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三秋桂子完本[古耽]—— by:控而已

作者:控而已  录入:11-22

神医饮下一碗桂花酒,连连赞道:“好酒!好酒!”
“此酒敝府厨子自酿,道是采撷每年仲秋既望五更含露丹桂,和着当年新米酿成,窖藏三年,方有此等芬芳。”老夫人道。
神医放下温碗,滴酒不剩,闪了闪星目,道:“贵府厨子竟是何方人氏?有如此雅见?”
老夫人但笑不语。
后出又有各色糕儿,蒸作从食。栗糕小蛇却是食过,襄阳一带山野多是野生栗子。去秋途经襄阳,庸医为着一事一连数月四处逃窜,饥一餐饱一餐,到得襄阳城外,却是一个钱子儿也没了,一碗茶也买不得。后在山野里见得一处废弃的农宅,爬在井边喝了口水,原以为便要饿死,庸医却去林子里拾了许多栗子,蒸熟了,一个个捣开,捣稀烂了,用水溲了,使了那农家的柴炉蒸笼,蒸了许多栗糕,曝晒了两日,在山间住了数日,又携在路上吃了大半月——无盐无糖的,好生腻味。 此番再吃,才知原本栗糕是这等风味,只叫那庸医糟蹋了。
再上一盘却是雪糕。婢子报了名号,小蛇看时,眼前糕儿不愧美名雪糕,直是通体雪白,层层片片叠叠,不止色似雪洁白,颗粒亦极细腻,入口即化,松软之极。刀切片层间,夹着松子桃仁山药莲肉芡实,闻在鼻间,却是一股浓郁木樨香。饶是腹中已满,小蛇仍进了数块。抬眼见时,神医咬了一口雪糕,却是一阵恍惚。小蛇觑着他神色不对,还道他又见了盛雪糕的定窑牙白牡丹盘起了贼心,心内好不焦躁。
“贵府厨子端的了得,”神医放下银箸,道,“雪糕制得这般入口即化不易,非要二分糯米八分梗米,加之凉水细细洒过,直至捏则如团,撒则如砂方才适用,(3)过则不及——不及者软而不成形,太过者硬而费齿;此是其一。其二,山药莲肉芡实这一出世间厨子皆省得,这桃仁松子便不是平人可为。说道其三,这木樨香本不耐久蒸,须得蒸熟糕面再撒木樨屑,便不走香。此间道理,少有厨子通晓。”
老夫人尝着雪糕一口,道:“不知太丞竟有这般理论!今日不同往常,寻常时候并不撒木樨。想是来了贵客,厨子灵机一动了罢。”
“府上厨子可是闽人?”神医问道。
“却不是,只道是东京人氏。”
神医不再多言。
?????粉这般制过后,尚须将粗麻筛筛出,前后和匀,干湿不可偏枯,巾子极好,覆了叫勿令风干日燥,便可听用。那人对厨子道,蝶儿极爱雪糕,非桃仁松子不要,自药铺里将来,仔细着用。木樨屑熟后才下,休叫走了香。今夜他还家来,把窖藏木樨酒来,听看封着“癸酉”的打开······
还只道他不知。
酒过三巡,神医吴起身净手。小蛇见他由婢子领了去,不甚意下。
“小衙内如何不来?”小蛇问。
“他兀自闹腾了半日,早早倦了,扒了几口米饭,便睡了。”老夫人道。
一炷香过,不见神医返来,老夫人不怪,小蛇却省得事有蹊跷,当下亦推说净手,婢子领了去东司,在回廊下远远站了,小蛇自去。小蛇将两个东司门推开,并不见神医。遂猫身自东司后矮墙下绕出,钻入园中灌草,循着回廊另一侧去了。
日间过时,婢子提及东厢后便是灶下,小蛇潜过东厢,自偏门推出,望见一屋连着主屋,此时天色微暗,那屋子火光通透,阵阵飘香,想是厨房,便潜过去窥探。
果其不然,庸医正在灶下。那厨子却是个矮短汉子,四五十年纪,紫棠色面皮。此时酒筵亦将尽,似也无事,却和庸医闲缠。小蛇隐在牖旁窃听。
庸医道:“老丈是那里人?做得这付好手艺!”
“大官人抬举,小人故是东京人氏,便是家中生意折了本,卖了屋宅。向时学得些许手艺,亏得老夫人抬爱,收拾做了个火夫,只便有个安身处。哪里称的上好手艺!”厨子道。
庸医道:“老丈过谦,老丈见多识广,在下深感心服。道是东京人氏,却也晓得闽地白雪糕做法。”
厨子道:“大官人却是建人?可巧,小人这雪糕,不是别地,正是一个建阳的官人教与小人做成。小人先时在东京,便是做这糕儿饼儿麨儿生活,雪糕自也卖,一日那建阳的官人吃了,说道,老丈的雪糕原是好,只是稍硬,倘如此这般做了,便可松软。小人照做,这雪糕端的恁松软。后依着他说,桃仁松子甚好,便也下了。原来闽人一般风俗。”
“老丈来蜀地好多年头?”
“整有三年。”
“那建阳的官人何时去到东京?”
“只怕有四年。”厨子细细看着庸医,道,“大官人面上恁情熟。何处见过?”
“老丈却是记错了。”庸医环顾道,“此间丹桂颇盛,不想丹桂木樨屑也这般清香。落在雪糕上,红白相应,甚是绝妙。”
“雪糕?”厨子道,“雪糕却不曾使木樨屑。”

作者有话要说:
木樨:就是桂花。
陈设的描写多是参考五代或宋代的名画来描写的,比如《韩熙载夜宴图》等。
食物的描写是参考自周密《武林旧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以及陶谷《清异录》等。
(3)雪糕的做法参考青木正儿《中华名物考·华国风味》,此处原文出自袁枚随园食单
木樨洒在雪糕上的做法是某自创的······表pia··木樨酒也是自创的,表pia···
第6章 娘子(1)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肠人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且说过了瞿塘,再行一段,便是巫峡。即便过了瞿塘,涡流仍是不绝,舟行其上,左右忽支,须臾有覆舟之险。行舟三峡,便如行在鬼门关上,须得多年老棹公方掌得水性,手生些个,即有丢命之嫌。
巫峡乃三峡至深至幽一段,两岸千山万仞,层峦叠嶂,碧树林立,十二峰各各不同,重重似画,曲曲如屏。
定定眼见里两岸岩壁逼迫而来,只道江面端的狭窄如此,舟船并不能过,到得跟前,却是虚惊一场,江面徐徐开来,日朗风清,秀丽无双。
倘遇着烟雨天气,舟行幽谷,猿啼高枝,一啼三回,直啼得人肝肠寸断,无事生悲。抬眼望神女峰,只在云雾中,朝行云,暮行雨,朝朝暮暮,不知为谁云雨?
二月将尽,春也将暮。花却未落。仍见两岸山花灿烂,时有草陂,漫山杜鹃,甚是绮丽。
时近午,但见一舟顺流而来。此舟收了帆,舟上一弯竹棚舱,舟子在舟尾掌棹,舟子浑家自起炉造饭。木舟不烧柴火,乃是用炭,然也非甚么好炭,只是青烟袅袅。舟首有客数人,中有二人,青壮年纪,短衣负剑,相貌情似,当是兄弟无疑;另有一对男女,皆劲装皮靴,男子着黑,女子却一身赤红,腰间斜斜挎着一柄长剑。除却这四个客人外,船首另立着个双角小儿,青色短衣,缠腿麻袜,系带芒鞋,身负竹篾书箱,圆脸上风尘仆仆,面有饥馑之色。
那两口儿巳时在夔府上船之时,此儿一并两个短衣客已然在舟上,想见是船家小子,船行半日,并不见小儿和船家搭话,而饥色更甚状。那红衣娘子便问那小儿说:“小官人独自出行?”
小儿抬眼觑了觑红衣娘子,道:“本随爹爹入蜀,前日里和爹爹走失,小子便自返乡去。”
“小官人乡里何处?”
“建州。”
“建州此去尚有数千里路,小官人自家如何去得!”红衣娘子翻开包袱,把与小儿一张葱油芝麻炊饼,道:“小官人想必腹中饥了,且先吃着。”
小儿接过炊饼,道了声“多谢娘子”,包在帕儿里,却不吃。
“小官人但吃不妨,午间饥了,奴家处还有。”
“舟船摇晃,小子腹中痞满,不甚思想饮食,留待风浪小处,慢慢享用。”小儿问道,“娘子往何处去?”
“奴与丈夫此去杭州省亲,小官人倘不嫌,可随我二人同去钱塘,待事毕,我们再伴小官人还家,恁的可好?”红衣娘子笑靥如花,甚是艳丽。
“这如何使得!娘子好意小子心领,然实不敢牵累二位。”小儿婉谢道。
“奴看小官人独自在外,真真要抵到建州,只怕要乞讨为生,和我二人同行至九江也罢,只便有个照应。”
“小子实不敢牵累。”小儿再辞。
那黑衣男子似一般为舟船晃荡所累,面色惨白,只目送江岸峭壁急速后退,一言不开。
“小官人恁多礼,莫不是嫌了奴家多事?”红衣娘子依旧笑靥如花,小儿险些漏看长剑微微出鞘凛凛寒光。
小儿心内长叹:庸医庸医,一人追也便了,你竟弄了何事,来了数个苦主,连个跟班的小徒也叫人挟持?
舟身不大,吃水亦不深,行到巫峡险处,便似一片落叶随水,□□右侧,几欲倾覆。亏得舟子老辣,在此激流中,犹能闪避暗礁岩壁,只是舟身摇晃便不可止。那黑衣男子扶着船舷,数度欲呕,狼狈万分,小儿亦面色不豫,那红衣娘子与二位短衣负剑客却似无事一般。
“大官人且入舱内稍歇。”舟子浑家捧着瓦盆出来,米新淘,见此情状,告知那黑衣男子道。
黑衣男子离了船舷,腿脚尚稳,一头扎入舱内。
此舟自云安军来,止到夷陵。倘还望江陵九江去,便须更船。然夔府至夷陵,乃是三峡一段,水流甚急,春汛发时,则在半日间而已。有青莲居士曾诗云: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江陵距夷陵犹有数百里,故至夷陵仅需半日。巳时自夔府下,申时便可到。因此舟中并无客宿处,止有船家自家寝间,却在船尾。船首的半舱,只得沿舱扶栏条椅,支起竹窗,坐于椅上,倾身望江,江风阵阵,也是个好去处。
那自是就无恶呕之人而言。黑衣男子倾身望竹窗外,呕了数口,却是绿油油胆汁。呕毕,抬袖抹了抹唇角,却见那双角小儿一并入了舱内,坐在跟前,冷眼相觑。
黑衣官人转头望江,江面时已开阔,便要到西陵峡地头。如今这情势,怕又要误上许久。
“大官人实不趁意,小子可稍施针,暂缓恶呕。”小儿笑道。
黑衣男子并不望小儿一眼,盍目养神,亦不采他。
小儿进前,抬起男子左腕,在寸关尺上一按,三部皆沉迟,脉滞涩。黑衣男子抽回手,道:“小兄弟,何以这般情盛?”
小儿笑道:“解观察,我还道数月不见,你便不认得小子了,携新妇游江省亲,却不须公干了?”
解观察淡淡瞟了一眼小蛇,不做声。
“这身阴寒之气如何得了?庸医省得,岂不乐得笑垮长城?”小蛇调笑道。
解观察沉声道:“小兄弟莫要幸灾乐祸,那魔女知你是吴茗徒儿,岂会轻饶于你?”
果其不然。小蛇咬牙,庸医呀庸医,你作剪绺也便了,偏生单单爱盗麻烦之物,越麻烦越爱盗!这番又是何物?惹上了这等难惹的苦主!
“小子一介小小书童,干系不大,侠女争会为难?”小蛇寻思,待上岸便寻机逃走。他处又没藏甚么宝物——想是庸医自卷了逃走,料那红衣妇人查过书箱,定也不来缠葛。

作者有话要说:
这篇文还有很多地方是漏洞滴,有些东西,只能望文生义而已。假如没有亲身体验的话,终归是想象。世界上再没了那样的三峡,真是可惜。可惜当年我还小,它就没了。不止如此,我在这里提到“云安军”,就是云阳,也是现在消失在长江水下的城市了。虽然迁到了别处,依然叫云阳。千百年后,有人发现现在的地图,可能会以为当年的云安军也在那里吧,哈哈。这一章特别献给团~
云安军:今重庆市云阳,现址是建三峡大坝迁址的,原云阳已淹没在江水下。
夷陵:陕州(后改回峡州)夷陵县,州治所,在今宜昌。
夔府:在今奉节,即唐时白帝城。
江陵:在今湖北江陵。
当阳:今湖北宜昌市下当阳县。当时属荆门军,荆门军治所长林县。
建州:今福建建瓯,当时治所在建安县,建阳是当时建州下一个县。那时崇安县刚从建阳分出来几十年。
杭州:今浙江杭州。故称钱塘,所以诗词歌赋喜爱沿用古名这么叫。
九江:在今江西九江。
剪绺:故称小偷。其实应该叫“贼”,方言而已。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个里愁肠人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刘禹锡《竹枝词》
三峡的描写纯属想像······是去过宜昌的某处后,看见那个样子的山水,觉得三峡应该也差不多,就那么写鸟·····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滩》,是描写富春江的····表pia~
第7章 娘子(2)
红衣妇人说道下钱塘,然在夷陵上了岸却不见更船。小蛇随他二人一路前行,那娘子跟在解观察身后走,也不回头。小蛇见了莽苍,便钻入去,还未过一盏茶功夫,抬头便见那妇人立在跟前,笑吟吟道:“小官人何处去?”
小蛇只得道:“去处去。”便叫拎了回去。
申酉之间夷陵县城门原人也不多,入城时,须得盘查行头,小蛇却待声张,又见寒光凛凛,遂噤声。
这一介书童,原也恁地紧要。小蛇暗道。见了庸医,定问他究竟。
入了城内,人潮熙攘,小蛇眼见人多,作意慢腾腾儿拖着腿儿走。待街角一拐,那妇人和观察隐在街角,小蛇便扎入小道儿,撒腿狂奔。不出巷口,却撞入一件软绵绵的物事里。
这胸脯甚是眼熟。
小蛇抬头,红衣妇人依旧笑吟吟:“小官人何处去?”
声似银铃。
小蛇只得道:“去处去。”
小蛇自此不敢再生妄念,随着妇人身后,终省得那解观察何以乖顺如斯。当下细细看了,那妇人身形音声便是那日叫庸医调笑的婢子。只面皮全然不似。小蛇也听闻江湖间有□□,只是不曾见过,想这妇人当是使了那面具,化装作婢子。这妇人生的甚好,肤如凝脂,眼横秋水,眉插春山,樱唇轻点,腰肢不盈一握,酥胸却极饱满——倘换上轻纱石榴裙,定然倾倒众生。小蛇心念,这妇人这般貌美,比那庸医甚么师师英英却又强上许多了。那风流庸医莫不是盗了人,叫人寻仇了罢?
那日妇人携他二人投了一处客栈,道是事务忙,只将二人带到客栈,人便没了影子。
正是申酉时分,日头打着窗花斜斜照入屋内。那客栈三层楼高,二人那屋便在上层。前半间安一副春台桌凳,后半间乃是卧房。贴里安一张三面围栏的床,上挂着一顶云罗幔。比起那日平林柴员外家,直是黯淡许多。
那妇人走时也不锁门,小蛇看解观察自上床去盘腿打坐,脸色煞白,料想他寒毒又发——却不知怎地叫人下了毒。倘庸医见着解观察见今模样,定要落井下石一番。自离了东京城时,跌跌撞撞叫追了大半年,如今不须逃了,不须躲了,不须使药麻翻了他,兴许善心大发尚替他将寒毒治了。自免不得絮叨一番:京兆尹处千年上党参非是他盗的,他治病救人制药炼丹何须使着上党参,高丽的劣参便可了,给他千个胆,敢将新罗参百济参,这京兆尹府上千年上党参,便是得了九条命,也万万不敢哪。
去夏在东京,庸医招摇撞骗半月余,于平康里内医了行首姐儿们许多病,受了许多管待,白吃白喝白住,闲时弄几首新词小曲,闹得行首姐儿满楼□□招,直呼当年柳七重回。不过半月,直是庸医趋亦趋,庸医步亦步,姐儿们喝风呷醋,搅得平康里不得安宁——故是说,押妓恰同娶新妇,串了东家,便不该串西家,只坏了规矩。庸医直是理直气壮:在下不纳游金,非是客人,只是诊病。诊病诊出这许多事,终叫人请出平康里。然时日出入平康里者,多是新科三司幕府,这神医吴名目可便叫响了。时京兆尹患头风,经月不愈,庸医叫人荐了,便去尹府,略略施针,却叫他治好了。当下延为上宾,连日管待。在府上扰了十数日,尚安分守己,那日却托说家中生药铺子事务忙,端的要还乡,京兆尹苦留不住,便厚遗金银珠宝,支一匹良马,送出陈州门来。
离乡两年,生药铺子一贯忙,几曾见他还乡?小蛇心知庸医便是又弄出事,只盼速速离了东京,免得节外生枝。此后下许昌,过临颍,这解观察一路追来,讨要御赐千年上党参。去到襄阳尚不干休,后庸医在襄阳外山野里隐了半月,才道甩脱了他。
推书 20234-11-22 :快穿之虐渣狂魔完》: 书名:快穿之虐渣狂魔作者:虚渡人文案谁能告诉他,为毛他一觉醒来自己就必须穿越在各个世界做任务啊!摔!俞昊尘表示,要他一个正经直男去攻略男配什么的,简直是不能再悲剧了为什么他一个好好的直男要经历这些啊!......“我是直男!”“......我可以不做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