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其他四个儿子表示理解,都没有意见。
那边正忙着张罗亲事,这边叶明泽也在为粮食烦恼。蒋宅不包括两个主子,现有人口三十七人,其中七个为小孩。一年下来,怎么也得消耗两万多斤。蒋敬之嫁妆田只收获了一万多斤,粮食缺口很大。
这些天,出了几次船,收获不甚大。平均下来,出一次海差不多能有一两银子。叶明泽算了算,他现在手头有三十几两,蒋敬之手里差不多也是这个数目。
叶明泽决定,他手头留下够用的银子,其他的都归蒋敬之保管。给蒋敬之凑够五十两银子后,他手里只剩下十来两银子。
这些银子,他暂时不打算动用。之后每次出海得的银子,他打算拿出一半购买粗粮。往年红薯玉米之类,米铺卖价两文一斤,今年受到旱情影响,涨到了两斤五文,叶明泽却不得不买。
他等不及明年的收获。既然可能面临末世,到时世道一定很乱,他必须要有自保的能力,买人口是最快速简单的方法。古代人忠诚度远比现代人要高,特别是这些签了死契的仆役,主家只要善待他们,他们轻易不会背叛,即使他们能力很强也是如此。
而善待他们的最低要求是让他们吃饱,粮食自然是越多越好。叶明泽打算一直买下去,能买多少就买多少。即使他的预感错误,末世并没来,剩下的粮食也可以再卖出去,实际损失并不大。
秋收后正是一年当中粮价最贱的时候,现在不买更待何时?难道还要等到青黄不接,粮价上涨之后?
按现在一天一两银子的收入,拿出一半买粮食,差不多每天能买两百斤,一个月下来,少说也能购进五千斤。等到十二月猫冬时,来年蒋宅一年的口粮就差不多齐活了。
叶明泽也建议叶母多买点粗粮备着。叶家手上只有四万多斤粮食,敞开了吃,可能还吃不到两年。再说,等明年五叔成亲后分家时,自家只能分到六七千斤。总共七口人,都是青壮年,这点粮食仅够吃个一年半,抗风险能力太差。
这件事,叶明泽只跟叶母商量,并没有告知叶父。万一闹灾荒,被人知道他家有很多粮食,这不是遭贼惦记吗?
买粮的事,都是悄悄进行的。蒋宅三十七个仆役,除去小孩子,还有三十个大人可以轮流着购粮。镇子和县城的米铺又不止一家,每人所有铺子走一遍,估计到歇冬时,一轮还走不完。叶母让买的粮食叶家没地放,都放在蒋宅里专门隔出的地窖里,并不用担心被人发现。
很快进入十月末,天气变得越来越冷。期间,叶明泽和蒋敬之又偷摸去晒了几次盐,直到装满两麻袋才停止。只要不晒制太多的海货,这些盐足够一家子人使用好久。
十一月初,下了第一场雪,一年的旱情宣告彻底结束。这场雪很大,等叶明泽起来时,已积了一尺厚。
叶家村人都有经验,那几户茅草房顶的都搬进了全村人共有的泥瓦房。房间是特制的,炕占了一半面积。每家一间,所有人都挤在一张炕上,挤挤挨挨地。
早饭后,叶家人就开始忙碌起来。堂屋到大门口的雪要扫除,屋顶更是不能积雪。没看到雪还在下吗?万一压垮房顶如何是好?只能辛苦点勤扫雪。
下雪天当然不能出海。这里十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零度左右,今年算是比较暖和的年份。往年第一场雪都在十月份,今年算是来晚了。
前几天,叶家就开始烧炕。为了省柴火,每房人都挤在一间炕床最大的房间。像大房这样有儿媳妇的,只在炕床上用屏风帘子隔出一个个小空间,也算是有个私密的地方。
蒋敬之当然不可能也这样,他和叶明泽还是在原先的新房里,柴火的问题,他们自己负责。
这场大雪一直下了三天,叶家人也扫了三天雪,又冷又累,又不得不为之,真心不好受。十一月虽说温度常常达到零下几度,人类活动还算很频繁。
雪停第二天,叶家村人抓紧时间开始出海。等到十二月份,就不适合人类活动了。
叶明泽和蒋敬之给出海人员每人配备了一身厚实的装束:帽子、手套、围巾和棉大衣。这些加起来,抵御零度左右的寒冷问题不大。渔船上燃着炉子,上面架着水壶,时不时能喝口热水或姜汤暖暖身子。每人还配有一小壶酒,实在冷了就抿一口。
虽说这个温度还能承受,可海上常年有风,风级不大,刮在人身上却生疼。哎,真是做什么都不容易啊!
叶明泽两人已经算是很好的主家,基本能考虑的都考虑到了。他们穿的厚实,可仍止不住寒冷的侵袭。
即将进入十二月,这是今年最后一次出海。叶明泽站在船上,感受着刺骨的寒风,神色肃穆。他低下身子,帮边上的蒋敬之紧了紧披风。
自从上次视野翻倍后,叶明泽能力增长的并不明显。他现在也只能看清二十七八米深处,再深只能见到模糊的影子。
他想了想,让蒋敬之集中精神,把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蒋敬之照做,一开始没有反应。过了好一会,叶明泽感觉原本看不清的地方变得清晰,可惜只维持了一刹那,转眼又变得模糊。
叶明泽让蒋敬之记住刚才的感觉,按照方才的做法再来一次。反反复复中,蒋敬之进入那种状态的时间越来越短,持续性也越来越高。叶明泽则成了他的试验品,视野一会大一会小,搞得他一个不晕船的都有点头晕目眩。一直到蒋敬之能完全掌握时,他都想吐了。
在蒋敬之的加持下,叶明泽的视野又翻了一倍,不管是在空气,还是在水中。不过因为蒋敬之是第一次使用,精神力消耗的有点快,持续时间超过一刻钟,就得休息不少时间。
有了更大的视野,叶明泽找到鱼群的几率大大增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快要收工时,渔船撞上了一个金枪鱼群。它们游弋在三四十米深处,普通人根本看不清。船上的人也只当叶明泽比较有经验,会看鱼群,倒也没多想什么。
第18章:冷冬
鱼群很大,叶明泽他们足足下了七网。每网少的四五百斤,多的高达七八百斤。这一次捕获的量,目测有四五千斤。众人没有将鱼装筐,直接打道回府。这个重量已经接近这艘渔船的载重极限。再多,估计这艘渔船将承受不住。
此次收获抵得上往日出海二十次左右的渔获总量,可谓是大丰收,所有人都笑容满面。
这回可不比这艘渔船的处女航,码头上空空荡荡的。他们回来的时间有点晚,其他渔船早就收工靠岸。
叶明泽打发人回蒋宅叫人过来帮忙,剩下的人开始装鱼进筐。
这次算是孙老和叶明泽的一次完美合作。孙老凭往日经验指定一个有可能出现鱼群的范围,再由叶明泽凭借超远的视力确定具体位置。
十二月是最冷的一个月,往年最低温度能达到零下三十度,这个温度已经不适合人类在户外活动。
这次的收获,叶明泽打算留下五百斤鲜鱼。这么低的温度,完全不担心其会腐坏。只要将它们冻在院子里,一直能保存到三月份,俨然是一个天然冷库。
这次金枪鱼卖了个好价钱,每斤六文,价格比往日足足高了一半。
这段时间出海的人数越来越少,再过几天,将彻底断货。外地客商都赶在最后几天疯狂扫货。这个时节,是他们一年当中最赚钱的时候。低温使得路上货物损失很小,还能运的更远,更深入内陆。这也使得这段时间,鱼市变得特别繁忙。一有货到,马上就被货商吃下,根本不用担心卖不出去,他们还嫌货不够多。
这次量大,叶明泽他们家两辆车都出动,也运了两次才运完。照例,一半银子拿来买粮食,光这一次就有四千多斤粮食入账。
陆陆续续买进的粮食,算上这次,吃到明年秋收完全没问题,甚至还有剩余。可是叶明泽一点安心的感觉也没有。起码也要有个三五年的存粮,他才会停止购入。这还是看在粮食保质期的份上,否则他非得买够能让所有人吃个十年八年的粮食不可。
蒋敬之紧了紧身上的棉袍,大病初愈的身体,对寒冷抵抗力有点弱。他穿的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多,还是觉得有些冷。叶明泽看了,决定给他买一件皮大衣。好的买不起,买件兔皮羊皮的也不错。
这回蒋敬之跟着一起来卖鱼,是为了提前采购年货。进入十二月后不适宜出行,很多东西都要在那之前采买完毕。
这些天有连续好几天的大集,到处都是人来人往,年节需要的东西都要在这几天里准备充足。
阳山县猫冬的时间长达三个月,一直持续到来年三月份。这对蒋敬之来说是非常陌生的。帝都不需要猫冬,什么时间出行都没有问题。这里却有如此长的时间不能随意行走,他一时有些难以适应。
两人杂七杂八的零碎东西买了不少。家里不缺海货,两人主要买的是各类肉食。猫冬开始后,各房都是自己开伙。叶老爷子前些天就按人头给每一房分了三个月的口粮,开始猫冬后就各吃各的。当然分到的粮食只能吃个七八成饱,不够的各家自己出。
这边很少有牛肉卖,这次叶明泽运气比较好,正巧碰到有人卖现场宰杀的老牛肉。他买了好几十斤。接着又买了不少猪肉,排骨五花肉心肝肚之类,原先肥肉和肠子都不打算买。肠子处理起来太麻烦,他自己不爱弄,自然也不想麻烦家人。他和蒋敬之不缺肉食,肥肉太油腻,吃多了不好。后来一想父母吃肉的机会不多,又买了十来斤白肉。
等过几天家里的猪宰了,每房还能分到一些猪肉。往年分到的不多,今年条件好一些,应该能多分一些。
柴火只用来烧炕,点炭盆却不行。叶明泽就买了几筐木炭。木炭这东西不算便宜,他也就没多买。有了木炭,就可以在房间内点上火盆,人就不用老窝在炕上,能活动的范围扩大至整个房间。
回到家,两人身上都冒着冷气,赶紧进屋暖和暖和。等缓和过来,叶明泽取了一部分羊肉给叶老爷子,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直系长辈还是要孝敬的。
你说叶父叶母?这个哪用操心,虽说没住一起,猫冬的三个月,饭食却是一起用的。叶明泽还好,能做点家常菜,不过味道也就那样,蒋敬之是完全不用考虑的。
当然,叶母也不可能会让两人亲自做饭,这边没有让当家男人下厨的习惯。至于蒋敬之这个儿媳妇,叶母一想起就马上排除,一个大少爷哪会这些?叶母有时候想起,觉得娶这么个大儿媳妇,对他儿子来说有点亏。女儿家会的一切他都不会,不过想想他会的一些女人不会的东西,又释然了,不可能两全其美不是?
最后做饭的重任自然落到家里唯二的女性,叶母和小妹叶柳身上。叶明溪几个看了叶明泽买回来的东西,都喜笑颜开。这个冬天,他们总算能吃好喝好了。
这次,蒋敬之也会和大家一起。猫冬后,再让秦妈送吃食不太现实。
十一月中旬,叶则全和刘县丞家二小姐定了亲。之后在刘县丞的运作之下,叶则全顶了主簿的位子,前些天已经入职。这对于整个叶家村来说都是大事。上叶家门的左邻右舍也越来越多,不求能得到什么实惠,至少也不能得罪人不是?
日子一天比一天冷,时不时下一场雪。这么低的温度,雪一直没有化,越积越厚,天地间到处白茫茫的。直到有一天井水结了冰,叶家人干脆取院子里干净的雪化水用。
现在白天温度都零下十好几度,人出去时都得全副武装,否则很容易冻伤。这种温度下,洗菜都需要掺热水。一家子人整天都呆在屋子里,房间内味道不大好。大家尽量做水分少的吃食,争取少上几次茅厕。
晚上大家都很警醒,以防炕火熄灭,一家子人无声无息地睡死过去。这种事以前曾经发生过,后来大家有了经验,晚上睡觉时保持警惕,甚或干脆派人轮流值夜,白天再补充睡眠。反正都是闲着,什么时候睡都无所谓。
叶家选择后者,总共烧了六个炕。叶老爷子那边由四个儿子轮流照看,其他人由各自负责。叶明泽这边烧了两个炕,由叶父和他们三兄弟轮流,每晚出一人看顾两边。
这样的日子刚开始还很悠闲,时间长了就变成无聊。今年夏天,这边又热又旱,没想到冬天时温度却比往年还低。柴火下降的速度有点快。眼看原本准备的能烧满三个月的柴火,可能只能烧两个月多点,大家脸色都不大好看。
叶家村人还算好的,等到明年二月份,白天温度稍高时,可以去附近的山上砍柴。那些城里镇子上的就比较麻烦,柴火不好弄,只能烧炕时减少用量,温度能保持炕床温热就行。这么一来,人基本只能在炕上活动。一离了炕,温度就急速流失。连给炕添火那么点时间都需要裹得严严实实才行。
这么一来,手上脚上长冻疮的人越来越多。北方人是很少长冻疮的,这边家家户户烧炕,只要柴火充足,北方的冬天比南方还好过不少。南方很多地方最冷也有零度左右,这个温度很尴尬,你可以烧炭火。不烧火盆的话,忍忍也能过去。农家多数自是不用这些的,自然免不了生冻疮。
没想到今年预计错误,大部分人家柴火准备不足,也算是体验了一把长冻疮的感觉。
可是等大部分人家感觉出不对时,柴火已经烧了不少。剩下的,再怎么节省,半数人家还是烧不到三月份。到时,只能各家自己想办法。
叶家人多,准备的柴火不少。原本能烧更久的,现在估计将将能用到三月。
叶家在村子中央,周围都是住家。等到进入二月时,一些人家柴火烧完。叶明泽时不时能听到有人向周围邻居借柴火的声音。叶家自然也是有人上门的,借了几家后,表示剩下的自家都不够用,便不再应门。
等到各家都借无可借时,没柴火的人家只好上山砍柴。村子里并不缺秸秆,这些可以用来做饭,烧炕却是不行的。
几家人约好一起上山。男人们穿着厚厚的袄子,趁着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一两个时辰上山。雪很厚,幸亏堆了几个月,已经很厚实,踩在上面下陷的不多。往常不到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众人却花了翻倍的时间。
这回他们也不找掉落的树枝,直接就开始砍树。这个还算容易,村里有锯子,砍倒一棵树费不了多少时间。麻烦的是要撸掉枝杈,还得弄下山。路本来就不好走,再扛棵大树,可以想见其中的艰辛。
等辛辛苦苦扛回家里,大冷天的众人还出了一身汗。有了今年的教训,相信明年大家一定会多多准备柴火,估计没有谁会想体验一次这样的经历。
第19章:分家
进入三月份后,气温逐渐开始回升。虽然最低温度仍有零下十几度,白天却在零度左右。村子里变得越来越有人气。
这天是叶林福家小儿子叶则全成亲的日子。村子里能来的人都来了,院子里挤挤挨挨。叶则全的同窗同僚自是不和叶家村人坐一起。堂屋上另开了几桌,由叶明泽和蒋敬之在座上陪着。
叶则全的新房改建过,分了内外两间。外间住丫鬟妈妈,内间住小夫妻两个。
申时初,喜乐响起,新娘子的花轿抬进了叶家。刘二小姐这次只带了两个下人,一个大丫鬟,一个妈妈,再多没地安置不是?其他的人先一步住进了叶则全在县城买的一进小院里。
这次她只住到回门那天。由于家里大伯母也姓刘,只能委屈她叫小刘氏。这个称呼也只在叶家村被叫一下,到了县城,她自会被人称为叶五夫人。
当初蒋敬之嫁进来时,成亲第二日的头一餐,他并没有做。这对于男妻来说,可做可不做。对于女子来说,至少也得意思一下。不要求全部都做,奉上一两个拿手好菜,还是应当的。
小刘氏做了一道瘦肉粥,其他的由她带的厨娘完成。这顿早餐做的很是精细。叶老爷子考虑到小儿媳妇只会在叶家村呆两天,这两天的吃食张罗的很是丰盛。
蒋敬之比小刘氏还大两岁,却比她小了一辈。今天自然也收到了礼物,一个男式银钗。不算贵重,却也算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当天晚上,叶老爷子告知几个儿子,明天分家,并大致说了如何分法。几个儿子都没有意见。
第二天一早,叶家村村长和叶氏族长早早来到叶林福家,为他们分家做个见证。分家这么重大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叶老爷子两个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