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郎家的咸鱼翻身了by羽春

作者:羽春  录入:07-15

她找了几个大家族的族长商议,先强制执行一周。
因价高卖不出去,那就调整回来。
谢星珩跟她说:“不用这么麻烦,你放消息出去,你们只认一千斤的订单,但没有限制购买人数。他们几个大果商凑吧凑吧,一人两百斤总没问题吧?”
这一步是增加出货率。
当地是不能囤货的,今年没有地方囤货。保质期有限,囤久了,制成果干也得烂手里。
果干市场还没有打开,来进货的商人都是“吃老本”,是年年来津口县采购水果的那一批。
再加一个谢星珩。而谢星珩来的时候没想到会多一个生意,人手不足。现在津口县出货,优先给其他果商。价钱也高一些。
果干比水果轻,不压秤。一千斤能装满满两大车。为了方便赶路,一千斤得分四辆车。
能带四辆车的货物,都是大商人了。
这些果商都拿捏惯当地果农了,今年出了个果干,他们反被拿捏,已经很不爽。
买了些货,就近在附近府县试着卖,很快卖脱销了,他们心情才好转。
果干的售价,他们以糖价做参考,还提价了。卖七十文一斤,纯水果做成的,水果什么价位,大家心里有数。
因紧挨着南地,越靠近这里,水果价位越低。喊价七十文一斤,成交价是六十文一斤。
这都卖完了。
他们满怀喜悦的再次回到津口县,觉着卖果干比卖果子有“钱途”。
结果这批果农太过分了,坐地起价,没有这样子做生意的!
他们气呼呼的,甩手走人。但又舍不得离开津口县。
因为此次出去售卖,他们打听过消息,只有津口县有果干,别的地方都没有。
果干比水果好运输,价格贵了些,但损耗小,总体跟他们售卖水果的利润差不多。
碰上生意不好的时候,还能囤一囤,不用立即贱卖。
他们舍不得走,就被黎文君拿捏了。
舍不得走,就会进货。
今年是第一次售卖果干,黎文君也要稳着来,这便按照原计划,找了个托儿,去跟他们搭话。
托儿经过培训,伪装成外地商人,过来进购水果。
看他们住客栈,衣着打扮富贵,有商人标志性的钱纹绣样,就来跟他们搭话。
商人之间搭话,排除竞争关系,别的都好说。
同是采购水果的,因谁也没法子吃下整个县城的水果,都能和气说说话。
果商们正不满,嘴里说着气话,跟托儿介绍南地其他县城的果子。
“又多又好,拿货也快。津口县就是近,别的优点一样也没有!”
托儿很认真,详细问了,还了解各样水果的口味、常价,运输注意事项,常温能保存几天。装得很像样。
他们越聊越火热,客栈老板反而听急了。
津口县唯一的一家客栈,是家庭作坊。
客栈老板家也有水果,眼看着生意要飞了,这样着急,很正常。
他气呼呼说:“我们县有果干果酱,别的县城有吗?!”
说起果干果酱,果商们就生气。
“只有你一家有,也不能坐地起价啊!头回买是一个价位,再来买又是一个价位。谁家是这样做生意的,一点信誉都没有!”
客栈老板也是有过培训的,他一听,眼泪都要冒出来了。
“诶,你们几个也是我的老熟人了,年年来都住我家店里,要是不亏本,我们能这样做吗?”
他给果商们算账。
“别的不说,你拿一斤果子,切成小块摊开,再拿一斤果干摊开,你看看哪个多。水果六文钱一斤,我们都是勉强过日子,没什么挣的。这是第一次做果干,我们算错了,定价连果子的钱都保不住,还有其他添加的东西。亏得很!”
果商们心里有数,大大的果子,缩成那么小个果干,肯定减了分量。他们又不知道减了多少。
他们就说:“你们亏本,还能让我们拿三十文一斤的货?骗鬼呢!”
客栈老板不舒坦了:“这不就是给你们便利的吗?我们也想守诚信啊!这还是我们姑奶奶找了好几个族长商量的,不然还没有这个价!”
果商们满头问号,几乎要撸袖子跟他打一架。
“你坐地起价,你还有理,还是我们占便宜了?”
他们拉着新来的“果商”,也就是那个托儿,让他来评评理。
托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他理所应当的站在果商这头。
果商们见他们占理,心里才舒服。
客栈老板语无伦次比划,急得脸红脖子粗。
托儿认真听着,然后跟果商们说:“几位哥,我听着好像是这么个事儿。你们不是说他们抬价,逼着你们当冤大头,要么买一千斤,要么高价买吗?但我刚听他说什么‘没人要你一个人买一千斤啊’,你们听见了吗?这是什么意思啊?”
果商们注意力在吵架上,哪里能注意到客栈老板密密麻麻的叨咕里的一句话?
他们说没注意,又说:“这又怎么了?这不就是爱买不买的意思吗?”
托儿还煞有其事,防贼一样,拉着几个果商,躲着客栈老板,跑到街上去,跟人凑一处,小小声说:“我觉着这事情可以操作一下。”
怎么个操作?当然是拼单啦!
他们推出一个代表,去低价拿一千斤的货物。
然后根据各人订购斤数,把货款结了。
几个果商愣了愣,然后眼睛发亮。
他们怎么就没想到。
他们买来了,就算当着果农的面分货物又怎样?
他们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这是正常售卖,果农们管不着!
不过他们就是想一想,为了以后的长久合作。他们得悠着点。
当晚,托儿也入伙,说要定三百斤的果干。
果商们都听惊了。
“这是新品,你买那么多,万一卖不出去呢?”
托儿摇头:“我这三百斤,一路送到京城去,京城贵人多,一准能卖光。”
这托儿,是江家的人。
三百斤货,也是江家此行真会拿的。这样子做戏,才算全套。
拿了货,一路北上。
给禹南县送一批,让李燕白能有东西卖。再回丰州县留一批,家乡的人也得尝尝鲜嘛。最后才是京城。
送到京城的,不是货物,是“人情”。
依然是那几个门户。何家是自家兄弟,要给一些。程明要有,霍首辅家要有,顾慎行家也得有。
到时根据货品存量,酌情多给顾慎行一些。
他加盟了糖铺,开在了京城,能给贵宾用户先送一点,也是人情。助力糖铺在贵人圈子扬名。
话回津口县。
果商们看这托儿如此大气,说话又熨贴,说信得过几位哥哥的眼光,先买一批试试水。
果商们看他拿三百斤的货,还说是试试水,就想结交他。
一问果然是该结交的人,能做这个主的人,竟然只是个小管事。东家是丰州县江家的。
“我们江家是皇上特批的盐商,几位哥哥若有需要,也能来丰州县转转。”
他们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这年头,沾盐的,哪一个不富?
他们反过来,开始喊这小管事哥哥。
管事的不客气,但“哥哥”依然挂在嘴边,大家互相当哥哥。
进货危机解决,采购时,才有第二个计划推动。
“老带新”活动。果商们若能带动别的商人来津口县进货,报相应果商的名字,可以享受折扣,每斤能少一文钱。双方都能少。
商人们机灵,“也就是说,最低进货价能在二十九文钱一斤?”
果干销售负责人憨憨笑着点头:“嗯嗯,对的,我们姑奶奶是这么说的。”
一提“姑奶奶”,果商们就知道是家里出了女官的。
家里有女官的人,行事规矩,不会败坏名声。
他们放心了些,也想带些果酱卖。
津口县的人投桃报李,感念谢星珩给他们的果子找到生路,也替江家宣传。
“果酱难做,江家在县里选地方,在盖作坊了,你们下次来,或许就有果酱买了。”
果商们听着懵懵的。
“江家?什么江家?”
跟他们一起来进货的管事含蓄笑道:“是我们东家的生意,果酱要的果子多,他让我去找你们打听打听,还有哪些地方有便宜果子卖,各位哥哥别介意,这果子我是真要买的。”
果商们晕晕乎乎,发现这江家真是好大的手笔。
初来乍到就开作坊,做水果生意。牛得很。
拿了果子,各人上路。
津口县为“赔罪”,启用了县衙冰库的存冰,给他们冰藏果干。让果商们心里最后一丝火气也没了。
今年来时,他们没有体谅果农辛苦,明知他们挣不了几个钱,依然拿乔、压价。
因为果干,二次来津口县,反而多了些理解。理解他们最初的恶劣态度,也理解他们抬价的原因。更接受了他们道歉的诚意。
又能拼单,又能报名字享受折扣,还能冰藏果干,去哪里做生意能有这个待遇?
心情好,生意就顺。
他们原路销售,先把第一批老顾客兼顾到。
更为了能先挣个快钱,当地有商人来采购,要批发购买他们手里的果干,他们看价格合适,也卖了。
大不了辛苦点,多跑几次津口县。
同时,他们没有忘记,多叫来商人,还能享受折扣。
进货的商人,都是有铺面的人。货物在铺子里卖着,他们带着银子和护卫,跟着几个果商南下津口县,买果干去。
果商们这么快就了回购,让当地百姓信心大增。
很多人家夜里都要生火,靠着“再蒸一笼果子就睡觉”吊着命,一个个的都在修仙。
加班加点的忙活了三个月,他们再进山,果子摘无可摘,地里烂果少得可怜。
好些人仰头望满山只剩绿叶的果树,都忍不住落泪。
多少年了。
他们都记不清了。
他们还没见过这么干净的果树林子。
他们进来没有果子腐烂的臭味。
他们不会发愁水果卖不出、烂在手里。
他们劳累了一整个夏季,每个人的手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小口子,可他们兜里都鼓鼓的。
今年的果子,都变成银子了!
从今以后,他们也有银山了!
水果换季,劳碌不停。
九月中旬,江致微携带母亲,跟着陈世英一起回津口县,来主理取蜜之事。
有了果干打底,百姓们的服从性很强,没有靠着从前的经验充老大。
江致微说要取成熟蜜,教他们辨认区分。
他在丰州县时,也跟木匠出身的白老爷、白家大少爷深入聊过,带回来了升级版蜂箱。
升级版蜂箱,是应用在养蜂上的。到时一个蜂箱可以放置多个蜂巢。事半功倍。
先取野蜂蜜,空下来,再做蜜蜂养殖。朝着精品蜂蜜发展,做名贵花蜜、百花蜜。真正打出津口县的名声。
果干丰收,百姓有钱了,县里也有了积蓄。
黎文君做主,出钱招人来养蜂。
她跟百姓们这样说:“我们都知道,津口县不是水果最多的地方。我们也知道,果干制作起来并不困难。水果可以给我们增加收入,但绝不能成为主要收入。县里出钱请人,你们有什么养蜂技术不要藏着,不要拿钱做‘死’活,这件事成了,你们就是县里的功臣!”
江家的江致微先来津口县,再有江家老爷带着哥婿来津口县,给津口县带来这么大的变化。
黎文君记着恩情,算着日子,等“成熟蜜”教学结束,她让江致微到县衙,面议大事。
“你那三叔没有才干,算不上知县。我代为掌印,没有朝廷下发的公文,也不算知县。但我们当地举荐的知县,朝廷是认可的。你有功名,也在我们县里作出了一番事业,我这便联合族长们写折子,盖官印送到京城,为你请功,让你做我们津口县的知县。”
一来一回,还有流程要走,需要两个多月。
运气好的话,能在年底上任。
运气差的话,就要等来年了。
黎文君跟林庚密谈过,不止是她,她那些姐妹们,都要先退下来,避避风头。
从前没有好的人选,那就拖拖。有了合适的人选,退就退了。
有本事,还能再立起来。
江致微的计划,是在津口县作出一番事业,可蜂蜜的事,还没成效,不像果干,已经帮着百姓解决了一项民生问题。
而且相处久了,他对黎文君这个掌印女官也很是佩服。抢她的职位,不是他要的。
黎文君笑了声,道:“我也不是第一次让,你无需客气。现在做好准备,等朝廷公文下来,你就接任。你若做得不好,我一样拿你官印。这是没有商量余地的。”
江致微垂眸思索一阵,为黎文君说的“文书”问题,深入思考后,舒展眉头。
他说:“文书确实影响很大,万一朝廷发狠,我三叔重新掌权,津口县现在的发展都会成为泡影。你上书试试,若我能行,我就挂个名,还是你主事。我没有这个才干。”
他经历过事情,前阵子回了一趟丰州县,更发现他丧失了某些天分。
他从前也是交友广阔的人,现在说话都嫌累。商务培训班待了两个月,越待越沉默。
他跟江承海聊过,认为他还是适合做实事,也就是适合做确定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事情。
跟人打交道,他只能学会一点皮毛。再深的弯弯绕绕,他领悟不到。
江承海跟他说:“这世上不缺嘴上花花的人,但肯脚踏实地做事的人,哪里都缺。”
他这次回津口县,除了管理果酱厂之外,就是完成初次的成熟蜜采集,再投入到蜜蜂养殖里面,把这件事做好。
黎文君深深看了他一眼,轻声道:“我以前误会你了。”
江致微抬头,没明白。
黎文君说:“你来津口县后,就在到处忙活,明眼人一瞧,就知道你是在为自己奔前途。这很正常,你肯为前途忙活,我们县里也会有些变化。但你居然对当知县没有兴趣。”
江致微坦诚道:“我来的时候,是有兴趣的。我现在是有自知之明了,也有更适合我的事业。”
谈着公务,黎文君突然给他说私事。
“对了,我爹有意把我弟弟许配给你,他比你小,今年十九岁。都说成家立业,你这还要在津口县待很久,考虑一下在这里安家?相不中我弟弟的话,还可以看看别家的哥儿姐儿。”
江致微的个人条件极好,家庭状况稀烂。
看中他的人很多,能接受他家庭的很少。
忙过果干一事,县里人见识过江家的大手笔,也有意留住人才,在亲事上才积极了起来。
黎文君自认后话卑鄙,为县里发展,她闭闭眼,依然说了:“你大伯找我问过,问你怎么还没结亲。”
结亲了,在当地就有个依靠。回家了能有口热饭吃,有事了能有个人商量。叫连家里的疯母亲,都有人能照看到。
江承海不会拿这事戳江致微的心窝,但黎文君会。
江致微突地抬头。
因为黎文君会,所以他不会选黎家的人。
但他也更加佩服黎文君。
为县城,她能把家族利益排到后面。
当这个掌印女官,她问心无愧。
江致微说:“我给我大伯写封信。”
他在这世上,已经没有几个亲人了。知心的、信得过的,更是寥寥无几。
大伯对他有养育之恩,他要成亲,写信问问意见,理所应当。
黎文君给他拿笔墨,把几家情况都口述一遍,看江致微逐一写上去后。
黎文君又说了些人名,这些人以性格、性情为主,不再以家族优先。
江致微侧目看她。
黎文君笑道:“长辈给你相看,必然是想找个知心疼人的,这样你日子和顺。”
江致微顿了顿,直接问道:“这些人,是他们自己愿意,还是你认为他们愿意?”
黎文君说:“若非自愿,我不会拿来提。”
江致微这才放心,写到信上后,又写了点旁的家常。
最后,他悬笔许久,才任性一点,提了他的想法。
他知道从丰州县到津口县路途遥远,也很辛苦。
但他真的很希望,他成亲时,大伯跟阿晖叔能来。
这封信寄出时,已经是十月份了。
十月份的丰州县,已经见了凉意。
两个小宝贝满一周岁了,会喊爹爹,也会叫爷爷。
他们开始学走路了,也在长久分离里,适应了只有一个爹的日常,渐渐不爱闹了。
江知与看着这种变化,心里酸涩得很。
他早前振作的心情,到了现在,再忙碌,也无法全部压下。
四个月没见面了,再等等,今年都过完了。
十月份,该制冬衣了。
大人体型固定,看看柜子,把破旧的、花色过时的,拿出来改改就算了。
小孩子长得快,他们要重新裁衣。
家人都习惯他们穿小动物衣服,今年也比着花样来。以小狮子、小老虎、小兔子为主。
开始学走路以后,小乌龟衣服成为主力,要背壳子,做防护。
两个崽崽都不喜欢龟壳,被束缚着不舒服。
黄家的人想法子,给他们做了更加小巧的小披风,披风夹棉,有厚度,但站在太阳底下,能被照出威风形状,他们很喜欢。
给他们把衣服定下,谢星珩的家书到家了。
跟着家书一起到的,还有王府的赏赐。
一家人都懵懵的,不知道王府给他们赏赐做什么,还以为是徐诚给的。
结果署名是广平王。
江知与心思急转,想了很多种可能,结果事实是,这些赏赐,是谢星珩买来的,通过王府进行中转,好让他能合法合规的穿上漂亮衣服。
江知与听了哭笑不得,心里又有无法言说的幸福与酸胀感。
夫君还是记挂着他的。
趁着裁制冬衣时,他拿着新得的锦缎做衣服,再回来看家书,他发现家里多了些人。
舅舅、舅爹,还有两个表哥都来了。
二表哥还满脸不痛快的站在屋里。
江知与以为家里出事了,忙问:“怎么了?”
二表哥宋野道:“你夫君什么意思啊?他给所有人都写信了,就是不给我写,是不是看不起我啊?”
宋威瞪他一眼:“你冲着小鱼吼吼什么?
宋野不服气,还梗着脖子叫唤。
“他夫君就是瞧不起我!”
大表哥宋原问他:“瞧不起你又怎样?”
宋野一下蔫了。
能怎样,忍着呗。
江知与不明状况,又看父亲和爹爹。
江承海露出没眼看的表情,把桌上信件推给江知与:“你看看,你看看他写的啥玩意儿?”
江知与心里咯噔咯噔的跳,拿到信件以后,入目就是谢星珩加粗的字体,附带了感叹号的话。
“相思好苦,帮帮孩子吧!给各位爷跪一个!”
江知与突地脸红,再看其他小字,才知夫君在求人才。他莫名开心了。
夫君惦记着他,也想早点见到他。
他也想夫君。
所以他顶着红彤彤的脸皮,撑着场面帮忙说话:“这怎么了?他很诚恳啊,你们有没有人才推荐,说说啊?”
满屋的人都在笑,只剩一个没有收到求助信的宋野耿耿于怀。
“凭什么不给我写,我难道不是人才吗?”

人才需要搜罗,江家能有的人才都已经用上了。后来培养的,还没成事。
因从前的事业核心是押镖,以武师居多,管理型人才是可遇不可求。
先有农庄一体化发展,农场、牧场年年扩大。再有杂货铺重启,变成现在的逛小集。江知与又跟徐诚合伙开了糖厂、糖铺。
徐家跟江家的人脉重合,用的人都是那些。
后来搞合作商计划,从其他商户那里吸纳了人才入店。
一方面加强合作商的绑定,让他们有归属感。另一方面,确实是缺人。
别的合作商,根基都在丰州县,再多的人才也没了。硬要强求,就只能塞些中不溜秋的亲戚上阵。他们能送,江家还不愿意收。
白家的根基在上水县,可他们来时就带了许多老伙计。入伙逛小集以后,更是特地寄信回乡,不然他们家哪来的木工团?
好些掌柜的舍不得离开故里,愿意来丰州县的,都已经来了。实在没有人了。
至于京城。京城的人手暂时不能调动,他们退居种田以后,农庄还在发展中,没有成型。又在弄药田、药虫,虽有几位先生看场子,但年轻一辈里,就何义归能干。
何义归是下任当家的,离不了京城。
两家人坐一处商量,盘算完,发现只有宋家的人脉能动一动。
他们才来丰州县不久,从前暗地里贩盐的兄弟都还在上陵府潜藏。明面上做生意的兄弟,都早早逃到外地。
宋威来到丰州县,跟谢星珩有合作,皮料生意已经提上日程,香料在进行中。
芋泥啵啵
宋家原来主营是贩盐,其他杂门生意都是掩饰。如今皮料生意有上升趋势,他们能将余下的挑挑拣拣,换个主营生意。
至于江家的“盐商”名头,宋威跟孟秋商量过。两家再亲近,跟利益相关的东西,得注意分寸。
宋威既然在教江知与盐务,他们就不用再插手江家怎么做盐的生意。
如此一来,原来在盐帮的弟兄,就没处安置。
宋威可以给他们写信,但请他们来做什么,得提前说清楚。
江知与要“经理”型人才,大事小事一手罩得住的。
比如逛小集的白喜文。
逛小集最初的三家合作商,无形之中成了“三足鼎立”之局。
黄家是本县富商,根基最深。白家是外来客,后来居上。王家原来势弱,生意不起眼,做出手鞠球以后,占据了上层圈子的消费市场,再有花样纸钱托底。现在也有了一定话语权。
三方和气,也有竞争,还能互相监督。
江知与现在培养的人才,一个是王管家家的小哥儿来巧。这是知根知底的自家人。
另一个是他的族姐江玉昭。江玉昭眼看着来巧立起来了,也着急了。在家庭跟事业之间做了权衡,以和离威胁,夫家终是舍不得江玉昭的挣钱能力,妥协了。
这两人,来巧细心,江玉昭机敏,可以互补。但江玉昭的稳定性差,来巧又不够独当一面。
两个人还有共同的缺点,不够老练。发展节奏过快,就需要江知与亲自盯着。
糖厂有了加盟商后,就在高速发展,订单量激增,除却外地开设分厂,本地糖厂的生产计划也得做调整。
忙起来容易出乱子。来巧因细心,处事太慢。江玉昭风风火火,容易出差错。
推书 20234-07-15 :穿进玛丽苏文里,》:[穿越重生] 《穿进玛丽苏文里,和霸总表叔HE了》作者:应律【完结+番外】晋江VIP2021-11-24完结总书评数:904 当前被收藏数:5815 营养液数:774 文章积分:67,461,040文案:俞觉穿成一本狗血玛丽苏文里同名同姓的炮灰原书里炮灰作为霸总男主的情敌,明明是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