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综合症by千萌

作者:千萌  录入:11-05

他的嗓音不似平日清润,反而带着沙哑的磁性,仿佛在悲伤地思念着故乡。舞台背景屏上浮现出江南山水,与他的身影重叠成水墨般的意境。
“……燕山雪覆千重嶂,楚水云连万里樯……”
古琴的泛音和远处若有似无的鼓声,衬得韩漓的声线格外清透。
导演间里,沈星晨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一号摄像机缓缓推进,给韩漓面部特写。
镜头里,韩漓的睫毛在灯光下投下细密的阴影,鼻梁高挺的线条如刀削般分明,薄唇轻抿,透着一股克制的美感。
“完美。”沈星晨低声赞叹,对身旁的副导说:“韩漓开场,这期收视率稳了。”
台下嘉宾席里,顾玺几乎是屏住了呼吸。
舞台上的韩漓被暖黄色的追光笼罩,月白长袍在转身时划出好看的弧线,那身影熟悉又陌生。
此刻的韩漓,每一个眼神、每一次抬手,都精准地落在他喜欢的点上。
“……人生百岁终须别,唯有乡心不可灭。”韩漓的声音在此处陡然拔高,带着一种近乎绝望的坚定:“纵使骸骨葬他乡,魂魄犹向故山越……”
最后一个音符落下,韩漓微微低头,以袖掩面,仿佛在悲泣。
演播厅内一片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灯光大亮,韩漓抬起头,脸上已换上得体的微笑,向观众鞠躬致意。
沈星晨满意地点头,对着对讲机说:“切观众反应,特别是前排那个穿黑衬衫的年轻人,对,就是作曲的顾玺。”
镜头转向顾玺,捕捉到他眼中隐隐有水光闪烁,似乎也被韩漓的歌声打动。
录制进入访谈环节,韩漓与几位文化嘉宾围坐在仿古茶几旁,娓娓道来这首《望乡台》的创作背景和诗意解读。
他的谈吐优雅,引经据典却不显卖弄,偶尔抛出的幽默引得现场笑声阵阵。
顾玺注意到,每当韩漓说到关键处,总会不经意地朝自己所在的方向瞥一眼,那眼神如蜻蜓点水,却让他心跳加速。
“这首诗描绘的不仅是古代戍边将士的乡愁。”韩漓的声音在演播厅内回荡:“更是所有离乡背井之人共同的情感。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对故土的眷恋永远是人类最深沉的情感之一。”
录制结束后,工作人员开始收拾设备,观众陆续离场。韩漓在舞台侧翼与几位嘉宾寒暄告别,眼角余光却一直关注着正从观众席走向后台的顾玺。
他今天穿了一件简单的黑色衬衫和深色牛仔裤,衬得身材修长,干净利落。
“韩哥,今天的表演太棒了!”顾玺走到韩漓身边,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兴奋:“比我编曲时想象的还要好。”
韩漓转身,近距离看着顾玺明亮的眼睛,嘴角不自觉地上扬。
“是你的曲子写得好。”他轻声说:“我只是把你想表达的东西唱出来而已。”
两人之间突然陷入短暂的沉默。韩漓能闻到顾玺身上淡淡的柑橘香气,混合着少年人特有的活力。
他想伸手整理顾玺有些褶皱的衣领,却在半路改为调整自己并不需要调整的袖口。
“饿了吗?”韩漓打破沉默:“我知道附近有家不错的江南菜馆。”
见顾玺似乎很喜欢他欧阳羽书的古装扮相,他故意笑道:“我就先不卸妆了,穿着这身陪你一起吃饭?”
顾玺的眼睛瞬间睁大,脸颊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一直红到耳根。
韩漓被他的反应逗乐了,轻笑出声:“开玩笑的,这身太热了,我全身是汗。”他转身向化妆间走去,背对着顾玺说:“等我十分钟,换好衣服就走。”
转过身时,韩漓嘴角的笑意慢慢淡下去。
他能感觉到顾玺的目光停留在自己背上,那目光里有信任,有依赖,或许还有些别的什么,像初生的藤蔓,正小心翼翼地试探着攀爬——可他不能回应。
顾玺才华横溢,心思纯粹,像一张未被染色的宣纸。
娱乐圈的流言蜚语足以毁掉一个人。更何况,顾玺对他可能只是对家人的喜欢,而非他暗自期待的那种感情。
顾玺还未成年,他不能引诱他走上这条被人非议的路。
他的小孩那么优秀,他必须万众瞩目,身上没有一丝污点。
——即使这意味着,他要永远隐藏自己那颗已经不再安分的心。

如沈星晨所料, 第一期《诗词咏流传》在黄金时段播出后,节目当晚就爆了。
社交媒体上关于古典诗词的话题讨论量激增,#诗词咏流传#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首, 各大教育机构、文化学者纷纷转发节目片段,称赞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其中, 韩漓以欧阳羽书的古典妆造演绎《望乡台》的舞台片段成为最大亮点。
编曲顾玺也再一次证明了自己的创作实力。
第一期的收视率如火箭般窜升,峰值突破3.8, 社交媒体讨论量破亿——这组数据让分管文艺的张副局长非常满意,重重嘉奖了沈星晨。
沈星晨也很高兴。《诗词咏流传》是他第一个独立负责的项目,不知多少人等着取而代之。
如今收视率稳了, 他制作人的地位也稳了。
“都是张局领导有方。其实节目能做成,主要靠顾玺老师的改编功力。他把欧阳羽书的词编得既有传统韵味, 又符合现代审美。”
沈星晨顿了顿, 补充道:“其实我们前期也请了几位业内资深音乐人,但录制时才发现, 还是顾玺的改编最能抓住诗词的韵。”
——多亏了顾玺提议让韩漓扮成欧阳羽书开场, 也多亏了他改编的诗词唯美动听。投桃报李,沈星晨便向领导推荐顾玺。
而且他说的不是假话。节目筹备初期,沈星晨曾组过一个改编团队,既有学院派的作曲家,也有流行音乐圈的金牌制作人。
但几个demo试听的效果,确实是顾玺改编的最抓耳朵。
“顾玺?”张副局长若有所思地重复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他是不是……”
“《山河无恙》那首歌,作曲人就是顾玺。”
因为那首歌,台里甚至邀请当时名声有争议的韩漓参加国庆晚会,可见对那首歌的喜爱。
“《山河无恙》啊……”张副局长若有所思。
没过几天,张副局长再次将沈星晨叫来办公室。
“张局,您找我?”沈星晨来到办公桌前, 眼尖的发现上面有一份顾玺的纸面报告,似乎这几天在调查顾玺?
张副局长双手搭在桌上,说道:“我这几天让人调查了一下顾玺,他作曲的歌确实都很好听。唯一的问题就是太年轻了,年轻得履历都不像真的。”
“星晨,你说实话,顾玺这孩子真正的作曲能力怎么样?你觉得他能不能担得起国庆主题曲?”
问题来得突然。沈星晨愣了两秒才恍然大悟。
国庆主题曲向来求稳,往年多是老牌作曲家操刀。这次启用新人,可能张副局长是想在保守框架里搏一把亮点?
有些冒险,但想到顾玺的作曲能力,沈星晨又觉得稳了,一点风险都没有。
“顾玺绝对担得起,我向您保证!”
“那就行。”张副局长递过一份初步的合作意向书:“找个合适的时机,约他来谈谈。不用太正式,就当聊聊创作方向,把咱们的想法传达到位。也先说清楚,到时不一定就用他的歌。”
这是说如果不行还是会放弃他的意思,沈星晨了然的点头:“明白,张局放心。”
回到办公室后,沈星晨没绕弯子,直接打电视请顾玺出来喝咖啡——顾玺作完几期诗词的编曲后,如今已经回家了。
在咖啡店里,沈星晨把张副局长的意思和合作意向书递了过去:
“台里国庆节的主题曲,张局觉得《山河无恙》的风格很合适,想跟你聊聊预约的事。具体的创作要求和时间节点,意向书里都有。”
顾玺接过意向书,看得很仔细,看着上面重点标红的“国庆主题”“正能量”“全民传唱度”等关键字,他没立刻回答。眉头几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似乎在权衡什么。
“我没有专门写过这类主题……”半晌,他才开口:“不确定能写出符合国庆主题要求的歌……”
《山河无恙》不能算是他写的,他只是弹奏了一首钢琴曲,它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是韩漓的填词把这首歌升华为爱国主题曲。
所以顾玺是真的没写过这类型的主题。
“没关系,试试看。”沈星晨劝说道:“张局也说了,不一定就用你的歌,所以你别有压力。”
这段时间的相处,沈星晨对顾玺好感增涨,隐隐将他当弟弟看待,因此很为顾玺着想。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如果被采用后反响好,以后台里主持的很多重大节目可能都会向你邀歌。”
“而且张局说了,创作上你尽管自由发挥,台里不会过多干预,只要大方向符合国庆基调就行。”
“好。”顾玺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接了。”
沈星晨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笑意:“太好了,张局知道了肯定高兴。那你什么时候去台里跟张局具体谈谈?”
“就这两天吧。”顾玺拿出手机看了看日程:“我这几天把初步的创作思路整理一下。”
他顿了顿,补充道:“不过丑话说在前头,我写的东西,不一定完全符合所有人的预期。”
沈星晨点头表示理解,仍忍不住说道:“经过这段时间合作,我相信你的专业。”
和张副局长的谈话比顾玺预想的要顺利,他是个干实事的人,没有一点官腔,提的要求也很简洁,主题明确。
顾玺回家后,告知柏瑾之不要打扰,将自己关在音乐室里彻夜编曲。
一周后,顾玺终于给沈星晨打来了电话。他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如释重负:“沈导,歌写完了,你过来听听?”
沈星晨赶到韩漓工作室时,顾玺和公司乐队已经在录音棚中录制好了demo。
“这首歌的歌名叫《家国》。”他示意沈星晨戴上耳机:“还没录正式版,这是我自己弹唱的demo。”
前奏响起,顾玺的声音随之而起,没有刻意拔高的高音,只是用清澈的声音唱着:
“五千年长河奔涌,
血脉里流淌着龙的光荣。
青山铸就脊梁,
江河诉说初衷……”
间奏里,他加入了一段古筝和架子鼓的混搭,传统与现代的节奏碰撞,却意外和谐,仿佛在诉说古老文明与年轻活力的交融。
“烽烟里写下誓言,
红旗漫卷万里长风。
汗水浇灌麦浪,
钢轨穿越寒冬……”
最后一段副歌,乐队的和声层层叠加,从独唱到合唱,声音越来越饱满,直到那句“初心不忘,薪火相传,看东方朝阳,正喷薄绽放!”落下,尾音被激昂地拉长,余韵悠远。
耳机里的声音消失了很久,沈星晨才摘下耳机,眼眶有些发热。
他不是没听过好歌,但这首歌里那种细腻的情感和宏大的格局结合得如此自然,让他一个常年浸淫在各类节目里的人,也忍不住被打动。
“顾玺,这首歌太好听了!”他由衷赞叹:“既有情怀,又不落俗套,张局肯定会喜欢!”
顾玺揉了揉眉心,笑了笑,那笑容里带着点释然:“喜欢就好。其实写的时候挺纠结的,想写出立意,又怕把握不好尺度,歌词还是打电话向韩哥请教的。”
沈星晨点点头,韩漓作词的《山河无恙》确实很符合国庆主题。
张副局长听完demo的反应比沈星晨还要激动,当场拍板用这首歌作为国庆主题曲,并动用台里的资源,邀请了三位不同年龄段的知名歌手——资深歌唱家、中生代实力唱将和新生代偶像——来联唱,拍摄MV。
MV的拍摄异常顺利,三位歌手对《家国》的曲子都赞不绝口,录制时几乎一遍过。
顾玺作为作曲人,也被邀请到拍摄现场。看着镜头里歌手们站在天安门广场前、在胡同里、在校园中演唱,看着无人机航拍的万里河山,他忽然有种神奇的自豪感。
那心情,与他在实验室中攻克国际封锁技术时不相上下。
MV在8月底上线,各大视频平台铺天盖地的宣传,三位演唱歌手自然都上了热搜。
而词曲作者顾玺,获得的是整个音乐圈对他实力的认同。以前还会有人因他年龄小而瞧不起,说他只是“卖曲的”“吃青春饭”,现在已经没人敢这么调侃了。
开学前一周,顾玺正式向《诗词咏流传》节目组递交了辞呈。
沈星晨接到消息时正在开会,看到微信对话框里顾玺发来的“谢谢这段时间的照顾,我要回学校了”,愣了半天。
他回拨过去,电话很快被接起。
“顾玺,怎么突然就辞了?节目下一季我还想跟你深度合作呢。”沈星晨语气里带着不舍。
“沈导,谢谢你和节目组的信任。”顾玺的声音很平静:“但我毕竟还是个学生,高二的课业会很忙,没办法两头兼顾。”
“好吧……”沈星晨遗憾的叹了口气:“理解你的决定。以后有机会希望还能合作。”
由于韩漓还在剧组,柏瑾之陪顾玺回学校办入学手续和领课本。
两人一起走在林荫道上,迎面遇到几个同班同学。
以前他们会大大咧咧地打招呼,勾肩搭背地开玩笑。但今天,那几个同学看到顾玺,明显愣了一下,眼神里带着一丝惊讶和……拘谨。
“顾……顾玺?”一个男生犹豫着开口,没敢像以前那样拍他肩膀。
“嗯,好久不见,暑假玩得好吗?”顾玺笑了笑,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和以前一样。
“哦,挺好挺好,哈哈哈。”男生干笑了两声,拉着旁边的人匆匆走了,留下顾玺站在原地。
柏瑾之拍拍他的肩:“不要在意。”
顾玺点点头,他大概能理解这种变化。
以前大家只知道顾玺是个“明星”,写过很多歌,但那些歌都不是他唱的,感触不深。
暑假里《唱作俱佳》的热播,让同学们理解到顾玺确实是“明星”,和电视里他们追捧的“明星”是同一个世界的人。
同学们未必想疏远他,应该是不知道该用什么态度面对他罢了。
“没关系,我能习惯。”
柏瑾之面露担心:“顾玺,不要勉强自己,实在不舒服我们转学。”
顾玺哭笑不得:“真的瑾之,我没难过。”
他没说的是,他早就习惯了。前世负责重点国家项目的研究后,出入都有安保,参加同学聚会时,同学们也是这样的神情。
顾玺早就习惯了,还能一如既往对待他的,只有那些真正的朋友。

开学后一切如常, 转眼间,新学期已经过去了一周多。
高二(3)班的同学们渐渐发现,顾玺还是那个顾玺, 每天雷打不动地早到、上课、刷题。最让同学们意外的是,连晚自习他也一次假都没请过, 没有一点想搞“特权”的样子。
渐渐地,教室里那些探究的目光变成了习以为常的视线, 走廊外偷窥的视线也消失了。
但有些变化还是悄无声息地发生了。
以前总爱搂着顾玺脖子的体育委员,对他变得礼貌了;总借他作业来抄的前桌,现在也不找他了。课间操排队时, 顾玺周围总会空出小半圈位置,像是有一道无形的屏障, 将他与同学们隔开。
很快大家也顾不上这些了, 永明高中是高二开始正式选科。这天学校将选科表发下来,让同学们填写。
众学生高一时, 就对自己的成绩有底, 要选哪个科目也都早已想好。饶是如此,也是与交好的同学一起商讨着。
而顾玺不需考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物理、化学、生物”三门课。
当顾玺将填好的表格交给班长时,周围几个凑过来的同学瞬间安静了。林晓反复确认了好几遍表格上的名字,难以置信的问:“顾玺……你选理科?”
这个选择太出人意料了。
全校谁不知道顾玺的文科功底有多扎实?
他可是拿到过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的人,他的作文文字细腻又有力量,连语文老师都时常在课堂上拿他的作文当范文。
选历史,进文科班,几乎是所有人默认的、最适合顾玺的路。
消息很快传到了班主任黎老师的耳朵里。她手里捏着顾玺的选科表,眉头拧成结,立刻把顾玺叫到了办公室。
“顾玺啊……”黎老师指了指表格上的理科组合, 语气带着难以置信:“你再好好想想,是不是填错了?以你的文科底子,选历史绝对是……”
“老师,我没填错。”顾玺站在办公桌前,身姿依旧挺拔,眼神里是一贯的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坚定:“我想选理科。”
“为什么?”黎老师有些激动,甚至放下了手里的红笔:“你的作文那么好,文科对你来说更有优势!理科多累啊,物理化学那都是硬骨头,你……”
“我喜欢物理。”顾玺打断了她,语气很轻,却始终坚定:“我觉得探索物质世界的规律很有意思。”
黎老师愣住了。她看着眼前这个少年,明明还是那张略带稚气的脸,却好像有什么东西彻底不一样了。
想再劝几句,从未来规划说到学科难度,顾玺却始终只是安静地听着,最后重复了一遍:“老师,我考虑清楚了,我选理科。”
送走顾玺,黎老师坐在椅子上,半天没回过神。她从教这么多年,还没见过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学生放着文科的康庄大道不走,非要一头扎进理科的“苦海”里。
不行,这事得跟家长沟通一下!
她翻出通讯录里韩漓的电话,那还是高一送顾玺来上学时,韩漓特意留下的。说只要与顾玺有关的事,随时可以联系。
电话响了几声,被接了起来,背景音有点嘈杂,似乎是在片场。
“喂,请问是顾玺的家长韩漓先生吗?”黎老师小心翼翼的问。
“我是,黎老师您好。”电话那头的声音带着点刚收工的疲惫,但很温和,是那种在屏幕上常见的、带着磁性的嗓音。
黎老师定了定神,把顾玺选科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重点强调了顾玺在文科上的天赋和理科的难度,最后恳切地说:“韩先生,您看能不能帮我们劝劝顾玺,让他再考虑考虑?选文科对他未来发展更有利啊。”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随即传来韩漓低沉的笑声:“黎老师,谢谢您这么关心顾玺。不过……”
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明显的笑意和纵容:“顾玺不需要依靠高考来决定未来,所以我支持他的所有决定。理科也好,文科也罢,只要他自己喜欢,我没意见。”
黎老师彻底傻眼了。她本以为韩漓作为明星,多少会更看重孩子的“特长”,或者从未来职业规划的角度劝劝顾玺,没想到对方居然这么纵容孩子。
“可是韩先生,他可是拿过作文大赛……”
“作文写得好,不代表只能走文科这条路嘛。”韩漓打断她,语气依旧轻松:“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是好事,我们做家长的,负责支持就行了。他要是学理科遇到什么困难,您尽管跟我说,我们肯定配合学校。”
话说到这份上,黎老师也不好再坚持了。她无奈地挂了电话,看着桌上顾玺的选科表,长长地叹了口气。
顾玺成为理科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方老师,我想报名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顾玺把报名表平铺在物理老师桌面上,字迹工整得像打印体,姓名、班级、联系方式填得一丝不苟,显然早有准备。
方老师推了推眼镜,目光在报名表上停留了几秒,又抬眼看顾玺。
这个总是安静坐在窗边的学生,物理课上的表现确实亮眼——不是那种咋咋呼呼的活跃,而是总能在关键问题上给出精准到近乎犀利的回答,作业里的解题过程也严谨得不像高中生。
上学期期末考,他的物理成绩是全年级第三,确实达到了报名竞赛的硬性标准。
“你确定?”方老师斟酌着开口:“物理竞赛的难度很大,尤其是复赛和决赛,理论和实验都需要大量额外准备,会占用很多课余时间。而且……”
他顿了顿,想起顾玺那个拿过全国作文大赛一等奖的头衔:“你之前的精力,好像更多放在文科方面?”
顾玺的目光很稳,落在方老师身后的黑板上,那里还残留着刚才讲解的电磁感应定律示意图。
“我确定,方老师,请帮我报名。”他的语气很平静,但那份平静下藏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执拗。
方老师拿起报名表,又仔细核对了一遍信息,最终点了点头。
“你的成绩符合报名要求,流程上没问题。”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文件夹,翻开到夹着竞赛报名表的那一页:“参赛理由这里填一下,回头我统一交到教务处。”
顾玺拿起笔,在“参赛理由”那一栏停顿了一瞬。最终只写下一行简洁的字:“探索物理规律,挑战自我。”
写完,他把表格推回给方老师。方老师低头盖章,将报名表收进文件夹。
就在那一刻,顾玺脸上极淡地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神情,像是在怀念什么,眼中充满暖意。
“宁一帆,我来了。”他在心里默念。
这个名字像一颗深埋在时光里的种子,此刻终于在现实的土壤里破土。
宁一帆,未来应用物理领域的顶尖学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最年轻得主之一,也是顾玺在未来的研究院中,可靠的同事,默契的搭档。
那个总是穿着白大褂,头发微卷,笑起来眼睛会弯成月牙,讨论起量子隧穿效应时会手舞足蹈的男人。此刻应该还只是个高二学生,正和他一样,坐在某个教室的课桌前,为了全国物理竞赛而埋头刷题。
宁一帆的竞赛履历在未来研究院是公开的谈资——高二参加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获全国一等奖,同年代表中国队参加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以理论满分的成绩拿下金牌,保送清大理工学院。
如果顾玺不参加这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他们就要等到七年后,在“启明星”核聚变项目的研讨会上才能相遇。
彼时宁一帆作为应用物理组的核心成员,提出了一个大胆的磁约束改进方案,思路之新颖让在场的老院士都眼前一亮——而顾玺,是他当时的竞争对手。
后来他们就成了同事,成了可以在实验室熬通宵后,一起蹲在路边吃烧烤的挚友。
那固然也是美好的相遇,但顾玺心里总有种莫名的遗憾——他想参与那段更早的时光,想看看那个在全国物理竞赛上意气风发的少年宁一帆。
想在他还是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高中生时,就成为他身边的同行者。
推书 20234-11-04 : 除咒怨by赵小北》:[穿越重生] 《除咒怨》作者:赵小北【完结】番茄2025-10-19完结双男主纯爱现代穿越魂穿21.1万字文案:  他们的诅咒第三世会解除吗?  三世的情缘能否换来一个结果?  刚回头的那个人就已经输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