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纤记得原着中小红最后是跟在凤姐儿身边的,跟在凤姐儿身边多少能学些管家理事,可进了荣庆堂,上有老太太,下有宝玉,又能学到什么?
不过是跟着一群丫头争上位的机会罢了。
林家一家都没半个傻子,如今...不过是因为林鸿茗的事乱了阵脚罢了。
林鸿茗遭了这么一回罪,仍就没有放弃读书。不过他时常咳嗽,读书进度和专注度就不如以前那么有效率了。
这场意外彻底打乱了林鸿茗对人生的所有规划,但他并没有放弃通过科举改变人生的初衷。
因为一只腿一走路就跟针扎似的,导致林鸿茗坡脚的很明显。本朝规定面有伤疤,身有残疾都是不可能参加科考的。所以除了努力读书之外,林鸿茗还在练习走路。
林鸿茗心想,只要他多练习,走路就不会太明显,就能正常参加科举。至于咳嗽,这个在林家小少年这里,却是最不需要担心的。
因为咳嗽不会取消他参加科举的资格。
第七章
都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提这话是不是真的能够一概而论,但读书能改变命运这一点却是不争的事实。
有人读书为了明事理,有人读书则是为了改换门庭。对于林鸿茗来说,读书却是改变出身的唯一机会。
出事后,林鸿茗也曾自暴自弃过。若不是后来再没出现什么旁的症状,林鸿茗可能会从那个总被先生夸奖的小童彻底的废成渣,一蹶不振。
林鸿茗出事后,春纤本着发展一下人脉关系的心思,特意过来探过病。所以见到林鸿茗意志消沉时,还好好的安慰了他一番。
‘......我以前还遇到过一起碳气中毒的事儿,从房里救出来的时候,大小便都失禁了,整个人都臭啦。拖到院子里时,粪尿蜿蜒了一路,身上也全是粪尿,脸上还都是口里吐出来的白沫沫。好不容易救回来了,人却傻了。除了知道哭,就是一个劲的傻笑。瘫痪在床上后,生了一身的褥疮,身上都烂了。还有他那屋子里的味都能将人熏吐了......瞧瞧他,再看看你,有没有感觉幸福一些?’
虽然伤了肺,又走路坡脚了,但没缺胳膊断腿呀,更重要的是命保住了不是吗。大小便没失禁,还没变成傻子,只要人能正常思考,生活就不会是一条绝路。说不定过几年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坡脚的毛病就不治而愈了呢。
就算没有奇迹出现,好歹也是个读书识字的,将来再不济去铺子做个帐房先生,也能养家糊口。
自暴自弃...啧,闲的蛋疼!!!
劝林鸿茗的时候,春纤没说她在现代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家里娇养长大的小公主。
她想说,你知道本姑娘在家过的是什么日子吗?知道姐姐我读了多少年的书?王者什么段位吗?
你如今还有祖母疼着,父母护着,再不容易还能有本姑娘艰难?一朝穿越成了卖身奴才,还不是照样随遇而安,积极面对生活。
所以说呀,人生就那么几十年,好赖都是过。凡事看开点,别为难自己,也别为难别人。
╮(╯╰)╭
春纤这些安慰人的话张嘴就来,看起来乐观又没过脑子。她自己到是痛快了,但听完她这段毒鸡汤的林鸿茗脑海里都是某种相当和谐的画面和病人的惨状,整张脸瞬间黑成了锅底灰。
画面感太强了。
不过从那以后,林鸿茗整个人都不一样了,精气神都比以前好了。每天认真读书的同时,也在努力做‘复建’。
每走一步都针扎似的疼,走上一个时辰就汗流浃背,痛到没有知觉。然后...就不坡了。
林鸿茗对春纤的印象很复杂。感谢救命之恩的同时,也因为春纤之前说的话对其有了一个不太正确的认知。
粗鲁,俗气,伶俐,却也无知。
不过今天再听春纤这么一大段话,林鸿茗彻底对春纤改观了。
能说出这么一段话的人,又怎么可能是个无知蠢笨的丫头?
这必然是个眼界深远,心中藏丘壑之人。
想到这里林鸿茗看向父亲,眼中带出一抹疑惑。
这姑娘到底是个什么出身,竟有这般见解?林之孝摇了摇头,也觉得事实跟他们俩口子之前调查的结果偏差很大。
林之孝带着儿子做在一帘之隔的外间,林嬷嬷带着儿媳妇孙女和春纤做在里间,此时虽然看不到林之孝父子的表情,但看到小红那略带崇拜的目光,春纤心里不由嘚瑟了一阵。
呵,穿越的妹子嘛。没吃过猪肉,总看过猪跑呀。有原着打底,还有什么说不出来的。
来日西海沿子乱边,她还能说出‘犯我僵者,虽远必诛’这类霸气侧漏的名人名言呢。
嘻嘻,你看她骄傲了吗?
没有吧~
“娘,茗哥儿是个有志向的。红玉入府当差,怕是于将来的亲事有些妨碍。”林之孝家的本就舍不得自家闺女入府当差,此时听了春纤的话,试着换个角度劝说家人。
顺着春纤的话往下想,无论是林之孝夫妇还是林鸿茗都不认为让小红入府是个好主意。
林家虽然是家生子,但也不是不知道捐官这条路。荣国府的贾琏就是捐的官身前程,听说赖家也准备给赖尚荣捐一个。他们家背靠荣国府,也算是一条人脉,所以就算将来林鸿茗考不出来,捐个出身也是条出路。
先捐个出身,然后再慢慢想法弄个有正经差事的官职。虽然捐出来的官,哪怕以后再努力按本朝一些不成文的规定也不能升到四品。但哪怕是做到五品,那也是列祖列宗保佑,光宗耀眼的体面。
他虽然是家生子出身,但儿子是捐出来的官,那就是官身。等到了孙子辈,就是正经的官宦子弟。
思及此,林之孝和林嬷嬷互视一眼,也觉得若茗哥儿成了官身,那有个为奴的姐姐虽然影响不了茗哥儿太多,但这样一来红玉想要嫁个好人家却是不容易了。
结亲,结的是两姓之好。一门好亲事,是可以互相帮衬的。再者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们为儿子筹谋,也不能就这么牺牲闺女。
“我看当务之急,还是先求了主子们的恩典,给他们兄妹放籍。之后送茗哥儿去江南读书。”
江南文风盛行,书院林立,历朝历代都出过不少名师,教导出不少举人进士。送茗哥儿去江南读书一来远离京城,无人知晓他的出身。二来也能远远避开赖家,减少危险。三来便是可以多结交一些文人志士,开扩眼界和人脉,算是一举数得。
林嬷嬷将儿子和孙子都叫到里间来,她盘腿坐在炕上说着安排。春纤在听到江南这两字时,就不由想到了黛玉和林如海。
那就是从江南来的呢。
“我恍惚听说林姑老爷就是在江南做官?”小红拉了一下春纤,小声问道。
“对呀,扬州的巡盐御史嘛。”春纤对小红点点头,又小声补充道:“世代书香,五代列候,正经的探花郎。”后世的高考状元是一省一个,一年就有一个后来人。而林如海这个探花郎可是三年一个,全国的那种。
想来...他父母一定很骄傲。
小姐俩在那里小声说话,只屋里本就不大,俩人一说起来,旁人的注意力便都被拉了过去。
“我听府里的人说林家没落了,周瑞家的还跟人说林姑娘是天煞孤星,克死了弟弟,又克死了亲娘,林姑老爷怕了,这才老太太一接就将人送过来。说得有鼻子有眼的,只这话我是不信的。”
她祖母以前就说过,林家和林姑爷若不好,老太太才不会将嫡亲的姑娘嫁过去呢。再说谁家死了亲娘和兄弟就有一个天煞孤星,那这天底下的天煞孤星还能数得过来吗?
只是这些道理小红都能想明白,就是想不明白周瑞家的为什么要那么诋毁林家的表姑娘。
祖母说过事出必有因...难道是周瑞家的或是二太太与林家以及过逝的敏姑太太有什么过节,这才迁怒到了一个还未进府的六岁小姑娘身上?
“周瑞家的是二太太的陪房,这话便是不信,也得信。”刚才说话说得有些口渴,春纤拿过一旁的桔子一边剥皮,一边小声说府里的现状,“王家嫁进来一对姑侄到贾家,还分别嫁给两房的爷们。老太太偏疼二老爷和宝玉,大房的琏二.奶奶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瞧着吧,以后有的闹了。”
小红:“......”
你这期待的语气不要太明显哦!
虽然不知道她进荣庆堂的事有没有因为她今儿这番话有所改变,但这些事情也不是她能左右的。看一眼时辰,发现她再不回府,就要耽误晚上那趟送水的差事了。
于是春纤也不再逗留,寒喧了两句便起身告辞了。
林嬷嬷和林之孝夫妇没动,林鸿茗欠了欠身,只小红起身将春纤送到院门口。不放心的拿了柄灯笼□□纤拎着,又让家里的婆子送春纤回府去。
春纤离开后,林家又是一番谋划。
或者说春纤的话像一盆冷水,将这一年来因着林鸿茗受伤而升起的暴躁,焦虑,烦愁等等情绪都浇灭了。
思绪渐渐清明的林家几口,到是拿出了往日的谨慎和算计。
......
求贾家恩典给小姐弟放籍的事,并不需要他们多谋划。林鸿茗去江南读书这事才是重点。
林鸿茗去江南读书在林家人心里那就不是小事。他就读的学院,居住的宅子,照顾他日常起居的人。最重要的是还要给他备上品性良善,稳妥又不失机娄的书童长随护其左右......
最后一番商议,林嬷嬷决定亲自跟着小孙孙去江南陪读。
家里买的两个仆妇,吴婶留在京城干些粗使活计,江婶跟着林嬷嬷去江南。林嬷嬷是经事的老人,林之孝夫妇能有今天,离不开林嬷嬷的教养。所以林嬷嬷去江南,林之孝夫妇是放心的,但放心之余又有些愧疚。
林鸿茗的事情商议好,又说起了小红。至于小红,林嬷嬷也打算一道带去江南。
第八章
之前小红大多数时间不在贾家下人房这边生活,陪伴在亲祖母身边好歹也算有个教养。如今林嬷嬷要带着孙子远下江南读书,那小红的教养就是一个问题。
这年头,不管是大家闺秀还是小家碧玉,便是奴籍出身的家生子,在有条件的时候对家中子女的教养也是极为看重的。
女子普一出生就被圈在了一个又一个框架里,出嫁前要学会女红针线,厨艺中馈,等等大大小小的各种各样的本事。出嫁后通过自己的本事立足夫家,才能不叫娘家被人指着脊梁骨说家教缺失,影响家族的名声和家中的兄弟姐妹。
林嬷嬷是在府里当了一辈子差的老嬷嬷,她年轻那会儿,贾家正是极盛之时。是见过各种大场面,也贴身侍候过主子的大丫头,排场都跟现在正经姑娘差不多。
犹记当年贾敏阁中,一脚出八脚迈排场,才是国公府姑娘的尊贵。如今三春加在一起都不及那时光景。
这样一个经事的老嬷嬷教养亲孙女,其成果自不必说。
话回当下,不入府当差,又没林嬷嬷教养,父母又长日繁忙庶务不得空闲的时候,小红留在家里就真要耽误了。
带去江南,一来方便林嬷嬷教养,二来也能出去走走看看不同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和阅历。三嘛,也是为了小红的终身考虑。
那边毕竟文风盛行,读书人遍地,在那边找个相当的亲事也容易。来日姐夫和小舅子互相扶持,再有他们借着贾家的人脉帮衬一二,林家就稳了。
此时出行不易,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他们生活的城镇,甚至因为这世间对女子从来都吝啬和刻薄,她们被关在一个地方就是一辈子。
一辈子守着一个地方,守着一个人......
可能是知道这辈子出行的机会少之又少,所以小红对离开父母远去江南陪读这事并不抵触。
不但不抵触,她还非常的期待。
都说父母之爱计之深远,林之孝夫妇哪怕再不舍自己这双儿女,也知道这是对孩子最好的安排。
只是相较于茗哥儿,林之孝夫妇更不舍小红。
茗哥儿就算走的再远,他也是林家的儿子,是要孝顺父母,撑门立户的家中男丁。将来一举高中,外放为官,他们若想儿子了,就离开京城跟着儿子去任上,怎么着一家人都能在一起,但小红不一样。
女儿大了就要嫁人,嫁了人再想回娘家就不容易了。若夫家不在一地,就像嫁到林家的贾敏一般,十几年不曾回娘家,临了生死不复相见。
父母与女儿能在一起的时间就是女儿出嫁前的这十几年,小红本就长年跟着祖母居住,与父母聚少离多,如今这一走,又不知道几年才能回来。若...说不定再回来就是待嫁之时了。
林之孝家的满心都是自己的这一双儿女,而林之孝心里除了儿女外,还有林嬷嬷。母亲到了享子孙福的年纪,却还要为了子孙千里操劳奔波,为人子女怎能不愧疚难安。
可一想到这是为了林家,到也只能压下心中万般情绪准备起出行事宜来。
......
在准备出行事宜时,林家几口又坐在炕上商量了一回良民身契的事。这事找老太太也能办,不过找老太太办这事有利有弊。
林家此时最怕节外生枝,找老太太放籍,就会闹出一种跟赖家打擂台的局面出来。他林家子十岁出头读书就比那个赖家子强,与其让人心生嫉妒,再坏了事,还不如换个人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