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 下——报纸糊墙

作者:报纸糊墙  录入:05-23

站在地势比周围要高出一些的铁道边,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片焦黑的田地,地里的庄稼被烧得只剩下一些高高低低的黑色茬子,地面上铺着一层厚厚的灰烬。

不远处,三三两两矗立着一些水泥房子。真正算起来,这些房子应该都不算是特别老旧的,但此时看起来却显得格外沧桑破败,有些房子的门窗大开着,地上躺着一些碎玻璃和其他杂物,到处都蒙着一层灰烬,显然已经有阵子没有人在这里居住了。

邱成带着阿常沿着铁轨行走,每当有列车经过的时候,他俩就往旁边稍微避一避。

就这么走了二十多分钟,快要进市区的时候,下面的马路上有一辆三轮车从他们脚下的桥洞穿过,那个骑三轮车的年轻男人穿过桥洞以后,停下车回过头来看了看,问邱成他们说:“喂,哥们,坐车不?”

“车费怎么算?”邱成站在桥洞上面,问道。

“嘿,外地来的吧?要去哪儿?要是顺路的话,我就不要钱捎你们一程。”那个年轻人咧嘴冲邱成他们笑了笑。

邱成听他这么说,就带着阿常下去了,以他们俩的情况,一般也不用担心被人敲竹杠。

“我俩要去市里。”邱成下去后对那人说道。

“那刚好,我也去市里,上来吧。”那人说着,很爽快地冲他们俩挥挥手,示意他们上车。

等他们上了三轮车,这个年轻人再次启动车子,沿着前面那条不宽不窄的大马路开着,他这三轮车是用电的,车座底下装着电瓶,开起来还挺有劲。

“你俩是北方人吧?怎么在这个时候来南边?”路上,年轻人和邱成他们搭讪。

“来找人。”邱成说道。

“哦,是来找人的啊,这年头要找个人也不大容易,好多人都换地方住了,这么大一座城市,谁也不认识谁……”

这年轻人话挺多,听说邱成他们是来找人的,也不用人搭腔,自己一个人就说了一串。

“我们刚刚这一路走来,发现这边怎么都没住人了?”邱成打断他的话问道。

“你说这附近的村子啊?”那年轻人马上又换个话题滔滔不绝起来:

“这边离市里太远,一般人都不愿意往这边住,这年头市里边空房子也挺多,打个申请,政府就给安排。之前冲着这附近的田地,还有人愿意过来住的,这不,现在连庄稼都种不了了,就彻底没人住了。”

“刚刚看到那些被火烧过的庄稼地了吧?那也是没办法,开始的时候还没下狠手去烧庄稼,可是那些庄稼要往北边流啊,堵也堵不住,没办法,上边一个文件下来,咱这边的庄稼,就一把火都给烧了,不过也不是白烧,补偿多少还是给了点,就是太少,刚开始还有不满的,闹了几回,现在都消停了……”

邱成和阿常听他说了一路,直到这年轻人把三轮车骑到附近的工业区里面的一个三岔路口。

“行了,我到地方了,你俩赶紧下去吧,一会儿被我们厂里的领导看到,又得挨批了。”

“谢了,这个给你,就当是车费。”邱成说着从背包里给他拿了个馒头出来,这一次出门他带了不少馒头,可以当口粮,某些时候也可以用来当路费或者其他花销。

“呦!白面的!北方人就是吃得好啊!”那年轻人一见邱成拿出来的是一个白面馒头,面上顿时就乐开了花。

这时候就算是被领导发现自己开小差也不用怕了,只要掰半个白面馒头分给他,保准啥事没有。不过最好还是不要了,白花花的大馒头,拿回家孝敬自家老娘多好,不能便宜了那些孙子。

等那个年轻人骑着三轮车走远了,邱成这时候才仔细观察了一下周围。

这时候正是黄昏时分,许多工人从工厂里下班出来,工业区里人来人往,不少人手里都提着一些粮食和蔬菜。

按照刚刚那个年轻人跟他们说的,现在在这一座城市,农业基本上已经停摆了,好在这里还有好多工厂,现在很多工厂都已经恢复生产,以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工厂数量,就算全城的人都跑去工厂做工,也不怕安排不下。

而这些工厂里的工人,就是靠每天的劳动换取口粮的,政府方面一方面对本地农产品严防死守,一方面又鼓励工业发展,安抚人心,就目前来说,整体还是很成功的。

在这一片工业区,也有一个规模颇大的夜市,听刚刚那个年轻人说,眼下在他们这座城市,工业区远比商业区热闹得多,他们要找人的话,也可以在工业区这边先碰碰运气,特别是在夜市里贴个寻人启事什么的,效果应该会比较好。

邱成和阿常跟着人流往夜市的方向走,很快就到地方了,这个工业区里的夜市很大,起码是新南市那个夜市的三倍以上。

大概是因为工业区里的工人每天都能领到口粮的关系,整个市场显得相当活跃。夜市里有卖生活用品的也有卖奢侈品的,摊贩用这些东西换取一些工厂员工手里的粮食,而粮食与粮食之间的交易则很少看到。

邱成看到不少人在摊上摆着电子产品出售,有手机也有笔记本电脑,这些产品看起来都很新,像是这几个月刚刚生产出来的。

夜市里人来人往,邱成和阿常两人静静地在人群中行走,从人们的交谈中获取一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从人们无意的交谈中,邱成得知,这一座城市有几家医院是被专门规划出来给Y病毒感染者做治疗的,虽然那些专家说Y病毒不会通过人与人进行传播,但是人们还是远远地避开了那几家医院,没事绝对不往那一带去。

邱成带着阿常从夜市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然后就往附近的一个公车站去了,那里现在已经没有了公车,但是从前的公车牌还在。

在那里找到了最近的一家据说里面住满了Y病毒感染者的医院,邱成再次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白面馒头,抬手招了一辆三轮车,在夜市外面比较宽阔的马路上,游荡着不少载客用的电动三轮车。

“要去哪儿?”其中一辆三轮车反应最快,赛过了附近的其他几辆三轮车,飞快地窜到邱成他们面前停下。

“XX医院。”邱成说道。

“啧,要去那儿?”骑三轮车的黑瘦汉子一皱眉,像是不太想去的样子。

“这是路费。”邱成给他把那个馒头递过去。

“!”那开三轮车的汉子接过邱成递过去的馒头,眼睛一睁,把那个馒头拿到鼻子下面嗅了嗅,然后又咬了一口,嚼吧嚼吧吞了,接着又咽了咽口水,将剩下的馒头揣进腰包里,冲邱成他们一挥手:“上车。”

邱成和阿常上了车,这人把三轮车开得很快,马力全开,不一会儿,就到了邱成他们要去的那家医院附近的一个路口。

“就到这儿,前边我就不过去了,家里还有老婆孩子呢。”那汉子把三轮车一停,就不肯再往前面开了。

邱成也没有多说,直接带着阿常下车,这人不过去还更好,真要送过去了,到时候看到他俩不走正门,肯定还得起疑。

“你们等一下还回去吗?”那个骑三轮车的又问。

“回,不过是去火车站那边。”邱成说道。

“那行,我就在这儿等着,你们一会儿还回来坐我的车吧,医院那边根本招不到车。”

“好。”邱成答应了。

这个路口离他们要去的医院就只有两三百米的距离,照理说,医院旁边应该都是比较热闹的才对,这一带却显得十分萧条。

街道两边那些挂着广告牌的商铺,全都是大门紧闭,这时候刚刚天黑,周围也不见什么行人,偶尔有车辆在这条大马路上驶过,也是来去匆匆。

然而当他们走过这个路口,看到那家医院的时候,却又是另外一番场景了。

这家医院里住满了Y病毒的感染者,每个病房里都摆了很多张床,有些床还是医院里的统一款式,有些就不是了,很显然是从别的什么地方搬过来的。

不仅是病房,连走廊外面,乃至于一些大厅里面,也都摆满了病床,这时候也并不是所有的病人都在床上,有些病人还能走动的,也会到医院的公共区域去活动,后面的小花园里也三三两两坐了许多人。

这一座医院灯火通明,人来人往,却没有半分热闹的气氛,空气里都带着让人无法忽略的沉重和死寂,因为在这里,每一天都有人死去。

邱成和阿常蹲在医院外面的一颗大榕树上,透过灯光看着医院里面的医生和护士在不停忙碌,他们之中有男人有女人,有华人也有一些外籍人士,在这一家被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医院里,他们仍在做着努力。

“走吧。”邱成拍了拍身边的阿常,示意他跟着自己,两人就在那棵大榕树的掩护下,无声无息地离开了那一栋住院楼。

在这一栋住院楼的楼顶有一个水塔,邱成将自己身上所有的“解百毒”都倒进了那个水塔里面,他目前还无法知道哪些“解百毒”会起到多大作用,等他们下次过来的时候,这个医院里的病人是不是会少一点,医护人员脸上的疲惫是不是能减少几分。

离开了这家医院,回到刚刚那个路口,那辆三轮车果然还等在那里,邱成让他载自己和阿常去了火车站,下车的时候,邱成又给了开三轮车那人一个馒头。

看着这两个外地人走向火车站的背影,开三轮车的汉子一咧嘴,掉转车头,飞快地往自家方向开去。

他们家现在就安置在那个工业区里面,他和他老婆白天都要上班,晚上他老婆做家务带孩子,他就开着这辆电动三轮车出来碰碰运气,要是运气好的话,有时候也能挣些口粮回去。

没办法,他们家孩子多,总共四个,靠他跟他媳妇每天拿回去的那点口粮根本不够填肚子的。

他们家那四个孩子里面,其中两个是他和他媳妇亲生的,另外还有两个是捡回来的。捡回来的这俩孩子,大的八岁,小的六岁,现在户口都落在他们家。也不知道他们爹妈怎么想的,那么多苦日子都熬过来了,这时候丢小孩。

他们两口子要养活四个孩子,那压力是真的很大,但有时候他又觉得忒值。

多好的两个孩子,又不用他老婆自己生,人家还白给他们养到这么大,说捡就捡回来了,到时候养好了,说不定比自己亲生的都孝顺。

家里有多长时间没见过白面了,今晚运气好挣到两个馒头,可不得把那四个小崽子给高兴坏了。

85.回归

这里的火车站附近也有一个夜市,邱成在这个夜市里买了两辆可以折叠的那种电动滑板车。

以后他和阿常再出来的话,下火车以后就可以用滑板车代步了。虽然以他俩的身体素质,全力奔跑起来可能比这个滑板车还快一些,但是人的体力毕竟是有限的,而且他们还要留足精力应对一些突然状况。

依旧是扒火车回到的新南市,当他俩从一列火车上跳下来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多了。

家里,除了那几头猪饿得哼哼唧唧,那群鸡仔把1512那两个房间里的草地啄得快要只剩下草皮以外,一切都还算正常。

在外面的时候,邱成用“天罗地眼”观察过两次自家情况,但是都没有看太久,因为距离太远,观察起来太过耗费灵力,无论是对那些布阵的玉石,还是对邱成身上的灵力,消耗都非常大。

这一次回来以后,邱成就着手在十四楼朝南的那几间屋子里种植起了草药,至于药苗,他们这一次主要是送新南市的夜市里搜罗。

这一天晚上,邱成和阿常周泉三人,骑着三轮车到夜市里摆摊。到了地方,把摊位摆好之后,邱成便让阿常和周泉一起守着摊子,自己一个人在夜市里逛了起来。

最近这些日子,阿常和周泉相处得还不错,虽然不算熟稔,但也相安无事,干活的时候也能配合,平时还常常一起出去捉虫子。

邱成一个人走在夜市里,新南市的夜市虽然不如南方那个城市的几个夜市那么热闹,有着那么多人和那么多商品,但气氛却明显要轻松一些。

自从新南市的第一批感染者被“一线生机”治好了之后,这座城市就再也没有出现其他感染者,脱离了死亡的阴影,整座城市的气氛自然就截然不同了。

火车站广场前面那条马路边,不少人都在那里卖药苗,邱成过去看了看,在一个摊子上找到了一些自己需要的。

“这药苗怎么卖?”邱成一抬头,发现摊主竟然是前些时候卖房子给自己的一个十四楼的屋主。

“你要这个石香薷?五斤玉米面一株。”那人显然也认出邱成了,不过却并没有和他攀交情。

这个石香薷是最近公布的“一线生机”的原材料之一,在他们新南市附近的山野里就能找到,算是在本地比较常见的中草药品种,不过既然上了那个药单,价格自然是水涨船高。

“你这里总共有多少?”邱成看了看他们摆在地上的那些药株,感觉最多也就十多株的样子。

“十一株,你要是都买了,我们就按十株给你算。”那人还没开腔,他身后另一人就迫不及待地插话了。

他们一行三个最近每天都是一起上山挖草药一起摆摊,说好了卖出来的粮食平分。

只不过那些外地来的药贩子压的价格太低,他们手头上的药材又太少了,没有跟人讨价还价的资本,算来算去,还是觉得不太划算,决定还是先在夜市里碰碰运气,有人买最好,实在没人要的话到时候再考虑是卖给药贩子还是去省城看看情况。

他们最近每天都要到山里去采药,辛苦不说,整日在山野里行走,体力消耗也大,光是他们三个人的口粮就要不少了,好在他们三人先前都有些房产,卖了房子还能顶一阵子,不然不仅是他们,连家里的老婆孩子都要跟着喝西北风了。

“这些石香薷,加上这几株毛冬青,五十斤玉米面。”邱成指了指地上那一把石香薷,又指了指旁边的一堆毛冬青,说道。

那三人对视了一眼,其中一个男人首先点了头,然后另外两人的意见很快也达成了一致。

那个曾经卖房子给邱成的男人用一个麻袋将那些毛冬青随便一装,旁边另一个男人则用一个盒子小心地把那些石香薷装好,这可是五十斤玉米面呢,一个破盒子算什么,在他们眼里,这笔买卖中,这些石香薷才是主角,那一堆毛冬青,纯粹就是个搭头。

毛冬青在“解百毒”炼制过程中确实没有用到,但是在《木修笔记》所记录的其他几种丹药中,其中就有需要用到毛冬青的,邱成今天既然看到了,就顺便买回去种上,免得将来要用的时候抓瞎。

邱成这时候身上没有那么多玉米面,就让这几个人跟他到摊子上去拿,这些人摊子上总共也没几样药材,如今两个大头都被邱成给买走了,差不多也可以收摊了,干脆把剩下的几样草药一收,跟着邱成拿玉米面去。

阿常和周泉那边,这时候生意正是红火的时候,邱成发现自从周泉这小子来了以后,光顾他们家摊位的女顾客明显比从前多了。

单从外形上来说,阿常也是不差的,只不过这家伙在人类社会浸氵壬的时间还不够长,还不太懂得如何发散男性魅力。

邱成从他们刚刚收获的玉米面里称出五十斤,那三个人却又说,要把剩下一些草药便宜卖给邱成,问他要不要。

他们卖剩下的那些中草药,虽然都不是那个药单上的,但是其中有几样还是比较值钱,邱成最中意的是那一丛铁皮石斛。一番讨价还价之后,邱成将剩下的所有药苗都一起买下来了。

这三人从前都没有采药经验,这几天勉强认了几样中草药,就跑山上找去了,一旦发现看着像的,就整株挖回来。基本上现在新南市大多数采药人都是这么干的,照这么下去,要不了多久,山上的中草药估计就得被它们给挖绝种了。

推书 20234-05-23 :网游之职业托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