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繁华 上————非言非默

作者:非言非默  录入:04-27

  咸阳宫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根本不可能瞒住上面,皇帝还在上早朝没收到消息,所以第一个发作的是太后。

  太后一向偏宠二皇子,但是这一次不但狠狠训斥了二皇子一顿,还动用了从不曾动用过的戒尺。

  “母后息怒,为这事气坏了身体儿臣们更是罪不可恕了。”虽然这祸事是二皇子闯的,但是三妃受皇命打理后宫,出了这种事当然要向太后请罪,以周贵妃为首的后妃们在接到消息后就来到了慈宁宫,正碰上太后动用戒尺教训二皇子,知道太后这是要打给别人看,赶忙上前劝阻的劝阻,请罪的请罪。

  “你们都不许劝,这些年哀家白疼这孽障了,做兄长的连友爱兄弟的道理都不懂,这书都念到哪里去了?”

  太后说不许劝,但是谁敢不劝。太后是不可能有错的,皇帝也是不可能有错的,二皇子年幼无知就算错了也不是他的错,这错当然是要落在别人身上,到最后,就是后妃们管教不严,太傅们教导无方,内侍们照看不周不知拦阻,从上到下个个有罪,人人自责。不过就算如此,景琪还是被狠狠打了数十下手心,然后又被罚抄孝经数遍。

  皇帝下朝后收到消息,太后那边已经惩罚完了,他唤人过去训了一顿顺便瞧瞧太后那顿戒尺是真是假,后见太后没有徇私,这次是货真价实教训了一顿,骂完便放了景琪回去,转头去找太傅们的晦气。

  虽然他现在还没有立太子,不过咸阳宫中负责教导皇子们功课的老师依然担的是太子太傅的名头,毕竟未来的太子总归是会出自那几位皇子之间,所以这名头也不算是空担。

  景骊虽然自身对他的太傅们爱讲的种种大道理心中是不以为然的,但是轮到要给儿子们挑老师,也是好好花了一番心思,挑选的都是声名在外的博学之辈,却没想到会出这样的事。

  “太傅们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为何连兄友弟恭这四个字都不会教?”皇帝与太后不愧是血脉相连的母子,这怪罪起来的论调是一模一样。

  不过也是,书读得再多,如果连最基本的人伦之道都不懂,这书也算是白念了。

  景琪没想到皇祖母会发这样大的火。父皇会训他罚他他早就有了准备,但是他真的没想到罚他的会是皇祖母。他是皇子之尊,又是嫡长,一向深得皇祖母的宠爱,宫里所有的人都奉承着他,就算偶尔会被太傅责备,这惩罚也是落在伴读头上,着实不曾吃过今天这样的苦头。

  如今手指肿得萝卜那样的粗,痛得笔都握不住,却还是在一遍遍罚抄孝经,平日里围在他身边张罗这个张罗那个怕他渴了怕他饿了怕他累着了的宫女内侍们一个都不见,就剩他一人孤零零地被关在殿内。

  每一笔下去都是钻心的疼,在卫衍面前始终不肯低头的景琪,挨打的时候不曾求饶的景琪,如今又是疼痛又是委屈,眼泪水一滴滴往下掉,落在下头的宣纸上,写好的字顿时糊成一团,这样的字自然不敢交上去,刚才的那一番痛苦都白捱了,又得重头再来。

  他抬手用袖子擦眼泪,结果越擦越多,终于没能忍住,丢了笔,抱头痛哭起来。

  太后听到里面的痛哭声,叹了口气,推门进去。

  “琪儿,你知道错了吗?”

  “皇祖母,孙儿不服……不服……”

  “你是想说哀家为何连事情起因都不问就罚你是吗?哀家问你,你六皇弟可有对不起你的地方?”

  “六皇弟的确没有,可是,他们说……”

  “住口,那些都是搬弄是非的小人之言,可以信吗?”宫中早就新人换旧人,不过那些旧事有心人总会记得,伺机搬弄是非惹起事端,太后当日就料到会有今日之祸,只是没想到祸事这么快就到来,更没想到景琪竟然这么明目张胆光天化日之下就做出这种混账事来。

  “你可知道哀家为何罚你抄这孝经?你作践兄弟,使兄弟寒心皇祖母伤心,是为不孝;你残害手足,劳你父皇操劳国事之余还需忧心家事,是为不孝;你目无尊长出言不逊,惹你父皇不悦,是为不孝。”

  “皇祖母……”被太后这么一训斥,景琪扑进太后的怀里,放声大哭起来。

  太后等他哭得差不多了,才摸着他的脑袋,柔声说道:

  “琪儿,你已经长大了有些事情必须要明白,这是皇宫,皇祖母护得住你一时护不住你一世。这宫廷里面有多少双眼睛正盯着你,你没错旁人都能瞧出错来,哪经得住你自己要去铸成大错?为君者,当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容人所不能容,这是皇祖母自幼就教导你父皇的话,现在皇祖母把这句话转赠给你。如果你的心胸只有针眼那么小,连自己的手足都容不下,他日你父皇怎能放心把江山把社稷把万民交付与你?”

  景琪继续趴在太后怀里抽泣,也不知道听进去了没有。

  “这次若不是卫大统领,你恐怕就要铸成大错了,过几日记得去给卫大统领认个错道个谢,知道吗?”

  “是。”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太后终于听到景琪心不甘情不愿地应了声是。如此孺子不可教,就算是教导出了皇帝这位帝王的太后,也禁不住开始有些头痛。

  这件事二皇子挨了打,从上到下的相关人员都挨了训斥,撤职的撤职,罚薪的罚薪,众人以为事情到此也该了结了。就算六皇子这次受了很大的委屈,但是二皇子是嫡长,是贵中之贵,被罚成这样也能抵消他做的错事了。

  但是皇帝的脸色自那以后就一直阴沉着,让群臣的日子顿时不好过起来。

  有那么一句话叫做:卫衍很生气,皇帝要倒霉;皇帝很郁闷,群臣要遭罪。

  虽然这句话没人听说过,但是这里面的因果关系却是真实存在的。

  皇帝的脸色一直不好看,主要原因当然是在卫衍身上。

  那日卫衍将六皇子带入了皇帝寝宫,因六皇子一直不肯松手,再加上六皇子虽然年幼,毕竟也已有些晓事,卫衍也不敢堂皇地将人直接带入皇帝寝殿,而是将人安置在了偏殿,那一夜他为了照顾六皇子,是歇在偏殿的。皇帝一个人歇下本来就已经满腹委屈,到了半夜,白天受了惊吓的六皇子突然啼哭起来,卫衍哄了半天还是哄不好。寂静的冬夜一点声响都能传得很远,何况这啼哭持续了很久,皇帝睡不踏实爬起来赶往偏殿,但是他也不是会哄孩子的主,自然是哄不好,脾气上来了忍不住厉声训了孩子几句,卫衍听后也不说他什么,以皇帝明天还要操劳国事为由,直接将皇帝扫地出门了。

  这件事牵涉他的两位儿子,卫衍又在气头上,景骊也不敢去惹他,只好摸了摸鼻子,灰溜溜地出来了。

  这一夜之后又是一夜,皇帝始终独守孤枕半夜被啼哭声惊醒。

  这下,皇帝的脸色能好看吗?

  皇帝的脸色难看,其实卫衍的脸色更是不好看。

  六皇子自那日后夜夜啼哭,众人想尽了办法都哄不好,每每都哭得声嘶力竭才勉强歇下,睡梦中还会时不时地抽泣。请太医来诊治过也瞧不出是哪里不妥,卫衍又没有养儿经验,手忙脚乱半天也没有一点成效,才几天的功夫人就消瘦了下来。

  皇帝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恨不得把那折磨人的臭小子扔出去,又怕卫衍更加生气也就想想而已,郁闷之下只好靠折磨折磨旁人为生,这日子过得别提有多难熬。

  有一天听说卫衍家中老夫人知悉情况后支了招,果然得用,六皇子已经安稳睡了一觉,终于小心翼翼地和卫衍提起搬回来之事。

  卫衍听后不说好也不说不好,只是盯着手里的条陈,显然是要当没听见。

  “这该罚的人都罚过了,就算是景琪,朕亲自看过了,手掌肿得有二指来高,太后并没有徇私。你若还有哪里不满意告诉朕,朕必会让你满意。”皇帝这话虽然说得好听,却已是负气话。因为那两个混蛋小子,他这阵子一直做小伏低也不能让卫衍开颜,早就一肚子火,此时被卫衍刻意无视,还是忍不下去了。

  “陛下怪罪这个怪罪那个,为何不自我反省一下?这种事肯定早有端倪,若不是陛下向来疏于关心,怎会恶化到如此地步?”

  第二十六章 养子不教

  皇帝前段时日还煞有其事地对他说什么要对诸皇子一视同仁,说什么手心手背都是肉,其实都是哄他的谎话。也就是他,被皇帝哄了一次又一次竟然还会轻易相信皇帝这种明显的谎话。大凡皇帝肯多花点心思关注一下几位皇子的情形,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之间的矛盾,怎么可能让事态恶化下去?

  二皇子固然有错,毕竟年幼无知,其他人教导无方知情不报固然也有错,但是养子不教漠不关心的皇帝才是罪魁祸首吧。

  这是卫衍冷静下来后得出的结论。

  偏偏那个罪魁祸首怪罪这个惩罚那个,却始终没有想到应该对整件事负起责任来的是他自己。还好意思问他到底在不满些什么,他最不满意的就是皇帝陛下这种平日里不曾负起教养子女的责任出了事以后还恍然不觉自以为是只管追究他人不肯罪己的散漫姿态。

  景骊闻言顿时张口结舌无话可说,他以为卫衍是因景琪那日作践兄弟以后不知悔改还敢对他出言不逊而生气,或者是因那些搬弄是非、知情不报的小人而生气,怎么也料不到卫衍原来是在生他的气。

  只是,虚心接受知错就改这样美好的品德可能只有卫衍才具有,咱们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是不可能轻易承认自己有错的。

  听了卫衍的话,他脑中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什么叫做他疏于关心?他要关心的事那么多,每件事都去关心,哪能关心得过来?

  “朕国事繁忙,难免会有疏漏……”当然,那样的话太直接了卫衍肯定不会接受,所以,他用言语修饰了一下,用比较婉转的话说出了这个冠冕堂皇的理由。不是他不关心,而是他政事繁忙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来关心,所以这件事真的不是他的错。

  卫衍想不到皇帝竟然到现在还没有丝毫反省之意,继续在那里为自己找借口,这心头的无名之火顿时烧了起来。他身为臣子,不便僭越插手皇帝家事,但是皇帝身为诸皇子之父,怎能用这样的借口来推卸自己的责任?

  他猛然离座,走到下首,整了整衣衫跪了下去。

  “陛下此言甚是。陛下国事繁忙,百忙之中还能抽空陪臣逍遥时日,臣现在想来其实都是臣的错。”

  “你……”

  景骊平时最头痛的就是卫衍摆出这副不依不饶的架势,还要把明明不属于他的罪名往他自己头上按。但是这件事卫衍既然用这么郑重的态度开了头,就绝对不是他口头认个错哄两句就能完的事。

  如果他认错,卫衍肯定会马上要他做这个做那个证明他真的认识到了错误,他现在好不容易独占了卫衍,指不定哪天卫敏文就会回到京来,然后卫衍的注意力又要被他的儿子分散开去,眼前这样的大好时机他哪舍得分出精力去关心那些有的没的事。

  不过,卫衍此时已经端端正正跪在了眼前,根本不容得他继续推脱,景骊倚向靠背,沉吟片刻,脑袋里面转了几个圈,就有了主意。

  “先不说那件事是谁的错,单说你没有朕的旨意,擅自把皇子带入朕的寝宫,逗留数日至今不曾送回后宫,可就有违宫里的规矩。当然你若喜欢,这样养着也没关系,不过你自己今夜就搬回朕的寝殿歇息,他身边又不是没有伺候的人,哪用得着诸事要你亲历亲为。”

  景骊的打算很简单,卫衍在这件事上也是有把柄在他手上的,就是那个他恨不得早就扔出宫去的臭小子,那可是卫衍没有得到他的允许擅自带回来的。如果这件事卫衍到此为止不和他闹下去,他就不追究卫衍擅作决定把那个臭小子带入他的寝宫的罪甚至可以让他继续养着,如果卫衍敢继续闹,他马上就下令把那个臭小子扔出去。

  卫衍低头琢磨了一下皇帝的话,很快明白了他的意思。

  他有些不敢置信皇帝竟然拿这种事做交易,抬起头来向上望去。皇帝正整暇以待地注视着他,嘴角浮现了一丝笑容,似乎非常得意自己想到的这个主意。一方面是年幼的小皇子,一方面是诸皇子的教养大业,按皇帝眼前这种听之任之诸事不管偶尔想到了才会问一下的习惯,卫衍实在担心未来的国之储君到底会被人教养成什么样。

  他攥紧拳头,挣扎了片刻,长长地吸了口气,再次出声:

  “臣知罪,下去后就会把六殿下送回后宫。至于陛下养子不教的过错,臣恳请陛下好好反省,尽快弥补。”

  “好,很好……”景骊艰难地吐出了这么几个字。

  他刚才的如意算盘打得是很妙,以他这些时日的观察卫衍非常宝贝那个臭小子,肯定是舍不得就这样把人送回后宫的,所以他想当然地拿这件事威胁卫衍,就等着卫衍乖乖就范,从地上爬起来好言好语来奉承他。到时候,他必要好好地摆一下谱,要卫衍多说几句好话多亲他几下才原谅他。

  没想到卫衍竟然不肯就范,宁愿把那个臭小子送回后宫也不肯善罢甘休,一定要他承认错误,拿出弥补的举措。

  “你先去把人送回后宫再说。”景骊头痛地挥了挥手,示意卫衍赶紧爬起来去办事。明知道他不喜欢他跪着苦谏,还动不动就来这一手,这样较真的家伙真让他头痛。不过能够乘这个机会解决那个霸占着卫衍的臭小子,也算不幸中的大幸,至于卫衍要的反省弥补,他可以慢慢想嘛。

  卫衍大概忘了这个世上还有一个字,叫做——拖。

  景骊在那里打定了主意,舒展了眉头,优哉游哉地处理起了政事。

  被皇帝赶着去办事的卫衍脚步却有些沉重。小皇子那日受了惊吓,这些时日依赖心很重,到了夜间必要他抱着才肯安睡,要是就这样送回后宫,必是好一番折腾,到时候不知道又会遭些怎样的罪。

  他心里百般不舍,却也清楚皇帝说的话是正确的。将皇子放在皇帝寝宫养着,宫里从不曾有过这样的规矩。皇帝说他喜欢就让他养着,更是胡闹的话语。当年皇长子降生时,皇帝是有过那样的念头,因为皇长子早夭没能成为现实。不过就算皇长子没有早夭,也不大可能会成为现实,很多时候,就算皇帝也是不能随心所欲的,这世上同样有无数的规矩束缚着皇帝。

  这次他是借着小皇子受了惊吓无人照顾这个由头才能将他带入皇帝的寝宫。等过了些时日,这事淡了下去众人回过神来,若小皇子还留在皇帝的寝宫,无论宫里还是宫外,恐怕都会有反对的声音出现。

  乘这次机会将小皇子送回后宫,让皇帝没有要挟他的把柄,认真反省自己的过错,负起他应负的责任,才是最好的决定。虽然这道理他心里很明白,但是那份不舍还是涌了上来,怎么都没法平复下去。

  卫衍一路行一路说服自己,勉强压下了心中的那份难受,很快就到了这些时日暂住的偏殿,内侍们在门口替他打起了防风的暖帘,他踏了进去,四下里一扫,发现里面一片寂静,不见人影。见他纳闷,马上有人附过来,告诉他小皇子正在里面的小书房里描红。

  卫衍走到小书房门口就看清了里面的情形。还没有书案高的小孩子坐在椅子上根本就够不到案面,年幼的小皇子半跪在椅子上,正抿着嘴,一笔一划地认真写着。

  小皇子身体还不曾安好,这几日并没有送到咸阳宫去就学,卫衍觉得他还小,受了寒气后更该以养身体为主,功课不急在一时,并不曾给他布置作业,他却不肯偷懒,前几日每日都是学一首诗,到了晚间背给卫衍听作为作业,却不知他今日怎么想起来要描红。

推书 20234-04-28 :绯月如雪 中(穿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