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我妻薄情(上)——青青绿萝裙

作者:青青绿萝裙  录入:04-26

  程丹若这才道:“家父生前有一愿,希望将李御医与他的行医经验整理成册,造福后人。我不孝,今生不能再侍奉双亲,别的不说,若不能达成他的遗愿,怕是死后无颜去见父母了。”
  是的,一个女人不想结婚,不可以,但如果因为“孝”,也不是不可以。
  黄夫人果然沉吟起来,半晌,劝道:“正是因为家中仅有你一人,才该早些开枝散叶,以慰父母。”
  这事不能顶着来。程丹若顺从道:“表婶所言在理,我所求的无非是叫程家不至于……”嗓音带出一点点难以抑制的哭音,“不至于在我身上断绝而已。”
  黄夫人微蹙眉头,毫无阻碍地理解了她的意思。
  程丹若求的两件事,一是成亲后她希望继续行医,至少要将医术传给后代,二则是要将一个孩子过继给程家。
  平心而论,条件不算过分。她背负程家香火,自然要为家族考虑,这也是一种孝行。
  然而,摆在婚恋市场上,就有点难了。
  “我心中有数了,你放心。”黄夫人说。
  程丹若抬起帕子,按按眼角的泪,故作不自在:“劳表婶挂心,其实,我心里也放不下老太太,中风毕竟是……”
  她摇一摇头,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已无长辈在世,老太太就和我亲祖母没什么区别,若我能多侍奉她几年,便是我的幸运了。”
  其实,伺候病人不是人干的差事,又累又苦。但谁让古代女人难做呢,嫁到夫家去,也一样伺候婆婆,伺候相公,伺候小姑子,人家还道理所应当。
  不如留下来伺候陈老太太,还能刷一刷孝顺的名望。
  “你有心了。”黄夫人不管心里怎么想,口中必须表扬她的孝顺,“我和老爷都记着你的好呢。”
  “表婶过誉。”程丹若真心诚意道,“能有长辈教诲,我感激还来不及呢。”
  黄夫人微露笑意,显然十分满意她的懂事。
  *
  夜里,黄夫人向陈老爷转达了顾太太的拜访,并委婉暗示了程丹若的要求。
  陈老爷听得大皱眉头,显然并不赞同,但还是那句话,她想达成亡父的遗愿,为程家延续香火,也情有可原。
  “丹娘还是太要强了。”陈老爷点评,“子介乃独子,人丁单薄,怕是不会同意她的要求。”
  又说,“他将来是要出仕的,妻子行医也不好听。”
  黄夫人道:“照我说,陆家人少,便该要个枝繁叶茂的岳家帮衬,丹娘这边是个大不足,并不相配。”
  此话中肯,陈老爷不由颔首,道:“那便算了吧。”
  黄夫人:“柔娘呢?”
  “让我再想想。”陈老爷并不想轻易许出女儿。他仍然想在京中物色亲家,今后纵然外放,也可彼此帮衬。
  然而,他想得好好的没用,陆举子已经被李姨娘母女盯上了。
  陈柔娘的计划十分成功,陆举子回家考虑两日,得到了母亲的首肯,便提了礼物上门拜访。
  不是提亲,是拜师。
  他姿态摆得很低,求的也诚恳。
  陈老爷拿捏架子,第一次并未同意。但之后接连大半个月,他都风雨无阻上门拜访,偶尔拿几篇文章,又或是一二诗作,请陈老爷指点。
  等到夹袄换了单衫,陈老爷终于松口,收下了这个弟子。
  这是两利的好事。
  于陆举子而言,他多了一个能指点学问和官场的老师,而陈老爷则多了个有潜力的晚辈,将来若是能成功得中进士,更是一大助益。
  拜师后,就算半个陈家人了。
  陆举子第一次得进内院,拜见师母,出来的路上,偶遇了陈柔娘。
  两人彼此见礼,飞快分开,毫无逾越之举。
  可没几天,李姨娘就拿着针线孝敬了黄夫人,含蓄地打听陆举子的事。
  “你倒是好眼光。”黄夫人不咸不淡地说,“此事还须问过老爷。”
  再无所谓男人的姨娘,一遇到儿女婚事,都恨不得变成狐狸精,让当家人对孩子上心一点,再上心一点。
  但李姨娘忍住了。
  她不是墨姨娘,陈老爷并不多宠爱,一向靠攀住黄夫人过活。此时绕过主母,自己去找陈老爷求情,大大犯忌讳,指不定黄夫人一句话,就把婚事弄没了。
  “是婢妾僭越了,太太是三姑娘的母亲,一切凭太太做主。”李姨娘深深拜倒。
  黄夫人的气,平了。
  她说:“柔娘是我女儿,难道还能亏待了她?”
  李姨娘自是奉承。
  黄夫人说到做到,又与陈老爷提了一提。
  陈老爷应下了。
  时下师徒关系不亚于父子,既已拜师,就不再是之前可有可无的关系。将亲生女儿嫁过去,既能快速帮扶陆家,又能百分之百得到回报,何乐而不为呢?
  四月初,两家定下亲事。
  陈柔娘的心定了,开始在家中绣嫁妆。
  陆家亦然。
  “阿弥陀佛,可算是定下了。”陆母说,“亏得我儿机敏,否则陈老爷提了那个丧门女,你应也不是,拒绝也不是,便弄巧成拙了。”
  陆子介深以为然。
  他先前登陈家门请教学问时,陈老爷就询问过他的亲事。他当时以为陈老爷有意为他保媒,便叫母亲回绝了提亲的人,做出一副潜心读书的样子。
  谁想没多久,隐约在陈家的下人口中听见风言风语,说陈老爷有一远房亲戚,父母俱亡,如今寄住陈家,已然及笄。
  他吓一跳,赶紧叫人打听。
  回音令人不安。
  他不得不早做准备,于上巳节之日,屡次在陈家附近盘桓,这才得以偶遇落单的陈柔娘,引得少女芳心大动,暗暗心许。
  而后,他上门拜师,表明态度,终于更进一步,双喜临门。
  陆子介回想起当时的那位“表姐”,只记得容貌寻常,衣裳简朴,在陈小姐的衬托下宛如仆妇。
  真是万幸啊。他想。
 
 
第10章 老太太
  陈柔娘和陆子介的婚事,算是多方满意的结果。
  程丹若满意,陈柔娘满意,陆子介满意,黄夫人、陈老爷、李姨娘也都满意。
  那么,有没有不满意的人呢?有。
  陈老太太不满意。
  一次请安时,她质问黄夫人:“我记得礼儿和我说过,这人是想说给丹娘的,怎么就是柔娘了?”
  黄夫人不意陈老爷居然和老太太提过,不得不解释:“老爷对子介寄予厚望,许配柔娘更能显出我们家的诚意,且陆家人丁单薄,丹娘在这方面差了些。”
  陈老太太并非蛮不讲理之人,她不满的其实并非婚事,而是他们夫妻不把她的吩咐当回事——之前,她可是再三要求过给程丹若讲一门亲事。
  果然,病了这么多年,这个媳妇逐渐不把自己放心上了。
  陈老太太僵硬地拨弄着佛珠,口气却缓和:“既是如此,丹娘的亲事便由我做主,你看如何?”
  黄夫人自无不可,亲戚的亲事说好了是万幸,说的不好可要落埋怨。“娘的眼光自是比我们好。”她笑着恭维。
  陈老太太意味深长地说:“那就好。”
  这个话题就此结束,不管是黄夫人,还是程丹若,都以为过去了。
  程丹若以为暂时解决了亲事,继续一心一意地服侍陈老太太,只偶尔觉得老人家越来越离不得人了,总是冷不丁问:“丹娘,你也大了,今后有何打算?”
  “老太太若不嫌弃,丹娘愿意一直服侍你。”程丹若半真半假地奉承。

  每当这时候,陈老太太总是会微笑:“傻孩子,我还能留你一辈子不成?”
  程丹若道:“那才是我的福气呢。”
  “你这孩子,”陈老太太眸光闪烁,慈爱溢出唇角,“放心,我老婆子还活着,断不会叫你无依无靠了去。”
  “那我就仰仗老太太了。”程丹若玩笑一句,端上药来,“您呀,少说也要活到耄耋,长长久久为丹娘撑腰。”
  陈老太太被她哄得高兴,愈发坚定了心中所想。
  她不动声色:“快要端午了吧,天是一日热过一日了。”
  “是呢,等到端午,用艾草把屋子里都熏一熏。”程丹若说,“老太太若是睡不好,我再做个香包挂在帐子上,许是舒服些。”
  陈老太太道:“我是想,二郎该回来了吧。”
  陈家二少爷陈知孝,年十六,正在苏州的“春风书院”上学。这是江南一地著名的书院,山长以前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官不高,却清贵,告老还乡后于家乡开设此书院,引来慕名的学子无数。
  陈老爷只陈知孝一个长成的儿子,自然要为他打算,早早便托了人送进去。
  春风书院管理严格,每旬放假一日,只叫学子们在城内疏散疏散,唯有节日方才会给三五日假期,叫他们归家与亲人团聚。
  端阳是大节日,自年后返回书院读书的陈知孝,终于能回家了。
  于陈家而言,这无疑也是一件大事。
  昨日书信才送来,说端阳归家,黄夫人就急切地叫人洒扫院子,晾晒被褥,熏染屋子,样样准备妥当。
  待到端午节前两日,门口陆陆续续开始放置菖蒲、艾盆,上方悬挂上泥塑的张天师像,雕刻了各式各样的毒虫点缀一边,做出活灵活现的驱虫场景。
  五月初五,端午节当天,全府的人都忙碌起来。
  最小的陈五郎,额间要写上“王”字,系上五彩的长命缕。
  其他人换上了艾虎纱做的衣衫,轻薄透气。心灵手巧如陈婉娘,早就用纸剪出了艾叶、天师和毒虫的模样,戴在头上栩栩如生,差点吓哭小丫头。
  程丹若不比古人讲究,只用艾草编织成手镯戴上,又给每个人准备了调配好的艾草薄荷香包,装着常见的白芷、川芎、芩草、甘松、薄荷、艾叶,气味芬芳又能驱蚊。
  午间,陈知孝风尘仆仆地赶回家。
  他衣裳都没换,就到萱草堂给陈老太太请安。
  “给老太太请安。”陈知孝见过祖母,又对在一旁照顾的程丹若行了平礼,“程家表妹安好?”
  程丹若还礼:“多谢表哥挂念,老太太和我都好。”
  “来。”陈老太太哪有不疼孙子的,一把拉过他坐到身边,“瘦了,黑了。”
  陈知孝长得很像陈老爷,不胖不瘦,中等身材,不美不丑,中等模样,只是家中富足,又是官宦子弟,言行举止便比普通人家的学子多了几分从容。
  他笑道:“高了些才显得瘦,书院一日三餐,饿了还有点心,老太太放心,并不曾吃苦。”
  书院里的伙食一般,量大管饱而已,但黄夫人早就叫他带足了钱财,每日到书院门口买些烧饼、馄饨、馒头,绝不会饿着。
  陈老太太含糊地说了什么,陈知孝没有听清。
  程丹若翻译:“老太太说,要你知晓分寸,万不可为了读书伤了身子。”
  陈知孝立即起身,躬身道:“老太太放心,孙儿明白。”
  陈老太太又说了好些话,才放孙子去找母亲。
  黄夫人早已等候多时,赶忙叫儿子洗漱:“午时水已备下,快洗一洗,祛病祛灾。”
  陈知孝哭笑不得。据说端午午时的水是最好的,能强身健体,但都是小孩子才这么做。
  然而母亲一片慈心,他不忍相驳,老实应了。
  沐过加入柚子叶和白兰花的香汤,陈知孝又与父母一道,去萱草堂用午饭。
  端阳的午饭须是清一色的红。
  红烧鳝鱼、胡萝卜烧肉片、鸭血汤、红苋菜、樱桃肉、白灼虾,各类粽子。
  不过,程丹若并没有加入其中,这是陈家的团聚时刻,与她毫无干系,甚至连姨娘都是没资格出场。
  侍奉婆母,是主母才有的权利。
  程丹若一个外人,独自在屋里好好用了顿饭。
  她的午饭要简单些,白灼虾、萝卜肉丸汤、红苋菜和咸鸭蛋。
  粽子估计是厨房来不及给她做,直接蒸了陈老爷的下属和同僚送来的节礼,多到吃不完,既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
  程丹若剥了个小的白糯米粽,沾白糖吃。
  以前端午,谁还耐烦吃这种粽子,怕胖还来不及,现在可好,这具身体虽然能吃饱饭,对甜食却还是馋得很。
  糯米沾白糖塞进嘴里,又香又甜。
  程丹若吃得很认真,每一口都慢慢咀嚼后才吞下。和陈老太太一起吃饭,菜永远是烂烂的、清淡的、低盐的,她还会咳嗽呕吐,每当这时,总要停下来服侍一番,才能继续吃。
  若是老太太不舒服狠了,直接放下筷子,那么,她就算只吃了一口,这顿饭也得结束。
推书 20234-04-26 :【推荐】我妻薄情》: 第289章 玩游戏  天寒地冻, 程丹若的养生计划遭到了天气的阻碍。  她‌给自己制定‌了作息表,每天就‌写八百字, 尽量不要劳神, 有空就‌逗逗猫,散散步,锻炼身体。  可室内空间有限, 运动量始终上‌不去, 只好重新捡起了踢毽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