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案队再次开案情梳理会,这次侦查的重点转移到了造船厂。会后叶波叫住岳迁,“造船厂这条线你从一开始就在跟,你现在直接过去,和老工人们多聊聊。”
岳迁却说:“叶队,我晚点再去参与排查。”
叶波挑眉瞧了瞧他,点头,“通宵后扛不住了吧?行,你先回去歇会儿。”
“不是,我想去见见林嘉寒。”岳迁说:“我有些疑问,得接触了她,才能理出方向。”
叶波很有兴趣,“什么疑问?”
岳迁思索片刻,“我感觉嫁到朱家的女人们,一辈子都在忍耐中度过,林嘉寒用出轨作为反抗,看似挣脱出来了,但梅丽贤到生命的最后关头都没有。”
叶波凝重道:“你的意思是……”
岳迁摇头,“我不知道,我只是有个模糊的想法。”
“行,那你自己决定,有什么想法及时跟我说。”
“明白。”
岳迁来到林嘉寒供职的社区幼儿园,林嘉寒正穿着围裙,在院子里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她看上去很温婉很好相处,椭圆脸,柔顺的头发扎了个低马尾,只化着日常淡妆。有小孩摔倒、打架,她总是耐心地跟他们说话。
岳迁在幼儿园外站了会儿,林嘉寒朝他看来,仿佛知道他是警察,待到孩子们回到室内后,她跟同事说了句什么,然后解下围裙,走向岳迁。
“你也是来调查我的吗?”林嘉寒情绪很平静,“我上次已经说过,朱坚寿出事时我在家。”
不等岳迁开口,林嘉寒耸了耸肩,“不过我没有证据,你们可以不相信我。”
岳迁和太多案件相关者打过交道,林嘉寒这种上来就自称没有证据的着实不多见。岳迁打算先跟她聊聊,“没事,你只需要说明你当时在哪里,做什么,证据是我们警察的事。”
林嘉寒意外地看了看岳迁,“那你今天是来找证据的吗?”
“我刚才见过朱涛涛,他住院了。”岳迁边说边观察林嘉寒,果然,在听到朱涛涛住院时,林嘉寒张了张嘴。
“昨晚他姑姑来了,在镜梅桃源请人做白事,很多主播都去了,闹得很大。”岳迁说:“你应该在网上看到那件事了吧?”
林嘉寒低下头,沉默了会儿,默认了,“大数据有推送。他怎么住院了?”
岳迁说:“和主播们起冲突,摔倒了,加上疲劳,一时没抗住。”
林嘉寒不知道说什么,“嗯。”
“你们关系其实一直还不错吧?”岳迁说:“你关心朱涛涛,朱涛涛六神无主时,第一时间联系的也是你。”
林嘉寒苦笑,“我们现在的关系只在于孩子,他是我孩子的父亲,仅此而已。”
岳迁说:“一个人抚养孩子,很辛苦吧?”
林嘉寒不答。
“朱坚寿现在不在了,有没想过和朱涛涛重新开始?”
“是他让你来说这种话的吗?”
“怎么会?我是警察,又不是媒婆。”
林嘉寒有些诧异,她看不明白面前这个警察,他和上次来找自己的警察不大一样。
“朱涛涛跟你说过小帅的事吗?”岳迁点开视频,播放爱狗人士在灵棚抗议那一段,“就是那只吉娃娃。”
林嘉寒摇头,“他从来没说过养过狗。”说到这儿,林嘉寒皱眉,似乎想到了什么。
岳迁问:“但你提过?”
林嘉寒说,他们刚在一起时,还没有考虑到生养孩子那么久远的事,她一直很喜欢小动物,特别是小狗,在路上看见别人的狗,都会兴高采烈地去逗一逗,但朱涛涛从来不参与。有一次,她终于忍不住,一边摸小泰迪,一边说:“我们也养一只小狗吧!”
朱涛涛脸色忽然变得很难看,不等她,迅速走开。她莫名其妙,朱涛涛脾气很好,平时就算有什么摩擦,也总是让着她。她只是提出养小狗,又不是什么过分的事,而且她是在问朱涛涛的意见,不是非买不可,朱涛涛甩脸色给谁看呢?
她也生气了,一路上都没理朱涛涛。不久,朱涛涛跟她道歉,说小时候被狗咬过,有心理阴影,一时失态。
她接受了朱涛涛的道歉,从此再没提过养狗。
“现在想来,他的阴影不是被狗咬,是心爱的小狗被朱坚寿弄死吧。”林嘉寒叹气,再次强调,“他没有跟我说过,那应该是他心里很深的疤。”
“到现在你还能理解他,站在他的角度为他着想。”岳迁说:“所以我更不理解,你们怎么会走到这一步。”
“因为我出轨了啊。”林嘉寒回答得很坦荡。
岳迁说:“出轨也有个原因吧。”
“你结婚了吗?”林嘉寒问。
岳迁笑道:“现在流行查警察户口吗?”
林嘉寒说:“你看上去也就二十出头,才工作吧?真好,还在相信爱情的年纪。等你到了我这岁数,结了婚,每天柴米油盐,家里有两个‘吞金兽’,还有不好相处的公公,被工作和家庭压得喘不过气的老公,就会突然在某一天发现,啊,这种生活过不下去了,找点刺激吧。”
岳迁说:“是吗?”
林嘉寒笑了笑,仿佛跟小年轻说不着。
“那你现在过得快乐吗?”岳迁又问。
“快乐?那太奢侈了,有一天过一天,我没什么别的追求。”
“你刚才提到有个不好相处的公公,那梅丽贤呢?”岳迁问:“她是好相处的婆婆吗?”
林嘉寒神情稍稍改变,过了会儿,她说:“她是个自顾不暇的好人。但你知道吗,有时好人最可恨,因为你没法恨这种人。”
岳迁茫然道:“什么意思,我听不懂。”
林嘉寒说:“朱涛涛的爸爸、姑姑,全都看不起我,阻挠我们结婚,只有梅丽贤私下跟我说,朱涛涛是真的喜欢我,她支持我们。当年我其实已经犹豫了,明知朱家是个火坑,我为什么要往里面跳?我确实喜欢朱涛涛,但就和养小狗一样,我不是一定要得到的那种性格。如果不是梅丽贤那番话,我可能不会嫁给朱涛涛。可是她从来没有站出来真正帮助过我,她在家里比我受的气还要多,我不用直面那几个姑姑,她呢,就像她们的奴隶。我有时候觉得她很可怜,但因为她是个好人,我没法真的恨她。现在想来,她只是一个不敢发声的,沉默的好人。”
林嘉寒看向岳迁,“那这样的好人,算是好人吗?”
岳迁说:“你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林嘉寒说:“是,所以她生病之后,我没有去看望过她。他们家的事,我已经无所谓了。”
第44章 缄默者(09)
镜梅桃源,朱坚寿的白事还在继续。南合市的习俗,白事只有入夜后才会有歌舞戏曲表演,白天的主要活动是吃席打麻将。
虽然昨晚闹得上了本地新闻,但朱美枫朱美心两姐妹对送唯一的弟弟最后一程非常执着,给物管额外支付了一笔钱,要他们务必维持好秩序,来送别朱坚寿的,无论关系亲疏,统统欢迎,来闹事的,全都拦在灵棚之外。
昨天来吃席的造船厂老工人还只有一桌,今天已经占了灵棚的一半位置,他们中大多数是老年男性,但也有一桌是女性,甚至有二三十岁的年轻人。
岳迁在他们之间走了几个来回,听出这些年轻人都是被父母拖来的,说是小时候受了朱坚寿、梅丽贤的照拂,人要懂得感恩,最后来跟朱伯伯道别。
“把吃白食说得那么好听。”一道声音在岳迁身后传来,他停下脚步,回头看到说话的女人——齐肩发,绿色裙装,挎着个奶白色的小包,二十五六的样子。她旁边的大概是她的母亲,闻言往她腿上狠狠按了一下,“瞎说什么呢?去,给你朱伯伯烧点纸,赔个不是!”
女人站起来,翻了个白眼,向遗像前的铁桶走去。她妈让她烧纸,她随便扯了一把扔进去,抬头看了朱坚寿一眼,冷笑一声,对死亡,对朱坚寿本人毫无敬畏的样子。
她看到了岳迁,皱起眉,“你是那个……和网红打架的警察?”
显然,她也刷了视频。
岳迁解释:“我没打架,我只是维持秩序。”
“随便吧。”女人兴致缺缺,去灵棚外透气。岳迁跟在她后面,“你跟你妈来的?朱坚寿以前帮助过你们?”
“你不是听到了吗?”女人哂笑,朝灵棚抬了抬下巴,“那么多人,他朱坚寿帮助得过来吗?还是说,请吃一顿饭,给一根好烟,这就叫帮助啊?”
岳迁说:“都来吃白食啊?”
“吃到晚上还能看戏,吃完还能打牌,这帮人没钱,成天又没事干,熟人死了,找个理由聚在一块儿混时间呗。”女人对自己的父辈相当看不上。
岳迁问:“你呢?今天也没事干?”
女人似乎被问到痛处,瞪了岳迁一眼。岳迁笑道:“反正都没事干,跟我吐槽吐槽呗。”
女人伸手,跟岳迁要烟。岳迁身上没有,去附近的便利店买了一包。女人点起烟,情绪松弛了些。她叫阿郁,她妈姓古,刚才那一桌都是梅丽贤的车间同事。
阿郁说,小时候,造船厂福利还行,别说她一个小孩子,就是工人们也没有见过外面的天地,觉得生活很不错。后来厂里效益越来越差,有人下岗,实在没办法了,出去做生意,才知道社会已经发展成什么样子。朱坚寿发财了,认识朱坚寿的人都跟着吃香喝辣,男人们嬉皮笑脸恭维他,女人们也一口一个朱哥。
古大姐惯来会巴结领导,阿谀奉承那一套放在朱坚寿身上,阿郁也没少得过朱坚寿的便宜。但阿郁从小就看不惯朱坚寿,当时不明白为什么讨厌这种有钱还慷慨的人,后来才明白,因为朱坚寿并不是真正慷慨,他不过是享受人们的吹捧,父母那一辈仅仅因为朱坚寿有钱,就厚着脸贴上去的样子也让她作呕。
相比来说,阿郁对梅丽贤印象更好,她对他们这些孩子很客气,不会有高高在上的感觉。但古大姐,还有其他女工人经常在背后嚼舌根,说她嫁得好,以后都不用工作了,言语间的酸味浓得阿郁觉得自己未来吃饺子都不用放醋了。
“他们巴结了朱坚寿那么多年,一辈子不还是过得这么窝囊吗?朱坚寿除了不计较小钱,给点饭吃,还能怎么?”阿郁嘲讽道:“哈,死了也要请饭吃,不错不错。”
造船厂彻底偃旗息鼓之前,朱坚寿和梅丽贤就已经搬走了,梅丽贤还在车间坚持到了最后,朱坚寿是早就不在厂里干了。回忆起当时造船厂的混乱,阿郁沉着脸。当时,她还是学生,成绩不错,以为将来能考上好大学,当都市白领呢。但连着好几年,厂里不发工资,父母生活都困难,那里顾得上她的学业?她也跟着操心,还得帮父母照看试着摆的摊,成绩因此一落千丈,上了个职高。
这些年她做过不少工作,都稳定不下来,工资也很低,还跟父母一起住在家里。父母摆摊失败后,也摆烂了,一家人靠着微薄的收入混吃等死。
唯一让阿郁感到欣慰的是,他们家并不是造船厂的异类,那片等待拆迁的工人住宅区,绝大多数人和他们家一样,过着早被时代抛弃的生活,等着拆迁的降临。
“因为没事干,时间一大把,所以才被抓来吃席,又省一天饭钱了不是?”阿郁呵呵两声,指了指桌上和自己年纪差不多的几位,“看到没,都和我一样。”
接着,她又说:“我妈,还有这一棚子的老头老太婆,我敢说没有一个是真心来送朱坚寿。来之前我妈还跟我说,朱家这么有钱,说不定一会儿有大虾螃蟹吃。”
岳迁说:“我怎么没看到?”
阿郁愣了下,“你们警察也吃席?”
“所以真有?”
“没有。”阿郁笑起来,“可能朱家也觉得太贵了吧,肉倒是管够。”
这时,有一桌似乎吃完了,集体去给朱坚寿烧纸,岳迁和阿郁都抻着脖子看。那是古大姐旁边的那一桌,全是退休女工人。
“她们都是梅丽贤的关系,和梅丽贤一个车间,我都认识。”阿郁说着,突然啊了一声。
岳迁回头看她,“怎么了?”
阿郁说:“刚才我说得太绝对了,应该也有真心来送别朱坚寿的吧。”
岳迁忙问:“嗯?谁?”
阿郁指着其中一个穿灰黑色外套的女人说:“那个,宫姨。你看她衣服,再看看我的,我妈的,看出名堂来了吗?”
岳迁早就注意到了,造船厂这些工人说是来参加白事,打扮得却像是春游,男人们衣服花样少,倒是一水的黑白灰,女人们那是五颜六色各显神通,争奇斗艳。而那位宫姨,是少有的衣着肃穆之人。
岳迁盯着宫姨,她的举动和周围人倒是没有什么不同,说说笑笑地将纸钱丢进铁桶里。南合市的丧葬,除了至亲,没人会在白事上痛哭流涕,普通朋友在遗像面前打趣调侃是常有的事。宫姨似乎还说了句“你先去那边摆好桌子,我们来了,你还请我们吃饭哈”。
阿郁听得笑起来,“算了,大家都没真心,脑子里想的尽是吃席吃席。”
岳迁问:“这个宫姨是和朱家关系特别不一般吗?”
阿郁想了想,“我感觉是,她和梅丽贤关系很好,听我妈说,她家房子都是梅丽贤给出的钱。”
宫姨大名宫小云,比梅丽贤小不少。阿郁记得,造船厂好的时候,车间经常组织女工人活动,夏天避暑,冬天泡温泉,不可以带老公,但可以带孩子,阿郁每次都去。宫小云是梅丽贤关系最近的姐妹之一,住宿啦吃饭啦在厂车上啦,都是坐在一起。
梅丽贤生孩子早,朱涛涛比他们这帮小孩大十来岁,从不和他们一起玩,更没来参加过这类活动,所以梅丽贤总是帮其他女工照管孩子。阿郁记得,有一年梅丽贤和朱坚寿还带了好些个孩子去苍珑市旅游,半个月时间,只跟孩子父母要了来回的火车票钱。阿郁羡慕死了,她也很想去,但因为她妈古大姐和梅丽贤关系一般,她没有受到邀请。
说到这儿,阿郁又开始嘲讽自己母亲,“梅丽贤以前穷的时候,她看不起人家,说什么年纪大又老实,后来梅丽贤有钱了,她巴结已经巴结不上了。不像宫姨那群人,一开始就和梅丽贤是好姐妹。”
好姐妹么?岳迁想,但目前已经掌握的线索是,梅丽贤和造船厂的所有人来往都很少,包括那位衣着肃穆的宫小云。
“给钱买房是怎么回事?”岳迁问。
阿郁说,造船厂这些老工人,坐井观天,有一口饭吃,有房子住,就觉得万无一失了,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可能有门路吧,知道应该攒钱买外面的商品房。可即便是十多年前,商品房的价格依旧是工人们的工资负担不起的,他们习惯了顶父母的班,习惯了一上班就分房,哪里会为买房存钱,哪里懂贷款?
宫小云是最早一批出去买商品房的工人,那小区离造船厂也就一站路,都在北苑街的大范围内。古大姐知道后还回家嘲笑宫小云,“厂里有房不住,还学人家买什么商品房,以为去梅丽贤家吃了几顿饭,也是有钱人啦?嘿,那房子不知道有什么好。你要搬远点,搬去市中心,搬去西城区,我还佩服你,你就搬这点儿距离,有啥搬头?”
当时不止宫小云,所有计划买商品房的工人都被明里暗里嘲讽。宫小云丈夫是厂里的技师,早年风光过,但厂都要倒闭了,技师还有什么用?但宫小云看好了房子,不知哪来的毅力,倾家荡产也要买。梅丽贤给了她钱,这事很多工人都知道,但具体是多少,阿郁不清楚,大概只有本人知道。
宫小云一家得以搬进新房,古大姐等人背地里说还是她会拍马屁,房子都能拍来。
那段时间,不止宫小云一家搬走,想买商品房的工人各自想办法,能借的都借了,一个个都有了新家。当年他们是造船厂的笑柄,时间却让嘲笑他们的人成了真正的笑柄。
几年后,房价飞涨,城市激烈发展,那些留在造船厂住宿区的工人们,这辈子都不可能买得起商品房了。
“是哪个小区?”岳迁问。
阿郁说:“锦绣竹园,当时造船厂不是还没倒闭吗,出去买商品房的不能买太远,基本都买在那了。”
灵棚里,席吃完了,菜拆下去,摆上麻将,人们稀里哗啦打起来。古大姐出来找阿郁,让她没事就回去,6点又来吃饭,晚上的菜据说比中午还好!
“啧——”阿郁无语地转过身。
那几个年纪和阿郁差不多的都出来了,相约下午去哪里逛逛。岳迁又问了个问题:“宫小云的家人没来吗?你不是说她家孩子还跟着朱坚寿去苍珑市旅游过?”
阿郁苦笑,“那些人好像都没来,他们出去得早,念的书也多,忙着呢,哪像我们这些无业游民?”
阿郁跟着“无业游民”走了,岳迁回到灵棚,宫小云已经在牌桌边坐下,和古大姐正好在一桌。
古大姐嗓门大,“哎哟小云,好久不见了,打几块啊?”
宫小云和和气气地说:“三块吧,别打太大了。”
“三块?”古大姐表情夸张,“我以为你们平时都打十块呢!”
“那哪打得起?”
“怎么打不起,你老公退休工资有六千吧?听说还在接私活呢?你女儿也有出息,一个月给你多少?”
宫小云笑了笑,没接茬。
岳迁站在一旁看他们打麻将,古大姐精力旺盛,嘴巴就没停过,尖酸刻薄,对宫小云尤其有意见。
“你不去看看梅丽贤?哎,你们以前那么好,梅丽贤住院都没叫你去照顾哦?朱坚寿死了,我以为你早就知道呢,咋,怎么和我们一起来?”
宫小云输了几把,将位置让给其他人。这时,朱涛涛来了,他满脸病容,本该招呼客人,却实在打不起精神。宫小云看见他了,上前道:“涛涛,节哀。”
“宫姨,你来了。”朱涛涛说:“谢谢你跑这一趟。”
宫小云红了眼,“梅姐的事,怎么不通知我一声?”
朱涛涛摇着头,“她心里也难受,上回你们来看过她,就当最后一面吧,她爱美,你知道的。”
宫小云长长叹息,“我想去看看她。”
“算了,真的算了。”
见说不动朱涛涛,宫小云只得道:“现在朱哥不在了,你好好陪陪梅姐,别让她太孤单。”
朱涛涛去招呼其他人之后,岳迁来到宫小云面前,得知他是警察,宫小云肉眼可见地紧张起来。
岳迁说:“没事,我们在做朱坚寿的人际网络排查,每个认识他的人都多少会聊几句。你和朱坚寿、梅丽贤关系很好?”
宫小云看上去很普通,似乎没有和警察打过交道,声音都是颤抖的,“啊,我,我们以前是同事,后来厂没有了,我们联系也少了。”
岳迁说:“刚才你和朱涛涛说上次见过梅丽贤,是什么时候?”
“去年春节,我们,我们来给梅姐拜年。”
“你们?哪些人?”
宫小云说,来的有五人,都是当年一起玩的姐妹。厂倒闭之后,大家各忙各的,住得近的还能经常走动,打打牌什么的,但梅丽贤住得远,生活阶层也早就和他们不一样了,走动很少。
当时聚会的契机是,有个姐妹生病离世了,大家也都上了年纪,越发怀旧,联系梅丽贤出来一起吃个饭,却得知梅丽贤身体不好,做了手术。大家便带着鲜花、礼物去看望她。
宫小云前些年每年都会去梅丽贤家,还帮忙带过双胞胎孙子,这几年去得少,不知道梅丽贤患病,很是自责。那次探病之后,她又联系过梅丽贤,提出单独探望,梅丽贤都以医生说需要静养拒绝了。
宫小云眼里有了泪花,“梅姐是个很温和慷慨的人,她以前都不会拒绝人的,要不是病得太厉害,不想让我们这些老朋友看到她憔悴的样子,她不会那么说。”
岳迁问:“你还帮她带过孙子?”
宫小云愣了愣,“啊,对。”
岳迁说:“那朱涛涛和林嘉寒的事,你应该知道?”
宫小云沉默了会儿,说起林嘉寒还没嫁过来时的鸡飞狗跳,那时她和梅丽贤的联系还很紧密,梅丽贤有苦没处说,只能跟她倒倒。林嘉寒这孩子,梅丽贤很喜欢,但又觉得对不起林嘉寒,因为作为母亲,她无法给与小两口更多的支持。朱家的姑姑们强势,林嘉寒直到生了双胞胎,在朱家才好过一点。
宫小云喜欢小孩,时间又多,就经常来照顾,和林嘉寒也多有接触。林嘉寒出轨,她也十分惊讶,想不通朱涛涛条件这么好,又爱林嘉寒,家里还有一对这么可爱的儿子,林嘉寒怎么会出轨。
岳迁问:“以前走得那么近的话,怎么这几年生疏了?”
宫小云垂下头,没回答。
岳迁朝灵棚看了眼,“上次一起去看梅丽贤的人,今天也都来了吗?”
宫小云说:“蒋姐,广姐来了,霞妹去世了,温姐在外地照顾孙子,来不了。”
岳迁看了看宫小云说的蒋姐和广姐,她们的打扮也比较素,不像古大姐那样艳丽。
“你们以前是很好的朋友吧?”岳迁说:“梅丽贤带孩子去旅游那次,带的应该就是你们的孩子?”
宫小云惊讶地睁大眼,“啊,对,好多年了。他们真的很慷慨。”
那时旅游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造船厂除了高层的小孩,没有一个离开过南合市。梅丽贤主动提出趁着暑假带孩子们去苍珑市看看海,宫小云一边担心,一边又很感激,和丈夫商量后决定让女儿去见见世面。
厂里很多工人都在讨论这件事,起初都盼着送自己孩子去,梅丽贤精力有限,只肯带关系最好的孩子,没有搭上顺风车的工人立马阴阳怪气起来,“这种便宜都占,也不怕自己孩子被卖了,不被卖也会出事啊,到时候算谁的?”
半个月后,孩子们健康平安地回来,宫小云和其他几个姐妹更感激梅丽贤。
“所以我更不明白,你们怎么会疏远?”岳迁说。
宫小云的神情有些复杂,仿佛有什么难以说出口的事。
岳迁索性道:“之前的排查,我了解到一个信息,你们一家现在住在造船厂旁边的锦绣竹园吧?”
宫小云惊讶地说:“啊,对,对的。”
“那套商品房,是梅丽贤出钱帮你买的?”
宫小云的惊色更加浓重,“谁说的?我已经全部还清了!”
岳迁说:“所以是你买房时缺钱,梅丽贤借给你?”
“是,肯定是借啊,又不是亲人,房子怎么会帮我买?”宫小云情绪有些激动。
买商品房这件事,宫小云起初也很犹豫,她没什么本事,一辈子都是工人,接受的也都是工人那一套教育。也就是朱坚寿经常说,当工人没有前途,要尝试其他赚钱的方式。那年,厂里有工人买了外面的商品房,搬家是大事,人家请了许多同事去家里吃饭庆祝,宫小云也去了,看着那宽敞的房子,心里很是羡慕。女儿眼看着大了,需要自己的房间,厂里分的房子太小,又很吵闹。但一问商品房的价格,她退却了,家里的存款再加上两家老人的存款都不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