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 完结+番外完本[古耽年下]—— by:梦溪石

作者:梦溪石  录入:07-05

杨知府一脸感激涕零,连声道:“多谢大人厚爱,下官这就去准备!有劳大人,有劳大人!”
锦衣卫做的事情,赵肃并不赞同,但也没有干涉,毕竟人家的老大不是自己,只要他们不是闹得太过,他不会插手,更何况那个知府公子确实有些跋扈了,如果赵肃他们现在只是手无寸铁的寻常百姓,怕早就被挤兑得低声下气去给知府公子赔礼道歉了。
把知府的人扣在客栈,没法大事化小,这会儿整个客栈的人都被惊动了,有些怕事的早就退房走了,还有些好事的躲在一旁看热闹。
知府衙门的人被五花大绑丢在一楼大堂,嘴巴被抹布塞着,想骂也骂不出来,一个个焉了吧唧,东倒西歪。薛夏和赵肃等人在二楼,而楼下,余善等人则围成几桌在赌钱,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赌坊。掌柜和店小二苦哈哈地来回招呼众人,上酒上菜。
巡抚和知府联袂来到客栈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么一幅情景。
杨知府差点没气歪鼻子,自己的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这么作践,算是彻底颜面扫地了。
下意识就想破口大骂,让人把对方拿下,好歹想起巡抚大人还在旁边,忙道:“大人,就是这帮人,目无王法,简直是,简直是无法无天了!”
虽然是大半夜,但一大群人马,气势汹汹,喧嚣吵闹,加上那些灯笼火把,亮如白昼,客栈里的人自然也早就瞧见了。
掌柜哭丧着脸心想完了,这回是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眼看他这家客栈说不定就要被封。
余善当先走出大门,对着马上的杨巡抚道:“来者何人?”
杨巡抚沉声道:“本抚乃福建巡抚杨汝辅,尔等又是何人?”
从余善等人不慌不忙的神色,他已经猜测他们来历不凡,可究竟是何身份,此刻还断定。
听见对方是巡抚,余善总算客气了些,拱手道:“下官锦衣卫镇抚余善,见过巡抚大人。”
一边亮出腰牌,表明身份。
杨巡抚和杨知府都脸色大变,锦衣卫?锦衣卫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锦衣卫镇抚是从四品,而福州属于上府,上府知府为正三品,所以杨巡抚的品秩比余善高,理当由余善向他行礼,但是锦衣卫这个机构,本来就不可以寻常论之,因此杨知府非但没有计较余善的失礼,反而还强忍着下马给余善行礼的冲动,扯出一个虚弱的笑容,向杨巡抚求救:“大人……”
杨巡抚回过神,下了马:“原来是大水冲了龙王庙,想来也是一场误会,不知余大人何以到了此地?本抚并无接到任何消息……”
余善笑道:“不怪杨大人,是我们家大人不欲张扬,本想着在这里歇一晚,明儿就启程走了,谁知道在路上冲撞了知府大人公子的喜轿,让道了还不算,连住的地方都差点没了,这不,逮住了一群宵小,还在里头绑着,大人来得正好,就把他们带回去吧。”
别看余善人高马大,锦衣卫出身的,没一个是简单的人物,这一番话下来,连消带打,半是自嘲半是讽刺,把杨知府的面子一片片削得半点不留。
杨巡抚小心询问:“不知你家大人是?”
余善道:“下官的顶头上司是锦衣卫同知薛夏薛大人,此趟奉皇上之命,护送赵阁老返乡。”
杨知府只觉得头晕目眩,脚下一软,差点没跌倒。
杨巡抚一愣之后,却露出惊喜的神色:“原来是赵阁老到了,可是在客栈之中,劳烦余大人通传一声,就说杨汝辅求见。”

第146章

没等余善去通报,里头就传来一声朗笑:“故人在此,少雍怎能不倒屣相迎!”
随着声音响起,一名身穿素色常服的男子走了出来,看上去二三十左右的年纪,却没有蓄须,面容尔雅,眼神清湛,看上去便如世家公子一般,若不是杨巡抚当先拜倒,谁也不会想到他就是内阁中仅次于张居正的第二人,名震天下的赵少雍。
后面跟着薛夏,本是让人见而色变的锦衣卫头头,现在倒不怎么引人注意了。
没等杨汝辅当真跪下,赵肃便已伸手将他扶住,笑道:“如今我已不是官身,子淳兄却是二品大员,论理该是我拜你才是,怎当得起你这一拜?”
杨汝辅一面欣喜赵肃没忘了自己,一面执意拜了拜才作罢:“即便不论官阶,为国为民,大功于社稷,又是帝师,汝辅也理应行礼。”
“长乐抗倭之后,一别十几年,没想到子淳兄如今已是一方督抚大员,不知可还记得当初在城墙之上的戏言?”赵肃噙笑道。
杨汝辅先是一愣,然后忽然就想起来了。
当年倭寇来犯,援兵未至,情况凶险至极,二人几天几夜守城,累得不行,就彼此依偎着靠坐在城墙下面,杨汝辅想到城破之日自己要殉城,满腔悲凉,就跟赵肃开始东拉西扯,说早知道会是这么个下场,自己还不如去当个卖糖的,因为他小时候最喜欢吃糖,老想着以后开个糖果铺子,赵肃就在那里边听边笑。
这么一回忆,无疑让杨汝辅就有种时光如梭的感慨,当年的他们,一个是刚刚上任的小县令,一个是乡试夺魁的解元公,转眼之间,自己已经老了,赵肃虽然辞了官,却风华如故,雍然清贵,半点也不显老态。
两人相视一眼,都哈哈大笑起来,亲近感一下子增加不少。
相比之下,杨知府却汗流浃背,度时如年。
杨汝辅道:“少雍不说,我都忘了,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不如入内一叙?”
赵肃伸手一引:“请。”
几人入屋分头坐下,杨知府是个有眼色的,没等赵肃开口,自己就先跪下了:“犬子狂妄无知,冲撞了诸位大人,还请阁老宽宥则个!”
赵肃和颜悦色:“大人请起,赵肃如今只是平民百姓,大人无须跪我。”
薛夏也跟着笑道:“知府大人言重了,只是令公子一介举人之身,竟也能调动官差为他卖命吗?好在薛某还有一官半职在身,否则可真是担当不起了。”
两人一个白脸,一个黑脸,端的是默契。
杨知府额头上的汗流得更急了,这些官差是自己派出来的,可他现在只能推到儿子身上,这样自己最多就是个教子不严,纵子行凶的罪名,若是让赵肃他们知道是自己授意的,那可就吃不完兜着走了。
“大人恕罪,大人恕罪,下官回去一定好好教导犬子!”
赵肃但笑不语。
薛夏闻言却更添了厌恶,自己做错了事情,偏偏还要推到儿子头上,看来知府公子那么跋扈,也不是没有缘由的,他打定主意回去参这个知府一本,也就不再开口。
杨汝辅见状,也皱了皱眉:“你先回去罢。”
杨知府见赵肃等人面无异色,只当他们不再追究,心头大定,诺诺退了出去,却不知自己已经上了锦衣卫的黑名单。
他一走,杨汝辅这才向赵肃和薛夏拱了拱手:“杨某御下不严,让诸位见笑了,这事错在杨晖,它日杨某也会向圣上说明此事的。”
赵肃道:“区区小事,子淳兄何须挂怀,如果不是他,咱俩也不会相见了。”
杨汝辅点点头,跟着感叹几声。
薛夏在场,又是大半夜的,他也不好多说什么,只是略略寒暄几句,就起身告辞,约定白天再来拜访,赵肃却道自己现在身无官职,要拜访也是自己上门,哪里有让巡抚大人屈尊的道理,这又让杨汝辅见识到赵肃的滴水不漏。
两个人除了在长乐那段同生共死的日子,后来其实交集很少,杨汝辅一路升官,调任外地,最后又回到福建当巡抚,算得上官场老手,履历丰富,可这个时候,他才明白赵肃为何能年纪轻轻就平步青云,位极人臣那么多年,就算辞了官,还有皇帝亲自点名锦衣卫护送,放眼历朝历代,从来就没有人能有这种荣耀。
有才干,有学识,既是帝师,又是太傅,不骄不躁,做事高调,做人却低调得很,到了风口浪尖,也舍得急流勇退,毅然放手,这样的人,哪个皇帝会不肯信任重用?
虽然杨知府回去之后大发雷霆,把儿子从洞房里揪出来,闹得鸡犬不宁,父子失和,但这对于赵肃来说,不过是一件小插曲罢了,但却因为这件事情,杨汝辅不顾赵肃的推却,执意又派了巡抚衙门的官兵护送赵肃回长乐。
等到赵肃回到长乐的时候,一大帮锦衣卫加上巡抚衙门的官兵,看上去不像一般辞官回家的失意官员,反倒像衣锦还乡的,长乐县令自不必说,赵氏宗族的人更不敢怠慢,族长带着族人亲自迎接,一时热闹无两。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原本想闹些幺蛾子当众使赵肃下不来台的吴氏完全没了希望,她要是敢闹,别说族长他们不会放过她,单是跟赵肃一起的那些锦衣卫,就能轻而易举捏死她。
赵谨两次上折,最后落得个被削职为民的下场,皇帝明说了,此人永不录用,这是何等的耻辱和烙印,赵谨数十年苦心经营,全部化作乌有,他带着妻儿回到长乐,也不肯再见人,整天困在自己的屋子里。
吴氏为此伤心透了,也对赵肃越发恨之入骨,可现在的赵肃早已不是吴下阿蒙,进士出身,三朝元老,光这些名头就能压着吴氏在他面前直不起腰,更别提其他的。她只恨当年没有在找人把赵肃推下河的时候盯着他死透了才走,结果让他留着一口气,从此像换了个人似的,飞黄腾达,贵不可言。

第147章

且说丧事,陈蕙早已下葬,入了赵氏宗族的坟地,赵肃如今回来,不过也就赶上在她坟前和宗祠里上几柱香。相比赵肃的喟叹,赵耕和赵耘却谈不上多少伤心,虽然他们依足规矩,老老实实在母亲牌位前叩头上香乃至守夜,但两人在襁褓之中的时候就已经离开陈蕙,一手被父亲带大,身边唯一亲近的女性,也就是牡丹等几个婢女,心中对于生母的记忆,实在是模糊而遥远,也许过几年,等他们再大一些,体会到生老病死的苦楚之后,会对这位母亲生出缅怀的感伤,现在为时尚早。
照规矩,夫为妻要服齐衰,为期一年,也就是说,一年内是不能另娶新人的。赵肃别说新人,连妾室都没有,虽然他现在身无官职,可年纪轻轻,谁能料到日后会不会东山再起,如果会的话,那么如果能成为赵肃的填房,连带着女方一家,都会跟着沾光。于是在赵肃还在丧期的时候,许多人家就已经盯上了这位“佳婿”,托人上门拜访探听口风,只等一年一过,就为他说亲。
这种小事,赵肃向来是不予理会的,他无意续弦,也嘱咐母亲陈氏不要过问此事,家里有赵耕和赵耘,已经足够了,再来个不是同母所出的弟弟妹妹,将来会不会闹纠纷尚且不说,赵肃自己是没什么心力再去管教的,现在的两个,就经常让他扶额无语了。
回到长乐的日子是平静的,可又不是常人想象之中的平静。
按照常理论之,像赵肃这种退休官员,甭管早退晚退,等到在野了,全是无所事事,要么在家里含饴弄孙,当然这条排除,赵家两个儿子也才十岁,上哪儿找孙子去?要么徜徉于山水之间,作画写字,看书打拳。但是赵肃的生活全然不是这样的。
作画是不作的,赵肃没那爱好,写字倒还是经常写,可写的是国策条陈,看书也是看的,只不过看的都是京城快马送来的邸报和范礼安赠予的泰西译作,锻炼身体倒没有落下,赵肃每天晨起,只要有空就会去骑马跑步,一圈下来,整个人神采奕奕,完全看不出是过了三十的人。
京城里亲近赵肃的人,随着他的离京,也通通沉寂下来,申时行、元殊等人,依照赵肃的吩咐,低调行事,能不出头就不出头,在政务方面,尽量向张居正靠拢,凡是张居正提出来的事情,都不要反对,甚至还可以赞同,给人造成一种感觉,那就是赵肃的影响已经消失,他的党羽失去了靠山,都在向首辅投诚示好。
张居正个人色彩非常强烈,对于政敌,他会不遗余力地打压,但是对于愿意向他低头,并且本身有才干的人,他也不会穷追猛打,不吝于重用,所以元殊这些人,在赵肃走后,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排挤,他们依旧能在朝堂上立足下来,并且做着职责范围以内的事情,尽管伸展的尺度远不如之前,但这就足够了,能够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赵肃实际上基本上每个月都能收到不少信函。其中大部分是皇帝的,有表达思念之情的,也有拉家常的,朱翊钧热衷于和他诉说自己每天碰到的一些琐事,有时候就连饭多用了一碗,宫里一株罕见的牡丹开了,也会与赵肃分享,这里面的乐趣,并不在于这些琐碎的小事,而在于分享的对象是谁。
在他幼年时,两人就曾经以通信来联系,长达数年之久,如今仿佛又找回了当初那种感觉,赵肃津津有味地阅读着这些来信,也会给他写信,甚至给小小的太子殿下写信,当然信的内容与54 文库(danmeiwenku.com)是完全免费的,要充钱请别相信,关闭即可,微信dmwk520大家务必都加上、有腐利。没有关注微信dmwk520的请尽快关注~避免网址河蟹换网址找不到我们~ 众不同,他把《资治通鉴》和《史记》上面的内容,一个个用画画配图的方式改编成故事,给千里之外的太子朱常洛启蒙,犹如当年教导朱翊钧一般,从皇帝的回信来看,据说效果还不错,朱常洛喜欢看他寄去的连环画故事,甚于其他师傅照本宣科教导他的内容。
当然,这些信件里头,也不仅止于两人之间的鸿雁传情,否则光是京城御使这么快马飞奔一来一回的人力物力,朱翊钧不吝惜,赵肃都觉得罪恶。
国家的大事,地方上的状况,乃至朱翊钧与张居正之间有分歧的一些日常决策,他都会在信函中略加描述,连带奏折条陈的副本一道寄过来,以备赵肃参考,两人通过这种方式交流意见,赵肃把自己的建议和想法写在回信中。
而元殊、申时行、王锡爵,以及他的得意门生曾朝节、陆可教等人也会时不时来信,一方面是与他聊起朝野局势,另一方面则是让赵肃指导他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事实上,赵肃在他们心目中,已经成为不折不扣的主心骨,他们习惯于听取赵肃的意见,即便他如今并不在朝堂之上,依旧赋予了他绝对的信任,相信他能够对局势作出精准的判断,对赵肃让他们蛰伏以待时机的话,也是一应照做的。
原先那些看着赵肃落马而笑话的人想象不到,赵肃依旧在千里之外影响着权力核心中的人,如今长乐县的人都知道,每隔几日都有从京城而来的使者进出赵宅,那些京里来的锦衣卫更是常驻赵家,将这座再普通不过的宅子牢牢拱卫得铁桶一般,令人生畏。
相比之下,最惬意的要数两个小孩子了。
虽说长乐县不及京城繁华的万分之一,可也就没了许多规矩拘束,除了早上起来跟着父亲去锻炼,回来要读两个时辰的书之外,其余时间,赵肃是放牛吃草的,两个人就开始大街小巷地乱转,有时到闽江边上去看大船,有时也会跑到山上去玩,薛夏特地派了两名锦衣卫跟着,以防两位小公子出事,但赵肃却是不管的,也由得他们去乱闯。
两个人已经满十岁了,在后世,这个年纪还是不懂事的,但在古代,却已经属于半大不小了,这几年也跟着父亲见了不少世面,一个性子活泛,一个看似木讷,往往更加沉稳,长乐一个小小的县城,哪里拘得住他们,没几天就玩腻了,于是两人就开始商量着去别的地方玩,回家与赵肃商量,赵肃原本还不同意,后来却是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想法。
那日赵肃带着两个小孩子出门散步,谁知走着走着,就到了赵氏族学私塾的外头,三人不由驻足。
里头传来琅琅读书声,赵府与其它大户人家一样,都是单独请老师来授课的,有时也会由赵肃亲自交到,赵耕赵耘从来没有上过跟同龄人一起读书的私塾,于是很好奇。
当年赵肃家里穷,没有条件,就趁着卖药草回来的时候,趴在外头偷听,当时还引来赵暖父亲赵慎羽的鄙夷,也引来恩师戴公望的注目,可以说是他一生传奇的起点,如今故地重游,屋子还是那间屋子,外头斑驳的墙壁上,自己曾经见过的那株野草,甚至还在那儿,只是几经春秋,生长得更加茂盛。
推书 20234-07-05 :房东是个受完本[耽》: 《房东是个受》指封山下文案:一个大学生,被前男友抛弃,守着一栋小别墅过日子,出租房子做房东,轻松过自己的小日子……一个转业军人,平面模特,租房子吃房东……这是一篇两个男人的恋爱小说,没错,两个男人,非腐勿入小受房东肤白貌美,厨艺甚佳,脾气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