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色的救赎+番外————失重地带

作者:失重地带  录入:02-23

林靖认为小丫头是子寒的同居女友,心中耿耿。当初与童阅的话虽然没说明白,彼此之间也应该是心有戚戚。林靖找方法治疗子寒,童阅即使不创造条件也不要阻挠他的追求。可这次童阅来的突然,不光会晤了阿訇,还见了陈星树母女。一起吃饭,相谈甚欢,俨然一副会亲家的架势。竟然还邀请她们去北京玩,真正是可恨至极。这事要是别人早找上门去(雷鸿飞可能),或者放弃(那是天宇的风格),野狼不是这样的人。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狼是不会轻易放弃猎物的。时间还长得很,走着瞧。
这次接纳大学生来部队进行社会实践就是个好办法。一方面陈星树在自己眼前这些日子是不可能去与子寒培养感情,光这样想象就心里宽慰很多。另一方面,每天小丫头打回家的汇报电话中总有几句是说到林靖的英明神武、艺压群雄,然后还可以有机会跟子寒聊聊天。算起来,这是认识他以来最频繁温情的接触了。于是乐此不疲。
通信管制真是好办法。
对于陈星树小丫头来讲,林靖并没有认真地当对手看。太小,没有丝毫的社会经验。艺不惊人,貌不出众。他始终相信男人的恋爱对象应该是挺拔的松竹,而不是那种狗尾巴花。(你自己是同志好不好?别牵连别人)等待的是让子寒发现自己的爱。
12,拉练
一个月的时间过得差不多,训练还有一两个项目就要结束。最后的总结是拉练。
陈星树花了三天的工夫说服林靖让子寒来训练基地接她,也看看她穿作训服的样子,也许还有机会摸摸枪。就说请他来教"实战外语"好了。虽然正中林靖的下怀,可还是花了三天的工夫才答应--要用时间想办法把认得"凌副"的老兵们清场才行,现在穿帮可不好。
调整了训练计划。三个队分兵几路。第一分队去140公里外的戈壁地区野外生存,为时72小时。第二分队去火焰山地区训练战时通讯保障,三种地形,三天。自己挑了几个当初留守高山哨卡的老兵(可能没见过"凌副")带队演习雪山穿越奔袭,基地内教学一天,野外作业两天,估计时间也是三天。
前两个分队出发拉练已经离开了基地。林靖把分队的战士留在基地听参谋和老兵讲课,地理知识,冰川地形,装备使用练习。自己和丫头开车去接子寒。正是这一安排偿了他的夙愿,差点要了几个人的命。不知道如果能回到这天,他还会不会有其他的选择。
在约定的公路口接到等在那儿的子寒,调转车头回基地。一路上只听到后座的丫头向子寒叽叽呱呱,吹嘘着第一次拿枪就打了8环,你也该试试等等。从后视镜看过去,那人只是一脸溺爱的笑。林靖心头不爽,就不接茬。只有子寒开口询问才来上一句半句。他开着车,只敢让眼尾的余光始终停留在镜中那人,心猿意马。幸好这一段已经进入到荒漠地区没有专门的路,只要打方向对,怎么开都行。不至于和谁撞车,只是大漠孤烟不直。
到了基地,院子里是正在试用雪地装备的新战士。气温太高,防寒服穿不住,领好后打在登山包里。上身穿着迷彩圆领衫,脚下穿登山靴还绑着冰爪在软沙坑里走的样子十分可笑。一部份人正学习怎样扎帐篷,用雪镐在打桩,结绳结。一部份人在木制攀登架和障碍墙上练习挂锁滑降。别的东西到雪上再试。子寒也被小丫头抓着试了试。
晚上,林靖安排子寒和自己一室,想来又是一晚上的折磨,却也甜蜜。侵犯他是怎么不会作的,尤其是听了童阅的暗示之后。上次是酒醉无形,这次清醒地情况下,是又痛又惜,怎么都鼓不起那个勇气。我要的是他的爱,而不止是性。只要性,何必禁欲几年?
晚上,林靖在基地里转悠了很久才回来。各个班的铺位查了,门口的岗换了,图书室的灯熄了,炊事班的火灭了,车库的车都加了油,门锁好了。终于看到自己屋的灯熄灭了一会之后,子寒大约是睡熟了。
清手轻脚的打开房门,窗外的月光透过玻璃斜照在床上。子寒侧着脸,身体卷成一团。白皙的额头上一道浅浅的纹路。林靖伸手拉过军被,轻轻盖上。基地深处荒山边沿,昼夜温差大,半夜会很冷。
第二天起床,林靖的双眼一片红丝。
子寒被集合号叫醒时林靖已经不在屋里。拉开门。小丫头站在林靖指挥车的副座上挥手告别。几辆越野汽车排成一排顶着朝阳向博格达峰驶去。
按照做好的安排,子寒在基地等两天,等所有学生都回来后一起回校。
13,雪山
林靖带队离开基地。从后视镜里再看不到子寒的时候,心情才平静下来。
第一天的训练包括两个部分,首先是砾石地形的行军。
在冰川冰舌的前沿有大片的砾石区,这是冰川运动时夹带的各种杂质和从山坡上剥落的岩石,称为冰碛物。凡是有冰川活动的地区都有这样的地貌。在冰碛地形中有时会出现由冰川融水形成的湖叫冰碛湖。这点缀在碎石间的湖面安宁平静,映着蓝天、白云、雪山的倒影,景色绝美。在冰湖周围的坡上开着朵朵雪莲花,淡淡白色中透出青绿的花瓣绿色的花蕊象玉雕一般构成冰湖的花冠、雪山的裙边。
战士们脚上穿着登山靴,胸前斜挎着武器,背着25公斤的背包走在松软的石滩上。从背后看去,每个人的背包都高过头顶。25公斤的包,加上十几公斤的枪和弹药,每人都是40公斤的负重。老兵面不改色,因为每年都要做这样的训练习惯了。新战士面红耳赤,努力坚持。到底是精英中挑选的精英,没那么容易垮掉。学生没有武器,只背自己的装备,面无人色。陈星树不带装备,空手走得深一脚浅一脚,扭扭歪歪。在林靖的示意下,行进速度并不快,还没人掉队。
越过砾石区,海拔3650米,进入雪线。
地面上变成了冰块和砾石相交杂,不远处看到冰川向前伸的冰舌。白色的雪下面是冻成浅蓝色冰块,最前方是缓缓流出的雪水聚成细流、小河。
在这里建立大本营,所有人更换装备。穿上高山专用的排湿保暖内衣,即使在出汗再多的时候也不会有湿冷的感觉。外套是专用防寒衣。这种外套是由三层布组成,最内层是透气拒水的刷绒布,中间层是吸水层,最外层是具有泼水功能的防水外层。下雨下雪的水再外层上形成水珠聚股下流,所有缝线的地方都有防水胶封透不进来。内层吸收的自身蒸发水分变成水蒸气后从外层的微孔中穿透出去从而不会闷气也不会越穿越重。戴上保暖软帽,反光雪镜,穿上雪地靴绑好冰爪,带上手套,拿好冰镐。背包里的装备重新整理,单兵睡袋、防潮垫、急救包、匕首、单兵一日的口粮、饮水过滤袋、铝热剂、色标弹。
因为计划在雪上露宿一晚,所以把帐篷的部件拆成八份,每人一份背好,负重能力强的几个战士还为大家背了所有的冰锥,开始上路。幸好现在的冰锥都是高强轻质合金的材质。
陈星树不用背东西,林靖让两个老兵帮她被背了防潮垫和睡袋。因为不安排她参加攀登和滑降,就不用带索具、冰镐,还是轻装上阵。
为了防止陈星树掉队出意外,林靖用了个色标弹把一件白色的雪地伪装服喷成了大红,逼她穿上。还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
小丫头带了个相机,一路拍来拍去善尽记者的职责,很快活。只是高山反应开始露头,话少了很多。
下午,横切一个雪坡。天气很好,无风,一切顺利。
所有人分成三个小组,用三条长绳串在一起,慢慢地斜斜上行。每条队伍的前锋和收尾都是有经验的老战士。前锋队员先用冰镐探清路,避开可能的冰裂隙,后面的队员一步一个脚印的跟上。偶尔有人滑倒了,摔个四仰八叉,大家用绳子把他拉起来,一阵哄笑后继续前进。
走过雪坡,来到冰坂上一块开阔的平台,宣布扎营。按照在基地中编好的组,分别搭了四个帐篷。林靖把陈星树和杜夏都编进自己的组,睡一个帐篷。这样,如果谁有高山反应可以及早发现。
晚上的陈星树缓了过来,躺在睡袋里喋喋不休,和杜夏、新战士们海侃神聊。林靖实在不耐,一句话"睡觉!"黑暗中响起低低的笑声。
14,滑降
第二天的项目是垂直攀登和滑降。然后从近路返回大本营,晚上可以回到基地。
第二天一早,起床,早饭。留下负责后勤的战士收拾帐篷,陈星树被留下帮忙。林靖找了个战士专门盯着她,不许乱跑。
其余的人员背上标准的单兵装备,开始攀登一道角度有六七十度的山壁。
首先由老战士徒手攀登,每登一步,就用手钻在冰层上打洞,并把携带的冰锥钉进去然后挂上环和主绳,登顶后在岩壁上打桩把主绳固定好。后面的队员就可以先挂上保险再用手脚攀附着冰层上用冰镐砍出的缺口往上爬。实在是累了,就把自己的保险绳挂在一个冰锥上,停下歇一会。但是不能有太多的人同时用主绳借力,冰锥的承重是有限的。
还是分了三个小队,依次开始攀登。还算顺利。中间有人滑下过一步,因为保险绳起作用没有危险。陆续都登上了那山壁。
然后滑降。每次一个人出发,中间拉开距离,免得发生碰撞。还是老兵开始,新兵中间。
两个小队都顺利着陆。
林靖在第三小队最后收尾。看着自己的队员都顺利着陆,杜夏也爬到最后两级,开始收绳。
把主绳从桩上解下卷了几卷背在肩上,攀着冰锥和岩石冰块往下爬。下着下着就就听见陈星树的声音:"过来,过来,在这儿照张相!"原来是叫杜夏。
"林大,你先别下来。"让你作活动布景。
于是,杜夏站在冰壁下,身上还挂着绳子,好像刚着陆的英雄。林靖被安排停在杜夏的头顶上作布景。丫头照相。
这样照了几张,好像不满意。
"别动,我看不到整个山壁"
说着,往后退,拉开距离可以得到更大的景深。一步,两步...突然,轻轻地一声脆响,噗。那团火红不见了,消失在冰面下。
杜夏拔腿就跑,追了过去。林靖割断保险带跳了下来。只来得及抓住冰镐。所有人都惊呆了。
杜夏来到陈星树坠落的地方向下望,一团红色卡在不远的地方。
"小树,等我救你"说完,跳了下去。
林靖的身上还带着缠在杜夏挂锁上的绳子,感到绳子的移动来不及想就一把抓住,绕过左肩和右肘尽力拉住。被绳索牵着,一步步拉近了裂隙。
这条主绳的负荷有80公斤,只有杜夏不会断裂。如果加上陈星树的体重,超过了。
15,拯救
子寒在基地里百无聊赖,看看关于雪山行军的资料、玩玩雪山装备打发时间。参谋看着他,好像欲言又止。林大从哪找这么个博士来,长得还真像。表情不像。这个明显要单纯快乐得多。据说还是个文艺青年,拉小提琴的。林大好这个?难怪这么多年没人追得上他了。队里都是铁血战士,原来是不合口味,难怪。林大以前的伴侣也是文人呢,小学校长啊。只是也太像凌副了(本来就是嘛),还让自己保护,真怪。
子寒没明白参谋总看自己出什么神,午餐后坐在图书室里安静的看资料。有不明白的地方就问,虚心的很。直到电话进来。
参谋接了电话,冲了出去。十分钟后,背着包东西回来。"凌博士,上山拉练的队伍出了事故。两个学生和林大都被困在冰洞里,需要我们增援。我为你领了装备,和我们一起去。我向林大保证过要保护你的安全。"
子寒没有意见。于是上车。
越野车一直开到大本营。换上装备后上雪山。在没有负重的情况下,很快。来到出事的平台的时候不到四点。和林靖通过话后让两个老兵把新战士带到远一点的地方去扎营,太多人在冰上跑来跑去的震动会产生塌陷的。
林靖在电话里介绍了底下的情况。陈星树和杜夏都好,只有一点擦伤。冰洞的体积还够大,空气足够,只是形状窄小细长。唯独没说自己。
参谋叫来分队长,询问情况。那分队长一看到绫子寒一愣"凌副"就要出口,被参谋一瞪,又吞回去一半。子寒急切想知道情况,也没注意叫的是什么。
营救方案很快出来。首先用两把轻质合金做的登山梯横放在冰面上,跨过冰裂隙。在梯子上装上滑轮组,再在山体上打桩挂定滑轮提供固定的支点。索具由山壁上的、梯子上的滑轮中穿过后向下放,如果下面的人能抓住绳子或套上套索后上面拉绳就能吊上来。不算复杂。
绳套放下去了,不行。冰洞的开口和坠落的通道不垂直,有向前一米多的移动。在垂直的地方裂隙太窄,人出不来。只有用人工把通道凿宽。分工,四人一组。两个人拉绳,一人趴在冰缝边观察,一人带着索具吊下去用冰镐凿。15分钟一换。
这样换了几轮,进展很稳定。
大家都累坏了,参谋派人去换新战士那边压阵的两个生力军。子寒提出,自己也下去。
"我的体重轻,肩膀窄,动作余地大。上来几个小时没有高山反应,应该有足够的体力,也可以参与轮班。"
参谋没有反对。现在的中心问题是和时间赛跑,有心用心有力出力,想来林大不会怪我。又有了三个人可用,进度快了很多。两个小时后,通道凿好了。虽然有几个地方明显的窄,需要侧身吸气才能通过。最后负责送绳套下去的是子寒,谁让他最瘦?
子寒脱了外层的衣物,只穿一套保暖内衣。这是为了节约通过狭窄处的时间。腰上绑着另一副绳子和用两套绳结法结好的套子。下面的人只要把双腿插进去,把胸带绑在身上就可以被垂直吊起来。剩下的只要拉就是。
当子寒落在冰洞边上的时候,下面三个人的表情各异。
陈星树和杜夏紧紧地抱在一起,身上盖着睡袋。看到子寒就要扑过来。林靖双手抱胸,面无表情。
"林大,我现在听你指挥"
林靖心中很想骂他两句,现在不是时候。只是催丫头快点钻进绳套。
起吊十分顺利。丫头的体重只有45公斤,没有问题。下一个是杜夏。
杜夏的问题有点大,体重大还不是问题,问题是体积。这是个膀大腰圆的孩子。子寒交待了通道中比较窄的地方要侧着身子,吸口气不行再用手攀一下,借个力。
子寒把身上的绳套解下来,给他套上。推他出去,悬空,好,拉!半跪在冰洞里伸出头,看着。好,三分之一,一半,卡住了,使劲,他在干什么?蹬哪儿?
眼看一片冰雪从头上砸下来。轰隆隆,响声不绝。
16,困局
林靖背靠在冰壁上,平静的看着侧跪在自己面前的子寒。冰洞实在是太低了,直不起腰来。
"别找了,崩塌的冰块已经填上了这道冰隙。我们被困在这里了,只能等待外界的救援。幸好上下面都有缝,不然不等有人来救早憋死了。外面的天色已经变暗,就是有行动也是明天早晨的事。现在要作的是保持体温、保存体力。"
子寒顺从的爬到林靖旁边。地上摊着刚刚给陈星树和杜夏的睡袋,旁边放着林靖的背包和冰镐。
在林靖的指导下,两个人闪转腾挪,终于把防潮垫铺平垫在身下,把睡袋打开。林靖靠里,子寒在外并排侧躺在睡袋里。看来要把身体紧紧贴和才能拉上拉链。
林靖的左肩右手都被绳子磨破了皮,血淋淋的。背部肌肉拉伤,左肘关节脱臼。子寒将背包里的东西找了一遍,从急救包里找到几块大号的防水敷料,把伤口处理了一下后贴了起来。雪山上的空气干净,但愿不要感染。肘关节复位后用刀割了背包带子简单固定,把用刀挑下来的背心去掉血迹部分垫在腕子底下。脱下的防寒外套穿上一只右臂后在胸前系上搭扣,把林靖罩在里面。
处理完这些,清点物资:
衣物类:
防潮垫一个,垫上了。
睡袋一条,用上了。
高山防寒外衣一套,林靖穿着。
保暖内衣两套,都穿子寒身上。
空背包一个,当枕头。
手套两双,一人一双。有血的地方一定要捂干。
推书 20234-02-22 :韶华舞流年 卷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