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君 一(穿越+女变男)+番外——我想吃肉

作者:我想吃肉  录入:07-11

―――――――――――――――――――――――――――――――——————————

晨起,穿上准备好的礼服,随父亲去拜师。这位老师名头不太大——教个两岁的孩子,想要当时名师垂青,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那位名师是你家亲戚,哪个大学教授没事去教个托儿所呢?你家是侯府也不行啊,文人还是有风骨的。就这位名头不大的老师,还是在考较过韩嫣真的识了千把字才答应的——可来头不小,他是申公的弟子。

申公的主打课程是《诗》,学生数百,其中多有高官。这位周公就是申公的学生之一,咳,他姓周,尊称公,跟周武王的弟弟那个姓姬的周公不是一个人。学问也还过得去,至少教三、四岁宝宝读《诗经》还是可以的。况且,他老人家也不是光会教《诗经》。

按着规定的步骤,先要奉上拜师的礼物、交学费——一般称作“束修”交的是干肉,灵魂的工程师也得吃饭呐,当然侯府的学费更贵重些多了些帛之类的东西。然后才是行礼,最后周公点头,韩嫣就算是他的弟子了。

从此以后,韩嫣就归他管了,至少韩嫣的《诗经》是归他管了。

每天早起,请安完毕,自己温习功课,朝食过后跟周公学《诗》。一般学到午时,他便要回他的住所去,接着教其他的学生。周公除韩嫣之外还有几个学生,都在五、六岁的样子,多是长安小官家的孩子,年纪比韩嫣大不少,跟韩嫣玩不到一起,侯府交的学费又高,所以周公安排韩嫣单独授课——他来侯府授课。下午的时间是自己的,还是按照以前的作息来,只是父亲大人常常在下午过来督促一下功课。没有事情打扰的时候,基本上一天一天就这么过,了无新意。

―――――――――――――――――――――――――――――――——————————

虽然之前母亲已经讲过不少,到周公这里,他还是从头再给韩嫣讲一遍。第一篇就是鼎鼎有名的《关雎》。

话说,专业的和业余的就是不一样。同样一篇《关雎》母亲大人的讲解里那是追求美好的姑娘,最多引申为追求美好的生活。可周公先生就能说出:“此象后妃之德也。”、“求贤”之类的意思来。要韩嫣来说,母亲的业余说法更符合这诗的原本意境,但是,两人的解释都不适合讲给孩子听,即使韩嫣不是三岁而是五岁也一样。

结论:汉代的启蒙课本有问题。

因为成人的灵魂、挺好的记忆力加上之前学过,韩嫣的进度挺快的,令周公很满意,基本上之前读过篇章一天能讲个五六篇——记解释比记原文还更容易些,没读过的,一天一章,讲新课的时候再复习一下,记得也挺熟。在测试过韩嫣的学习能力后,周公就定下了这个进度,照这个进度,不用一年,就能把诗经学完了。

韩嫣很满意,整天抱着跟人生不搭边的启蒙课本,他怀疑再读下去自己原本不太高的智商会倒退成负值。周公也很满意,韩嫣学得好,他从侯府得的谢礼也就高。

周公决定在原定讲《诗》的课程之外,额外给韩嫣讲《尔雅》。原本与他讲好了,只用讲《诗》的,一本《诗经》300多篇,对个孩子而言,讲个三、五年,都算学得快的了,侯府给的待遇不低,加上其他学生,至少够他宽裕地过上好几年的了。周公不知是幸运还是倒霉地遇上现在这个韩嫣,学得快,照这么下去,学个一年他就没得讲了,一边高兴有个聪明学生,一边担心自己的未来,真是痛并快乐着。也因为这样,韩嫣怀疑他讲《尔雅》是为了在侯府西席的位置上多呆两年。

现在,韩嫣看着《尔雅》,再也维持不住面瘫相了,嘴角开始抽搐。比起《诗经》这才是像正经的启蒙课本吧?为什么父亲大人还要自己先学《诗经》?其实,《尔雅》更像是本词典、百科全书,韩嫣对它的兴趣比对《诗经》要深厚得多。

纠正一下:是汉代对启蒙课本的选择有问题。至少现代幼儿园不会选情诗来讲。

周公在讲课的时候,还会顺带提一些《论语》、《孟子》、《礼记》等儒家经典里的句子,以便对《诗经》作注解。有趣的是,在韩嫣的知识范围内,从没发现他引用《老子》的话。

即使周公努力延长授课时间,也摆脱不了他在侯府上岗一年便要下岗的命运。

————————————————————————————————————————

学习知识的日子过得充实也过得飞快,转眼又是一年过去了,到了景帝前元五年春三月,韩嫣四周岁了。弓高侯府接到了景帝的诏命,令在京诸侯、五百石以上官员家有适龄子者一个月后送入宫中,为胶东王彘遴选伴读。弓高侯颓当嫡孙则、庶孙韩嫣,正在待选之列。

韩嫣觉得祖父大人和父亲大人不太愿意让韩嫣和兄长大人入选,韩家已经是侯爵了,只要不犯大错,可保世代富贵,根本不用上赶着去跟皇家走得太近。兄长大人会袭爵,而韩嫣,想求上进,也不是靠去做个母亲只是美人的藩王的伴读能得来的。

其实,分析过家人对自己的态度后,韩嫣也在考虑不做伴读的可能性。努力扮演好聪明、孝顺的形象,以孝廉之名被举为官也是可以的。如果认真习武,纵使不从军、不封侯,整理一下有关匈奴的资料交上去,也能在武帝朝混个不大不小的官、舒舒服服过一辈子的。选不上,也不算太亏的,即使知道那位以后会成为这个帝国的主人。

只是,皇命不可违,侯府里的老老小小四名男性还是整装进宫了。

历史的帷幕在韩嫣的面前掀开了一角。

6.入选

晨起,穿戴妥当,到正房报到。今天家庭早会的主题就是入选问题,祖父大人明确表达了他的意愿:“则儿、嫣儿皆识礼好学,只需尽力不堕我韩氏名声便可,中与不中,不必太过挂心。”

为胶东王选伴读的活动定在早朝散之后、皇帝朝食用完以后就开始,各位选手要在开场前入宫。所以,今天正房里备了充饥的饭食——小碗粟米饭、一点肉汤、蒸蛋、还有些青菜,足够填饱韩嫣的胃——算是提前吃点东西垫底儿了。

用完饭,父亲大人亲自向韩嫣和兄长大人再次重申了入宫要遵守的各项规矩,确信两人都记住了之后,才作罢。而在此之前,侯府里为待选作的最大的准备就是各备一套新衣、讲述进宫后的礼仪以及提前半个月讲了点《老子》——太后窦氏喜读《老子》。

长兄大人明显的胃口不佳,比韩嫣年长3岁居然和韩嫣吃的一样多,看得父亲大人满脸黑线。

――――――――――――――――――――――――――――――――————————

到了宫门,祖父和父亲解下佩剑,然后才领着兄长大人和韩嫣进去。历史记载中的汉宫占地面积非常之大——当时地皮也没有后世那么金贵——一路走来,真是费了不少时间,四周岁的嫩腿已经累了。遗憾的是这一路并没有多少机会观赏一下这里的景色,一来是之前被叮嘱不可以四处乱瞧,二来,才几十公分的身高,想要看风景,困难大了点。所以,一路上看得最多的是周围成年人大腿以下的汉服花纹、鞋子和地面。

赶到指定地点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少人了,而景帝正在和太子、胶东王一起用饭,命众人在门外等候。祖父大人牵着兄长、父亲大人领着韩嫣,在等候的人群里站好,四周鸦鹊无声,突然有种清宫选秀的感觉,黑线……

待里面的人吃完了费时良久的早饭,选伴读就正式开始了。待选众人依次进殿,让景帝等人挑选。

因为祖父大人爵位比较高,站得也比较靠前,所以,韩家一行四人很快就被宣了进去。

跟在父亲大人身后,见皇帝要跪的,这宫里的都是主人,套句台词是个“见人就要磕头的地方”,这样看来,选不上,也不坏嘛。

跪下来才发现,自己走神了,冷汗~居然在这种场合走神,赶紧打起精神,提醒自己要注意了。不过韩嫣还真是佩服自己,在这个时候,还能注意要落后兄长大人半步,还真是习惯了凡事落后兄长大人半步啊——功课除外,总不能他笨自己也跟着傻吧?他还有爵位有封地,自己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要靠自己挣啊。

这时听见一个男声道:“弓高侯啊,朕跟前就不要讲这些虚礼了,起来吧。”这话你不早说?

“喏。”

韩嫣也跟着慢吞吞地爬起来,里三层外三层的裹在一堆衣料里,爬得快了真怕会被绊倒。

“这就是你两个孙子了么?上前来让朕瞧瞧。”景帝的声音并不太高,甚至带了点懒洋洋的意思,但你无法忽略其中的威严。前世在电视、电影里看过不少皇帝,也有许多演员被称为演出了帝王的气势,可是当真正见到景帝之后,才会发现,真正的皇帝,是无法演出来的。演得再像,也不是真的。

“喏。”

按着事先教好程序,兄长大人先上前:“臣弓高侯嫡孙韩则拜见皇帝陛下、拜见胶东王。”汗~就算不敢抬头看,你没听到刚才太监说太子也在场么?怎么还背这台词啊?自己加个“嫡”字倒像是你的作风,可你不知道在场的两个皇子,现在哪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嫡子么?后宫为争皇后宝座快要大打出手了,好吧,你不知道,那也不用一脸得意啊,在宫里满地都是主子的地方,要低调、低调。

“抬起头来。”

“喏。”你怎么还抖?在侯府白排练了那么久。

“是个端正的孩子。彘儿你看呢?”后半句明显温和了很多。

“不要!”斩钉截铁的童声。

“你怎么又不要啊?那另一个呢,来、来、来,旁边那个小家伙,你过来。”

是在叫我么?“喏。”韩嫣慢吞吞地走了过去,看来在侯府的排练起了点儿作用。

“臣弓高侯孙韩嫣拜见皇帝陛下,拜见殿下。”事到临头不由人,无论事先认为自己一定可以多么镇静,到了这会儿,韩嫣也有点发抖的意思了。看来,是不该嘲笑兄长大人没胆子的,见皇帝啊,你见你也抖。

“抬起头来。”韩嫣心想,当皇帝的人,说这四个字的频率一定非常高,不管是对臣子还是对妃子……

“喏。”抬起头,这一抬头,不抖了,看到以前只存在于史书中的人物真实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有种奇异的感觉,胸中好像盈满百般滋味又像什么都没有。在两千多年前的弓高侯府住了四年多都没有的怀古之思,在见了景帝后突然出现了。光顾着感慨了,居然忘了发抖。

正前方端坐着的男子,身着玄衣,年龄在三十左右,光看坐高,就知道身材比较高大,相貌堂堂,表情很是高深莫测,那双眼睛看起来像是洞察一切又什么都不说偏要跟你玩猜猜猜。此刻,这双眼睛也正看着韩嫣。然后,他笑了:“是个漂亮孩子,居然不怕朕。这就是你那个聪明孙子么?彘儿,你看呢?”一句话,换了三个对象,是个难缠的人啊。

“儿臣就要他了。”顺着声音望去,刘彻这人在年幼时还是有些看头的。长得很漂亮,当然不是说像韩嫣这样比较像女孩子,他是属于那种男孩子的漂亮,看起来就很亮眼、很有活力,眼睛大大的、鼻梁高高的。端端正正跪坐在那里,像只小老虎,比他对面的已经二十多岁的太子刘荣还有气势,光看眼神就比太子强许多。别人的眼神再犀利,看完人之后便从你身上滑了开去,可他的眼睛只要看了你一眼,你便会觉得他的眼睛一直在盯着你盯,到你的心里去,哪怕此时他已经不再看你。这不像个5岁孩子的眼睛。

“哈哈,你怎么单捡漂亮的挑啊?太子看呢?”

“彘弟的伴读自是要他自己选的就好,且弓高侯府出来的,必不会差的。”

“唔,韩嫣是吧?你先站胶东王旁边吧。”

“喏。”走到指定位置站好。

“继续吧。喊下一个。”

……

……

……

漫长的时间过去了,从几十个孩子里,刘彘居然只挑了韩嫣一个,令韩嫣可真想撞墙。由于站在他身边,他坐自己站,很自然可以看见大家的神色。

只要是年纪大一点或者说看起来长得高一点的,他瞄了一眼就不感兴趣了,看来这位殿下不喜欢别人比他高,至少是不喜欢身边的人比他高,哪怕只是长得高也不行。如果是长得小的孩子,他会保留意见到人家抬头,长得丑的他就直接扔掉,长得清秀的,他会回头看看韩嫣然后再看看人家,比较一下,然后也PASS掉。虽然年幼,可是汉武帝喜欢长得漂亮的人的特点好像已经定型了,王立群先生说他喜欢长得漂亮的人还真没冤枉了他。

到最后,不但韩家父亲大人的脸抽了,连刘家父亲大人的脸也抽了。韩嫣想自己知道他们为什么抽,自家父亲想到自己儿子被个只会挑长着漂亮脸蛋的皇子给挑中了,前途堪忧。他家父亲大概想到自己儿子光捡漂亮的挑,前途堪忧。真的跟选秀女似的了……

最后整个屋子里被选上的只剩韩嫣一个了,连竞争对手都没有。

“彘儿要不要再看看?他们都是经过挑选的,就算比不过韩嫣也还都不错哦。”经过挑选?我怎么没经初选就被塞进来了?难道侯府走了后门?还是侯府的孙子不用初选?

“回父皇,一个就够了。”

“好吧,韩嫣,你就是胶东王伴读了。”这就是命么?

“喏。臣谢胶东王赏识,谢陛下恩典。”却听得景帝开口:“离胶东王近点儿,以后你可是要给他作伴的啊。”恶,听起来好像老鸨卖姑娘。

可还得应着:“喏。”乖乖走到刘彘身后站好,继续装乖小孩。错过了兄长大人再一次的热爱目光。

就在韩嫣以为本次出场结束了的时候,一个小监走了进来:“陛下,太后听说胶东王在挑伴读,让把挑来的伴读带过去看看呢。”窦太后她还能“看”么?

“知道了,”皇帝随口问了一句,“太后那儿都有谁?”

“皇后娘娘、长公主、堂邑翁主、栗娘娘、王娘娘、阳信公主。”原来要“看”的另有其人,只是这群女人撞在一起,长公主和栗姬,可以预见的精彩啊。刘荣已经是太子了,长公主和栗姬做不成亲家反成仇家。今天的长乐宫,怕是会非常热闹了。

“既然太后要见,那就过去吧,弓高侯,一起去吧。”

“喏。”

父亲大人带着兄长大人留下了。其余人等,跟着皇帝走。别人也就罢了,可怜韩嫣已经走过一次长途的腿,虽然每天都有早上晨跑、饭后散步,可那个没有要求速度啊。刘彘?他有太监抱着。刘荣?他有太子的步舆。刘启?他是皇帝,当然有人抬。祖父大人?说是祖父,他年纪也不太大,前年还上战场跟七国叛军打得头破血流的。数一圈儿下来,最惨的就是韩嫣,得自己走,真想辞职啊。

其实也就想想罢了,刘彘从那么多人里头单挑了自己,自己要是再撒手不干,呵呵,大家会有什么想法?会不会认为是家里大人教的?会不会记住自己是个扶不上墙的主儿?会不会……在这宫里头,就没有一件简单的事。

推书 20234-07-12 :彼岸两生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