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 完结+番外完本[美食传奇]—— BY:浮云素

作者:浮云素  录入:03-07

他要给王复愿布匹做报酬他硬是不同意,最后还是李三娘出马对方才堪堪收下报酬。
莫文远手提沉重的木具,在路上一蹦一跳:回去做豆腐咯!
第14章
四块沉重的石头压在悬浮的木板上,从一刻前起,酸浆就再也没从方形槽中溢出,莫文远掐着时间道:“差不多了。”
莫小狗与李三娘站在他身后,听他开口都不由自主吞咽口水,却不是因为紧张。就像是巴甫洛夫的狗一样,当大脑发送信号,说有好吃的,人体也会作出反应,回忆起豆花的香甜,两人对菽乳更是充满期待。
李三娘撸袖子同莫小狗上前,搬开十块,她还特意拉高了裙摆,怕酸浆把布料弄污糟了。
白嫩的豆腐,静静地躺在木槽内,状如白玉美人。
[任务:还原豆腐(1/1)]
[奖励点:1000]
高昂的奖励点数让莫文远很是震惊,在中国食物历史上,豆制品浓墨重彩,豆腐更是关键之所在,若非如此,系统怎么会大手笔给出一千点的奖励?
他是用酸汤点的豆腐,酸汤的本质是碳酸钙,相较于卤水点豆腐,酸汤点的豆腐更嫩,味道也没有石膏点的那样,有股挥之不去的石膏味。又因为用石块压了一刻,豆腐内部结构也很紧实,他做出来的手工豆腐,兼具南北两种不同豆腐的优点,博采众长。
他在两大人的协助下将豆腐捞出来,在砧板上切块,除了确定今天晚上要吃的,其余的都再放回水槽中。
干完活回头,莫文远被吓了一跳,李三娘与莫小狗都眼巴巴地看着他,两人湿润的瞳孔中闪烁着饥饿的光芒。
李三娘有点不好意思,她还想要保持一下在儿子面前的威严,但美食不可辜负,她按捺刺溜的口水道:“大郎,菽乳怎么吃?”
莫小狗道:“烧着吃炒着吃蒸着吃还是直接就能吃?”看他垂涎欲滴的模样,恨不得抱着砧板上的豆腐块生啃。
莫文远想,豆腐的吃法可多了,不过来日方长,他们有时间一个一个实验过去,第一次吃的话,还是用最能还原其本味的吃法,他道:“就拌小葱吃吧。”
……
小葱拌豆腐作法不难,莫文远照例站在小凳子上,指挥李三娘动手。李三娘早已习惯了自家小郎君在吃食上的知识渊博,他好像生而知之似的,无论做哪道菜都能说出所以然来。
李三娘想到邻里的议论,在得到赏赐之后,总有人说莫文远是文曲星下凡,他阿爷在世怕是得到了神仙托梦,才取了“文远”这一名字。对此三娘嗤之以鼻,她儿若真是神仙下凡,那也是灶台娘娘啊!
这道菜本身没什么技术含量,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豆腐的美味程度,莫文远自认手艺不错,第一次用简易方试点豆腐,成品质量绝对不算低,用手工豆腐做出的菜一定好吃。
锅很重,李三娘说什么都不愿他掂锅,但切菜却没有问题,他小手持刀柄,利索无比,三下五除二就把豆腐划成小块。莫文远刀功精湛,方块豆腐大小相似,是完美的正方形。
他边动作边同李三娘道:“先将菽乳入滚水烫一圈,去豆腥味,随后用冷净水过凉。”冷热交替可以最大程度保持豆腐的滑嫩口感,少一步菜品都不会完美。
李三娘将铁锅在灶台上预热,待温度升起后拿起猪油膏从边缘滑入锅底,浅黄色的固体猪油随着锅温度升高,颜色越来越浅越来越浅,最后变成了泛着油光的液体,最让人欲罢不能的是它散发出的香气,使人食指大动。
莫小狗站在边上拼命吸鼻子,他用力过猛,鼻孔一闭一张一闭一张,已陶醉在食物的香气中。
在熬猪油的时候莫文远已经完成了摆盘,软嫩的豆腐堆叠在一起,白玉上看似随意地撒了一小撮绿油油的葱花沫。李三娘直接端起铁锅,将溶化的猪油浇在豆腐上,碧绿色的葱花上挂着摇摇欲坠的油滴,豆腐的香气同猪油的香气结合在一起,霸道无比,一时间葱花的清香、猪肉的荤香、以及豆腐的豆香混合在一起,在人的脑内横冲直撞。
莫小狗实在忍不住了,他道:“我们开饭吧。”
李三娘马上道:“可以。”
圣人送来的油粮米面率先上了他们的餐桌,李三娘家的主食品种丰富,有时是蒸饼笼饼,有时是面片馎饦,有时则是各种各样的米饭。
今日的主食比较朴实,就是香喷喷的稻米饭,眼下稻米产量虽不高,但味道不比现代的差,再加上李三娘家的米饭是用蒸笼蒸出来的,出锅时更是染上了竹子的香气,莫文远捧碗,碗内的大白米粒粒分明,晶莹剔透,白胖可爱,同小葱拌豆腐相得益彰。
一家之主李三娘道:“开饭吧。”
所有人不约而同将筷子伸向小葱拌豆腐,莫文远人小筷子却使得稳当,几块正方形状的豆腐叠加在一起,顶上缀着嫩嫩的葱花,猪油流入米饭中,他夹起一点米饭,上面覆盖豆腐与青葱。
“唔!”
“好吃!”
“唔唔唔!”
“什么味道!”
“人间美味!”
李三娘与莫小狗如品尝到琼浆玉露美味佳肴一般,都发出了满足的叹息声。猪油包裹着米饭,猛烈的香气猛地在舌尖炸开,葱花让香味更香,黄豆的豆腥味被沸水完美去处,只剩下醇美而悠长的豆味,再加上嫩豆腐惊人的柔软度,每咀嚼一口,就能看见美食世界的大门多敞开一瞬,金色的光芒从门缝里漏了出来。
实在是太好吃啦!
莫小狗话也不说,疯狂扒饭,就着小葱拌豆腐吃了两大海碗,才勉强放下碗道:“婶婶,我们开一家菽乳店吧。”他想天天吃菽乳!还想天天吃豆花!
李三娘也是吃舒服了,眉眼中透着一股慵懒之意,她道:“开了菽乳店,蒸饼店就不要了?”她口头上这么说,心中却已闪过无数想法。
莫文远道:“我们可以开综合性食铺啊。”他举起筷子道,“又卖饼,又卖豆花,又卖菽乳,不就好了吗?”
……
莫文远一到大兴善寺就向众僧宣布:“压制豆浆的简易机器,我已找人做出来了。”
不了和尚最先反应过来他的意思:“可以制菽乳了?”他暗地里舔嘴唇,喝过一次豆花之后他就对还未见见过的菽乳念念不忘,奈何莫文远一直没做,最近寺内又事务繁忙,无人得空,便不能时刻关注菽乳制作进度。
好在,终于给他等到这一天了!
莫文远道:“我昨日在家中已试做一番,今便把成型的菽乳带过来了。”
说着他便帮忙将驴背上载着的木槽卸了下来,好在长安路相对平整,驴子走路不急不缓,豆腐都还是完整的块。
众僧纷纷凑近,欲一睹菽乳真颜,便看见静静卧在水中的白方块。
慧空和尚道:“看模样,似比豆花厚些。”
莫文远道:“本就是以石块压豆花而成,当然更加紧实。”他道,“昨日我与阿娘堂兄已尝过滋味,甚美。”
不了倒吸一口冷气,随后腹内嗡鸣,声音大的周围人都纷纷侧目,他终于不好意思了,伸手抱住满灌水壶般的肚子道:“如何吃?”
莫文远道:“吃法自是多种多样,加油煎着吃,烫水后与小葱拌着吃,和酱清一同炒了吃,在汤里摔一块……”
不了又倒吸一口冷气,连连摆手:“别说了别说了,你再说下去,我腹内馋虫又要作响。”
莫文远道:“闲话也不多说,先吃吧。”他带来这么多块豆腐,不就是为了给僧人们加个菜?
……
僧人不吃肉,更不吃一切肉的衍生产品,故而寺庙内不可能有猪肉。
没有猪油,胡麻油却是有的,不同于猪油,麻油清爽解腻,与豆腐正相配。
莫文远指挥着做了两道菜,一是用胡麻油拌的小葱豆腐,还有用酱清炒的红烧豆腐。
酱清与酱油还有些许不同,味道也有点区别,为了提鲜味,炒的时候还加了菌菇与切成丁的蒜。
僧人本极少吃蒜、芹菜、韭菜之类有异味的蔬菜,但红烧豆腐吃到最后,就连蒜头粒都被静悄悄扫荡干净,辈分高的和尚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当自己什么都没看见。
与雕版印刷术不同,如果说在见识到此技术时,僧人心中充斥着的是对社会极大变革的期待,那么在品尝豆腐时,他们心头溢出来的则是小小的私人的幸福。
美食的奥秘就在于能够让食客享受短暂的幸福时光。
慧空吃完两道豆腐后沉吟道:“也该给它取个名字了。”
不了道:“不是叫菽乳?”
慧空委婉道:“菽乳是淮南王取得名。”那是道家的人物,和佛教有什么关系,而且莫小郎君摸索出的菽乳与原本的产品一定有所不同,沿用前人取的名字,不当。
就像盂兰盆节与中元节算是一种节日,但在寺庙中被大师傅听见“中元节”的说法,绝对会被敲打“不可妄语”。
谁叫中元节是道家的叫法。
佛道之争代代有,其他僧人听后也觉得菽乳之名很是不妥,纷纷看向莫文远。
“小郎君,还是由你取名吧!”
“是极!是极!莫小郎君改良了菽乳,自有命名的权利。”
“再合适不过了。”
莫文远盛情难却,便道:“就叫豆腐吧。”
第15章
贞观十二年,农历三月。
光德坊的李三娘食肆生意一如既往地火爆,从宵禁结束前起,邻里就陆陆续续到店门口排队,已嫁做作人妇的赵二娘梳妇人发饰,端庄地立在台后,给客人拿笼饼馒头。
她本来就长得清秀,才来李三娘家时因缺乏营养,皮肤暗黄,全身上下只剩下一幅骨头架子,但这年岁的人都生命力顽强,日日吃饱喝足,偶尔还能吃上肉,在李三娘家精心伙食的饲养下,她一日高过一日,两颊也逐渐丰盈,十六时出落成了亭亭玉立的美人。
去岁,赵二娘与莫小狗完婚,正式成为李家的一分子,李三娘便将馒头生意半数交给她,自己忙活更重要的买卖去了。
王复愿已过了五十五,但与四年前相比,他除了脸上更添几分风霜之外,并无太大变化,老木匠的身体硬朗,一顿饭能吃下三个羊肉馒头,他给赵二娘递一布包道:“5枚羊肉馒头,5枚豆腐皮馒头。”
豆腐皮馒头是上个月才开始推出的,加入菜单之后,卖得很好,没几日长安城的百姓就知道黄豆有了新的作法,也不知怎么搞的,竟能做成薄薄的“皮”,他们纷纷跑到李三娘店中尝鲜。
赵二娘从善如流道:“得嘞。”掀开几个蒸笼,利落将馒头打包进布兜。
王复愿接过馒头,往另外一个窗口去了,随着李三娘店的经营项目越来越多,店铺样子也产生了些许改变,寻常食肆就一个柜台,想要什么同伙计说便是,她家却不同,包子归包子,豆花归豆花,豆制品归豆制品,甚至还有一专门卖大菜的二层小楼。
一大早只有馒头豆花还有其余豆制品可卖,等西市开后,食肆也会开门,客人可以进店里坐下,点几个豆腐菜并家常小炒,一吃就是一个中午。
想到那些菜的滋味,王复愿晃精神一瞬,似在回味蟹黄豆腐羹的鲜美。店虽没开在西市,生意却一点不比市内的酒楼差,每日中午人都坐得满满当当,他们这些街坊邻里,原本还满足于买块豆腐回家烫了吃,然日日中午都能嗅到弥散在空气中的香味,久而久之也受不住了,便拖家带口到李三娘的店里点两个豆腐菜。
那蟹黄豆腐羹是端午的特色菜,只在有蟹上市时才有,价格也不便宜。雪白的蟹肉丝同豆腐挤在一起,舀一勺送入口中,既能品出蟹肉丝的丝滑口感,又能让软嫩的豆腐抚慰唇舌,在喉咙间一点一点融化,更妙的是橘色的蟹黄,飘散在羹面上,蟹黄的油流入豆腐中,与白豆腐块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远远闻着,半点不腥,只觉得鲜香扑鼻,口水都要流下来了。
忽如其来的问询声终于把王复愿从美食的回忆中拽了出来,莫小狗道:“王老伯,今日是要甜的,还是要咸的?”
他手持一绑了木条子的大铁勺,王复愿赶忙把陶碗递过去道:“要姜汁的。”
勺子哐当一声,在陶碗边上磕了一下,满满当当一碗豆花被送回王复愿手中。老儿赶紧抱着碗走回家,健步如飞,迟一点,他的孙儿又要闹腾了。
……
8岁的莫文远和其他小孩儿不太一样,长安城中百姓生活殷实,这岁数的孩子虽能帮家里做点事,十个中有九个却都是人嫌狗憎,邋里邋遢。
但他不一样,五官精细又不女气,还因常年出入寺院,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不紧不慢的禅意,让现代的年轻女性看了,准是要被拉在怀里揉搓的小正太,长得好看又有气质。
更不要说莫文远小小年纪却已经承担起了小半个家的重担,在三娘食肆中忙上忙下了。
李三娘与莫文远蹲在院落里,看发酵好的水面筋。
三娘道:“再过几日就是寒食节,你之前说的新式吃法,可能做得?”她嘱咐道,“新菜要放得住,起码要能过夜。”
莫文远道:“阿娘放心,就现在的天,别说是过夜,几日都能放的。”
寒食节禁烟火,别说是百姓,就是达官贵人在节日当天都只能吃冷食,食物大多是前一天晚上做好,摆到第二日吃。
也就是说,能放得住,凉了也好吃,是寒食节吃食的两大特点。
他又道:“今次做的本就是凉菜,寒食节吃刚好。”
李三娘对他一贯放心,但她还是忍不住问道:“今晚的饭桌……”
莫文远道:“自是多一道新菜。”
推书 20234-03-07 :我家小爸爸你惹不》:本书总字数为:1373601个 《我家小爸爸你惹不起》作者:席未来文案:敲黑板:主攻,美强,年下颜攻X直男强受年龄差十二岁,神仙眷侣,齁甜,腻歪死你[真-颜值-热搜体质-我们火过.jpg]谁能想到,当年的热搜网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