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后 下——报纸糊墙

作者:报纸糊墙  录入:05-23

只不过如此一来,邱成直接从夜市里买药苗回去种植倒是方便了许多,聚灵阵中灵气充裕,只要是带根的,还没死绝的,基本上都能种得活。

现在,一些本地能够生长的中草药,邱成根本不需要花精力去找,在夜市里随便逛一圈就能有收获。

像铁皮石斛还有石香薷这些中草药,总是在石缝里长出来的才特别好,邱成为了种植这些喜欢石头的中草药,还特地在隔壁的1505那个屋子堆砌了几个石头矮墙。

考虑到楼板承重问题,这些矮墙并没有堆得很高很厚实,只是在靠墙的地方稍稍堆砌了几个一米多高的石壁,石壁的缝隙里塞上一些泥土,再把这些药材种进去,一来二去的,花了不少功夫,等那些中草药在石缝里长成以后,绿色的药株和天然的石头相得益彰,看起来倒是挺不错。

自从邱成把十四楼的几个屋子囊括到楼上的那个大型聚灵阵之中,他就不再让周泉去那几个种植了中草药的屋子里干活了。

好在周泉还有那些田鼠要照顾,不去那几个屋子,他也不至于没有其他事情可干。有时候晚上吃完饭要是不出门的话,也会帮邱成他们磨辣椒面。

邱成和阿常会把石磨搬到沙发前摆放好,让他坐在那里边看电视边干活,屋里空调开得足,干点活也不容易出汗。

通常这个时候,邱成和阿常都会在露台外面待着,周泉大概知道他们每天黄昏时分都要在外面吹空调乘凉,露台外面搭了个玻璃房,还种了一架子豇豆,豇豆架子下面还有一些木筐,木筐里面种着的那些似乎是人参。

周泉知道邱成他们肯定有什么秘密,比如说露台外面的那些人参,又比如说邱成当初给他的那一枚“一线生机”。但他并不想去深究,邱成既然不想让他知道,肯定有他的缘由。

他这一次来新南市,能捡回来一条小命,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虽然今年才十九岁,但是这些年的生活太过艰辛,少年人也往往都比较早熟。周泉知道,邱成当初拿出一枚“一线生机”给第一次见面的自己,其实是冒了很大的风险的,作为这件事的受益者,他无论如何也不会让邱成他们因此而陷入危机。

对于邱成来说,家里多了一个周泉帮忙,他就能腾出手来做其他事情了。

现在十五楼一些日常的浇水施肥捉虫子的农活基本上都被阿常包了,邱成只有在播种和收获的时候才会忙碌一点。比较麻烦的田鼠养殖又交到了周泉手中,最近渐渐的,连家里做各种辣椒酱的活儿他也快要能够上手了。

邱成多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基本上就花费在修行和炼丹上面,每炼一次丹,他身上的灵力几乎都要消耗殆尽,平时一有空闲就抓紧时间调息打坐,这些天他已经很少再炼制玉石了。

就在这几天,南方某医院出现大批Y病毒感染者治愈病例的消息也像是长了翅膀一样,在各地传播开来。

新闻上也播放了这个事,只说出现了治愈病例,却并没有说是用什么方法治愈的。一时间,全国各地的Y病毒感染者纷纷往南方赶去,连那些住在新南市郊区寺庙里的感染者也在得到消息后的第一时间离开了。

当初邱成只往那个寺庙的水井里放了三枚“解百毒”,这些感染者虽然每天饮用井水,却也并没有出现有谁痊愈的情况,最多就是没有继续恶化而已。

有几个感染者精神看起来比先前稍微好了一些,大家也只当是住在寺庙里比较清静对精神有好处的关系。

不得不说,这些人一走,邱成也是松了一口气,其实他一直注意着这些人的情况,人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怎么着都不能让他们就这么死了,到了逼不得已的时候,他很可能也是要出手的,可是在眼下这种时候,贸然出手引人注意,对他们来说实在很不利。

南方那边暗潮汹涌,新南市最近却很平静,邱成手头上又积攒了一些“解百毒”,他寻思着,下一次是不是不要去上回那座城市了,免得被人发现。

沈星最近帮他收购了不少嘉园小区六栋的房子,按邱成说的,无论几楼都收,连车库也收,只要人家肯卖,他们就肯收,邱成最近正想着要拿这些屋子干什么用,就这么空着未免有些浪费。

“楼下的屋子要种点东西吗?”这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周泉问邱成道。

之前邱成带着他在十四楼那些屋子里干活的时候,虽然没说那些屋子要用来做什么用,但他看也看出来了,肯定是用来种东西的,现在楼下也有好几个向阳的屋子,是不是也可以利用起来?

“你先准备准备,等我过几天再弄些辣椒苗。”

邱成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在那些屋子里先种一批辣椒试试,他可以在十五楼的聚灵阵里先把辣椒苗种好,长到开始挂果的时候再搬到楼下去,暂时就让周泉照料着,能收多少是多少。

86.财路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邱成又和阿常去了几次南方,每次都是扒火车过去扒火车回来,投放“解百毒”的地方,也不一定都是医院,有时候是寺庙,有时候是教堂,有时候则是在一些因为感染者众多而被封锁的村子里。

去过几次南方之后,邱成发现,对很多Y病毒感染者来说,寺庙和教堂都是十分友好的存在,他们免费提供住处,甚至在一些有实力一点的寺庙或者教堂,每天还会给病人发放一点食物,虽然只是很少的一点,但是在当前这种情况下,已经十分难得了。

之前几年在临时基地里,宗教几乎没有发挥的余地,这一次在Y病毒事件中,他们都表现得很积极,还有一些寺庙和教堂和当地医疗机构合作,直接被改造成了临时医院。

后面这几次邱成他们再去南方,带的“解百毒”就比较充足了,邱成现在一天能炼制两到三炉丹药,每炉至少成丹十枚,他们十来天去一趟南方,每次至少随身携带“解百毒”数百枚。

这么多丹药,一般也不会只在一个地方投放,通常了解清楚一座城市的几个Y病毒感染者聚集地以后,他们会在那些地方分别投放几十枚。

正因为这样,最近这段时间,南方频频出现痊愈病例,而且分布极其没有规律。

一般要是有哪个寺庙或者教堂出现痊愈的病例,教徒们都要说,那是佛祖保佑或者说是上帝保佑,但是相关部门可不管这些,一旦听说哪里又出现治愈的病例了,第一件事就是把那个地方的水塔或者水井监管起来,然后派工作组进行取样化验。

若是确定这个地方的水源确实存在“一线生机”的成分,那不好意思,以后这里的水塔或者水井就必须要配合研究了。

这样的事情出现过几次之后,大家渐渐也都知道保密的重要性了,有些地方即使出现痊愈的病例,消息也不会很快就传播开。

邱成有一次逛一个论坛,听一个南方的网友说,他老婆上班的那家医院这阵子出现了几例痊愈病例,然后医院里的医生护士就拿着水桶水壶在医院里排队接了好多水拎回家,还有不少住院病人以及病人家属,还有医院附近的居民以及商贩参与其中,等相关部门赶到的时候,水塔里的水不知道都换过几回了。

还有网友说,自从他们市里出现了一批痊愈病例之后,外地人明显就多了起来,其中还有好多外国人,有些是来看病的,有些则是来采样的,毕竟当初邱成给出的样品也不是特别多,许多不够权威的研究机构不一定能够分得着。

这么一来二去的,不少人都知道那个余宏柱有水分了,但是人家当初也说了,那个丹药不是他自己炼制的,是祖上传下来的,也许还有别的家族也有这种丹药传下来呢?

而且,不管怎么说,当初通过他的手交出去的那几枚“一线生机”总是实实在在的,他是功臣不是罪人,没有人能因为这件事为难他甚至是唾弃他,至于那些已经到手的利益,那自然依旧还是他的。

邱成这个夏天过得十分忙碌,一边炼制丹药往南方各处去撒,一方面还要跟没事人似的,正常地维持着他们在新南市的生活。

说起来,这样的忙碌应该也不会持续太久了,因为国内外有不少研究机构都快要把“解百毒”研究透了,虽然有些物质在他们眼里看来十分新奇,但经过不断的尝试拼凑之后,听说O洲那边现在已经研究出了一种药剂。

虽然药性不如“解百毒”,但是对Y病毒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起码能够延缓病情的恶化,让感染者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如果他们坚持得足够久,说不定就能等到“一线生机”的秘密被彻底解开的那一天。

在嘉园小区六栋,如今很多屋子里都被邱成他们种上了辣椒,辣椒苗是在十五楼完成育种工作的,直到它们长到开始挂果的时候,邱成才会和阿常周泉一起,将那些辣椒一筐筐搬到楼下的各个屋子了。

那些屋子也都被做过了加工,通过镜子反射进屋的阳光,再加上墙壁上的金卤灯,这些光照足以供给辣椒的生长,每个屋子每天都能采摘一批新鲜辣椒,这些辣椒都会被加工成辣椒酱或者干辣椒面卖出去。

因为工作量的增加,他们还雇佣了两个人帮忙,其中一个就是住在201的陈婶子,还有一个就是朱燕明,因为邱成他们这里的活儿不重,工作时间也很规律,所以她俩当初在被邱成问起的时候,都是一口就答应下来了。

陈婶子年纪大了点,但是干活还是不错的,她的孙子孙女还常常不要钱给邱成他们做白工,不过邱成偶尔也会额外给他们一点吃的就是了,这年头的小孩子都馋得很,平时能有足够的玉米面填饱肚子就不错了,零嘴什么的基本上不用想。

朱燕明从前都是跟她丈夫一起到市里找活干的,自从沈定军他们在河边点起了黑光灯,她就每天晚上都去给乌龟黄他们捉虫子,不过要不了多长时间,那个活儿就越来越不好干了,因为去捉虫子的人太多,地方总共就那么大,虫子总共就那么多,一个晚上也挣不了多少玉米面。

这一天下午,邱成炼制完一炉“解百毒”,就和阿常一起去楼下走了一圈。

听说O洲那边研发出来的药剂已经在各个国家推广开来了,邱成终于也松了一口气,这几天他每天都只炼一炉丹药了,不会像前些时候那样忙得昏天黑地,有时候也会到外边去走动走动放松一下身心。

“呦,大老板来了。”陈婶子他们几人这时候正在九楼朝北的一个屋子里做辣椒酱,见邱成他们下来,就笑着打趣道。

“做蒜蓉辣椒酱?”邱成见她俩一个在搅辣椒,一个在搅蒜瓣,就笑着问道。

“可不是,哎,小邱啊,听说过些时候就要发行新币了,到时候你们家这些辣椒酱,你打算卖个什么价?”

朱燕明一边利落地往绞肉机里放辣椒,一边笑着和邱成说话,她这人说话利落,干活也很利落。

“谁知道呢,到时候看看情况再说吧。”

邱成也听说这个事了,新闻里边都播了,据说国家现在已经储备了不少粮食,等过些时候,在发行新币的同时,就要开仓售粮。

“哪一天来的?到时候我也去换点新币回来。”陈婶子问道。

“九月一号,这你还不知道?”朱燕明说着,就把绞肉机下面接满了的一筐绞碎的辣椒往旁边挪了挪,另外又拖了一个空筐子过来,坐回位置上,接着往那筐里绞辣椒。

“哎,有玉米面卖是挺好的,不过我看我们家那点子存款,到时候也买不了几斤,听说不是一千块兑一块啊?咱家里那点子钱,到时候才能换回来几块?我们家那老头从前还挺嘚瑟呢,就为了每个月五千多块的退休金,现在倒好,一兑换,就只有五块多了。”朱燕明说着,哈哈大笑起来。

她这一说一笑,屋子里其他几个人也都跟着笑了起来,话虽然是这么说,但是国家存粮充足了,能开仓售粮了,这毕竟是好事,大家心里其实都还是很高兴的,就算价格贵些,好歹饿不死人了不是?

“听说还有限额啊,每个人都只给兑换五千块钱的新币。”周泉正把她俩绞碎的辣椒和蒜头搅拌在一起装坛,这时候也搭腔了。

“五千块钱,换成旧币就是多少钱来的?五个亿啊?哎呀,反正跟咱没关系。”陈婶子听到这里,停下手里的动作,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最终还是放弃了,太多个零,算得她头大。

“哪里有五个亿,就五百万,瞧瞧你这算数,还敢教你那俩孙子呢。”朱燕明笑道。

“他俩还没学到五百万呢。”陈婶子浑不在意。

她那俩孙子孙女的爹妈白天基本上都在外头忙活,平日里都给她这个当奶奶的带着,陈婶子也不能总让他们瞎玩,有时候也教着认个字或者数个数什么的,他寻思着,等过些时候,外头太平点了,再把这两个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好在他俩岁数都还不大,也没耽误多少。

“哎,说真的,我公公从前有个同事,前几天过来找他了,让他帮忙兑换新币,到时候给点抽成。”朱燕明这时候又压低声音,对屋里几人说道。

“还能这么弄?”陈婶子显然没想到这一茬。

“怎么不能?说不定政府就是体谅咱老百姓不容易,才给咱想出来的这么一条财路呢。”朱燕明一脸的理所当然。

“往后再有这种好事,你也给我们介绍介绍。”陈婶子也有些心痒,反正他们家指定是没有五百万的,还不如帮别人兑换一点,挣点抽成,也省得新币推广以后,他们家户头上空空的,没点子存款。

邱成就在这个屋子里坐了一会儿,和他们说了一会儿话。

这中间,九楼那户人家的小孩过来了一趟,和陈婶子的两个孙子一起玩,等他爹妈下工回来了,夫妻俩一起找了过来,还跟邱成他们聊了几句,因为现在邱成他们在楼下的不少屋子里都种了辣椒,来来去去的次数多了,大家渐渐也都熟悉了起来,不像从前那么生疏了。

87.使坏

到了九月一号那一天,政府果然开仓售粮,各家银行也纷纷都在这一天开业,面向市民推广新旧币的兑换业务。

电力公司和水利公司也都纷纷发表了通知,在新币推行之后,相应的水电费也会做出调整,户头上还有余额的用户,只要没有超出水电公司定出的最高数额,就由他们帮忙兑换,若是超出了,水电公司会把多出的部分退还给客户,让他们自己前去银行兑换。

九月一号这一天,邱成他们没去银行,也没去售粮处,但是听嘉园小区里的人说,那些粮食也不是随便买的,每个人每个月多少粮食都有定额,大人小孩都一样。

之前在临时基地的时候,为了给每个小孩建立医疗档案,基地管理中心给每个未成年的孩子也都办理了身份证么,所以现在也不存在说小孩子没有身份证明买不到粮食的问题。

“一斤玉米面一毛二,十斤就是一块二了,哎呦喂,我的那点退休金,现在是连五十斤玉米面都买不了了,以后只好看儿媳妇的脸色过活咯……”

这天傍晚,小区里的三四个老头坐在楼下花坛边乘凉,其中朱燕明的公公就说了。

“咱这些老家伙的退休金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给涨涨。”另一个矮个子老头也附和道。

“哪就能轮到咱了,那些在职的还拿过去那个工资呢,再说了,有个几块钱就不错了,现在多少年轻人,一个月连几块钱都赚不到呢。”龙伯有些不以为然。

嘉园小区并不是一个很成熟的小区,这里面的住户总共就那些,其中老头老太太就更少了,所以有时候,这几个老头就算说不到一起,平时基本上也是一起行动的。

比如说每天晚上这个时间,他们吃过饭,就先要到楼下去乘会儿凉,等一会儿河边的黑光灯点起来了,他们再捉点虫子回去喂田鼠。

这四个老头目前的生活条件还过得去,要么有儿女撑着,要么在市里关系过硬,都不怎么需要担心会饿肚子,所以也不像一些别的老人那样每日为生活奔波,最多就是稍微干点活,帮衬帮衬家里。

推书 20234-05-23 :网游之职业托 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