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生后我成了国家的外挂 完结+番外[穿越重生]——BY:戏余朝

作者:戏余朝  录入:04-24

  梁九功伺候在殿外,揣着拂尘哈欠连天。他昨夜也只睡了两个时辰,现在正昏昏沉沉。若不是外有日头大照着,他说不定已经开始打盹了。
  正想换换重心提提精神的时候,就听的大殿里头有了动静。
  梁九功三步并作两步进了门,眼瞧着康熙只着寝衣坐在榻上发愣,“皇上,可要奴才去传御医?”
  万岁爷难得露出这样癔症发蒙的神色,从前施琅打琉球,费扬古打准噶尔,多少大事等着他做批示,一夜一夜不成眠的时候比现可要劳心多了。
  可主子天纵英明,样样事都布置的井井有条,也不见失措。
  梁九功抬头小心翼翼的觑了一眼主子的脸色。心里嘀咕着,瞧着万岁不像是睡不好的意思,倒更像是,魇着了。
  他顿时惊慌起来,若是真魇着,可要比真有个什么小病似的更折腾人。
  等了会儿不见主子答话,梁九功便着急道:“奴才这就去请太医!”他心里念叨着,不只要请太医,说不得还得叫宫里的萨满做场法事准备了。还得去告诉太后一声。
  康熙被他这声叫回了神,不瞒的瞪了他一眼,沉声道:“去传撵,朕要去毓庆宫看太子。”他不能再这么空想下去,还是再去找儿子问个仔细更好。
  梁九功接收到这个眼神,往后缩了缩脖子,应了声嗻,小跑着去办差。主子到底还是心疼太子。
  康熙到毓庆宫之前,胤礽正在与系统闲聊,聊得话题主要是:若是他汗阿玛正的同意派人出海,除了欧洲要不要再去别的地方转一转。
  系统建议说,“原则上说,论起资源来非洲比欧洲要丰富的多。若是能您的父亲能派人去非洲就更好了。”
  “你说的资源包括?”胤礽最近很习惯不耻下问。为了大清将来发展,他比之前更迫切的想了解世界。
  系统比划着开始一样样数,“例如土地特别肥沃啦,种庄稼肯定收成特别好。有很多漂亮宝石啦,换回来可以在京中大赚一笔。有石油和丰富矿产啦。人比较傻啦…”
  “...”胤礽。最后一条大可不必。
  一人一统正说的热闹,怀庆却突然小跑着进来激动道:“殿下,皇上过来了。”
  系统不无得意的说:“殿下看,我的隐藏技能起作用了。”
  胤礽勾起唇角。若是他猜的不错,他汗阿玛这次是来问个详细的。
  事实确实与他所想不差。
  只是康熙并非一进门就步入正题,叫胤礽起身后,上下打量了几番他的脸色,说话声音里便透着一股后悔:“你肩膀上的伤如何?”那日他情急之下踹了儿子一脚,事后想来也难受异常。
  这孩子从小到大他一个指头都没舍得动过,不过是听了两句话,没动手倒是动上脚了。
  胤礽抚了抚肩膀,安慰道:“哪里算的上伤,儿子没事。汗阿玛那日未用多大力气,儿子也不至于如此娇弱。”
  “嗯”康熙收回视线,低头沉吟了一阵,才道,“你那日所说,朕回去细想,觉得也该听你再多说几句才是。”
  系统在他看不到的地方拼命向胤礽挤眼,“我没骗您吧。”
  当着他汗阿玛,胤礽不敢随意翻白眼,只是轻微清了清嗓子镇压它的怪相,然后对着康熙笑道:“汗阿玛信儿子就好。”
  “你再与朕说说,你还梦到了什么。”
  胤礽的表情瞬间严肃认真,没有多想,便把系统告诉过他的事情捡着重要的又复述了一遍。他连年历时间都说的清楚,甚至哪个人在什么时间办了什么事儿,会影响大清日后国运,也说的很清楚。
  康熙听得眉头紧皱,“照你说来,不开海禁影响竟如此之大?”儿子说过的他昨夜也梦到了,两厢有了对比,他更确信确实是祖宗在天有灵,用了这样的方式变相提醒他们爷俩。
  “儿子不能保证。”胤礽迟疑道。他虽然心里确信他汗阿玛看到了自己希望他看到的,但是他不确信他汗阿玛此时作何感想。
  他打量了一眼康熙的脸色,又道,“汗阿玛,儿子有一个不太合规矩的想法,您听过若是觉得不行,只当儿子没说过便是。”
  “你说。”康熙气闷道。
  “儿子以为,与其看着百姓冒着要被惩处的风险私自出海,还不如由朝廷牵头来办。想必经过那不列颠人之事汗阿玛也发现了,与洋人的贸易咱们只有赚没有赔的。若是朝廷牵头,商户愿意跟随,一来也算是杨大清的国威,二来,真金白银是实打实的好处,于朝政也有利。”
  康熙没有立刻答复,他心里对解除海禁的后果还有迟疑。
  胤礽见他迟迟不做声,又接了一句,“儿子只是觉得,只有千日做贼的,哪有千日防贼的。”
  康熙眯了眯眼,“此事要从长计议,若是真做起来,还需细心准备才是。”
  “您这是许了?”胤礽声音里透着惊喜。系统这招真好用,这下他汗阿玛可也算是眼见为实了。
  康熙却没有立刻回他,反而闭嘴不再说话。
  胤礽知道这正是紧要关节,也不敢随意打扰他汗阿玛。眼神示意站在一旁的怀庆,叫他去重新备了果子茶水。
  过了大约一刻钟。康熙才又抬头瞥了他一眼,“朕方才细想了想,不部解除,就照你说的,朝廷牵头,有愿意跟着去的商户,户部通通要抽出三分利来。”
  胤礽双眼一亮,“是。”太好了,不管商户出几分利,他汗阿玛终于果然还是同意了!


第128章
  既然已经与儿子说透,康熙也不再久留,站起身来拍了拍胤礽的肩膀道,“你且再休养几日,若真要派人出使泰西之地,只怕日后有你劳心的时候。”
  “是”胤礽笑道,“儿子谢汗阿玛。”
  系统跟着激动道“太好了,殿下!您的父亲果然心胸宽广,他现在这是知错就改啊!”
  胤礽正恭送他汗阿玛,对此毫无反应。
  康熙走后,他才搓了搓手振奋道,“来吧,我们看汗阿玛派人出使欧洲和非洲之前,咱们都需要做哪些准备。”
  康熙了了一桩心事,当晚便睡得很香甜。即便老祖宗没有托梦,让他再看一遍想看的未来。一夜安眠,康熙第二日精神抖擞的上了早朝。可是早朝时他并没有立即将儿子的紧闭解除,而是对着满屋文武宣布,他准备要派人出使欧洲。
  这个消息说完之后,朝臣们的反应不一而足。有墨守成规的言官当即站出来反对,“皇上!臣以为泰西之国贫瘠不堪,皇上不必如此大费周章派人过去。此举实乃凭白浪费国库银子。”他的声音异常悲痛,仿佛听到的不是要出使欧洲,而是康熙说以后不造黄陵一般。
  这位反对的官员声音刚降下去,压抑已久的索额图便直接开怼道:“呵,泰西之地贫瘠?大人莫不是忘了洋人来的时候,太子殿下榨取过那不列颠之人几十万两银子!”
  说话的言官一愣,“榨取”二字虽然不太好听,不过事情是确实发生过的。他张嘴结舌反驳不得,只得闷头又站了回去。
  其余官员见状,要么默不作声,要么小声交头接耳起来。
  他虽然闭嘴了,但大殿里却因索额图一番慷慨陈词,变得有些乱糟糟的。显然朝臣们的记性都不错,不少人还记得胤礽当时的奸商表现。
  熊赐履向前倾了倾身子,凑近了张英小声笑道,“这次殿下可遂了心意。”
  张英原本紧绷脸色柔和下来,点头附和说:“皇上素来心疼殿下,或许是后来与殿下又详谈了一次。父子交心,总比咱们劝解来的快。”
  明珠没心情跟任何人讨论。他表无表情,只是心里默默道,这件事他没有出力,不知以后太子是否会心有隔阂?
  前朝如何热闹,胤礽是不管的。他正专注的做出使欧洲之前朝廷应有准备的详细计划书。
  除了要选出最佳出使之人,还要修造船只,要教会出使之人不同国家的语言,还要再选出合适的商户,毕竟是以朝廷的名义去的,何人适合跟着去,也代表了朝廷的脸面。
  另外他还想到,这修建好的出使用的船只上,是不是要按照战舰的规格,架上几门新式火炮?
  “该架!”系统肯定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洋人是什么德行,殿下您又不是不知道。”
  它这话一出,胤礽眼神里马上闪现一丝阴鸷,“架!出发之前,务必叫戴梓把孤给他的威力最大的火炮做出来。不只朝廷的船,商户的船也统统都要架上!”
  系统满意的点头,接着又道:“虽说您的父亲觉得商户随意报名,商户那里也得有个领头之人才行。”
  “你说的不错。”胤礽颔首肯定。
说起跟着去的商户,他心里最中意的人莫过于皇商杨衍裘。一是杨衍裘跟朝廷合作时日不短,很懂得拿捏分寸。二是杨衍裘确实精明,在朝廷派出之人能力不足时,他也可以及时替上去。
  他提笔在纸上写道,“可建议汗阿玛先将杨衍裘召入京中。”
  前朝。
  散朝后,康熙同样也在想着派遣何人代表朝廷出使比较合适。除了身份,他还额外考虑到年龄的问题。因为若是领头人选了年迈之人,虽然压得住阵,但是长途劳顿身体必定难以支撑。
  得要选一个既身份尊贵,又年轻力胜之人前去才行。
  康熙在宗室子孙里想了一圈,最终选定了铁帽子王多铎的重孙,阿布凯。
  不知道大家还有印象吗?阿布凯曾在六岁时,参加过胤礽的伴读考试。
  多铎那一脉虽然也是铁帽子王,但是他的子孙后代血脉越来越少,逐渐有没落之势。铁帽子王的名头有了水分,阿布凯才会不顾身份,为了重新回到朝堂核心去参加胤礽的伴读考试。
只是胤礽当时名义上是选伴读,实际上是通过这场考试说服他汗阿玛,自己不需要伴读。所以即便阿布凯有着不输于皇子们的高智商,当时也被刷下去了。
  康熙之所以能马上想起他,也是因为他从国子监毕业之后,已经领了笔帖式的职位,正在户部那里帮着四阿哥胤禛整理账本,他前不久还刚刚见过。
  而且,阿布凯长得人高马大,俊美异常,在外头代表大清的脸面还真是绰绰有余。
  领头之人定下,接下来便是筹谋准备游船之事。
  前朝三宝太监下西洋时,据传他所乘坐的宝船乃当时最大之船,开到欧洲后,洋人见了都惊讶万分,直言没有国家能造出与之媲美的船。想到此处,康熙心里冷哼,他一定要让人造出更加庞大华丽的船只,让那些没见过世面的泰西之人大吃一惊!
  拟定了在何处修建船只,再想到要挑选跟着船队走的商户,康熙觉得过几日他是该把儿子放出来,跟自己一起操心此事了。
  除了康熙,官员们也在各自忙碌。户部得备出开支,工部得开始挑选工匠预备着皇上点名,兵部则开始筹划,到底要派哪个营的人马跟着一快登船出使。
  就在朝廷各部为出使欧洲的计划忙得人仰马翻之时,京中却突然出了一件,造成影响范围不小的事儿。
  事情,还要从顺天府尹最近突然接到大约十几起人口失踪的报案说起。
  京中的治安一向是好的,且即便不是京中,一下子十几家来报失踪也是大事。更何京城是天子脚下,发生这样的事情,惊人程度自然非同小可。
  顺天府尹自从接到报案,第一时间就派人去查。好在这会儿大家住的都比较聚集,衙役们走访了一圈就大概了解了不少信息。有几个街坊称,他们曾见过几个名单上的失踪人口,一起去了西北边的一处小院。
  衙役们根据报案人提供的线索顺藤摸瓜,最后经查到了一处被洋人传教士租赁下的小院里。衙役破门而入之时,这位传教士正在给他新感沐入教的信徒教授英文。
  正在专心上课的“迷途羔羊”们吓了一跳,纷纷尖叫着往角落里躲闪。而洋人传教士则下意识冒出来一句洋文:“wh
  th
  ppen?”
  为防止歹徒激烈反抗已经抽出大刀的衙役们:“...”咱们就是说,认真学习是好事儿,倒也不必如此偷偷摸摸。
  为了给报案家属一个交代,这事儿自然是不能瞒着的,自然要向上报。
  因着这事儿前所未有,顺天府尹也不敢压着,自然要报给康熙知晓。
  康熙倒是没觉得有什么不好处理的,终归是没有真的闹出人口失踪的事儿来。只不过是传教士们借着开学堂的名义,忽悠百姓信奉他们的主而已。
  他站在治安角度这么想,其实也有点道理。但是朝中的文官们可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早朝时纷纷请旨,要求康熙重重处罚这个传教士。名义都想好了,“淫祀!”
  礼部官文有记载,未经官府正式批准的祭祀,通通可算是淫祀。没经过皇上批准就得香火的神,自然也算是邪神。
  武官们则对此事十分不耐。怎么,人家想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碍着你们了?凭什么不让人家学!
  他们也不是就非要支持洋人,只是一贯看不惯言官御使的迂腐劲儿,所以找到时机就想借题发挥。
  康熙一时被官员们争执不断互不相让的劲头闹得头疼。左右早朝议论不出结果,他索性便叫梁九功宣布散朝。
  胤礽还顶着禁闭的惩罚没被放出来,所以此事他知道的晚了一步。
  不过他听说后的第一反应便是,正好可借此时机,劝他汗阿玛在京城开设专门的外语学堂。
推书 20234-04-23 :可盐可甜的史前男》:简介:(入库时间2022-04-23) 连城VIP2021-11-30完结总推荐:1746花瑜君穿越到原始社会体系的陌生世界,被当成了神使,不善于交际的他,被这里的老老少少拿命供奉着,无奈之余又迫于生存压力,只能硬着头皮带领他们活命,从朝不保夕到丰衣足食。论一群说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