神仙了?
刚刚那个小福娃一样的孩子说的话,是真的?
昀哥儿特意等了会儿,又道:“咱们这次分田之后不仅是算赋口赋免了,咱们的熟田以后的税收是三十税一!多一分都不会向你们征收,大家伙儿都听到了!
另外以后服陇县徭役者,你们不用自己带口粮,县里至少给你们提供一顿午食。如果以后陇县财政收入可以,会酌情给予一定报酬,但这一点还需要缓缓。”
昀哥儿越说,堎底下乡的那位三老手都哆嗦了起来。
仁政啊,这是自古未有的仁政啊。
自打他出生到现在七十年了,从来没有这样的仁政过。
“现在说完好事儿,咱们就说说‘坏事’,听到名字的这些人出来。”昀哥儿跟着簿册一个个叫,人群就稍微骚乱了起来。
可叫到名字的人不敢不出来,大概一百多个。
这些人哆哆嗦嗦且惊恐地站了出来,他们跟其他六百多个人泾渭分明。可是昀哥儿刚才说的话已经起到了作用,这些乡民们早就被这个时代驯服。
他们认定了李家是一个好的统治者,于是开始无条件地信任他们。
于是他们大部分根本不会去辨别是非,只是天然地为统治者摇旗呐喊,他们看向那一百多个人,带着一种他们必然做了坏事的眼神。
这其中也包括三老。
他甚至想这些人难道跟那伙骗子贼人有勾结?如果是,那就把他们逐出堎底下乡。
昀哥儿摇了摇头,民智未开就是这样。
“是这样的,咱们这次分田是按照人头分,那就是统一分。你们一百多人是因为在堎底下乡这儿还有田产,所以你们的田地根据上等田中等田下等田也由李家出资统一购买归入公有,你们意见如何?”
重新分田是必须要经历这一步的。
至于不让买卖,主要还是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否则今天一个赵家倒下了,总会有人投机取巧,过几天就会有另外一个陈家站起来,那这样这次的分田试验毫无意义。
这一百多人中自然有不愿意的,但他们也知道他们被架在这儿了。
不卖,那很可能不给他们分田。再则不卖,如果县长跟这位小福娃恼羞成怒,也很可能断了其他村民分田的路。要是这样,他们这些人在村里就根本待不下去了。
一乡人虽然会排斥外地人,可同样也会排斥本地人啊。
这些人犹犹豫豫,昀哥儿赶紧让李复开口,把打算买田的费用说出来。
这回虽然是阳谋,他们必须得卖,但收购田地也不会亏待他们。而且买了他们的田,再分田他们只会只多不少,说白了就是白赚一笔。
别说,李复一说银钱数额,那百来个人至少有百分之八十眼睛都亮了。
而人群中有不少人则是满脸懊悔之色,他们中有人被赵家把田卖走,那价格跟现在的比简直就是沙子跟石头的区别!
不过这么一来,这李大人一家真是好人啊。这回就连那些被‘强卖’田产的人都笑了,至少大部分都是一脸喜气洋洋的。
刚好这会儿有粥熬好了,昀哥儿就开玩笑让他们派个人回家,去把家里的碗筷拿来。
他只有锅跟米,可没有碗筷给他们。
那些乡民这回才彻底轻松了下来,然后一个个一拍自己家大一点的小孩儿快回家拿碗筷。
晚了,他们怕分光了。
第47章 功德碑跟村庄养成
等那些半大不大的小孩儿嗷嗷叫着抱着碗筷回来的时候,昀哥儿就让那些妇人开始分粥跟饼子了。
这些都是淡口,因此昀哥儿还准备了一些腌酱菜分给他们。这些腌酱菜大多口感不是很好,有些苦涩,也是今天县丞他们从陇县而来时带来的。
不过这对堎底下乡的乡民来说,这些腌酱菜可一点不差。盐价不便宜,平时家里用的盐那都是小心又小心地拿,盐罐子更是放得高高的。
现在就着这一小块腌酱菜喝一口粥,还能咬一口大白蒸饼,简直就是神仙一样的日子。
这样的光景要是能长长久久好了。
昀哥儿自己也端了一碗白粥,看那些乡民一个个席地而坐呼哧呼哧地吃着,他都冒出了不少胃口。
“阿爹、姜叔、狗子你们都一起吃嘛,这粥也不压肚子。”昀哥儿笑道。
李复这人平常很注重礼仪的,还是第一次站着端着碗吃饭。
边吃昀哥儿边说道:“咱们这次多了不少流民,堎底下乡这儿也是地多人少的,到时候会从流民里面编入大概五百人左右进入堎底下乡。
这些人来了,明年开春熟田种好了之后,咱们全村得组织一起帮他们开荒。开荒出来的土地也是一样的,全部属于县里公有,然后分给这些外乡人。”
随后,昀哥儿把上次开荒生田的税收制度又说了一遍。
然后昀哥儿再次强调,这些流民并入堎底下乡后,就会上堎底下乡的簿册,一定要将他们视为同乡人,不允许排外。
其他事情昀哥儿倒是很放心,唯独这件事估计后面还得继续强调,还得想个口号来让堎底下乡本地人真正接纳他们。
从大学生昀哥儿的记忆来看,这个时代的人对外乡人真的很排斥,别说一代人,几代人想要真正融入都有些悬。
就像是大学生昀哥儿那儿的清代太平天国运动,当时在广西爆发就是因为土客矛盾到达了极其尖锐的地步。其中太平天国的领军人物石达开等人都在当地生活了有三代人的时间了,可当地人依旧视他们为外乡人,并且仇视他们。
有了历史的前车之鉴,那这里就更需要好好引导了。
随后昀哥儿又告诉他们,冬季虽然开不了荒,不过秉着自愿原则问问大家愿不愿意加入卫瓘老头的工程队。
这不是服徭役,是拿钱干活。
这么些流民要分村居住,那就要建造房屋还得上山砍树,整个冬天都有得忙了。这次吕头他们回去,但是县丞他们又把卫瓘几个人带了回来,可不就是这个意思。
上次跟卫瓘简单说过话,昀哥儿觉得这老头还蛮有想法的,组织能力也不错。反正新农村建设也需要工程队,以后让他们做‘国企’好了。
卫瓘来的时候就知道有好处,没想到有这么大的好处。
几万人的房屋啊,到时候还得挖沟渠开荒什么的,他们根本不用担心没活儿干,只会担心身体不要累垮。
当然卫瓘也知道,只要有钱赚谁不想做这个工程队呢。但在陇县这儿,还不是昀哥儿这个小贵公子或者是县长一句话的事儿,所以还是得马屁拍好。
昀哥儿虽然说要快点讲完,可实际上一个上午都耗在了村口。
于是又顺带还请大家吃了个午饭。
大致方向总算是让堎底下乡的人知道了,而到了下午就直接忙碌了起来。昀哥儿不想拖,做事就要趁热打铁。
因此下午的时候,卫瓘带来了三四个人对一股脑围上来想要加入工程队的人进行面试。
这些乡民有淳朴的一面,也有劣根性的一面。
他们想要赚钱,觉得这事儿有好处,再不济没钱也能混一顿午食,于是老的少的都要凑这个热闹。
那可不行。
他们工程队干的都是重活,要六十几岁的老人跟十一二岁的小孩做什么,全部回绝,倒是青壮笑呵呵地留下了不少。另外还招收了一些妇女,主要都是身强体壮也能干重活或者做饭技术好的。
“女的也行呢?也给钱?”
“给。”卫瓘笑道:“昀哥儿说了,女的连田地都给,这活儿怎么就不能干了。”
别看卫瓘六十几了,按理说这个岁数的人多少很注重脸面了。可他不是,从陇县城门外见过昀哥儿之后,这么大年纪就一直表现得很卑躬屈膝,还有点自得其乐的味道。
书生朱能就没法做到卫瓘这样。
昀哥儿真的太小了,这么点孩子让他捧着,他一个读书人,虽然没读出什么名堂可还是拉不下脸来。
卫瓘就笑他,说他是个国姓又怎么样,读书人又怎么样,肚子饿得咕咕叫还不是得靠李家的一碗米糠粥活命?
尊严当不了饭吃。
这个道理他全家都死在逃荒,就剩下一个小孙子的时候卫瓘就明白了。
捧一个两岁小孩的臭脚怎么了,再说昀哥儿也没有盛气凌人的姿态,卫瓘也是真心愿意听这个小孩儿做事的。
对方年龄虽然小,可是做事做人都有自己的道理了。这样的孩子到了哪个家里,那都是不寻常的,也都是会被捧在手心里好好养的。
朱能被卫瓘怼得无话可说,只能埋头干活。
而在卫瓘他们大力扩招工程队的时候,下午姜光也带着钱财去把那些剩下的田地都买了下来。
一整天折腾下来,昀哥儿又去山谷那儿看了一眼。
之前就让姜光去问了,有多少人要走。如果不走,陇县的李复李大人就会安排他们在陇县落户,以后再走恐怕就不便了。
这些流民确实有一部分要走,特别是知道还提供返乡费用跟粮食之后,这样一两天的时间中陆陆续续走了大概小一万人。随后乐单待人又简单统计了一下人数,这些流民大概还有三万左右。
当天,昀哥儿也以家庭为单位分出了五百人左右,带他们去堎底下乡那儿,让他们暂时在堎底下乡中借住。
这几天白天天气是不错,可到了晚上毕竟冷。
这群人一个个在山谷冻着,虽然有火堆一整夜的烧也还是不行,所以得尽快让他们安定下来。
于是李复留在了堎底下乡这儿,他得带着三老跟县轶去分田。目前的打算是以人头为单位,一人分地八十亩。
但田有好坏,因此一定要分均匀。
最后的方法还是抽签。
于是先将八十亩八十亩的地划分好,然后让各家派出人来抽,或者自己抽自己的也行。而有些地段太差的田,则剔除在外不在抽签之中。
签里面上中下田基本均匀,一般人家应该也会抽得均匀,到时候全凭运气谁也不反悔。
不过话是这么说,事到临头想闹事的肯定还有。而真到了抽田的时候,那些外乡人也有份的话也难免嘀嘀咕咕,这些都需要李复留下了处理。
至于昀哥儿,则带着姜光这些人开始给剩下的流民分村。陇县之外是一大片的荒地,完完全全可以用来建几个村,还可以让陇县更加繁华。
划分人口又花了两天,大村以五千人口为一村,小村则以二到三千为一村。最后一共建造三大村,六小村,分散在陇县之中。
这回一共在外浪迹了十来天,昀哥儿才一头扎进了李府。
回来的那天是晚上,昀哥儿这几天都累坏了。虽然他自从祠堂晕倒再醒来后,精力就好得不行。
可这么折腾还是有点伤不起。
也是看他这几天原本胖乎乎的脸蛋都瘦了一小圈,晚上做梦的时候都念叨着别乱别乱,地都有,李复觉得昀哥儿真得回家去休息一段时间了。
其实现在也走上正轨了,昀哥儿说的什么藏富于民,那些流民分出去到指定的地方建村后,那每个人可都领到了两个月的口粮。
当然给他们的口粮都是按照一日两餐,两餐稀粥算的,其中还混杂了一些大豆、米糠之类副食。
这次从马义这儿拿到的粮食虽然多,可这粮食的用处太多,前期建设都离不开它们,省着一点做可持续发展。
不过就算这样,马义这儿的粮食也是一下大概分出去了五分之一,剩下一些有一部分被李复叫人挪到县衙的粮仓中。
县衙的粮仓是税收上来之后,临时用来囤放粮食的地方。现在李复借用下,反正也没事。一部分则是就地搭建了茅草屋,把粮食都挪到了屋子里面。
至于那些金银财宝,除开这段时间花费掉的,其他也都随昀哥儿一箱箱搬到了李复的屋子那儿暂时存放。
昨天李复就派人回了李府,告诉辛娘她们说今天让昀哥儿回来,所以一大早辛娘就在门口等着了。
从昀哥儿出生到现在都是辛娘自己在带,骤然十几天不见人,辛娘是想得吃不下也睡不着。
也幸亏是郭大娘她们天天出去,现在整个陇县人交谈中出现人名最多的人就是昀哥儿跟李复。
都说昀哥儿小小年纪就能识破一伙盗匪骗子,解救了一大批的流民。李大人更是仁善,不仅送流民回乡,回不去的还一力主张给这些流民安家落户。
这些时间,陇县城里的红布都涨价了。
因为昀哥儿叫人扯了红布,上面写了很多类似奉献真爱,重建家园;天灾无情,人间有爱;一方有难,八方援助等等标语横幅拉满了整个陇县。
还让人大力宣传说目前李大人要建造三大村,六小村,大家都可以对喜欢的村子大力捐款,帮助他们重建家园。
所有捐款的人,以后捐哪个村子就在村子门口立个功德碑,只要村子不灭,这功德碑就一直立在那儿。同时对应村子捐款最多的人,还允许他对新建好的村子取名,只要不是故意起侮辱性质的统统可以!
这种新奇的事儿谁听过啊,最重要的是这样一来,实在太爽了吧。
这个时代的人可是相当注重名声的,这么好刷名望的机会,大家都卷…不…大家都捐起来啊。
甚至有的人还有了‘养成’的概念,这几天陇县中还有两个大户吵架,非说自己捐钱的村一定建造得更好。
李复都傻眼了,没想到昀哥儿随便想了点主意,这捐款就如潮水一般涌来。之前还以为要把马义的那些金银珠宝都搭进去呢,结果竟然发现用得不多。
辛娘就是听着这些话,心里才勉为其难安心一些。而今天,昀哥儿终于是回来了。
昀哥儿到家的时候,辛娘眼睛一下就红了。
昀哥儿原本胖乎乎的,瘦了一小圈看着还是有点明显的,加上他眼皮子下面也有点青肿,一看就没休息好。
“昀哥儿。”辛娘轻轻叫了他一声,把自己的儿子抱回了怀里。
第48章 这是又起风波了?
昀哥儿是真的累坏了,辛娘将他抱回房间本来还想让他吃点晚饭再睡,结果怎么都叫不醒。中途辛娘跟丫鬟一起给昀哥儿用热水擦了擦身子,就这样都还只是迷迷糊糊翻了身继续睡了。
一觉直接到第二天的下午。
一睁眼昀哥儿就能感觉到他又躺在了自己熟悉的床上,屋子里有些昏暗,因为辛娘特意关了窗户遮蔽了一些光亮,想让昀哥儿睡得更好一些。
懒洋洋在被窝里面伸了个腰,昀哥儿吭哧吭哧爬起来的时候,就看到辛娘跟布氏一起做着一些针线活儿,两个丫鬟时不时递一下绒线或者剪子。而小十天没见的翊哥儿跟布洪两个人竟然都趴在床沿上,眼巴巴地盯着他。
“吓死人了,你们干什么?”
“哎呀,昀哥儿醒了?”辛娘立马放下手里的东西,笑呵呵地过来摸了摸昀哥儿的小脸蛋,“都瘦了,饿了吗?潘大娘那边一直准备着,我让丫鬟去把吃的给你拿过来。”
翊哥儿被布洪费力地举着。
他还矮,这个床沿到他头顶高,看昀哥儿还是费劲儿的。
“抱…昀哥抱。”翊哥儿是正常的小孩,这个年纪说话能说,但清晰的长句肯定是表达不好的。
不过话虽然表达不好,可翊哥儿是真惦记昀哥儿。
在他小小年纪里面,就是朝夕相处的小伙伴忽然就不见了好多天,他在后宅也没多少人能一起玩儿,实在太想念昀哥儿了。
“昀哥抱。”翊哥儿挥着双手企图越过辛娘,双腿也蹬着。他力气大,布洪差点抱不住他。
还是布氏上来把自己儿子给接了过来,然后笑着拍了拍翊哥儿的小脑袋,“羞不羞?你可是昀哥儿的哥哥,还让弟弟抱你。”
翊哥儿不高兴得撇了下嘴,很快又一脸兴奋地朝昀哥儿扑腾。
可惜他没得逞,辛娘心疼昀哥儿,所以想让昀哥儿好好休息两天。翊哥儿玩起来也折腾人,就别让昀哥儿带他了。布氏也明白辛娘的想法,所以中途就笑着带一直嚎叫不肯回去的翊哥儿走了。
下午等安静下来,昀哥儿反而有些不习惯了。这几天忙虽然忙,可是到处转悠把昀哥儿的性子转野了。
现在让他跟之前一样吃了睡,睡了吃,他浑身都难受。屋子里面无聊,昀哥儿转悠了几圈后,他显摆想听夸夸话的性子又上来了。
“娘亲,跟我去阿爹的房间。”
李复在后宅有自己单独的住处,他的住处跟书房一样,平常的时候是不让人去的。
别看布氏跟辛娘现在跟李复感情还行,那也是有了孩子之后他们的夫妻关系才渐渐亲密起来。原先的李复总是跟她们隔着一层,而且身上那股子文人的严肃说教性子太强,总觉得不好相处。
所以辛娘她们也都有些怕李复,寻常基本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唯恐哪里惹他不开心。
也就是现在。
昀哥儿拖着翊哥儿让李复脱下了那身文人的傲气,也开始学着带孩子,甚至被昀哥儿拉着端碗吃饭。现在接地气多了,辛娘跟布氏作为枕边人是最能感觉到他变化的。
不像是以前严肃,一家人其乐融融了起来,那这书房卧室现在辛娘跟布氏偶尔也去了,主要是帮他收拾收拾。
“去哪里干什么?”
昀哥儿说要给辛娘一个惊喜,现在不说,等到了李复房间又让丫鬟出去。一到屋子里面,辛娘就看到二十几口好大的箱子堆在李复的房间,这是昨天跟着昀哥儿回来一起搬来的,她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娘亲打开这个,打开这个。”
昀哥儿特意指着其中一口,幸好这口也刚好放在最上面,不然辛娘的力气都没法搬动上面压着的箱子。
看昀哥儿迫不及待的样子,辛娘把小福娃放下,左右看看确实没人,索性就把长袖给撸了上去,还把鞋子脱了搬过来一把椅子,直接站上去掀木箱。
昀哥儿都惊呆了一下。
他阿娘平时真的是温温雅雅的,吃饭说话做事带着一股典雅的味道,他还是第一次看到他阿娘冒出一些活泼欢乐的味道。
哎呀,其实他阿娘也不大勒。李复年纪是不小了,可是辛娘跟布氏两人都还未满二十。
在大学生昀哥儿那儿,她们都还是个‘孩子’呢。
不过他现在取消了堎底下乡这儿的口赋跟算赋,杀女婴现象跟把家中女孩十二三岁出嫁的事儿应该会减少很多。最重要的是女孩儿跟男孩儿一样,也是满了十岁分田,是有自己财产的。
现在反而是担心为了不让女孩带走自己的田产或者是外嫁取消田产,家里人拖着不肯让她嫁人或者只让她嫁本县人,另外就是可能找赘的人会增加起来。
不过这些问题昀哥儿跟李复讨论的两天中也提到了,还单独列了不少细则,只等明年正式开荒种地之后就开始根据实际因素一点点去解决。
昀哥儿又想到整个梁国十五州,地域何其之大啊,可惜能让实行取消口赋算赋的也只有一个堎底下乡。
连一县之地都没彻底解决好,还是先别谈其他了。
昀哥儿甩了甩脑袋,刚打算让自己着眼于眼前,就听到辛娘惊呼了一声,然后有些夸张加心虚的开口,“昀哥儿,好多钱啊,这些不会都是钱吧?”
那打开的箱子,里面是一堆的金银首饰。昀哥儿专门看过的,就这个箱子里面漂亮的首饰最多。
昀哥儿得意地笑,“对呀。”
辛娘第一个反应是眼睛瞪圆,“这是你发现的还是你阿爹发现的?你阿爹给你吗?”
虽然跟布氏关系不错了,但辛娘第一个反应还是这些要是昀哥儿赚来的,那就得是昀哥儿的,昀哥儿就一辈子吃穿不愁了。亲兄弟也要明算账,要是翊哥儿那儿有这么多钱财也不会分一半给她的昀哥儿呀。
“娘亲别多想,这些东西以后有用呢。不过娘亲你看看嘛,这里面好多首饰,你挑自己喜欢的,多挑一点。”昀哥儿想了下又道:“二娘那儿您也给她送去几件,咱们跟翊哥儿的关系还是很好的。”
辛娘一听就咂摸出了自己理解的意思。这些东西是昀哥儿的,李复应该是承诺过了。
辛娘一下高兴得不行,不是自己能拿到这些首饰高兴。
是因为昀哥儿有这些以后一辈子就不会受苦了,她生了昀哥儿就担心他生病担心他以后生活困苦,又担心自己以前受过苦坏过身体,要是离世早,那谁照看昀哥儿啊。反正有了昀哥儿之后,辛娘就感觉她有担不完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