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顾玺,表格我收下了。”
方老师的声音拉回了顾玺的思绪。他抬起头,脸上的神情已经恢复了惯常的平静,只有眼底深处一闪而过的光亮,泄露了些许不为人知的期待。
“老师,报名表交上去之后,什么时候能参加预赛?”顾玺收回思绪,语气恢复了平时的冷静。
“大概两周后吧。”方老师把文件夹锁进文件柜:“预赛是省里统一组织,笔试通过了才能参加复赛。你先做好准备,这周末我把去年的竞赛真题发给你,先摸摸底。”
“谢谢老师。”顾玺鞠了一躬,接过方老师递来的回执单,指尖触碰到纸张的冰凉质感,却觉得心里某个角落被悄悄点燃了。
宁一帆,我来了!
第78章
虽然很想见到宁一帆, 但他在不同省份,全国大赛前是不可能见到的。此时顾玺也只能专注于学校的物理培训课。
尽管他并不需要,但也不想让自己显得很特殊, 因此该去还是去,不过是占用课外时间和周末罢了。
培训教室在教学楼的顶层, 光线很好。已经有几个熟悉的身影在里面了,都是和他一样报名参赛的同学。
物理老师方老师正站在讲台前, 手里拿着一叠试卷,看到顾玺进来,笑着点了点头:“顾玺来了?快坐。”
培训的日子是枯燥却又充实的。方老师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讲课深入浅出,总能把复杂的物理概念剖析得清清楚楚。课后的模考和实验训练则是重头戏。
此时顾玺已不再隐藏自己的实力。
第一次培训后的小测验, 当方老师批改完试卷, 看到顾玺那份赫然写着满分的卷子时,脸上的表情先是一愣, 随即是掩饰不住的震惊。
他推了推眼镜, 又仔细看了看名字,确认是顾玺没错。要知道,这份试卷的难度,已经超出了高中课本的范畴,涉及了不少竞赛的基础题型,能拿到满分,绝非易事。
接下来的日子,顾玺用实力一次次刷新着方老师的认知。每次物理小测验他都毫不客气拿了满分。
更让方老师感到惊喜的是在手动实验环节。
一次电磁感应的实验课上,要求学生设计并验证一个简单的发电机模型。
其他同学还在小心翼翼地连接电路、调整磁体时,顾玺已经胸有成竹地开始操作。
他的手法熟练而专业,对器材的使用、数据的测量和记录都显得驾轻就熟。
他不仅完美地完成了实验要求, 甚至还能根据实验现象,准确地分析出一些细微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方案。
那专业流畅的操作,哪里像一个普通的高中生,简直就是有过多年物理实验经验的老师。
方老师甚至觉得顾玺来当物理老师的话,他可能会失业。
时间在紧张的学习和培训中飞速流逝,转眼就到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的日子。
比赛当天,天刚蒙蒙亮,永明高中的校门口就停着一辆黄色的校车。车上坐着和顾玺一样,即将奔赴考场的同学。
这次永明高中总共报了12名同学,这在学校历史上也算是比较多的一次了。
方老师早早地就来到了校门口,他穿着一件干净的衬衫,脸上带着温和而鼓励的笑容:“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同学们的声音整齐而充满朝气。
“好!”方老师拍了拍手,“上车吧,咱们去考场。”
校车平稳地行驶在清晨的街道上,车内的气氛有些紧张,但更多的是一种跃跃欲试的期待。
顾玺看着窗外飞速掠过的街景,心中很平静。
宁一帆,你又离你近一步了。
考场位于市物理学会指定的一所重点高中。校车停稳,同学们陆续下车。
方老师站在车旁,看着眼前这群即将踏入考场的学生,再次叮嘱道:“同学们,放轻松,别紧张。拿到试卷先把题目通读一遍,注意审题,尤其是题干中的关键词和条件。遇到难题不要慌,先跳过,把会做的做完再回头思考。相信自己,你们都是最棒的!”
“知道了,方老师!”
“加油!”
同学们互相鼓励着,然后各自拿着准考证,按照指示牌的方向,寻找自己的考试教室。
顾玺的考场在三楼的一间教室。他穿过走廊,周围都是来自不同学校的考生,大家脸上都带着相似的神情——严肃、专注,或许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找到自己的座位,顾玺将文具整齐地放在桌角,目光平静地看着前方。
很快,清脆的零声响起,宣告着考试的开始。监考老师抱着一叠试卷走进来,神情严肃地分发着。
一张印着“第XX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字样的试卷放在了顾玺的面前。
他拿起试卷,先大致浏览了一遍。题目确实有一定难度,内容涵盖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学等领域,很多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都超出了高中课本。正如方老师所说,相当于大学物理的入门水平。
没有丝毫犹豫,顾玺拿起笔,开始答题。
他的思路异常清晰,笔尖在试卷上流畅地滑动着,写下一个个严谨的推导过程和准确的答案。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周围只有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
当他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检查完最后一个数据时,离考试结束还有不少时间。顾玺放下笔,静静等待交卷时间。
一周后,预赛结果公布。校园广播兴奋的念出7名同学的名字,祝贺他们通过预赛。
顾玺当时正帮方老师整理实验器材,听到自己名字时,只是挑了挑眉,理所当然,没通过才能让他惊讶。
方老师推门进来,手里扬着打印纸:“听见了吧?通过预赛的同学这周集训,已经和你们班主任说过,这周不用去上课了。”
又一周的准备后,明天就是复赛了。
柏瑾之洗好碗出来,见顾玺挺悠闲的在看《诗词咏流传》,问他:“明天就复赛了,不用复习吗?”
顾玺摇摇头:“没必要,不难。”
在学校为了不搞特殊,顾玺已经陪着刷了一周的试题,快写吐了,在家里实在懒得再看了。
复赛考场设在城郊的理工大学。黄色校车再次载着七名考生驶离永明高中,方老师坐在最前排,手里攥着一叠准考证。
理工大学的考场大楼透着股严谨的学术气息,走廊里挂着历史名人的照片。顾玺路过时扫了一眼,发现其中一张黑白照片里的老者,正是他最近在研读的《电磁学》教材的作者。
考场门口的电子屏滚动显示着“第XX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理论考试”。
试卷发下来的瞬间,顾玺就明显看到与预赛的差异——选择题不再是简单的概念辨析,而是给出了一个航天器在非均匀引力场中的运动模型,选项里塞满了微分方程的解。
计算题的第一题便是关于刚体在复合场中的角动量守恒,题干里还藏着一个需要自行推导的修正项。
热学题考的是斯特林循环的效率计算,但附加条件是“考虑气缸壁的热传导损耗”,这意味着需要在传统公式里加入一个额外的热传递微分方程。
光学题则给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双棱镜干涉装置,要求推导条纹间距与棱镜顶角的关系。
最让他挑眉的是近代物理题,直接甩出了一个关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修正模型,需要用量子力学的概率密度概念重新解释实验数据。
周围的考生们有的咬着笔杆,有的在草稿纸上疯狂涂画,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在寂静的考场里显得格外清晰。
顾玺却异常平静,他的思维像一台精准的计算机,将题目里的每个条件拆解、重组,那些在预赛中看似分离的知识点,此刻在复赛的试卷上织成了一张立体的网。
他甚至在解电磁学题时,顺手在草稿纸边缘推导出了一个更简洁的积分路径,比标准答案的方法少用了三步。
当顾玺放下笔,检查完最后一个物理量的单位时,离考试结束还有一个多小时。
走出考场时,发现柏瑾之靠着车门等在校门口的树下。他看着顾玺脸上没什么特别的表情,忍不住先开口:“怎么样?难不难?”
顾玺上车,接过他递来的矿泉水,拧开瓶盖喝了一口:“比预赛难多了。”
“啊?”柏瑾之心里一紧,“那你……”
“但也就是大学物理的内容。”顾玺补充道,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没老师说的那么难。”
柏瑾之看着他眼里闪烁的自信,放下心:“好吧,算我多问,早该知道你肯定没问题。”
“只是理论考试而已。”顾玺往后一靠,闭上眼:“还有实验考试呢。”
理论考试通过后才能参加实验考试,因此,要等到第二天批卷完成,才能继续考试。
第二天清晨,理工大的公告栏前已经挤满了人。
顾玺隔着老远就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在第一位,后面标注着“理论考试通过,实验考试时间:14:00-16:00,地点:物理实验楼302室”。
顾玺没细看具体分数,只记住了实验考试的时间和地点。
下午两点,他准时来到理工大学物理实验楼。
实验考场被分隔成多个独立的小房间,每个考生面前的实验台上摆放着器材:气垫导轨、光电门、直流电源、示波器……
今天的题目是“设计实验测量变截面圆柱体的转动惯量,并分析空气阻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是一道典型的设计性实验题,需要自行搭建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处理数据并评估误差。
顾玺戴上手套,先是仔细检查了一遍器材,随即在草稿纸上画出实验原理图:利用气垫导轨减少摩擦,通过光电门测量角速度变化,结合牛顿第二定律推导转动惯量的表达式。
他的操作异常熟练,调平导轨、连接电路、设置示波器参数,每个步骤都精准到位,甚至在安装圆柱体时,还特意用水平仪校准了轴心。
数据记录阶段,他没有急于测量,而是先做了三次预实验,观察数据的波动范围,确定最佳测量次数。
处理数据时,他不仅计算了转动惯量的平均值,还运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线性拟合,并用误差传递公式估算了各测量量对最终结果的影响权重。
当他利落的完成实验报告,将器材归位时,监考老师忍不住多看了他几眼,眼神里带着赞许。
A市物理学会的评审室里, 空调嗡嗡作响,却驱不散空气里纸张油墨与咖啡混合的味道。
复赛答卷堆成的小山前,王教授用红笔在一份答题卡上打了个勾——第23题的附加问, 这名叫顾玺的考生,用流体力学的伯努利方程推导出了电磁感应的特殊情境解, 步骤跳脱却逻辑严丝合缝。
“这个顾玺真厉害啊……”他的语气中满是赞赏。
顾玺的答案显然已跳出课本的标准答案,完全以自己对物理的理解方式来解答, 却比标准答案更简洁,直指物理核心,令改卷的王教授频频赞赏。
“王教授, 有那么好吗?”旁边一名教授好奇地凑过来看了几眼,忍不住抢过试卷:“让我来改吧!”
他已经多久没看到这么优秀的答卷了?
“不行不行, 这是我的!”王教授抢回来。
众考官都好奇地凑过来:“让我们也看看!”
从9月20日复赛结束算起, 审批总共花了十七天。直到第十八个清晨,物理学会官网的“获奖公示”板块终于刷新。
顾玺的名字以A市省赛第一名的姿态置顶。
这天正好是周末, 顾玺在音乐室练琴, 手机突然震动,屏幕亮起,显示是方老师的来电。
“顾玺!”电话那头方老师的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复赛成绩出来了,你拿了第一名!”
顾玺闻言嘴角微微上扬。这个结果在他意料之中,但听到正式消息时,心里还是泛起一丝喜悦。
“其他同学呢?”他轻声问道。
“陈梦和唐亮都是第三名!也不错了!”方老师的声音里满是自豪,随后语气又低落下来:“可惜其他同学没拿到名次……”
与方老师通话结束不到半小时,顾玺的手机再次响起,来电是个陌生电话。
“你好,是顾玺同学吗?”一个热情得过分的中年男声从听筒里传来:“我是XX理工大学的招生办主任,恭喜你在物理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我们学校可以为你提供全额奖学金和保送名额……”
顾玺皱了皱眉, 礼貌地打断对方:“谢谢,不好意思,我目前没有升学的打算。”
挂断后不到五分钟,第二、第三……数个电话又相继打过来。
“你好,顾玺同学,我是XX理工大学招生办,恭喜你获得省赛一等奖……”
“顾玺同学,我们学校愿意提供每年八万的奖学金,只要你承诺报考……”
“顾同学,我们有自主招生保送名额,物理专业直接录取……”
来电一个接一个,带着职业性的热情与不容置疑的急切。
顾玺这才想起,报名表上填写的联系方式那一栏,他当时留了常用的私人号码。
这些招生电话来自天南海北,校名各异,但共同点是:都不在985、211的序列里,却都想用“高额奖学金”和“保送名额”忽悠他就读。
对此顾玺自然全部婉拒:
“谢谢,我暂时没有考虑。”
“抱歉,我的目标院校不是贵校。”
“请不要再打电话了,谢谢。”
有一个招生老师特别执着,一天连打十几个电话,顾玺再三拒绝都没用,干脆将他拉黑。
但对方似乎早有准备,换着号码轰炸,在电话里苦口婆心:“顾同学,我们知道你是竞赛尖子,但来我们学校,奖学金绝对到位……”
顾玺直接挂断,将几个高频号码拖进黑名单。
他参加物理竞赛不是为了保送名额或奖学金,而是为了能在决赛场见到宁一帆,这些学校不在他的规划版图里。
周三下午放学,顾玺戴上鸭舌帽和口罩,背着双肩包走出永明高中的自动感应门时,发现校门口多出了几个拿着招生简章、眼神左顾右盼的陌生人。
其中一个穿格子衬衫的中年男人快步迎上来,拦住了顾玺的去路。
“同学,请问你认识顾玺吗?”男人问着。
顾玺下意识想绕开,却听见旁边几个同学小声嘀咕:“又是来堵顾玺的?”
“昨天就有好几个学校的人在这儿蹲点了……”
他顿住脚步,抬眼看向男人:“我就是顾玺。”
男人叫李宇,是CX理工大学招生办的骨干。他前几天打了不下十个电话,从最初的温和介绍到后来的急切劝说,甚至许诺“私下再谈奖金幅度”,都被顾玺用不同理由婉拒,最后一次通话还被直接拉黑。
此刻他盯着眼前的少年,在对方承认自己是顾玺后,正要开口继续游说,却见他拉下口罩,露出一张俊美又熟悉的脸。
“开什么玩笑......”李宇震惊地瞪大眼,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搜索。屏幕上立刻跳出顾玺的百科资料:歌手、词曲创作人......17岁,学历:永明高中。
竟然真的是他?!
那个暑假时霸屏他家电视,老婆孩子狂追的歌星?!
他还以为恰巧同名,没想到真是本人。
接下来的几天,类似的场景不断在永明高中校门口上演。
各校招生办的老师们怀揣着优厚的条件前来,却在见到顾玺本尊时一个个目瞪口呆。
“你、你真的是那个顾玺?”一位女老师结结巴巴地问,手里的宣传册差点掉在地上。
顾玺礼貌地点头,接过她递来的资料:“谢谢贵校的厚爱,但我目前还没有上大学的计划。”
“好、好的.....”女老师好奇地询问:“你不是歌星吗?怎么会去参加物理竞赛?”
顾玺微微一笑,将资料还给她:“物理是我的爱好,音乐也是。”
在发现这些招生老师见到他本人后,便熄了用“奖学金”和“保送名额”骚扰他的行为。
为免其他人继续来堵校门口,给别的同学添麻烦,顾玺便让柏瑾之在他所有社媒账号下公布自己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一等奖的消息。
柏瑾之雷厉风行,当晚,顾玺的所有官方社交账号同步更新了一条动态:
“恭喜顾玺同学获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省赛一等奖!”
配图是物理学会官网的获奖名单截图,顾玺的名字赫然排在第一位,万众瞩目。
这条动态如同一颗炸弹,瞬间引爆了整个粉丝圈。
粉丝群炸开了锅:
“卧槽!真的是顾玺?!”
“那个物理竞赛?我表哥参加过,听说超级难!”
“等等,顾玺不是文科生吗?他哪来的时间学物理?”
“该不会是同名吧?明星怎么可能去参加这种竞赛?”
质疑的声音很快出现,有人声称顾玺蹭别人荣誉,这只是恰巧同名的人。
但很快,更多证据被扒出——有参赛学生在微博上晒出参加复赛时,在考场门口的自拍,身后赫然是戴着口罩、低头路过的顾玺;永明高中的学生也纷纷晒出与顾玺参加物理竞赛时的集体合照。
柏瑾之再度发博,照片是顾玺在解物理真题的场景,配文写得滴水不漏:“关于大家关心的‘顾玺’,特此澄清:物理竞赛省赛一等奖得主与艺人顾玺为同一人。学术与艺术,皆是热爱。”
声明发布不到十分钟,评论区就像投入了一颗量子炸弹,瞬间炸开。
“救命!我粉了个什么神仙?舞台上拿歌唱比赛冠军,台下拿物理竞赛省一?”
“天啊,我错了!我之前还骂张显乱立人设……”
“我糊涂了,顾玺到底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啊?”
“张显对不起!!我们错怪你了!”
张显的手机从消息发布那一刻起就响个不停。他的微博评论区从之前的谩骂变成了铺天盖地的道歉:
“张显对不起!原来你发的都是真的!”
“没想到顾玺真的是理科学霸……错怪张显了!”
张显躺在沙发上刷着手机,表情复杂。一方面,他终于洗清了污名,不用再被顾玺粉丝追着骂;但另一方面……
“我的十万啊……”他哀嚎一声,捂住脸。
虽然网暴没了,但十万奖金也没了啊……
——他想说,其实,多骂几个月也没关系的!
与此同时,一千多公里外的某高校实验室里,宁一帆揉了揉酸胀的眼睛,将额前微卷的刘海往后捋了捋。
他刚做完一组量子光谱模拟实验,正打算录入数据。
“一帆,你还在啊?”实验室门被推开,室友探进半个身子:“都下晚自习了。”
宁一帆头也不抬,手指继续在键盘上敲击着数据:“马上好。”
室友走近几步,突然把手机屏幕怼到他面前:“你看这个热搜,太魔幻了!那个当红偶像顾玺居然和你同届拿了物理竞赛省一!”
宁一帆皱眉往后仰了仰,这才看清手机上的内容——微博热搜榜第三位赫然是“顾玺物理竞赛省一”。
“同名吧。”他随口道,却还是接过了手机。
屏幕上是顾玺官方微博发布的声明,配图中物理学会官网的获奖名单清晰可见。
“A市省第一,理论分和我同分,实验分比我高两分?”
宁一帆看着名字后的分数,声音里带着他自己都没察觉的兴奋。
他点开顾玺的微博主页,翻阅着他的往日动态。
室友在一旁喋喋不休:“这肯定是炒作吧?一个整天唱跳的偶像哪来的时间学物理?你看他复赛成绩,理论满分,实验接近满分,成绩比你还高……”
宁一帆没有回答,他翻到了顾玺前段被质疑摆拍的实验室照片,从细节确认顾玺是真的擅长物理实验。
“有点意思。”宁一帆笑了,打开全国竞赛选手的内部交流群,敲下一行字:“有人关注A市那个顾玺吗?唱歌的那个,省赛成绩和我们一批的。”
群里瞬间弹出几条回复:
“知道!热搜上挂着呢,我们教练还拿他举例子,说‘人家唱歌的考试分数都比你们高’,郁闷死了。”
“听说他也要参加全国决赛?有点期待,看看是不是有真水平。”
宁一帆看着屏幕,眼神里多了些期待。
“或许……决赛场上能遇到?”
第80章
离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总决赛还有三十七天, 学校早已特批顾玺可以免修所有课程,专心备战。
但每天早晨,顾玺的身影依然准时出现在教室。物理于他而言如呼吸般简单, 反倒别的知识还需要学习。
“顾玺!”物理组方老师的声音从走廊传来,尾音上扬, 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
教室前门被猛地推开,方老师三步并作两步冲进来, 手里攥着几份烫金封面的文件,镜片后的眼睛亮得惊人。
“H大、B大、S大……”他将文件一张张摊开在顾玺桌上,激动地说:“都是顶尖大学的物理训练营邀请函!只有拿到省一等奖的学生才有资格报名……”
他左右看了看, 像是分享什么秘密似的,凑近顾玺道:“听说在训练营表现优异的学生, 可以直接拿到保送名额。”
他的声音其实不算小, 周围的同学全都听见了,一道道艳羡的目光齐刷刷投来。
方老师见状, 趁机拍了拍手:“大家别光顾着羡慕, 明年还有最后一次参赛机会!现在开始努力,说不定明年获得邀请函的就是你们!”
一句话点燃了整个教室的热血,几个学生当场翻出物理习题册,恨不得立刻埋头苦读,仿佛明年的省一已经近在眼前。
“谢谢老师送来,我会考虑的。”顾玺神色平静,将邀请函收进书包夹层。
他原本没打算参加任何训练营,可就在刚刚,一个念头忽然闪过——宁一帆会去吗?
他得查一查。
回到家,顾玺连校服都没换,直接到书房启动电脑。
他指尖在键盘上飞速敲击, 一串串代码如流水般掠过屏幕,这几所大学的报名系统在他面前脆弱得如同薄纸。
H大,没有。
B大,没有。
S大——
他的手指蓦地停住。
宁一帆!
顾玺的呼吸微不可察地滞了一瞬,随即,他清除访问痕迹,退回报名首页,指尖在键盘上轻点几下,填上自己的信息。
鼠标悬停在“提交”按钮上,他停顿了半秒,然后毫不犹豫地点击确认。
“报名成功。”屏幕的荧光映在顾玺眼底,一抹极浅的笑意从唇角掠过。
他向后靠进椅背,目光落在窗外渐沉的暮色上,思绪却已飞向不久后的训练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