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夫人 第一卷 赤子倾心——十三墨华

作者:十三墨华  录入:11-19

以度生之方,以观察无我为主。且菩萨所见众生之多,难尽度者,以有我相,则见人相。人人相对,则三千界内众生何限

!且生生不已,宜怖其难尽也。殊未见众生本自如如耳。然众生虽多,总十二类。纵有无量,亦只十二。就十二类一一观

之,收于胎卵湿化四生而已。四生之内,不过色心二法而已。在色则不过有色无色,论心亦不过有想无想。纵到极顶,则

止于非有非无。如此十二,则尽众生界矣,又何多耶。况十二类,名为众生。众生色心,本是假合。既为假合,则众生本

无。众生本无,但妄见有。茍以本无而观众生,则众生本自如如。众生既如,俱成寂灭。即此尽皆令入无余涅槃矣,又何

难哉。净名云,一切众生毕竟寂灭,不复更灭。如此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其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本无我故

。以有我则有人,有人则有众生寿者。但有此四相,则不名为菩萨矣,何言度生。是故菩萨度生当观无我。无我则无人。

既无我无人,则众生界自然寂灭。众生寂灭,则佛果非遥。又何怖其长远耶。是故菩萨当观无我。下文云:知一切法无我

,得成于忍,此真菩萨也。

﹝疑﹞佛教菩萨度生,以布施为本。其所施者,皆众生也。今众生皆空,则所作布施,谁为受者。故下文答云,菩萨布施

,不必著众生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

不住于相。”

﹝解﹞此破著相之疑也。空生因闻众生皆空,则疑。谓众生既空,则菩萨布施,无有受者。以六尘非有,众生本空,故云

应无所住。此教不可著众生尘相也。又伏疑云:若不住相,何以有福?故下答以离相之福更大。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

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解﹞此破著相之疑,示以离相妙行也。然菩萨布施,专为求福。若求福之心著相,则福不大。故世尊权指离相之福更大

,使其安心。然著相布施,局于有相。而众生之相,一微尘耳。纵能获福,其福几何!今若正施众生时,不见有施者受者

,亦不见有所施之物,如此三轮皆空,无相可住。不住相之福,其福不可思议矣。故以虚空喻之。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此结示安心之法也。前问心不能安住,故须降伏。世尊教以降伏之方,只是以观无我为主。无我则无人,人我两忘

,则自心寂灭。自心寂灭,则一切众生皆寂灭矣。众生既寂,则佛不必求。此则驰求心息,取舍情忘,内外皆空,一心不

动。是则名为安心之法,故结云如。

﹝疑﹞前以布施作福,下化众生,只为上求佛果。今既众生相空,三轮体寂,是则因为虚设矣。无相之因,何以上求有相

之果乎?况现见如来身相宛然,不是无相之因可得。此以相见如来也。故佛破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解﹞此直指无相妙行也。空生由闻无相之因,遂疑此因,不能求有相之佛果。是以相见如来也。此乃著佛应化之相,未

见法身真体。世尊征破见相。空生领旨。故佛直告不可以相见如来。以如来所说之身,即法身也。故云非身。然法身亦非

有相,即于诸法相上,见其非相,即见如来矣。不是如来法身,舍诸法之外,别有一相状也。此则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

。明矣。

﹝疑﹞若以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此义甚深,难信难解。遂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

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

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

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解﹞此直示佛之知见也。由前空生初执有相之因,佛以不住相布施破之。复疑无相之因,不能契有相之果,盖执佛有相

状也,佛以法身非相破之。是以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明矣。如此,则因果俱空,人法双泯,此义甚深,难信难解。故

疑问佛,不知可有人,能信此法不?颇,犹可也。言说章句,即指前无相因果之说。佛答谓岂无其人。但信此法者不是寻

常之人,乃是持戒修福者,方能信耳。此人亦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盖从无量千万佛所而种善根者。所谓久种

深根,乃能信耳。此等大根众生,即一念信心,我悉知见其所得福,已无量矣。此无相之福,胜过有相所求之福。明矣。

何故契无相者,能得多福耶?盖此众生。无复我人众生寿者之相矣。不但无此四相,即一切有无诸相,悉皆空矣。故云无

法相,亦无非法相。以此众生,心不取相故,一切皆离。茍一念取著法非法相,即著四相。以不取相故,心境皆空,得福

殊胜之若此耳。此是如来真知见力。故我教菩萨,不应取法非法相。何以故?以一入此法,则人法皆空,顿离诸取,便起

诸有矣,岂细事哉。故我常教弟子,当舍法也。然舍法即舍情,情忘则智圆矣。故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疑﹞空生因闻佛说佛非色相,法不可取。遂起疑云,若佛与法,二皆无相,是无佛无法矣。争奈现见佛成菩提,现今说

法,何以言无。此疑佛自语相违也。故下按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

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解﹞此双遣佛法知见也。空生心中才萌有佛有法之念,所谓意言分别也。含而未吐,佛逆破之。故召而诘之曰:于意云

何?谓汝意下作何分别耶?且佛菩提,果有所得耶?如来果有所说法耶?此审而诘之,以勘其意。空生领旨,故陈其悟。

谓已解佛说,原无定法,即是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此空生深领如来不取之旨。不但如来,即一切贤圣,皆以无

为法有差别故,故非可取。此开权显实之意,已露一斑矣。

佛教菩萨度生,以布施为本。其所施者,皆众生也。今众生皆空,则所作布施,谁为受者。故下文答云,菩萨布施,不必

著众生相。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

不住于相。”

﹝解﹞此破著相之疑也。空生因闻众生皆空,则疑。谓众生既空,则菩萨布施,无有受者。以六尘非有,众生本空,故云

应无所住。此教不可著众生尘相也。又伏疑云:若不住相,何以有福?故下答以离相之福更大。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

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

﹝解﹞此破著相之疑,示以离相妙行也。然菩萨布施,专为求福。若求福之心著相,则福不大。故世尊权指离相之福更大

,使其安心。然著相布施,局于有相。而众生之相,一微尘耳。纵能获福,其福几何!今若正施众生时,不见有施者受者

,亦不见有所施之物,如此三轮皆空,无相可住。不住相之福,其福不可思议矣。故以虚空喻之。

”‘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解﹞此结示安心之法也。前问心不能安住,故须降伏。世尊教以降伏之方,只是以观无我为主。无我则无人,人我两忘

,则自心寂灭。自心寂灭,则一切众生皆寂灭矣。众生既寂,则佛不必求。此则驰求心息,取舍情忘,内外皆空,一心不

动。是则名为安心之法,故结云如。

﹝疑﹞前以布施作福,下化众生,只为上求佛果。今既众生相空,三轮体寂,是则因为虚设矣。无相之因,何以上求有相

之果乎?况现见如来身相宛然,不是无相之因可得。此以相见如来也。故佛破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解﹞此直指无相妙行也。空生由闻无相之因,遂疑此因,不能求有相之佛果。是以相见如来也。此乃著佛应化之相,未

见法身真体。世尊征破见相。空生领旨。故佛直告不可以相见如来。以如来所说之身,即法身也。故云非身。然法身亦非

有相,即于诸法相上,见其非相,即见如来矣。不是如来法身,舍诸法之外,别有一相状也。此则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

。明矣。

﹝疑﹞若以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此义甚深,难信难解。遂疑。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

,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

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

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著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著我

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

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解﹞此直示佛之知见也。由前空生初执有相之因,佛以不住相布施破之。复疑无相之因,不能契有相之果,盖执佛有相

状也,佛以法身非相破之。是以无相之因,契无相之果,明矣。如此,则因果俱空,人法双泯,此义甚深,难信难解。故

疑问佛,不知可有人,能信此法不?颇,犹可也。言说章句,即指前无相因果之说。佛答谓岂无其人。但信此法者不是寻

常之人,乃是持戒修福者,方能信耳。此人亦非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盖从无量千万佛所而种善根者。所谓久种

深根,乃能信耳。此等大根众生,即一念信心,我悉知见其所得福,已无量矣。此无相之福,胜过有相所求之福。明矣。

何故契无相者,能得多福耶?盖此众生。无复我人众生寿者之相矣。不但无此四相,即一切有无诸相,悉皆空矣。故云无

法相,亦无非法相。以此众生,心不取相故,一切皆离。茍一念取著法非法相,即著四相。以不取相故,心境皆空,得福

殊胜之若此耳。此是如来真知见力。故我教菩萨,不应取法非法相。何以故?以一入此法,则人法皆空,顿离诸取,便起

诸有矣,岂细事哉。故我常教弟子,当舍法也。然舍法即舍情,情忘则智圆矣。故曰: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疑﹞空生因闻佛说佛非色相,法不可取。遂起疑云,若佛与法,二皆无相,是无佛无法矣。争奈现见佛成菩提,现今说

法,何以言无。此疑佛自语相违也。故下按破。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

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

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解﹞此双遣佛法知见也。空生心中才萌有佛有法之念,所谓意言分别也。含而未吐,佛逆破之。故召而诘之曰:于意云

何?谓汝意下作何分别耶?且佛菩提,果有所得耶?如来果有所说法耶?此审而诘之,以勘其意。空生领旨,故陈其悟。

谓已解佛说,原无定法,即是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此空生深领如来不取之旨。不但如来,即一切贤圣,皆以无

为法有差别故,故非可取。此开权显实之意,已露一斑矣。

﹝疑﹞空生已领无佛无法之旨。但不知契无为者,如何得福殊胜。故下如来以离相破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解﹞此以无相之福,以显无相之法为最胜也。空生已悟无相之理。但不知契无相之理,得无相之福。此福如何胜彼有相

耶?故佛先以有相布施,较量其福,不如持四句偈之福殊胜者,以一切诸佛,皆从此般若而出生故。故云,般若是诸佛母

,所以福大。如俗所云,母因子贵故也。是则般若乃是能出生佛、法者。而般若本非佛、法也。故云。所谓佛、法者,即

非佛、法。

﹝疑﹞既法无可说,佛无可成,俱不可得矣。且世尊昔日,为我等声闻,说四谛法,乃是法也。我等依之而修,是得果也

。我等依涅槃而住,此有所住也。如何世尊一切皆非。此大众意言分别也。故世尊逆举小果,逆问空生,而代破之。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

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

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

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推书 20234-11-20 :彼血岸欲(卷二 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