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穿之大明朝人妖物语——文史专家

作者:文史专家  录入:07-27

而现在这一次,驾幸南京的光凌帝又再一次施展了他的看家本领。他甫一进城,便命随驾的御林军和锦衣卫掌控南京皇城,把皇宫牢牢掌握在手中。这样,他只要固守皇宫,不主动去招惹南京的六部大臣,那么凭借扬州的吴三桂大军作外援,南京百官就算有心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只能陪着光凌帝一起,暂时隐忍不发。但是,光凌帝隐忍的起,而南京百官们却忍不起。因为光凌帝的隐忍,是在等候京师皇宫的宦官与内阁六部文武百官的到来。等到宦官手中的厂卫人马到来,整个南京的城防都会落入皇帝手中。而京师的内阁六部百官,又会同南京百官彼此相斗,到那时候,纵使南京百官决心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只能胎死腹中,含恨放弃了。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故意在钱谦益面前装作一副少不更事的样子,即使是在对方释出善意的时候,依然佯装昏庸好色。他才不在乎对方是不是会误会,或是干脆失去对自己这个皇帝失去信心呢。因为等时机成熟之时,真相自明,不是吗?

那么,此时光凌帝所期盼的宦官和大臣们,现在何方呢?且看下回。

51.还都

南京城定淮门外,上新河码头突然聚集了大批高大的海船,船队绵延数里,沿着上新河一直排到扬子江。猜的没错,这正是天津市舶司的海船,而船上的乘坐的,则是光凌帝期待已久的、从京师撤退而来的内阁六部大员和他们的家属,以及东厂和锦衣卫的大部队。经过了近半个月的航行,他们绕过山东半岛,穿过黄海,进入长江口,然后溯江而上,终于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南京。

此时的定淮门,早已被三百名全副武装的御林军接管,城门外,曹化淳领着一帮内廷各衙门的太监们,正笑容满面的迎接着远道而来的同僚们。数目近万的大队人马涌入南京城,该往哪里安顿呢?不要担心,光凌帝早已吩咐内廷的太监们选好了一处场所。进了定淮门,一路往东,就到了南京军营。这里原本驻扎了三万官军,不过已经被史可法带去勤王,然后全军覆没在山海关了。但是此时空出来的军营,正好用来安顿此来的人马。

当然,这里只是暂时的安顿,详细的安排还要等内阁六部的大臣们的官职重新任命之后,徐徐图之。于是,这些昔日的朝廷大佬们,以及厂卫的特务头目们,在太监们的簇拥下,被领进了皇宫,面见光凌帝。

乾清宫大殿内,光凌帝端坐在御阶宝座上,面带微笑的望着大殿上熟悉的文武百官们,不住的点头。而众大臣们仰望着光凌帝,虽然一个个脸上都激动的热泪盈眶,激动不已,但是要是说他们心里头不暗含着埋怨,那绝对是假的。此时大臣们望着光凌帝那张欠揍的可爱笑脸,无不在心中吐槽:好你个小皇上啊小皇上,你丫的可真是损透了!还当真把我们这些个朝廷命官当猴耍啊?头里刚说完让我们拟定南巡的日程安排,扭过头来您老自己各儿就先撒丫子蹿了!完事儿把我们晾在京城,等着鞑子来包饺子?您这是人办的事儿吗!还算您老有点儿良心,没全让狗吃了,安排下厂卫的特务在天津预备海船,把咱们拉到南京来,总算没让鞑子给吃喽,咱这儿可真得跪下来给您磕头加山呼一嗓子——吾皇万岁,谢主隆恩喏!

光凌小皇帝可不管这些文武百官们心里如何吐槽,只见他金口轻启,大言不惭的说:“寡人日夜期盼,总算把众位爱卿盼来了。但是有一件事还是得告诉众位爱卿,就在众位爱卿抵达南京之前,我大明京师已经被东虏攻陷了,如今东虏大军已经打到了黄河北岸,山东、河南两省告急。所以,恐怕一时半会儿,朝廷是回不去了。好在我大明还有南京作为留都,昔日太祖皇帝就定都南京。因此朕有意对外宣称,朝廷还都南京,还望众位爱卿,与南京内阁六部的大臣们好好相处,以期助成国家,共度难关哪!”

这一番话,信息量实在是太大了,饶是这些个朝廷大佬们,脑筋也一时间有些转不过弯儿来。仔细琢磨了半晌儿,还是状元郎魏藻德先反应过来,心说:皇上这是要让我们跟南京六部的人马,来一场龙虎斗啊!

于是魏藻德手捧象笏,出班奏说:“陛下圣明。臣闻盘更五次迁都,周武王移九鼎于洛邑,何况南京本来就是我大明陪都。昔者文公出走而征天下,桓公去国而霸诸侯。臣等必将尽心竭力,助成国家中兴之业。”

光凌帝一副龙颜大悦的样子,吩咐魏藻德以内阁首辅的身份,去跟南京内阁六部联系,尽早安顿下来。大臣们纷纷领旨谢恩,退朝散去。

这里百官们刚走,光凌帝已然沉下脸来,一边扶着内侍的手,慢慢的步下御阶,一边压低声音吩咐说:“速去召王德化,和东厂王之心、锦衣卫王国兴,来见寡人。”

不一时,三人已经在乾清宫寝殿,叩见光凌帝了。君臣见礼,光凌帝便单刀直入,询问王之心说:“东厂的事,都安顿好了?”

王之心躬身说:“启奏陛下,臣已将京师内外潜伏的密探化整为零,埋伏于民间,只待朝廷光复京师之日,重新启用。另外,东厂的番役和缇骑共计三千人,还有天津锦衣卫的人马五千。”说着看了看一旁的王国兴,“已经全部抵达南京,现在定淮门内的军营安置。”

光凌帝点点头,又看了看王国兴,称赞说:“卿等此番辛苦,朕心甚慰。”说着,提笔刷刷点点,写了一封手谕,加盖玉玺,交给王国兴,说,“爱卿可带着朕的手谕,速去召集锦衣卫人马,去收编南京城防军,并接管南京城防。”

王国兴一听,神色悚然,毕恭毕敬的双手捧过手谕,应声说:“臣遵旨!”

望着王国兴离去的背影,光凌帝眯起眼睛,低声说:“东厂必须尽快在南京重建。”说着,一双龙目转而盯着王之心,阴森森的说,“东厂之前在南京应该也安插过密探吧?”

王之心顿首说:“陛下圣明,的确如此。”南京从永乐皇帝之后,一直作为陪都而存在,后来甚至慢慢成了流放京官的场所,凡是在朝堂上败下阵来的文武大臣,往往会被流放到南京安置,虽然名义上依旧还是昔日的官职,但是权利显然已经大不如前了。不过,尽管如此,历朝天子还是不会全然放心,因此南京城内一直安插着大批特务和密探,用来监视这些文武百官。但是由于这些密探都在东厂的掌握之中,这也是为什么光凌帝之前一直苦于缺少情报,因为东厂还没抵达呢。

现在王之心刚一抵达,光凌帝便迫不及待的命他收拾原有的密探,重建东厂,可见天子对情报的重视。王之心自然晓得其中奥秘,应允说:“臣敢请陛下宽心,只要陛下给臣一处办公的衙门,臣只要三天时间便可重建东厂。”

光凌帝点点头,说:“如此甚好。只是这南京城朕也不是很熟悉,你便自去寻找个合适的地方吧,到时候奏明寡人即可。”

王之心领命,正要离去,光凌帝突然叫住他,叮嘱说:“你别忘了去见见曹化淳,让他帮你引见南京的留守太监们,让他们帮你找选地方。”

终于送走了王之心,光凌帝这才站起身,来到王德化身边,拉起他的双手,欣慰的点点头,说:“朕的伴伴,果然不负朕之所望啊!”

“陛下!”王德化感动的热泪盈眶,说,“小奴无能,京师内外还有不少宝贝没能带走。只收拾了宫里跟皇城内的图书典籍和珍宝,现在还等着卸船呢。”

光凌帝说:“那都是小事儿,你办事,朕最放心了。”说着,想了想,“你去找南京内廷的留守太监,朕记得皇城内还有内府诸库,就把东西搬到那儿去存放吧,至于细致的分类整理,以后再说,嗯,先把图书搬到宫内的文华殿存放吧。”

可见光凌帝虽然口头上不说,心里其实对这些图籍珍宝还是很重视的。只不过他嘴上安排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南京皇城已经二百多年荒废不用了,不光是那内府诸库封尘已久,就是宫内的文华殿,也早已是破败不堪。幸亏随行而来的宦官数量不少,也正好给他们找了一项差事来安顿,这些都是后话,也不必说。

却说那南京内阁六部的文武百官们,冷眼盯着这些逃难而来的昔日同僚们进了皇宫,交头接耳一番之后,转身聚集到南京内阁,也不知在密谋些什么。

蜘蛛之网早已张开于四方,愈是挣扎,就愈发不得从此束缚之中逃脱,不论是怎样的猎物,被捕获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52.四公子

南京城内外,上至士绅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此时口中议论纷纷的,莫不是朝廷刚刚颁布的《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了。

应天府衙门前的影壁墙上张贴着巨幅的邸报,誊抄了诏书的全文。百姓们也不管识不识字,纷纷聚集在跟前,有的瞪大眼睛细看,也有的竖着耳朵仔细听那些好事的先生们念读。

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茶馆酒楼,还是秦淮河畔的勾栏瓦肆,凡是有男人的地方,就有高谈阔论、探讨国家大事的声音。尽管他们口中的国家大事,从来就没有征询过他们的意见,但是他们偏僻就是那么乐此不疲的反复分析,反复研讨。多少年来,令无数的女人们困惑不解。

正如此时,秦淮河畔停泊的一艘画舫上,四名衣冠楚楚的年轻士子,怀中搂着粉雕玉琢的美貌女子,口中却喋喋不休的讨论着那封《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可怜那几名美女,虽然心里烦的要死,但脸上却依旧要强颜欢笑,摆出崇拜而又心仪的甜甜微笑,真是可怜可怜好可怜呀!

我们不妨也凑到近前,听听他们都探讨了些怎样的真知灼见吧。

却见其中一人,浓眉大眼,方脸盘,宽下巴,颇有男子汉的气概,一身月白色道袍,头戴东坡巾,身边左右各拥着一名美女,此时正把着手里的酒杯高高举起,对另一名身穿团领便衣的青年说话。不知此人是谁?却不是别人,乃是被誉为“江左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他身边两位美女,则是“秦淮八艳”之中的李香君、郑妥娘。

只听那侯方域说:“方先生,您官职最高,又刚从京师来,这里要算起来,就数得上您最有资格,您给咱们说说看,皇上这封诏书,究竟是什么意思?”

只见那位方先生,轻轻的嗯了一声,微微摇着头,左臂用力把身边的美女搂在怀里,右手端起酒杯抿了一口。这位方先生又是谁呢?也不是别人,正是四公子中的方以智,刚刚夹在南逃的大臣之中,从京师来到南京。那他身边的这两位,有是“秦淮八艳”中的谁呢?恰是柳如是和李贞丽二人。

只听那方以智品着口中的酒香,说:“鄙人不才,之前蒙先帝赏识,曾有幸担任过东宫侍讲官,也勉强算得上是当今圣上的帝师吧。”说着,把手里的酒杯放下,接着说,“这里就说几句大不敬的话,当今圣上办事儿,那真叫一个毫无廉耻可言哪!列位可知为何皇上比我们这些大臣早了那么多天抵达南京?”

“为什么?”其馀三人无不竖起耳朵倾听。

说到这里,不如干脆把这“四公子”跟他们身边的“秦淮八艳”是怎样搭配的格局,一起介绍一下。前面已经说了,侯方域配的是李香君、郑妥娘,方以智配的是柳如是、李贞丽。这样“四公子”还剩下冒襄、陈贞慧两人,其中冒襄配的是董小宛、卞玉京,陈贞慧配的是顾眉生、马湘兰。

再说那方以智不紧不慢,把那光凌帝如何表里不一,欺瞒百官,秘密南逃的事情,一一述说了一遍。这些不仅是四公子吃惊不小,连那“秦淮八艳”也莫不吮嘴咂舌,心暗叫:我的个乖乖隆滴咚唻!

这时,冒襄突然开口说:“天子抛弃百官,弃国南逃,固然失礼。但是现如今又颁了这么一封诏书,竟然尽弃成祖皇帝的祖训,允许各地宗藩组建军队,对抗流寇和东虏。难不成天子就不怕各地的将领挟持藩王,搞出个黄袍加身的陈桥兵变吗?”

此言一出,一旁的陈贞慧也附和说:“冒兄所言极是,纵使不至闹出拥立之事,各地的藩王一旦有了兵马,手握实权,到那时恐怕天下也就分崩离析,群雄割据了呀。”

那侯方域探身向前,对方以智说:“方先生,适才两位贤弟说的颇为在理,侯某也是这么想的,不知方先生高见,可否指点一二?”

方以智略微沉思片刻,说:“各位说的都在理,可不知列位想过没有,既然我们都能想明白的道理,那朝堂上的内阁六部大员们岂有不知之理?可为何还是任由天子颁下如此荒唐的一封诏书呢?”

其馀三人顿时倒抽了一口冷风。却见那方以智拍拍身边的柳如是,吩咐她去把刚才众人看过的那封邸报拿来。

只见方以智拿着邸报,指点着上面的内容说:“刚才冒贤弟说到咱大明祖训的事儿,我到想起来,太祖皇帝也曾立下祖训,说宦官不得干政呢,可等到成祖靖难之后,谁还敢提这条祖训?皇上连京师都不要了,十二朝列祖列宗的皇陵都扔下不管了,还会在乎藩王割据?”说着把手里的邸报递给侯方域,又补充说,“更何况,饮鸩止渴至少也比望梅止渴强吧?”

侯方域一边点头,一边接过邸报,又看了看,像是突然发现了什么,指着邸报说:“对了,这诏书上还说,如果经历战乱,确实无依无靠的宗室,可以选择来南京寻求庇护,沿途官府应当予以协助。这又是何意?”

这一说起来,众人又是一番沉思。这时候,冒襄突然开口说:“列位可还记得,当初万历三十三年,朝廷首开禁令,准许郡主以下的宗室参加科举,进入仕途之事否?”

此言一出,连方以智也顿时脸色大变,陈贞慧探身向前,一把扯过邸报,仔细看了又看,瞪大眼睛说:“难不成,皇上要让宗室担任堂上官不成?”

被晾在一边的“秦淮八艳”们眼见四公子大惊失色的样子,反而松了口气,因为这时候总算可以不用强颜欢笑,可以趁机放松一下笑的僵硬的两腮肌肉。

方以智双眉紧锁,咬紧后槽牙说:“这道未必。”说着抬眼看了看众人,解释说,“眼下南京朝廷上下,既有南京内阁六部的原班人马,又有我这样刚从京师来的大臣,虽不至于势同水火,但也难免有些僧多粥少的意思了。此时如何还能再让宗室担任堂上官职?”

众人一听,此言在理。侯方域说:“如此说来,或许皇上此语并无深意,只是为了彰显仁德,庇佑那些无力自保的宗室,免于刀剑屠戮罢了。”

就这样,四公子们拥抱着水嫩娇媚的“秦淮八艳”,在一片点头认可中,结束了这场关于《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的讨论。

事实的真相,往往就是那么喜欢展示他天意弄人的本领。其起初之时,往往不为人信,而待真相应验之时,又往往令众生唏嘘叹服。有时候,明明距离事实的真相只有一步之遥,却在最后的一瞬间选择了放弃和停止,等到时候恍然察觉的时候,才会扼腕叹息。更有甚者,可能已经发现了事实的真相,并且亲口说了出来,却又被自己予以否定,直到事后追悔莫及的时候,更觉心酸、心塞和糟心。

53.官场斗(上)

上回书提到,那“复社四公子”座谈《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之事。却说光凌帝竟颁布此诏,究竟是何用意乎?

原来,光凌帝之所以颁布《还都南京大赦天下诏》,允许各地亲王、藩王组建军队,对抗流寇和东虏,并允许无依无靠的宗室来南京寻求庇护。其目的,乃是通过这样一条简单的诏书,将天下宗室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善于将兵的武将之才,一类是不善于将兵的文治之才。尽管其中不免会有错综复杂的成分,但大体上还是不差的。

推书 20234-07-27 :痞子是怎样攻上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