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约略无心

作者:约略无心  录入:10-08

说这话时咏善的脸上还是带着笑容,但,安良现在已看出来了,这位二殿下从头到尾眼底就毫无笑意,乌黑的瞳仁冷冰冰的,连嘴角翘起的那部分也犹如刀削过的尖锐。自始自终,咏善就没有动过位置,一直牢牢地钉在他的旁边。

咏善站在那里形成天然屏障,即隔开了安良与咏棋,又让安良半步都移动不了。

这位侍候过炎帝,对于政斗经验丰富的总管,大略明白了此刻自己的处境。安良的心越来越沉,脸色苍白,双腿微抖,汗如浆出。

咏善似乎没察觉出他有任何不妥,漫不经心地说,“安总管喝了太子殿下赏的茶,气色果然好多了。那就再多喝几杯,暖暖胃。”说着,不嫌费事地一抬手,又倒了一杯。

那位安安静静坐着享用自己茶点的太子殿下,听到自己的名字被提起,只好顺便看了他们一眼,好脾气地说道,“这玉泉山的泉水味道是好,清甜甘润,都是今天刚送来的,你们喜欢就多喝点,还有很多。”

“遵命。”咏善说道,“安总管,听到没有?太子哥哥让你多喝点。”

“咏善。”咏棋倒过意不去了,大家都在喝着茶,咏善却只忙着倒茶,自己一口都还没喝呢。咏善都站这么久了,咏棋现在才良心发现,赶紧亡羊补牢,“咏善,你也喝杯茶歇歇吧,我来招呼安总管。”

咏善却腾出左手在他肩膀上轻轻按了一下,柔声回道:“不劳哥哥,咏善现在还不渴。” 双眼亮晶晶的,仿佛碰到什么喜事,嘴角也笑开了。

“太子殿下。”安良叫了一声。

咏棋不明所以,望向安良,心里有点发怵,深怕他开口向自己讨折子。至于安良与咏善的一翻对话,他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弄明白内里的意思。

他的眼睛本来就清澈,里头一藏着胆怯,就更水汪汪了。

安良暗暗叫苦。这两位皇子,一个清如泉水,不着尘埃,一个势如瀑布,气吞山河。让他这个办事办老的人也无孔可入。

咏善却及时转过头来,那张笑容没变,可惜里面已没有笑的意思了,有两大片的冰块在他眼底闪烁着,在他的注视下,仿佛一切都要开始结冰,纵使从窗户漏进来的阳光也不能融化它,“安总管,太子赐你的茶水,好喝吗?”

“好喝,好喝,老奴谢赏。”安良结结巴巴的。

“好喝就好。本王听说陈太医是安总管五服之内的兄弟,医术高超,本王最近经常腹痛,不知是不是犯了石淋病,正想找个好太医瞧瞧……”

这下,安良的心沉到底了,像掉进了冰窖里,冷的发痛。

第6章:对哥哥心心念念

安良身犯石淋病多年,瞒着人私底下找熟人治疗,深怕炎帝得知后以养病归老为由,让他辞去总管一职。这职位可是块肥缺。安良决计不肯轻易失去。

其实这石淋病就像富贵病,需要细心保养。什么叫石淋症呢,按现在的大俗话说就是肾里长了结石,时常尿急尿痛,不能大量饮茶,否则会引发病根,不及时治疗,有可能活活痛死。

安良一连喝了十几杯茶,本来就觉得腹痛如绞,肛门收宿,这么一联想,更是忍耐不住。大腿的两侧都被冷汗湿透了。

见咏善晃了晃手中的茶壶,慢悠悠地道,“这铜壶烧得水与刚才那瓷壶烧的可有区别?如果总管不喜欢铜壶烧的,那喝完这壶,再试试别的。”

安良倏然觉得,咏善那张华美无比的俊脸比阎王还凶狠可怕。

他早就摸清了他的底细。

小小年纪,从哪里学来这杀人不流血的狠辣手段。

难怪,这位二皇子幼时就已极得太祖的宠爱。

六岁那年,京城发生地震,事发的太突然,房梁被震了簌簌颤抖,内侍们惊慌的四下奔散,太祖当时想躲入龙案,六岁的咏善牵着太祖的衣角,极镇定地说,宁可躲在案旁,也好过躲在案下。太祖哪里会理会小孩的话,谁也不曾想,这小娃使了性子,死命抓着案头就是不肯移动半分,事急,太祖只得抱着他贴龙案而坐。

不曾想,从上面真震下一条横梁从中压断龙案,而贴案而坐的祖孙俩相安无事。

太祖欣喜万分,当场就脱下玉扳指赏给这个救了自己的皇孙。还口称:好孙子,好孙子。潸然泪下。

十三岁那岁,随炎帝木栏打猎,在炎帝失手错过老虎扑将而来时,随众一片惊叫;紧随其后咏善处变不惊,反倒纵马而前,挽弓搭箭,嗖的一声,那羽龄箭直穿老虎左眼,从右太阳穴而出。

老虎应声连跳几下,他再补一箭,疾驰而去的光从老虎的嘴中穿过。

炎帝当场解下挂在胸口的东珠,亲自为他戴到脖子上,以示嘉奖。

这两件事发生时,安良均不在场,是以,这两件事虽为宫内宫外人士口口相传,毕竟太过离奇,安良也没有太放在心上。而且近两年,咏善处事为人,处处谨慎,从无逾越规矩之事,那些事也就很少被人提起。

这个连老虎都敢杀的人。

现在看来,他太低估这个二殿下了,悔之晚已。

狮子追捕猎物之时,总是先收敛杀气,暗藏起爪子,无声无息地靠近猎物,然后猛扑上去,活活咬断对方的喉管。

这样的人是得罪不起的。

炎帝不在,太子监国,要是在这里被这位二殿下的茶给活活灌死,那叫他找谁说理去。就算炎帝回来,将此事查出,也只能怪他自己隐瞒疾病,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到时他也无法为自己喊冤了。

如今只有先保住这条老命,其他的倒在其次。何况他早就无心恋战,只想着脱身了。

想毕,安良突然朝咏善作揖不止,求饶道,“二殿下,饶了老奴吧,二殿下有何吩咐,明说一声,老奴无不遵命。”

不知就里的咏棋吓了一跳,连忙站了起来。

这是怎么回事?

他原本还以为一向高傲的咏善这样地讨好安总管,是给自己腾时间想想奏折的事呢。

真蹊跷。

“咦,安总管,大家谈的好好的,怎么就这么客气起来。”咏善伸手制止住他,竟还亲自为他整整衣裳,说道:“你是父皇座下行走的老人,本王也不敢不敬你三分。哪敢提什么吩咐。言重了,言重了。”

“二殿下……”

“我们还是来喝茶叙旧吧。”

“求二殿下给指条明路让老奴走,求二殿下开恩啦。”

“你这,你这,”咏善无奈似地笑着,托着他的双臂不让他再行礼。“说的是哪里话。说的本王不明不白的。”

咏棋越看越莫名其妙,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又忍了忍,把嘴抿上不作声。

好歹这位太子殿子生性安详,懂得什么叫不添乱。

“太子殿下开恩,老奴愚饨,实在不明白,请二殿下给条明路走吧。”

咏善见他的声音周正了,知道效果已经收到,见好就收,“噢,对了,说起来还真有一事想请安总管帮忙,刚才我看折子的时候,一不小心把墨汁弄到张首辅的票拟上,”咏善说着走向案头,咏棋看完后那折子还摊在原地。

咏善扫了一眼,拿起一支毛笔,使劲沾了沾墨,顺手一挥,一大团墨汗掉到了折子里,正好掩住那字迹。他这才转头笑道,“你瞧,弄脏了,什么都看不见。还得劳烦你老跑一趟,让张学士再拟一回,送过来。”

咏棋走过去好奇地凑近看着,果然票拟的内容全变成一团墨汁,他心里不知是喜是忧,怔怔地瞧了一会儿,询问似的看向咏善。浓密的睫毛一颤一颤的。

咏善待要说什么,被他黑宝石似的眼睛正眼瞧着,乌黑的瞳仁,白晳的眼皮子,色调配得那样好看。这个照面打得咏善呼吸倏然漏了几拍,本来就要丢出去的折子都快握不住了。

咏棋微启着唇。

咏善赶紧朝他摇头示意。

咏棋纵然对刚才所发生的事还一团雾水,此时,却也明白,咏善是真的在帮自己。

他心里更过意不去了,深怕咏善因为这件事得罪了张学士,日后父皇怪罪,替自己白白受过。遂轻轻说了声,“是我,是我刚才不不心把墨汁滴上去的。安总管,烦你再跑一趟吧。”

“太子哥哥。”

咏棋不知怎么地听咏善这么柔声叫着,又见他眉宇之间都扬着欣喜,自己的脸无端发红,不自然地偏过身子。

他终于还是,嗯,添乱了一把。

咏善强自镇定了下自己,他深吸了两口气,等声调恢复了常态,才转身面对安良。此刻,他眉目凛凛,甩手一丢,那奏折便在空中打了个转,不偏不倚落到安良的面前。

这才居高临下,慢慢走了过来,盯着安良,收敛了所有表情,一句一顿沉着气说道,“你把这桩事好好跟张学士说一说,把太子的意思和本王的意思都说明白了,也算是替太子和本王打了圆场。好歹你把这桩事办利索了,办好了,太子与本王不会亏待你的。”

现在,这清中藏沙的声音,对安良来说,无疑像恶魔追魂的声音;这高大华美的宫殿也堪比索命的阎王殿,他只盼着赶紧离开这是非地,再也不敢摆什么谱,从地上捡起奏折,连连称是,行了礼赶紧告辞而出。

一出殿门,直奔入芧房,蹲坑半个时辰之久,出来时面如白纸,全身酸痛,手脚无力。

这才算真正领教过二殿下的手段。

咏棋却没有他这样的体会,他只觉得此事有些怪异,等安良出去了,他不安地瞧了瞧咏善,嗫嚅着嘴唇,欲言又止。

咏善耐心地等着。

咏棋站在原地,踌躇了片刻,抿了抿唇,究竟还是垂下了眼帘。

咏善走了过去,轻声地说,“哥哥,想问什么尽管说出来,咏善一定会据实回话。”

“嗯。我们这样做会不会不妥?”

“怎么个不妥法?”这说法,咏善觉得有趣。

“张大学士要是?”咏棋期期艾艾。

张大学士要是生气了自动呈上辞书怎么办?他的票拟还是与之前一样,该怎么办?

“要是?”咏善的声音更低了。

怎么看,两人都有点像说悄悄话的样。

咏棋又有些脸红了。他咬了咬唇,有些明白,咏善似乎在跟他逗趣。

兄弟俩这样,好古怪。

同样的容貌,咏善与咏临的迥异之处就在于此!

咏临啊,是个淘气又可爱的弟弟,小时候一闯祸就躲到他的宫殿里,哥哥,哥哥地求他收容。两人经常贴身玩耍,吃一锅的饭,睡一张床。到了懵懵懂懂的时候,一起去看欢喜佛。嗯。咏临还缠着他互助了几回。

可那都是兄弟间的嬉戏玩闹。

不像现在,被咏善那专注的眼睛盯着,心里直涌起古怪的滋味。

咏棋自己也解释不清楚那种滋味是什么?

明明是孪生兄弟,为何差别那么大。

直叫他感到不安。

索性什么都不想。

咏棋沉默着,坐回到案头,装着认真的样子,开始批阅奏折。

咏善知道这位哥哥皮薄的很,腼腆羞怯。

把他惹急了,回头又不理会自己,岂不前功尽弃。

他将自己案头的奏折快快批阅了,无事可做,便侧过头专注地盯着咏棋。

咏棋仍然事无巨细地在那里翻阅奏折。

唉!

这傻哥哥,不分轻重缓急,连拍马屁,歌功颂德的奏折也看的那么认真,批的那么详细,能不把人累死嘛。

好在咏棋的侧脸在认真的时候更好看了。发丝,鼻尖,嘴角上的阳光像珍珠般地闪着,轻轻移动的手腕优美而光洁,整个人像玉像一样泛着恬和静谧的光。

让人看着心里也柔和起来。

天下本来就没有多少事让人牵挂,让人看着安心的。

就这么一点点的光,这么一点点的安静。

够了。

不知是从何时开始,自咏善记事以来,他心心念念都只为了这一点点的安静,一点点的光。

就这样坐着看一辈子,也给他一种单纯的满足。

可天下哪有这样美好的事。

第7章:那臣弟就失礼一回

晨光须臾就溜过去了。午膳的时辰到了。太子殿下有自己的小厨房,那是普通皇子没法比拟的。

太子殿下的饭菜被抬了进来,咏棋望了一眼,偏着头问道,“要不,我们一起吃饭吧。”

咏善怔了怔,一时竟无法反应过来。

咏棋又说,“菜色比较素淡,你可以点你自己喜欢的菜让小厨房做去。”

咏善这才惊喜交集地看着咏棋,回道,“不必添菜了,哥哥吃什么,我就吃什么。”

还没有开始吃,那边安良心急火燎地就来了,这回居然叫内侍进来通报一下,不像之前那样大大咧咧便进来了。

兄弟俩也不忙着吃饭,传他进来。

安良一进门就看到摆在那里的饭菜,赶紧来告了罪,接着拿出重新票拟过的奏折,递给咏棋,咏棋忐忑不安地打开一看,大为惊喜。

票拟重新写过了,处罚的结果是将逐出京城改为罚俸半年。

咏棋拿着奏折,看了咏善一眼,咏善不看也能猜到结果,早端着一张含着笑的脸等着他。

“公公辛苦了。”

“如果没什么事,奴才不打扰太子殿下、二殿下用膳,先告退了。”

“慢。”咏善突然说道。

安良正要后退,听他这一声,身子几乎站不稳,竟然踉跄了几步,犹如惊弓之鸟般惊谎,不知这位性情难测的殿下又出什么损招。

咏善看在眼里,嘴角掠过一丝笑意,召手让一位内侍去他的案头取了那两个盒子。

“安总管,看在你辛苦为太子殿下奔波的份上,这里有两盒天山雪莲,一盒赏给你,一盒赏给张学士。”

传说中天山雪莲能治百病,六十年才开一次花,六十年开一次果,比何首乌更珍贵。安良因为身犯隐疾,多次寻觅未果,没想到咏善竟然随随便便就赏了一朵给他。

这太让人惊喜了。

安良早上被咏善那一通整,心里又怕又恨,与张学士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不知说了多少恶毒的话,实盼着炎帝归来,好找个机会狠狠整治一下二殿下,以雪前耻。

他接过天山雪莲,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打心眼里服了咏善。

这真是天生的帝王威仪!

日后好好侍候这个主吧。

免得再节外生枝了。

整件事总算圆满解决了,咏棋可以安心吃一顿饭了。

“来人,让小厨房再添些菜来,卤香鹿肉,香辣色蝎子,碧波田鸡,” 这些都是咏临必点的菜式,他们俩是孪生兄弟,口味差不多的。“额,再来一壶……”

“哥哥,”咏善失笑起来,“这些都是咏临爱吃的,咏临顿顿离不开肉,哥哥倒记得清楚。”他说笑着,侧着头看着咏棋,眉宇间却藏着一丝委屈,一点落寞。

咏棋被憋得两颊绯红。

恰巧这时咏善份内的午膳也被人抬进来。

“也不必重新点菜了,把我的份儿挪到这里,跟哥哥的菜相配的吃吧。”

“这样也好。”

咏棋这回留了心。

粉蒸排骨,青蒸黄瓜鱼,药膳粉肠汤,一碗碧莹莹的米饭,以及一碗他叫不上名字的羹,颜色很清淡。

咏善盛了一小碗嫩黄色的羹,放在咏棋面前。

“哥哥,尝尝,这是凤凰粟米羹,是厨房老灶新研究出来的菜式,做法比以前更清淡。”

咏棋试了一口,果然清淡而有味。

他又尝了一口,细细地品着,“比小米粥更细滑,又没有红枣汤甜腻。”

“哥哥,白粥,醋腌黄瓜,豆腐汤,这些都是好东西,可惜太清淡了,偶尔也要换换菜式才好。不如尝尝黄瓜鱼,看,用香菇,姜,蒜合在一起蒸,鱼的腥味都被除掉了,肉很细嫩的。”

推书 20234-10-08 :突然莫名其妙的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