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完结+番外完本[古耽年下]—— by:梦溪石

作者:梦溪石  录入:07-05
没有关注微信dmwk520的请尽快关注~避免网址河蟹换网址找不到我们~
《天下》作者:梦溪石
文案
明嘉靖三十五年,赵肃来到这里。
最初的愿望,不过是吃上一顿饱饭而已。
这是一个从食不果腹的寒门庶子,到睥睨天下的大明首辅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辛辛苦苦,把小P孩培养成前途光明年轻有为的皇帝,到头来却被小P孩压倒的悲催故事。
这是最好的时代,嘉靖皇帝,张居正,徐阶,严嵩,群星荟萃,明争暗斗。
这也是最坏的时代,皇帝痴迷成仙,臣子热衷结党,朝廷尔虞我诈,国家内忧外患。北边有鞑子,东南有倭寇,赋税沉重,民不胜苦,整个大明,摇摇欲坠。
他的存在,又能改变什么?
PS.这其实算是赵肃的奋斗史,而不仅止于爱情,所以我慢慢写,客倌慢慢看(*^__^*)
本文HE,此乃戏作,不符历史之处,请勿较真。
内容标签:年下 天之骄子
搜索关键字:主角:赵肃 ┃ 配角:很多写不过来了…… ┃ 其它:奋斗,权谋,种田大杂烩、
编辑评价
一朝穿越,现代人王宁成了明代寒门庶子赵肃。赵家嫡妻霸道善妒,赵肃母子一直过着饱受欺凌的日子,最后被赶出家门。直到一天,赵肃偷听赵家族学上课被先生发现,而后一番不俗的见解恰巧被微服出巡的知县大人和戴公望听到。于是,一文不名的赵肃成了戴公望的弟子。一个寒门庶子到大明首辅的奋斗之路就此开始……本文大气、深沉,有浓厚的历史感,作者以明代万历朝的真实历史为背景,展现了那个暗潮汹涌的年代。文章开始以种田的风格,描写了一个寒门庶子为了让母亲和自己过上温饱生活的奋斗路,让人看到小小年纪的赵肃已经颇为沉稳大气,也使得后来赵肃各种令人刮目的表现被顺利成章的展现出来。
卷一 陌上谁家少年郎
第1章

嘉靖三十五年,五月,初夏。
天空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却又迟迟不下雨,闷热得将近窒息。
长乐县虽小,却也不乏富贾官宦之家,这种时候,有点儿条件的人家,大都会从冰窖里盛些冰块出来置于厅堂祛暑,而寻常百姓,也已早早躲在参天大树下纳凉,还有些不得不在烈日下奔波讨活计的人,脸上表情亦是恹恹不振的。
“他们有哪一回没收下了?”吴氏哂笑一声,脸上露出不屑和厌恶,修剪整齐的指甲轻轻拨弄着花盆里的兰花叶子。
“这回可是有些不一样,”奶娘李氏蹙眉凑近了一步,低低道:“我拿着东西去的时候,不是陈氏出来应门,是大少爷。”
“喔?”吴氏对大少爷这个称呼有点膈应,嘴角微微往下拉。
李氏察言观色,赶紧加快语速:“我本是想将东西放下便走,谁知大少爷喊住我,还说了几句话。”
“什么话?”吴氏略略诧异。
“也无非就是些家常闲话,问夫人和二少爷的身体可好,但依我看,大少爷的气色举止,似是,”李氏绞尽脑汁,想了半天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似是与往日有些不同……”
“这有甚可说的!”
吴氏还以为有什么意外,结果耐着性子听出这么个结果,不由有些腻味。“当初若不是那个小浪蹄子,今日又怎会生出这么多的事来!”
她越想越恨,将手中绣帕拽得绷直,四下无人,她也无须再掩饰,眼里明明白白地透出厌恶:“怪只怪当初爹爹识人不明,竟派了这么个小贱人陪嫁过来,还瞎猫碰上死耗子,让她生下一个儿子,真真老天无眼!”
事涉府中主人阴私,两代恩怨,李氏纵然身为夫人的奶娘,身份超然,也只能暗叹一声,不敢妄议。
赵肃把刚才李氏送来的,一袋受过潮已经有些发霉的米倒出来,铺在小院的石台上暴晒,然后转身进了屋子。
“娘。”
“肃儿,你方才不该对李奶娘那么说话的。”靠着桌子缝衣服的妇人抬起头叹了口气。
再怎么说对方每月还肯送点东西来,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只怕他们一个月里就有半个月要饿肚子,凭她刺绣换来的那点儿钱,压根撑不下去。
赵肃笑了一下:“我也没对她无礼,只是她太瞧不起人,礼尚往来,回了两句罢了,人必先自重,而后人重之。”
陈氏奇道:“你从何处学来这些文绉绉的?”
“这几日去山上回来,路过族学,就顺道在外头旁听了一下,这都是族学里的先生说的。”
陈氏不掩担忧:“族里本来就不待见咱们母子俩,可别又惹上什么麻烦。”
赵肃笑道:“只是站在门外听,不妨事的,儿子也想读书习字。”
陈氏一怔,看着这个年满十三,身形瘦弱却似八九岁孩童的儿子,眼眶一热,忙低下头:“都怪娘,若不是娘出身低,现在你也是个大少爷了……”
赵肃生怕她又哭起来,忙道:“别说这些了,娘,我今天在山上摘了些野菜,挺新鲜的,咱们晚上吃这个吧?”
陈氏点点头,强笑道:“娘这就去做。”
赵肃忙按住她:“今儿个您歇着,让儿子也施展一下手艺,尽尽孝心。”
这里的人说的都是福州话,赵肃却不自觉地带上北边的官话口音,听起来有点怪异,但陈氏心中有事,也没注意到这个细节。
自母子俩被赶出赵府以来,少年一直沉闷消极,郁郁寡欢,有时候甚至还会躲起来偷偷哭,从未像现在这么成熟懂事,陈氏愕然之余,既觉感动,更觉自责。
赵肃在陈氏动容的目光中落荒而逃,等入了灶房,才缓下脚步,叹了口气。
半个月前,赵肃还不是赵肃,而叫王宁。
在王宁的那个世界,就算还没实现共产主义,大家也都吃得饱穿得暖,闲来茶余饭后聊两句时政,骂两句政府,没事就上个网,泡个妞,日子平静而惬意。
在成为这具躯体的主人之前,他觉得日子快淡出个鸟来,但来到这里之后,他才发现,能够觉得无聊也是一种幸福。
赵家的祖上可追溯到宋朝,据说是宋太祖赵匡胤三子,舒王赵德林的后裔,到了赵肃的高祖,早就在福建长乐落户安居数代,赵氏家族也因此繁衍成当地一个大族。
赵肃的父亲叫赵希峰,科举考了十几年,也只是个秀才,最后还拖垮身体,于三年前亡故。赵希峰的正妻姓吴,娘家是同安一带的官宦人家,据说还有个伯父在外地为官。
赵肃的出生很偶然。
有一回吴氏出门省亲,赵希峰醉酒之后,强迫了陈氏,谁知春风一度,却珠胎暗结,这下子可捅了马蜂窝。
明代嫡妻和媵妾地位分明,妾室的地位永远不可能超越正房,妾室所生的庶子女,也不可能继承家产,而陈氏甚至还算不上妾,充其量只是个陪房奴婢,睡了也就睡了,可偏偏睡出个儿子来,怎能不让吴氏又惊又怒?
吴氏从此对这个丫鬟恨之入骨。
但有了子嗣,情况就有些不同,正妻就算再怎么不忿,也不能把庶子的生母卖掉,赵家这种最重名节,若传了出去必然不好。
吴氏容貌姣好,又有心计手腕,再加上这样的背景,平日里便令赵希峰忌惮三分,出了这样的事情,他自感理亏,更不敢开口说话,只要正妻不弄死庶子,那便随她去折腾。
陈氏是个柔弱的性子,低微的出身更让她任人搓圆捏扁,被男主人强暴非她所愿,但在这个时代,女子地位本来就低,她又是个奴婢,就算有了儿子,将来也要称呼嫡妻为母亲。
因此赵肃在府里的地位可想而知,尤其是一年之后,吴氏有了嫡子,也就是他的异母弟弟赵谨之后,这种情况变本加厉,谁都知道这个庶子不招人待见,赵希峰甚至不曾让他识字启蒙,平日粗茶淡饭,连个奴才也看低他三分。
爹不疼,大娘不爱,亲娘不敢出声,赵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性格极端自闭懦弱,在赵希峰死了之后,赵肃母子更被借口赶出赵家,被迫居住在赵府的一处庄子上。
说是庄子,其实只不过是近郊的一间茅草屋和栅栏围成的简陋院子,周围也大都是贫苦百姓的落脚安身之处,跟贫民区差不多。
赵家为了不落人口舌,每月都会派人送点粮食来,虽说是粮食,其实就是些赵府不要的陈谷馊粮,如施舍一般丢给他们。
赵肃虽然是赵家大子,但跟异母弟弟的境遇何止云泥之别,以致于后来究竟是因为心情抑郁而投水自尽,还是真的不慎失足掉入河中,真相已不可考。
因为眼前的赵肃已非昔日的赵肃。
无论他想不想,从此以后,他只能以赵肃的身份和名义生存下去。
从此以后,再无王宁,只有赵肃。
然而这种生活,终究是不行的。
莫说赵肃十三岁,在古代已算得上可以担负起一家责任的半大男人,以赵肃三十来岁的灵魂,也不会让陈氏一个弱女子靠没日没夜地刺绣熬坏眼睛来养活他。
于是赵肃坐在灶房的门槛上,慢慢地沉思着。
到明朝,总比到清朝好,起码在这里,上头还没有旗人压着,不然日子更难过,他先安慰了自己一番。
但嘉靖三十五年,这是一个什么概念?
自明成祖朱棣建内阁制以来,内阁的权力与日俱增,到了当今嘉靖皇帝陛下,以炼丹为爱好,以成仙为终身成就,将国事大小一股脑推给内阁。内阁大臣的权力也由此达到顶峰,衍生出文官集团与皇权的博弈,这不仅在明朝堪称一绝,就算放在以后的清朝,也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再过二十年,李时珍将完成《本草纲目》。
再过十年,抗倭名将胡宗宪在狱中含恨自杀。
再过三年,中国将会有自己的第一批火绳枪。
西方已经进入大航海时代,他们的足迹开始遍布世界,包括中国。
而此时的大明帝国,包括绝顶聪明的嘉靖皇帝在内,许许多多的聪明人跻身大明政坛,你方唱罢我登场,群星荟萃,热闹非凡。
赵肃算了一下时间,如今的内阁首辅,应该是大名鼎鼎的权相严嵩,此人把持朝政长达二十年,现在春秋正盛,离下台还有好些年。
纵观整个帝国,北边有鞑子,东南有倭寇,皇帝忙着修道,臣子们忙着内斗,百姓家无余粮,大多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所以才会有那首著名的民谣: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眼下,赵肃就是这些贫苦大众中的一员。
所以想得再远也无用,还是得先着眼于当下。
首先是改善生活。
靠陈氏刺绣赚钱,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明代物价虽然没有后世那么吓人,可凭他们的家境,要过得好也不容易。
他识字,可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练成,所以上街帮人写书信赚钱这条路就行不通了。
去赵府索要钱粮?当然也不行。对方完全不将他们母子放在眼里,莫说上门等于自取其辱,就算受尽侮辱,也未必能拿到粮食。
自己做点小买卖?这个倒是可行,可他们一没本钱,二没人脉,能做什么买卖?
赵肃揉揉额角,觉得有点头疼。
其次就是读书,参加科举。
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能考到一个功名,哪怕是秀才,从此就算脱离了白丁阶层,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如此一来,他们母子俩必然不会再这样任人欺辱。
原来的赵肃是不识字的,现在他用每日在族学外偷听这个借口可以蒙混过去,但是要参加科举,得把四书五经都读透才行,古人“十年寒窗苦读”并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就算赵肃已经有了成年人的理解能力,没有老师指点,别说揣摩考题,连入门都是个问题。
这每样摊开来,都是不小的难题,虽说人从一生下来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可他觉得自己现在离那种有肉吃有酒喝的幸福生活,简直就像从北极到南极那么遥远。
想了半天没什么结果,赵肃起身,忽然觉得眼前一黑,身体摇摇晃晃,连忙扶住墙壁,一边又暗自叹息。
这具身体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贫血缺钙,瘦得跟皮包骨似的,一双手伸出来,黑黄干枯,连指甲也惨白惨白,没有半分血色,非得三五年的调养,才能恢复元气。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没钱寸步难行。
赵肃拿出早上从山上摘的水芹菜和香菇,用水泡洗了,切碎,等米粥煮得有点发软了再一起丢进去,撒上点盐,顿时香气四溢。
脑海里忽然灵光一闪,多了个想法。
他边想着实现的可能性,边把粥盛出来,一路端到屋子外头。
天际响起阵阵雷声,一场大雨酝酿在即。
里屋却传来低低的说话声,赵肃不由放慢了脚步。
“求菩萨保佑,求佛祖保佑,愿我儿无病无灾,平安喜乐,信女愿折寿相偿,就算立时死去,也无怨无悔!”
陈氏跪在窗前,低着头,双手合什,嘴里念着祷词。
闪电照亮了半边天空,那一瞬间的光芒也辉映了她的脸,那张年纪不大,眼角却遍布沧桑的脸上满是虔诚。
门外,赵肃默然站着,心头不知是何滋味翻涌。
当初醒过来,得悉自己来到这样的时代和家庭,未尝没有过抛下一切离家出走的打算,后来虽然打消了念头,可对于陈氏,也一直生不起血肉至亲的感觉,然而直到此刻,他才突然发现,自己先前的想法是多么错误。
为人母亲,即便再柔弱,也会竭尽全力,为子女撑起一片天空,从古至今,莫不如此。
自己也许不是以前那个赵肃,但这具身体相应的责任与义务,并没有减少半分。
眼前这人,以后便是自己真正的母亲。
赵肃端着粥推门而入,柔声道:“娘,用饭了。”
陈氏应了一声,起身帮他把碗筷摆好,娘儿俩边吃边拉着家常。
小粥入口香甜糯软,陈氏有些诧异:“肃儿手艺不错。”
赵肃笑道:“若是娘亲喜欢,日后顿顿由儿子来做。”
陈氏轻声道:“为娘想多接点绣活,好攒下钱,让你也能入学读书,以后这一日两餐,怕真是得让你来做了。”
自己刚才不过随口一提,陈氏马上就记在心上,赵肃心中感动:“儿子也有个想法。”
“这些天我上山摘菜的时候,发现上面长了不少药草,我想摘一些卖给药材铺子,娘可知道他们收不收零散的药材?”
陈氏大感意外,完全没想到赵肃竟然想起要自己赚钱,眼前的少年虽然孱弱依旧,可哪里还有半点昔日颓丧?
“收倒是收的,只是价钱必然要压得低些,不过县上药材铺子不多,最大的那一家叫回春堂,是个老字号了,在别处也有分号,如果把药材给他们家,就不会被压得太离谱。”陈氏说着说着,也觉得这法子可行,转念一想又有些奇怪:“肃儿,你几时认得药草?”
陈氏毕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很多情况比他了解,这么一打听,赵肃也觉得大有可为,随便寻了个借口推脱过去,一边细细询问详情,末了笑道:“娘,如果此道可行,说不定以后我们不拿赵府的救济粮也能自给自足,你也无须再做绣活了。”
多日的沉闷一扫而空,万事开头难,以后总会好起来的。
在来到这里的半个月后,赵肃穿着粗布衣裳,吃着野菜清粥,坐在仅能遮雨的茅草屋里,如是想到。

第2章

初夏的山上疯长着无数草木,满山遍野一片葱郁,虫鸣鸟叫,生机勃勃。
赵肃挑了个大清早就背着竹篓上山,这段路他走了两个多月,早就驾轻就熟,沿路看见一些常见的药草都摘了随手丢竹篓里,等回家了再分门别类送到药铺去。
这段时间他很注意锻炼身体,夜晚没什么娱乐,烛火微弱更看不了书,赵肃亥时睡下,卯时便起,先打一圈太极,再吃早饭,然后上山,生活极其规律,身体也跟抽条儿似的慢慢长起来,虽然还是显得瘦弱,却并不像原来那么吓人了,加上赵肃由内而外明显不同了的气度,一袭旧布衣浆洗得干干净净,看起来立马顺眼许多。
赵肃并不是学医的,但常见的植物他还认得一些,长乐县临海,气候温暖湿润,这个季节又正好是大多数植物的生长期,像太子参、穿心莲这样的,走三五步就能看见几株,这也得得益于这个时候的自然环境都没有被人为破坏,就连鼻间呼吸的草木香气都要浓郁几分。
推书 20234-07-05 :房东是个受完本[耽》: 《房东是个受》指封山下文案:一个大学生,被前男友抛弃,守着一栋小别墅过日子,出租房子做房东,轻松过自己的小日子……一个转业军人,平面模特,租房子吃房东……这是一篇两个男人的恋爱小说,没错,两个男人,非腐勿入小受房东肤白貌美,厨艺甚佳,脾气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