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归完本[古言重生]—— by:郁桢

作者:郁桢  录入:05-02

锦书道:“是的。”
张氏叹息了一声:“这算什么事呢。阳采莲还真不会处事。你是三房的嫡长女却让你和一个病怏怏的庶女挤一屋。为什么不把你安置在五丫头的绿雾居。绿雾居朗阔,人也多。真是搞不懂她是怎么想的。”
阳氏是小妾扶正,出身不大好,妯娌间虽然表面上一团和气,但暗地里却多有瞧不上的。
锦书听着张氏的话心里一跳,她宁肯和锦心挤在雨花阁,也不愿意住进绿雾居,急忙道:“多谢二伯娘垂怜,我喜欢安静,院子小也有院子小的好处。”
张氏才不想去插手三房的事,不过随口一说而已,她倒没动心思要帮锦书找屋子,不过看在那些见面礼上说几句客套话而已。
张氏又笑道:“你今年十三了吧。这里还有一年的服,等到服满及笄后就该待嫁了。你祖母临走前很记挂你,说我们程家的女儿哪能一直长在外家,所以才让你父亲写信接你回来。这门亲事你还没出生就定下了,赵家也是作数的。你就安心的在家住着,等到后面赵家来迎娶。”
前世锦书柔顺惯了,自然是长辈说什么就是什么,可是尝尽了前世的心酸,她却不想再嫁到赵家去,心里这样想着,但是不愿意嫁这四个字却不能在张氏面前提起。一来她是三房的人,二来,程家上下对这门亲事都寄予了重望,肯定不许锦书自悔。只要赵世恒不出什么大的意外,程家肯定是不会主动退亲的。
张氏想起了早上祠堂发生的事,对锦书处事不惊的样子很是赞许,笑道:“难为你年纪小小见你妹妹突然发病竟然不害怕。竟然还能想出用东西塞她嘴的办法。”
锦书道:“也没什么,之前在庵院里住过一段时间,见过和锦心同样病症的一个尼姑。”
“怪不得。你这样沉稳才好,不像锦兰那样的轻浮。”张氏说着,又突然想起一事来,忙和锦书道:“听说成国府的夫人带了哥儿要来吊祭,算来可能不是明日就是后日就到家了。我已经吩咐下去让人留意着。”
锦书心里震惊不已,暗道这么快又要和那个冤家遇上了吗?和前世一样的轨迹,她又得沿着走一遍。前世她痴心无悔,今生她已冷硬如刀。
第十一章 嫌隙
洛阳程氏,乃威名赫赫的一支望族。锦书的高祖程达那时候还没有发迹,住在大山里,靠打猎为生。程达没有发迹,但是养了两个好儿子,长子程文魁、次子程文星。当初还是请了村里的秀才老爷给取的名,就希望两个儿子能学业有成。偏生两个儿子都没有按着程达希冀的方向努力。长子程文魁很有头脑,跟着同村从小货郎做起,一点点的积攒基业,后来挣下了一份不错的家当。程文星因为自小跟着父亲出入山林打猎,从小就练就了一副骑射的好本事,后来竟然中了武举。兄弟俩分了家,程文魁称为东程,程文星便是西程。
中了武举的程文星被选中做了宫廷侍卫,在一次随扈秋迩时,救了文宗皇帝一命。为此便深得文宗皇帝信赖,又给程文星授了官位,后来入了行伍,一点点的爬了上来。北方鞑子作乱时,程文星领兵出征,又杀死了敌军首领,震慑了那些蛮夷。
后来皇帝为奖赏程文星曾授予寿春伯的爵位。
程文星年近五十带兵出征,最后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回。文宗皇帝为了旌表程文星,准许爵位世袭,嫡长子程林袭爵,赠于铁券。程林便是锦书的祖父。祖父做了一辈子的富贵闲人,每日只知风花雪月,过得好不惬意。最后因为饮酒过度而亡。
祖父养了四个儿子,大伯父程知光为嫡长子,按理说该大伯父袭爵。可是大伯父是个短命的,成亲刚一年,就因为意外死亡了,只留下了一个女儿程锦华。大伯娘失去了丈夫,一心只想将女儿抚养大。祖父曾最钟爱其长子,因为程知光最肖程文星。可惜好景不长。祖父在大伯父早夭后更加的嗜酒如命,才活了三十九岁。祖父死后就由嫡次子程知节袭了爵,撑起了家业。
程文星当年挣下的这份功业到程知节这一代已经渐渐的露出了败象。且不说当年祖父如何的爱排场,银子花得如流水,却说宝兴帝登位后,对程家这样的老一代的功勋世家总是在有意无意的打压,程知节虽然跟着其父过惯了富贵日子,但他也清楚长此以往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便懂得开源节流,是个守成之主。
程林养了四个儿子,除却早夭的嫡长子程知光,袭爵的程知节。三子程知允与四子程知章皆是姨娘所出。程知允自知继承家业无望,因此倒格外的用功读书,是两榜进士出生,后来又放了官,从七品的县令开始做起,三十岁的时候官至府同知。
可惜去年底因为惹上税银案,幸得同僚保举才没被关进大牢,只是被贬了官而已。程知允还没有去任职,偏生这时候嫡母去世了,程知允就趁机告了丁忧,在家休养。
对于父亲贬官的事没人和锦书提,但她却是知晓的。前世她嫁到赵家去了,父亲除了服,后来还是多亏赵世恒去跑路子,才让父亲官复原职。对于这件事锦书对赵世恒很感激,但是后来两人一有口角赵世恒总会把此事搬出来堵锦书的嘴。
成国公府虽然和程家一样也是因为战功封的爵,但是与程家明显的呈现出败势不一样,赵世恒的姑母做了贵妃,贵妃很受皇帝喜欢,诞下了两位皇子,一位公主。皇帝便对贵妃的娘家也十分的恩宠,赵家非一般的世家可比。
当初锦书的大堂姐程锦华也打算走入宫的这条路,可惜最终却落了选,最后嫁给了礼部侍郎家的长子做了宗妇,也还算不错。二姐程锦棠嫁到了南阳的顾家。顾家也是的世家大族。两位堂姐的亲事都是不错的。三姐锦兰是四房里的庶女,在婚嫁上肯定不如嫡出的那般看好,所以说给了于郎中家的长子做继室。剩下的便是三房里锦书和锦绣两个嫡女了。
锦书的亲事是自小定下的,如今被程家寄予了重望。
程家需要和赵家联姻,需要搭上皇室这条线。程家祖上战功赫赫,威名远扬,什么时候需要靠嫁女儿来维持风光呢?看来真是一败涂地了。
程锦书坐在书案前,将这些思绪细细的理了一遍。后来透过了窗户见锦绣来了,后面还跟着两个随行的丫鬟,抱着不少的东西。
锦绣一进门边喊道:“姐姐!”
程锦书起身走了出去,锦绣上前与锦书含笑招呼:“姐姐你在忙什么?”
锦书道:“我有什么好忙的。”
锦绣忙让丫鬟将几个锦盒捧了进来,含笑道:“母亲说姐姐房里没什么摆件,开了库房让我选几样来给姐姐添上。我这个人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布置屋子。”
锦书默然,呆呆的看着锦绣帮她布置。
“姐姐,这双耳如意瓶是汝窑的,你看看这胎质,这釉色。什么叫雨过天青,指的大概就是此种颜色了吧。”
锦绣也不过问锦书,自作主张的将如意瓶放在一高几上,让插了几枝白芍药。除了这瓶子,还有一个紫檀笔海,一只青花笔洗。一挂绣着《兰亭集序》的挂毯。
锦绣让丫鬟将这挂毯挂到了罗汉床的上面,不至于那片墙看起来光秃秃的。
锦书两眼都在那幅《兰亭集序》上,看罢才问锦绣:“这是你绣的么?”
锦书惊讶道:“姐姐如何晓得的?”
“猜的。”
“姐姐真厉害,一下子就猜中了。不知姐姐喜不喜欢,要是嫌太素了的话,我重新去找一幅美人图换来。”锦绣满脸的惊诧。
锦书呆呆的看了两眼,她心里很不喜欢,便说:“还是换了吧。”
“真不喜欢啊?”锦绣的脸上似乎有些不高兴。
锦书也很直白道:“我这个人不大爱附弄风雅,俗气得很。”
“姐姐……”锦绣暗咬嘴唇,心道她想法子讨姐姐欢喜,姐姐竟然不领情。
“对不起,我擅作主张,没有问过姐姐的意思。”锦绣眼圈一红就要滴下泪来,说着又去将挂毯给摘了。
锦绣长得这般清丽脱俗,又楚楚可怜的样子,是个男人都会喜欢她这种吧?为什么以前锦书就没有发现呢?
阳氏突然让锦绣送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过来摆设,肯定还是因为赵家要来人了吧,到时候让赵家夫人看见这间屋子太过于简朴觉得丢脸面。
推书 20234-10-23 : 《有种掰弯我》完》:沈煦和万辰是这世上最能死磕的两个人。 一栋楼里的上下邻居,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到初中到高中,竟然都在一个班。 本该是最熟的两个人,却---- 沈煦三岁时,把臭臭屙到了裤子上,万辰当着一众小玩伴扯着嗓子嚎起来,“沈煦是个屙裤精,沈煦是个屙裤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