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那之后,伍姨娘才知道自己怀了身孕。
她势必要将这孩子生下来,却不想她一个女子,又还未成婚,以后如何立世?
于是思来想去,魏灵蕴便将人以“姨娘”的名义留在府中。
秦景召本就对校尉愧疚又感激,对他的遗孀和孩子自然愿意照顾,何况只是留在府中给个名分给口饭。
于是秦家便有了这唯一的姨娘。
伍姨娘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魏灵蕴便将她们都过继到自己名下,成了太尉府的嫡小姐。
如今那两姑娘也已经十六岁了。
秦枭没把这些往事说的太细,只说这两个庶妹是伍姨娘与那位校尉的孩子,如今是嫡小姐,他名义上的亲妹妹。
楚九辩倒是没想到他会把这些隐秘也说与自己听,但细想想又好像不是什么大事。
倒是秦家真正的秘密,也不知道秦枭会不会告诉他。
“那你没有别的兄弟吗?”楚九辩问,“主家就你一个男丁?”
秦枭顿了下,才说:“我还有个亲弟弟。”
楚九辩心一跳,面上不显,问道:“真的假的?我怎么没听说过?”
秦枭就笑,转移话题道:“那你呢?”
“什么?”
秦枭双眸注视着他:“你的过去是什么样的?”
青年的脸映着油灯暖黄的光线,没了平日里的清冷和疏离,就连成熟锋利的棱角都柔和下来,显出了这个年纪才有的一丝懵懂和稚嫩。
不过转瞬间,青年脸上那丝茫然就消失不见,换成了一副游刃有余的假面。
“我也有个亲弟弟。”楚九辩含笑看着他。
秦枭定定看着他。
青年明明在笑,眼里却没有任何情绪。
他忽然就想起自己与楚九辩的第一面,对方嘴上说着打赌,想尽办法想要活下去,可他眼底却没有一丝生气。
怪异且矛盾。
就如眼下这般,他有神明的能力和手段,肉身却如凡人一般脆弱。
楚九辩,始终都是一个糅杂着许多矛盾的人......或者,神。
油灯的火光跳了两下。
秦枭收回视线,把杯中剩下的茶一饮而尽,起身道:“走了,明日见。”
楚九辩没送他,甚至没看他的背影。
他与秦枭之间确实有信任,可那点信任不足以打破他们彼此的心防,所以他们没有隐瞒自己有一个“亲弟弟”,但又是以似真似假的方式说出来,都令对方捉摸不透。
秦枭隐瞒了他口中的“亲弟弟”,其实始终被秦家隐藏着。
楚九辩亦没有说他的“亲弟弟”,早就在他眼前四分五裂。
他们不想对彼此说谎,又不能真正坦诚相待。
假意中惨着一丝微不足道的真心,可笑,又可悲。
不过他们眼下算是达成了默契,雨夜宫道上失控的一吻,议事堂内的试探,就全当做没有发生过。
他们谁都没有做好接受更多复杂情感的准备。
楚九辩庆幸自己是个演员,庆幸自己分得清戏与真。
第二日一早,朝廷开办“国子监”,以“科举”形式选拔学子的消息,就以文书的方式朝大宁所有的城池而去。
无论是藩王封地,还是朝廷直属,所有地方的人,只要符合七个科目的选拔条件,就可以去当地官府报名。
而楚九辩也在神域中叫来了王其琛,给了他这个任务,叫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呼吁更多人参加朝廷的科举。
王其琛早知道大祭司准备开民智,而朝廷这个政令发出后,他第一想法就是大祭司会有兴趣。
因为他知道国子监只是一个开端,“科举”才是朝廷最后的目的。
宁王和楚太傅是想要打破原本的察举制,改用科举取士,这无疑给了所有人一个相对公平的机会,朝廷也不再是世家权贵把控的朝廷,寒门亦能出贵子。
如此大势所趋之下,定会有更多百姓意识到读书明理,学习一技之长的重要性,那“开民智”便不再是天方夜谭。
而且科举科目中甚至有“农学”和“女红”,便是种地好的庄稼汉子和闺阁女子,都能有机会接触到朝廷政务,甚至入朝为官。
王其琛听到这消息的时候,都差点动了要参考的心思,何况那些买官无门的士子和百姓?
他知道这件事与大祭司的想法不谋而合,本就想着汇报一下,不过以大祭司的手段,又何须他多此一举。
眼下神明不就给他派任务了吗?
而且这任务实在对了他的胃口,他做起来简直干劲满满。
只是会有这么巧合的事吗?
大祭司想着开民智,宫中的楚太傅就提了科举和国学。
且这两位都是如今大宁颇有影响力的神明。
王其琛见过那位楚太傅,知道对方的声音和长相,而大祭司的声音与神明虚影,都与对方并不相像,所以他排除了这两为同一神明的可能性。
可他还是觉得,这两位神明之间会不会有什么联系?
他不喜欢猜来猜去,想着问问,若是大祭司回答了更好,不回答也没关系。
于是,他便问道:“大祭司,属下有一个疑问,不知您可否解答?”
“何事?”
“您与宫中那位太傅楚九辩,可是旧识?”
楚九辩不意外他会问出这个问题,此前江朔野就问过,这俩都是很聪明的人,把“大祭司”和“楚太傅”联系起来太容易了。
便是司途昭翎,也只是碍于离北地太远,才没把“楚太傅”的神迹太当回事。
若是她进了京,见到了楚太傅,肯定也会有同样的疑问。
楚九辩不想一次又一次地回答,便道:“吾与圣星神君相伴而生,他此番下凡历劫,吾心中挂念,特来助他。此事可告知其他信徒,却不可叫神君知晓,切记。”
王其琛瞬间就提取到了所有重点。
这两位神明不仅认识,关系还特别好,好到要在一起活着才行。
且大祭司这个语气和行事风格,倒是有些像在守护着那位楚太傅。
王其琛脑中灵光一现,这两位神明不会是伴侣吧?!
他忙把这种念头压下去,擅自揣测神意可不太好。
不过大祭司的意思,应该是要他把这件事解释给其他能进神域的信徒们听,那等之后遇到江朔野以及其他他没见过的信徒,他就帮大祭司说一声。
这样大家也不会得罪了楚太傅。
离开神域之后,王其琛便立刻给自己手下的大儒名士们传了信儿,叫他们把科举和国子监的事传扬出去。
若是他们自己有心想要入朝,也可以先参考,进入国子监。
等之后秦枭和楚九辩废除了察举制,他们这些国子监门生便能有机会入仕为官了。
当然,这些大儒名仕有什么毛病,王其琛也一清二楚,他们定然会诟病“女子参考”这件事。
于是他在给他们的信中都苦口婆心劝了一番。
“你们中有不少人家里都有女儿,仔细想想女儿是不是比儿子更懂事听话?是不是有时候比儿子更有眼色更聪慧?”
“是不是有时候你们也会发出‘若是个儿子’就好了的感慨?”
“现在机会就在眼前,你们还等什么?还犹豫什么?不想光耀门楣大权在握了吗?”
亏得这些大儒名仕都喜欢叫家中小辈读书启蒙,且所谓书香门第家的姑娘也定是满腹经纶,因此他们中确实有许多人家早就发现女儿比儿子更争气。
只是女子的身份,桎梏了她们的前程,只能沦为联姻的工具,利用价值不可谓不低。
眼下女子同男子一般有机会做官,有机会光耀门楣,他们说不心动是假的。
只是女子始终会嫁人,那便成了别家人......
王其琛信中便又说了:“入赘啊!这么优秀的女儿为什么要嫁人?便是一直留在家中也可,若是怕不成亲被诟病,那就寻个入赘婿,岂不美哉?”
他是句句往这些人心口处挠,便还真有许多人动了心思。
山东八贤郡。
大儒谈济四十出头年岁,清俊出尘,坐在后花园的凉亭中,望着满园青翠略略出神。
直至一温婉柔和的女声开口:“父亲安。”
谈济回神,侧头瞧见自己那亭亭玉立的小女儿谈雨竹,少女不过十四岁年纪,已经出落得格外温婉漂亮。
家中早从去年起就是媒人不断,但这孩子就是谁都瞧不上,一问就是想一辈子待在父母身边,不想嫁人。
夫妻俩此前生了三个儿子才得这么一个小女儿,从小便如珠如宝地护着。
且谈雨竹为人聪慧伶俐,又端庄温婉,继承了她母亲的美貌和性格,更继承了父亲的才华,每每论诗作对,她那三个兄长都甘拜下风。
便是聊起大宁局势,小姑娘也是侃侃而谈,言之有物,比她那三个兄长强得多。
别说是谈济,就是那三个兄长,也都时常感叹若小妹是个男子,定能光耀门楣。
只可惜,她是女子。
而如今,那机会来了。
谈济伸手招了招:“竹儿,来坐。”
谈雨竹便行至父亲对面的石凳上坐下,瞧见桌上的棋盘,便笑道:“父亲定是刚与严伯伯对弈呢,如何下了一般就不下了?”
谈济失笑:“什么都瞒不过你。”
他看着女儿如花般的笑颜,欲言又止。
“父亲可是有什么事要与女儿说?”
“你可知你严伯伯为了匆匆离开?”
谈雨竹拿起一枚棋子,继续着方才的棋局,温声道:“京中来信,想来是那位王家世子吩咐了什么,严伯伯当是回去准备了。”
谈济便朗笑出声,那点疑虑和犹豫便也没了。
他从袖间拿出信纸,递到女儿手里。
此前他也曾如此过,谈雨竹便熟练地伸手接过,垂眸看下来。
而后,谈济便瞧见自己素来八风不动的小女儿,眉头皱的越来越紧,攥着信纸的双手也微微颤抖起来。
谈雨竹把信从头到尾看了三遍,这才抬眸看向父亲,眼眶通红,甚至隐隐有些晶莹。
“父亲——”她声音有些艰涩,深呼了口气,才问道,“信中所言可是真的?”
谈济瞧见她这模样,心里也不由一酸,温声道:“千真万确。”
谈雨竹便笑了,只是眼角不受控地落下泪来。
她起身行至谈济身前,端端正正跪下磕头,行了个大礼。
谈济忙想去扶,就听女儿哑声道:“父亲,女儿要去科考!”
“好,好!”谈济嗓音也有些沉,他小心地把女儿扶起来,笑道:“乖孩子,父亲与你一同参考。还有你严伯伯,他也要带着你严瑞阿弟参加科考,咱们四人正巧搭个伴。”
“父亲,我想写一篇文章。”谈雨竹眸中闪着奇异的光亮。
不是所有姑娘都被父母宠爱,不是所有父亲都如谈济这般开明,所以谈雨竹要写文章,要告诉这天下人,女子不比男子差。
她要叫更多的姑娘同她一起参加科考,争取这可能入仕为官的机会!
有了王其琛的动员,加上秦枭发布给各级地方官的文书政令,不过半月时间,整个大宁就都已经被这则消息震撼。
一时间,街头巷尾,便是村中普通农户百姓都在谈论这件事。
“你们可听说了?朝廷要选人去京中那个国子监学习,学得好有机会当官嘞!”
“当然听说了!据说咱们这些泥腿子都能去呢。”
“泥腿子咋去?俺大字都不识一个,去了还能在朝廷里种地不成。”
众人哄笑。
便有人道:“可别笑,还真就是选种地的人当官呢。”
“啥?会种地也能当官?”
“可不是,说是有一个科目专门考的就是种地,种的好就有机会当官!”
“哎呀,这可是咱们变成大人物的机会啊,可不能错过!谁与我一起报名考试去?”
“我可不去,万一考不好怕是要被那些当官的打骂。”
“我也不敢去,便是不打骂,那若是我考不好,不就说明我不会种地了?那我以后还怎么在村里混?”
众人又是一阵哄笑,此前说想去参考的那人也开始犹豫了。
此番情形在大宁各处出现,便是京中,也有许多人都动了心思。
甄家府邸。
苏喜儿与姐姐苏念儿坐在外间,手中绣着栩栩如生的花鸟锦帕。
“你可想好了?”苏念儿有些担忧地看着妹妹,“咱们这些闺阁女儿,如何能抛头露面?便是父亲也不会应允的。”
“我会说服父亲。”苏喜儿眼睛笑的弯弯的,“我刺绣手艺也算拿的出手,八成可以通过考核,届时你妹妹便是国子监学子,未来可以当官的。”
苏念儿好笑道:“会刺绣的如何当官?”
“楚太傅已经命人在建刺绣局了,是和司礼监一样的独立部门,里面的绣娘们以后都是有品阶的官员了。”苏喜儿把这些事都打听的一清二楚。
苏念儿知道妹妹这是认真了,不知该喜还是该忧。
“可此前赵家的事......”她低声道,“姐姐也希望你离开京城。”
这京中浑水一滩,苏喜儿却还想当官,她如何当的明白?
便是她父亲与夫君,在朝中都要如履薄冰,何况单纯不谙世事的苏喜儿?
苏喜儿想起了赵熙,眸中有悲色一闪而过,语气也低落了些:“姐姐,我不想与你们分开。”
便是死,她也想与家人死在一处。
苏念儿眼眶一酸,也不再劝了,柔声道:“好,咱们就在一处,不分开。”
半月时间过去,各地大大小小的衙门都收到了不同人数的报名,且因为山东八贤郡那位号称“竹雨居士”的才女发了一篇文章后,来报名的女子也变多了。
自然还是男子更多,而这些人中更不乏一些已经小有名气的名仕,甚至还有些大儒与世家门客。
只是朝中有令,世家子弟不要,权贵门客不要,只要那些背景简单无上升门路的。
这是明摆着断了世家想要安插人手的想法,还收获了无背景的百姓们的欢呼与支持,甚至有许多人都自发地开始揭发哪些人与世家有联系。
自然也有些纯坏的,想要举报自己同乡或者对手之类的,但都会被官府的人查出来。
这些官府衙门里的人,其实大多数都还是四大世家的人,但他们身边还有个监督者,就是秦枭派去送文书的武将或者兵士。
这些人都被秦枭赐予了特权,那就是有权盯着这些官员报名,若是有不符合文书的做法,例如放自己人报名之类的,这些军士们就可以直接拿人。
就这般拿了四、五位县令和知府,众人便也不敢再搞小动作。
楚九辩听说后,不由笑了。
秦枭手下的军士们搞政治不行,但在其他方面真就是令行禁止,且手段果决。
而且秦枭说到做到,对那些小有名气,可能被世家盯上的人,他都派了暗卫去保护。
如此一来,其他势力的人不仅伤不了这些参考学子,甚至都不能接触他们,更不能威逼利诱了。
世家本来没怎么当回事,可随着报名人数越来越多,还有许多熟悉的名字出现在各郡各县的名单上,他们也坐不住了。
当即一个接一个地发出消息,说自己家也要办“对外学堂”,想要成为世家门生的士人都可以来报名加入。
一时间,大宁士人阶层又是一阵轰动。
那些曾经没办法接触到世家,没办法成为门生的士人们,有许多都动了心思。
进入国子监只是有可能当官,但如果依附上了世家,那便是说出去都会被人高看一眼。
于是很快就有不少士人开始去官府销毁自己的报名表,转而投身世家族学。
而那七位藩王瞧着自己封地上的才子才女都去报名,准备报效朝廷,更是待不住。
便直接宣布自己封地上的小朝廷也要招人,只要是有才华的人,就都可以来参考。
本就故土难离,许多人便在权衡利弊后,选择了藩王的小朝廷。
因而不多时,衙门里的报名人数就少了一大半。
楚九辩和秦枭倒是不在意,这些筛选下去的人本就不适合国子监,他们还得感谢这些世家藩王帮他们筛选呢。
国学开办之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楚九辩全权负责一切。
成日里一半时间忙着建设国子监,一半时间忙着培训讲师,只有午饭和晚饭时候才与秦枭以及百里鸿一起用饭。
且秦枭也没闲着,找了一批军士,教他们如何当“考官”。
开考时间定在三个月后,在县城考一轮,选出来的人再到所属的郡城考一轮,之后再入京考最后一轮。
能入京,除了那些浑水摸鱼的,其余的就都能进国学,只是有些要进入重点班重点培养,其余的慢慢教。
而在地方考试的过程中,为避免作弊,考官们会从京城过去监督。
考题秦枭也会交给暗卫,悄悄送去地方,在考试前一刻再交给考官,保证最大的公平性。
至于考题,楚九辩都是自己出的。
三个月的时间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而比科考先到来的,是中秋宫宴。
第54章 第五信徒
百里鸿登基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也是第一场盛大的宫宴,必须要办得好,办得顺利。
必须要让全大宁的权贵和百姓都看到百里鸿是正统,是君权神授。
秦枭问过了楚九辩的意见,得知他不介意,就命人将他在河西郡的所作所为传扬开。
天灾人祸已经尘埃落定,眼下重要的还是剩下的百姓们感激谁。
他们感激朝廷的及时赈灾,更感谢圣星神君转世的楚太傅。
有了楚太傅,他们才有粮饱腹,有衣御寒,还有药治病,他们对神君深信不疑。
而经由这些百姓之口,楚九辩“神明”的名声早就已经在北直隶传开,眼下由秦枭简单加工催发,这流言便越传越广,很快就传遍北地,又往南地传去。
一时间无论是见过还是没见过楚九辩的人,聊起神君和陛下都是言之凿凿。
“咱们如今的陛下可是老天爷承认的陛下,陛下又在意咱们这些百姓,所以咱们遇上什么事才能都化险为夷。”
“没错!此前南地的旱灾,河西郡的洪涝,全都平安渡过去了,这要是放在其他时候,啧啧,结果不堪设想。”
“咱们陛下就是老天爷派下来救咱们的,神君也转世下来帮他治国呢。”
“我也听说了。据说陛下本来也是天上的神明,是瞧着咱们百姓过的苦,这才主动下凡来当皇帝,神君与他交好,便下凡来陪他。”
“咱们这日子定会过得越来越好,这不眼下咱们普通百姓也能有机会当官了嘛,可不就是陛下和神君的恩赐?”
“哎呦还真是。可得好好感谢陛下!感谢神君!”
百姓们双手合十,朝着天地,朝着京城方向叩拜。
虽眼下还是过的苦,但他们眼底都带着光亮,有了对生活的期待,相信此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就这般传了快半月,中秋宫宴前几日,此番言论已经甚嚣尘上,百里鸿这神授君权算是真的坐实了。
而这也证明,楚九辩圣星神君转世的事已经被绝大多数人接受,信仰值每日都在涨,不多时他就已经又有了三次抽卡机会。
十二日晚,楚九辩沐浴焚香,开始了他的又一次抽卡。
三次抽奖机会,他是一次都不想浪费。
眼下他其实已经抽到了四张关键词,武装、财富、魅力、人脉,还剩两张没有抽到。
楚九辩现在就想要人才,可以参加科考的那种。
此前他让王其琛、江朔野还有司徒昭翎都在各自的能力范围内宣传了下,叫那些有某方面才能的人都去参加科考,但到底是不熟悉,且没有系统审核,楚九辩无法完全信任这些人。
所以,还是要有个能力出众的信徒带在身边才踏实。
“系统,帮帮忙吧。”楚九辩低声念了句。
【已为宿主准备好关键词卡牌,请抽取。(一次只能抽一张哦)】
楚九辩抬手抽了一张。
是重复的武装卡。
他就又抽了一张,这回是魅力卡牌,又是重复卡。
楚九辩:“……”
不会三次都重复吧?他哪有这么倒霉!
最后一次了,来个新卡!
他深呼口气,酝酿了好久,才抽了最后一次。
其他卡牌全部消失,只剩了眼前这一张。
楚九辩把卡牌拿到手里搓了搓,这才小心翼翼翻开,随即眼睛便是一亮。
这竟然是一张【智慧】卡!
想都不用想,能用“智慧”描述的人,定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真是想什么来什么!
“好系统。”楚九辩夸了一句。
【感谢宿主夸赞。是否抽取信徒?】
“是。”
【正在寻找信徒,请稍后。】
【信徒信息收集成功,请宿主抽取卡牌。】
楚九辩手中的关键词卡牌瞬间散成雾气,重新凝成了九张人物卡牌。
整整九张!
这还是楚九辩第一次抽出这么多的人物卡,便是再波澜不惊的人也都坐正了身体。
只是不知道其中有多少熟人,但愿不是像魅力卡那样,都不能抽就可惜了。
九张卡牌上的光芒渐渐退去,楚九辩也终于看清了上面的文字。
他快速扫了一遍,心跳都漏了一拍。
这次系统真的给他开了后门啊,除了钉子户秦枭之外,一个眼熟的都没有!
不过他还是先看了下秦枭的卡牌。
【宁王秦枭,25岁。他拥有治世之才,有能与满朝文武为敌的智慧和手段。智慧值百分之百,选他绝对没错!(不推荐)】
楚九辩:“?”
前一句选他没错,后一句就不推荐,系统也会代码互搏吗?
不过秦枭的智慧居然是百分之百,确实够聪明了。
但楚九辩不打算选他,又依次向后看去,年龄地域都各有不同,天南海北,从最小的14岁到最大的四十三岁。
智慧值也有高有低,但最低也不低于九十,可见确实都是聪明人。
不过楚九辩最在意的是其中的两个人。
【谈雨竹,女,14岁。八贤郡生人,通经史,辩是非,精于刑罚之事,炼达人情世故。智慧值百分之九十六,选她绝对不亏!(推荐!)】
【陆尧,字子澄,男,19岁。天纵奇才,智慧值百分之二百!(不选他选谁?)】
第一位出身八贤郡的谈雨竹,楚九辩此前就听说过她。
在科举之事传播开之后,起初只有寥寥不过屈指之数的女子报名,便是报了也都是报的刺绣。
而这位号称“竹雨居士”的小姑娘却写了一篇文章,劝天下所有女子勇敢踏出后宅,勇于争取改变命运的机会。
楚九辩读过那篇文章,如今亦能记起其中几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