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 下——报纸糊墙

作者:报纸糊墙  录入:05-23

像龙伯这样的,他自己养田鼠,就纯粹为了改善伙食,不像陈婶子他们家,家里养了几窝田鼠,下了崽来,还要卖出去几对。

“我今天在售粮处那边看到,还有收中草药的窗口,你说咱是不是自己也种点,反正种得不多,搁阳台上就行。”这时候,其中一个黑胖一点的老头就说了。

“就是药苗不好弄。”龙伯显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楼上那个小邱,他前两个月就不知道从那里弄回来那么多辣椒苗,哎,你们说她能不能弄得到药苗?”朱燕明的公公说道。

“那要不你问问去?”那个矮个子老头说。

“嗨,我跟他又不熟。”朱燕明的公公连忙推辞。之前他曾经和邱成起过一次口角,他儿媳妇都说了好多回了,让他离人家邱成远点,要不然到时候一个闹得不愉快,朱燕明要是被人给辞了,他们家顿时就要少一多半的收入。

这老头混了大半辈子机关单位,别的不说,眼力劲还是很有一些的,也很是能屈能伸,要不然他也根本混不到拿退休金的那一天。

“又没让你去问,你不会让你儿媳妇帮忙问问?”那黑胖老头说道。

“哎,要不然咱待会儿到夜市去看看?说不定也能看到合适的药苗。”龙伯说。

“去看看也行,不过我看八成没戏,有些药苗被挖伤了,拿回来根本种不活,而且他们那些人挖回来的中草药,这个几株那个几株,老的老嫩的嫩,也不齐整……”

就在他们身后那栋楼房的十四楼,邱成这时候正和阿常一起吃着下午刚摘下来的一个西瓜,一边吐着西瓜子好,一边听楼下那几个老头谈论关于药苗的事。

屋里黑漆漆的,也没人开灯,因为每天晚上新南河边都要开黑光灯招虫子,所以他们这一带的人现在也养成了晚上不开灯的习惯,免得把那些过路的虫子往嘉园小区这边招过来。

隔壁屋子里,周泉正一下一下拨弄着吉他,弹着弹着,不时还要唱上一段,这小子平时看着挺闷,唱起歌来还挺有感情。

吃完了西瓜,邱成站起来到旁边的桶里洗了洗手,阿常则进屋去拿了一块抹布出来,把他们两人刚刚不小心滴落在地面上的西瓜汁擦干净了。

邱成见他认真擦地板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想了想,问道:“想去找阿峰他们玩吗?”

“不去。”阿常摇头。

他如今和邱成一起生活已经有小半年时间了,除了平时在家里有时候还会摆出一副猫样儿,在外人面前,基本上已经看不出太多异常了,用老胡他们的话说,这就是快要“好”了。

阿常擦完地板,收好抹布和垃圾桶,洗了洗手,又把邱成炼制的那一面玉镜给拿了出来。

邱成会意,随即便启动了天罗地眼,和阿常一起观察这一刻的新南市各处都发生了一些什么事。

“……已经买下这么多了?”当画面切换到沈定军那边的时候,邱成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是啊,沈总,你看我们是不是也在那栋楼买下两个屋子,到时候看看他怎么应对?”这回和沈定军说话的,并不是上回那个秘书,而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这时候他正一脸的谄媚,急老板之所急。

“先别动他,我们在那边养鸭场里的那些鸭子马上就要出栏了,这时候就怕有人使坏。”沈定军抬了抬手,说道。

“他要是敢动,咱兄弟几个就把他给剁了。”那年轻人作出衣服恶犬状。

“你知道什么?这两个人可不是省油的灯,几个月前就在新南河边,他们两个对上一群小混混都没落下风,而且我听说,他们跟乌龟黄还有点关系。”

沈定军说到这里,邱成的眉头忍不住皱得更深,这姓沈的挖得还挺深,连他们当初和那群混混打架的事情都知道了。

“我手底下的弟兄说,他们跟乌龟黄根本没多大关系,就是泛泛之交。”那个年轻人倒也不是吃白饭的,这时候他又说道:

“就是有一点,那姓邱的一直对外边那些人说,自己有几个朋友是开车跑货运的,但是我们的人到现在也没摸清楚他那几个朋友的底细。”

“这个事情你们再多留个心,抽两个手下,专门盯着他们这边。”沈定军吩咐道。

“知道了沈总,我的人办事,您尽管放心。”那年轻人连连保证。

“好了,没什么事你先回去吧,跟兄弟们说,让他们都打起精神,等这批鸭子顺利出栏了,到时候咱自己也留下一二十只,叫大伙儿也改善改善伙食。”沈定军又说道。

“哎,知道了,多谢沈总!”那年轻人喜不自胜。

等那人走后,沈定军便坐在他办公室里的真皮沙发上独自思忖起来。

他从南方回到新南市,对市里的一些势力,比如艾文海之流,他也并不是特别放在心上,放在艾文海有多少人多少地,在新南市有多少势力,他只要把自己手底下的鹰犬撒出去,自然都能查得清清楚楚,凡事只要知道根底了,他心里就觉得踏实。

而这个姓邱的年轻人,他虽然在新南市没有很大的势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他手底下那些人竟然摸不透这人的底细,这就让沈定军心里很不舒服了,尤其这人的窝点还在他们家目前最主要的一个养鸭场边上。

不止是沈定军心里膈应,邱成其实也觉得膈应,这两人真是相看两相厌,偏偏他们的地盘还挨得那么近。

邱成想了想,进屋给白老大打了一个电话。

“喂,白哥在吗?”

“头儿!有人找!”接电话的人连“喂”一声都不说,直接扯开嗓门吼了一句,喊他们头儿过来接电话。

“喂,请问是哪位?”电话那头,白老大很自然的又进入了业务员模式。

“白哥,是我,邱成,我想问问,你们这边还收稻米吗?”邱成说道。

“哎呀,原来是小邱啊,稻米当然要收了,怎么不收,哈哈哈,你这回能有多少,都给我吧,兄弟我给你个好价钱。”

白老大一听是邱成又找他卖稻米来了,顿时高兴得不行,眼下情况好转了,粮食也相对以前充足,稍微有点条件的人,都想着要改善伙食,偏偏现在才到九月份,全国大部分地区,都还没到收水稻的时候呢。

其实就算是到了那时候,今年大概也不会有很多稻米上市,因为开春那会儿,压根没多少人种稻子。

像邱成卖给他的那些质量上乘的稻米,他一般都不会放在店面零售,要么拿去拉关系,要么半卖半送,其实也是拉关系,这年头要想吃得开,光是混黑哪里能行?白道那边也得有人帮忙开路啊。

“白哥你要的话,肯定就都给你了,你的人什么时候过来提货?”邱成说道。

“我这边随便什么时候都行,最早明天上午就能到。”白老大爽快道。

新南市距离他们省城也不远,邱成每次卖稻米虽然都不算太多,但好歹也都是上百斤的,为了那么些稻米单独跑一趟,也没什么不划算的,何况他们在新南市也有其他业务,来回都能再捎带点其他东西。

“要不然后天吧,明天怕来不及。”邱成担心沈定军那边的狗腿子效率太低,明天上午还不能到位。

“那行,咱的人后天上午过去,你这回想换点什么?哈哈哈,新币要不?”白老大问邱成。

“新币不要,你让人帮我捎一批黄豆过来吧,我们这回大概有五百斤大米。”邱成前几个月忙着炼制“解百毒”,要不然就是往南方跑,家里种了几茬稻谷,都还没来得及销售。

至于新币,邱成现在肯定是不要的,他们家那箱钱拿去兑换了也有不少,根本不差钱。

再说了,目前新币的购买力的构建在政府有足够粮食出售给市民的基础上的,万一那天政府断粮了,新币马上就得跟着贬值,虽然眼下的形势确实是一片大好,但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

听说邱成他们这次能有五百斤大米,白老大很高兴,承诺会让人带一批好豆子过去,让邱成后天上午在家等着他手底下的兄弟过去。

第二天,邱成很快就在嘉园小区周围找到那两个眼线了,那两个人在六栋对面的一栋六层楼高的楼房中买了一套顶楼的房子,看他们添置的那些家具,像是打算在那里长期驻扎了。

听他们的小头目说,邱成这个人藏得很深,要查他的底细肯定不容易,让他们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不过他们的运气貌似非常不错,刚在嘉园小区里面住了一个晚上,就看到邱成他们那边有动静了。

上午九点四十,一辆中型卡车从嘉园小区外面那条小马路上开了进来,直直开向邱成他们那一栋,然后邱成他们很快就下来了,和车上的人稍微交涉了一下,就有几个年轻人从车上扛着麻袋跟他们一起下楼了。

那车上东西看起来有不少,这些人来来回回扛了很多趟,有时候也会从楼上带下来一些东西,不过跟他们扛上去的比起来,那真是少多了。

这两人假装不经意地下楼,看到那辆卡车,还装作吃了一惊的样子,走过去和开卡车司机攀谈。

“老哥,你们这么大的车,就咱外面那条小马路,也能进得来?”其中一个年轻人一脸惊叹地围着那辆卡车左看右看。

“怎么进不来?技术过关就能进的来。”那个开卡车的也是个年轻人,被他们这一夸,忍不住就有点发飘。

“哎,我倒也想连连这开车的技术,只可惜摸不着方向盘啊。”那人半开玩笑地摇头叹气道。

“哥们,你们这是打哪儿来的?”另一个人这时候就适时地发问了。

“嘿。”那个开卡车的年轻人得意归得意,到底也是在社会上混的,这时候怎么可能会一点戒心都没有,只见他把那两人打量了一番之后,说道:“自然是从你们惹不起的地方来的,不该知道的少打听。”

“随便问问,随便问问。”那两人听他这么说,知道是问不出什么东西来了,于是便打了个哈哈,很快离开了。

不过他们也没有就此放弃,当天下午就在小区里活动开了,还有乌龟黄他们在这附近也有一块地,也不是个个都嘴巴那么严的,一打听二打听,很快就被他们打听出一些眉目来了。

当天晚上,沈定军就从自己手底下的人那里得到消息了。

“什么?白老大!”沈定军表现得很吃惊,他大概真的没想到,邱成后面的人竟然会是白老大。

当然,事实上也不是,邱成跟白老大根本没多大关系,最多优点生意上的往来罢了。不过这时候他们都不知道罢了,邱成选在这个节骨眼上和白老大进行交易,目的就是为了让他们产生误会。

“是的,听手底下的兄弟们说,那个叫邱成的,好像是从他们那里进货。”回话的还是昨晚和沈定军说话的那个年轻人。

“白老大不能惹,叫他们都回来吧,往后见了那个叫邱成的,都给我避着点。”沈定军沉声道。

关于白老大这个人,沈定军也知道一点,别看他在省城那边的摊子铺得不算很大,那根可扎得深,关系广着呢,跟这个人对上,沈定军基本上就只有吃亏的份。

嘉园小区六栋1406的露台上,阿常看着玉镜里的画面,忍不住咧嘴笑了起来,虽然不太明白这其中的关联,但是他知道,邱成肯定是对这些人使坏了。

88.大龄插班生

等到新南市市民兑换新币的高峰期基本过去之后,邱成才和阿常一起,到距离嘉园小区最近的一家邮政储蓄银行去兑换了新币。

除了最高面额的十元纸币,他们还兑换了一点零钱回去,这些零钱的最小面额是一分钱,小小薄薄的一张纸币,做工却很精致,纸币上的花纹颜色也都很好看,阿常回家以后,把这些纸币一张张摆放在茶几上,兴致勃勃的看了好半天。

随着新币的推行和相对充足的粮食供应,整个市场又渐渐开始活跃了起来,移动公司和联通公司也都先后打开门做生意了。

过去的五年,虽然是灾难的五年,但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上也并不是全无发展,在这个九月份,很多电子产品又重新回到了国人的生活之中。

特别是一些新款手机,现在基本上是人手一个,相对于粮食的价格,它们的价格实在是太过低廉,玩手机的人多了,网络上就更热闹了。

邱成经常也会上网去了解一些信息。听一些网友说,他们国家这一次靠着出售“一线生机”的研究样本,从其他国家换回来不少粮食。

要知道研究也是有消耗的,当初邱成通过热气球和余宏柱之手给出去的“解百毒”毕竟是数量有限,这几个月过去,即使是那些当初获得过第一手资料的研究所,如今也都已经消耗得七七八八了。

而邱成之前往南方撒的那些“解百毒”,除了治病救人之外,也给当地一些研究机构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材料,当地政府每每让那些被邱成投放过“解百毒”的水井水塔配合研究,除了自家研究所积极取样之外,也没少制成样品往国外销售。

据说他们用这些样品换回来不少粮食,虽然每一份样品的价格终究是有限,但全世界那么多国家,每个国家有那么多研究所,积少成多,可以想象他们这回赚了有多少。

随着网络的活跃,网购也逐渐回到了人们的生活,不同于之前大家都只认同玉米面的情况,现在因为政府开仓售粮,定下几种主要粮食的价格,新币的价值也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可,货币流通起来以后,网购就方便多了。

邱成他们家也开了一家网店,专门卖各种辣椒酱和霉豆腐,之前的几个月中,王家做出来的那些霉豆腐现在基本上也都已经能够开坛了,每天都有霉豆腐出售。

在霉豆腐的销售问题上,王家那边现在基本上是不管,他们最近又把豆腐买卖做回来了,每天光是做鲜豆腐和霉豆腐,就要花费不少时间,邱成这边,就主动把霉豆腐的销售工作给包揽了下来。

他现在手底下有人,最多让周泉在平时挂挂阿里旺旺,那点打包发货的活儿在他们那里三两下就给干完了,反正光卖一个辣椒酱也是卖,再加一样霉豆腐也一样卖。

网络上的交易多了,快递业自然也就随之发展起来,刚开始的时候还有点混乱,邱成他们还丢过货,后来等他们市里其中几家快递公司慢慢把信誉做出来了,情况就有所好转了。

像他们新南市里面要是发一个同城快递的话,收费一般都只要二分钱,一个快递员收货送货,再扣去要上缴给公司的那一份,每天跑个二三十单,基本上就够养家糊口了。

不过邱成他们发得最多的,还是往省城那边的快递,省城那边的快递业发展得比他们这边快,在新币发行以前,那边就已经有几家快递公司做出规模来了,邱成往那边发货,还没碰到过丢货或者少货的情况。

这天中午,邱成和阿常喂过十五楼那几头猪,从楼上下来,回到1406,从冰箱里拿了几根冰棍出来,给楼下那些干活的人送去。

眼下已经进入了九月中旬,天气却依旧炎热,往窗外一看,阳光依旧刺眼。大伙儿干了大半天的活儿,也都出了一身汗,见邱成给他们送冰棍下来,个个都显得很高兴,尤其是陈婶子家那两个孩子和住在九楼的那个小孩。

冰棍是邱成从夜市里买回来的,本地人用绿豆做的,先把小绿豆加了白糖熬得软糯,再连绿豆带汤水冻起来,放在冰格里,插上木棒,一根才卖一分钱,市里的小孩也常常会缠着家里人给买。

邱成他们是收摊的时候拿着玉米面去换的,人家卖冰棒的其实也更愿意要玉米面,邱成给他一斤玉米面,他能给十五根冰棒。

推书 20234-05-23 :网游之职业托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