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穿越 三)——猫小碧

作者:猫小碧  录入:10-25

和同侪辩论。那还是他第一次亲眼看到,有的人真的能够不打草稿就出口成章。所以即便是朱厚熜对杨慎的印象很不好,

却也不得不承认他的水准,绝对足够担任国立大学的校长。

再者,杨慎毕竟是杨廷和的儿子,就算是看在他老爹多年辛勤为国家工作的份上,朱厚熜也得给他一个好前程,才能让杨

廷和放心。杨慎这人十足的聪明,智商他是不缺的,虽说他的确有点愣,不过那也是因为他文人气息比较浓,脑子里面充

满了浪漫的细胞,思想自然就比较奔放活跃。了解得多了,朱厚熜也知道这个人人品其实不差,真的把他放到高位上,估

计也不会闹出什么丑事来——良好的出身从小的教养在那儿搁着呢,作为一个标标准准的高干子弟,他再怎么奔放不羁,

总还是要面子的。

所以最终朱厚熜还是点了杨慎接手国子监,杨廷和还装模作样的推辞了好几回。不过朱厚熜也能看出来,老头儿其实很开

心。也是,儿子将近四十了,也终于正儿八经地做上某部门主官了。更难得的是,当初得罪过皇帝,儿子还能有前程,实

在是不容易,可喜可贺啊。

第八十五章:太常寺卿

内阁和国子监,都还算是顺利找到了接手的人。至于太常寺,则必须要有一个细心认真又敬业的人来办。朱厚熜本来是属

意韩晥。

韩晥一开始跟着夏言在户部干活,不过他对于账务方面实在是没有才能,朱厚熜就又把他调到了礼部。

说起来,韩晥是世家出身,在礼仪这方面,考究起来还是很有两下的,这下子他也算是如鱼得水了,在礼部干得风生水起

。到如今他在礼部也做了不短的一段时间了,对于祭祀什么的,应该很容易上手。而年龄上他也算是适合,三十来岁,正

是精力最好的时候,太常寺的工作量虽然很大,估计还压不垮他。至于心性,韩晥是个挺安静的人,也是很细心的一个人

,在太常寺估计他也不会觉得工作繁琐而出差错,或者是耐不住寂寞。

只不过,韩晥去了太常寺,他在礼部的事务就要耽搁下来了。毕竟韩晥之前虽然也做过关于祭祀的工作,但是却没有接触

过太常寺,韩晥新官上任总也需要一段时间来熟悉和适应。太常寺的事情也实在不少,韩晥并不跟梁储似的,做了十来年

已经做惯了,效率高,他就算能够立即熟悉起来这边的事情,也是需要比梁储更多的时间来处理好相同量的工作的。

这样一来,礼部这边韩晥可能就顾不上了,他即便是正当壮年,精力也还是有限的,不是超人,一天有三十二个小时,多

少活儿都能干完,单是太常寺,就够他忙活的了。但是朱厚熜实在是不想让他丢掉礼部这一块儿。

现在礼部尚书仍旧是毛澄,这个人的行为让人讨厌,基于历史遗留原因,朱厚熜也的确不怎么待见他;但是礼部清闲,又

实在不是个容易出错的地方,弄得朱厚熜想找个借口送他回老家退休养老都找不到——朱厚熜还不想捏造子虚乌有的证据

诬陷毛澄,这样用对于自己的人品的抹黑换来毛澄的离开,朱厚熜觉得实在是不值得。

因此,朱厚熜就想找个人架空毛澄,掌握住礼部。

毛澄在礼部任职多年,人脉也基本上都存在于礼部之中,只要是把他在礼部的势力都吃下,这个人也等于就是个傀儡了。

朱厚熜把韩晥派到礼部去给毛澄打下手,就是为了让韩晥渗透到礼部当中去,同化毛澄的势力,随时准备着取而代之。如

果现在韩晥离开礼部,去太常寺,固然能够解一时的燃眉之急,但是事后总不能再把韩晥调回去吧?他好不容易适应了太

常寺的工作环境,总不能再找一个人接替他,重新适应一遍太常寺,那还不如直接不考虑韩晥。但是如果他就此离开了礼

部,那么这几年来韩晥的经营辛苦,也就白费了,同样是严重的浪费。

想了想,朱厚熜还是觉得礼部那边的事情比较重要。太常寺虽然事情多,关乎祭祀,大家又都比较重视,但是本质上对于

国家的影响还是比较小的。礼部就不同了,虽然也是个闲散的衙门,但是科考等一些重要的事情可都是这里在负责。再者

,身为六部之一,光看尚书的官衔比太常寺卿高出两级,就能让人体会到两者之间的差别。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那么韩晥还是需要留在礼部,继续他对于礼部的渗透工作,最终接手礼部。朱厚熜是下定了决心,要把六部都牢牢掌握住

可是,谁来接手太常寺呢?朱厚熜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方绪能让他放心。

方绪是个很聪明的年轻人,虽然他没有主持过祭祀,但是估计他看几次也就会了,朱厚熜对他的智商有信心。而且他很有

耐心,再麻烦的事情他也不推辞。他在刑部呆过,在吏部呆过,也在户部呆过。可能是运气不太好的原因,不论是在哪里

,他是面对着一堆最繁琐的基层事务,比如统计历年案件调查实证,核对官员基本信息,再比如查账。不过每一样他都能

办得妥当,让想挑他错的人,都没有毛病可挑。

所以朱厚熜觉得,太常寺这样比较麻烦但是又不能轻率对待的地方,就让方绪去就行了。方绪虽说还是个年轻人,比不得

梁储这样的老资格,但是把他放在太常寺,实在已经足够了。

太常寺的事情,耽搁一阵子还坏不了大事,有梁储的工作计划,让少卿先主持。但是长时间没有主官,估计就要乱了。太

常寺的少卿朱厚熜比较不看好,放在现代他就是个只会坐办公室看报纸喝茶的人,没有什么实际能力,也不怎么会钻营。

朱厚熜看过他跟梁储的相处模式,基本上是梁储一个指令,他才能有一个动作,要让他自己拿个主意,根本就不要想了。

现在还好,梁储的春季季度工作计划还有一个月才到期,这位只能按照上司安排做事的少卿,一时间还不至于手足无措,

但是过了这一个月呢?梁储可不能从地底下爬出来再给他制定一份夏季季度工作计划。于是方绪在三月结束之前,就得去

太常寺上工了。

要按朱厚熜看,太常寺的工作其实没有什么价值,方绪要真的只是应付一下,他也不觉得有多么不好。祭祀这种事情,在

朱厚熜眼里基本上除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存在,有个章程留下来,让后人知道中华文化之中有这么一项,知道祭祀是什

么样的,也就没有别的用处了。要是让他自己操作起来,还是经常性操作,那纯粹是找罪受。

所以朱厚熜本来觉得,让方绪在太常寺管着大局就行了,也像梁储似的,每个季度制定好一个季度安排计划,然后交给少

卿去操作就可以了。至于他的工作重心,现在还是应该放到给朱厚熜帮忙上面来。

但是方绪不这么认为,他没有理解朱厚熜的意思。作为一个标准的明代知识分子,他虽然跟着王守仁学习了好几年了,但

是也没能学会王守仁的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他认为祭祀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比起处理朝政,重要性都不相上下。于是既

然皇上让他做了太常寺卿这么重要的工作,他就得好好地把太常寺的事情办好,事事都要细心认真,亲历亲为。

再加上他毕竟年轻,虽然嘉靖五年新一次的科举之后,他已经不是朝中资历最少的了,但是比起来和他处于相同官阶上的

其他人,不论是年龄还是资历,他都是要欠一点的。所以方绪办事一向小心谨慎,生怕有一点纰漏——这和有点随随便便

的徐阶完全不同。

于是当方绪到了太常寺,他就一心一意扑到了太常寺的工作上。朱厚熜倒是有心让他继续分担一下自己的工作,但是看着

方绪每次上朝的时候,因为熬夜工作而变成红色的眼睛,他也有些于心不忍。方绪已经够努力了,不该再给他增加负担了

因为除了太常寺,方绪在吏部和翰林院也都还挂着职,实在是工作繁忙。再让他给自己帮忙,朱厚熜觉得这孩子估计连吃

饭喝水上厕所的时间都没了——不说睡觉,是因为他现在睡觉的时间都很少——于是朱厚熜也有些不忍心。

朱厚熜知道自己担任着大明皇朝最高长官,本身就是个最大的剥削阶级,哪怕他的心态再怎么贫下中农,也改变不了这个

事实。所以他在使唤手底下的大臣们的时候,总会有点黯然——这可是他作为剥削者的实证了,他就这么从一个社会主义

好青年变成了资本家。

虽然有了关于自己是剥削阶级的认知,但是朱厚熜也不能可着劲儿地剥削人家,要不他自己都觉得良心上过不去,于是哪

怕是身为劳模非常热爱工作的杨廷和,不到万不得已,朱厚熜都不会要求老人家加班超负荷工作。对于方绪,他当然也不

能仗着人家年轻,就无限制的压榨人家的剩余价值,叫他一天二十八小时的工作。

不能把手里的活儿推给方绪了,朱厚熜就得自己干完所有活儿,这实在是累死人。于是不愿意坐以待毙的朱厚熜必须要重

新找到一个人,能够和方绪一样,分担他的政务。

对于这个人的人选,朱厚熜实在是非常看好徐阶的。

为了寻找助手忙活了一阵子之后,朱厚熜算是看清楚了。几个心腹重臣说什么大家都忙没时间,或者是想要退休把手上的

事情交出去,再或者是皇帝大了该独立了,都是借口。估计这几个人就是想要让朱厚熜自己去找下一任的辅弼之臣。

虽然现在新一代的臣子里方绪和徐阶都是很不错的,嘉靖二年和嘉靖五年的两科进士里面,也着实有几个可以培养一下的

。但是这几个人里面,除了徐阶和方绪之外,其他人跟朱厚熜也不是很熟悉——方绪和朱厚熜的熟悉程度或许还得打个折

。即便是现在他们有些已经能够接触到朝廷的高层了,但是朱厚熜并不了解他们的特点。

彼此之间不熟悉,就需要熟悉起来。毕竟朝廷选拔人才,总要有用他们的时候。现在如果不能尽快熟悉起来,彼此适应,

等到出了什么急事,仓促地派新生力量的臣子们上阵,光是磨合期就得坏多少事。

再者,大概杨廷和他们几个的确是想要朱厚熜赶快独立了。应该就是从现在,培养他独立的选拔自己身边的辅助者开始。

朱厚熜知道方绪有才,是因为王守仁看好他,并且像带徒弟一样带他;朱厚熜和徐阶熟悉,一方面是因为徐阶的脸,另一

方面也是因为科考过之后,杨廷和提起来徐阶就没口子地夸他;朱厚熜能够放心让韩晥去礼部,也是因为他的老上司夏言

给他打了保票。

现在朱厚熜身边年轻一代的臣子们,大多数是被老一代的重臣推举出来的,朱厚熜自己发现并且委以重任的,基本上没有

。如今朱厚熜身边最为倚仗的臣子们,最年轻的夏言都要比朱厚熜大上二十五岁,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们会走在他前面

,这是必然的。等老大臣们都不在了,朱厚熜再学着自己发现人才,提拔新的臂膀,或许就来不及了。

不过这个担忧可能还要靠后,毕竟新生代的臣子们逐渐成长起来,总有一天能够替代现在的阁臣们,为皇帝择选良才。更

为关键的是,现在朱厚熜需要培养起对于人才的辨别能力。一个人是装出来的有才,还是货真价实的能干,或者一个人有

没有掩藏自己的光华,这都是身处高位的皇帝所应该能够鉴别的。可能是当初毛伯温的事情让杨廷和他们几人都记忆犹新

,于是对朱厚熜的眼光持不信任的态度,现在才会让他锻炼自己评判人才的能力吧。

而且,如果是皇帝自己慧眼识珠,选出来的臂助,那人就算再怎么恃才傲物,也会对皇帝有一种感激之情,这样降服起来

比较容易。毕竟知遇之恩是一生之中最难忘的,在一个天纵之才尚处于寒微之时就发现他提拔他,那么他这一辈子,基本

上都会对皇帝忠心耿耿了。

除此之外,看着梁储的灵位,估计王守仁和杨廷和都会和自身相比较,产生联想。

杨廷和年纪也不小了,人生七十古来稀,他的人生的第七个十年也都过了一多半了,这在明代已经算是长寿了。这几日看

他有些咳嗽,神色也有些郁郁不宁,杨廷和还不知在胡乱想些什么,可能因为小小的感冒就已经开始在家里准备丧葬所需

了。

王守仁虽说比杨廷和年轻个十多岁,但是他的身体比杨廷和要差多了。他打从三十多岁就有肺病,拖到五十,也不容易了

。虽然现在看来一直都还挺好的,即便是在贵州征战时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发展,但是这种事情,宁可想到最坏的情况。

如果现在他俩也跟梁储似的,一两天内就撒手而去,留下没做完的烂摊子,皇帝要想现找个人帮着收拾,也难了。还不如

现在就让皇帝找好备胎,真的到了事前,也不慌张。

于是综合了种种方面的考虑,朱厚熜下了决定。

徐阶的确是很好的,他很了解他,又很伶俐,办事牢靠,再加上为人风趣活泼,如果真的把他弄回来帮忙,一定有助于身

心健康。

只是这样一来,可就辜负了大臣们的愿望和心意了。

第八十六章:助手人选

在不熟悉的人里面找助力,这才是锻炼能力的途径。如果现在朱厚熜把徐阶召了回来,那也还是熟人,而且是年轻臣子里

面他最熟悉的一个,根本就达不到选拔新的人才,锻炼眼光和招揽人心的能力这一目的。

而且,目前徐阶的官职已经到了他这个年龄官员们能够达到的顶峰了。入朝四年,就已经是正三品的兵部左侍郎,才刚刚

二十四岁,坐电梯也没有他升得快。

要是把他调回京城,就必定要说到他在西北促成互市的功劳,到时候要不要再升?

不升的话,实在是说不过去,不合规矩也对不起徐阶在西北忙活几年的功劳,而且朱厚熜让他去大同,本来就是想让他去

赚点名声和升迁的资本的,如果现在不因为这个嘉奖他,那么徐阶去大同的最大的两个目的之一,就丧失了。

可是要是升他的话,还能升到哪里?从二品?那是禁军统领。正二品?那直接就是尚书了——总不能让徐阶做太子少保。

所以还不如让他先在西北呆着。一方面继续负责刚刚开始的互市,他毕竟比别的人都熟悉这些,有他做这些工作,朱厚熜

也放心。另一方面,在杨一清身边,徐阶也必定能学到很多东西——就拿上次策动鞑靼政变的事情来说,本来是徐阶的主

意,但是实际执行的时候,杨一清的计划却要更完备一些,这就是经验的差距。

作为一个二十多岁没有什么显着政绩的年轻人,朱厚熜选择他作为自己日后股肱之臣的重要人选不是没有道理,仅凭着对

他的好感就贸然决定了的。徐阶是有天赋的,只是他还需要时间和磨练,把天赋(genius)发展成才能(talant)。

出于对蒋太后的顾虑,徐阶回京的事情,也必须暂缓,起码要等到蒋太后已经忘了这个人,或者是蒋太后已经完全对他无

能为力之后。现在的蒋太后,毕竟不是徐阶能惹得起的,但是他在当年更加弱小的时候,还不知厉害的时候,就已经惹了

人家的儿子了。

朱厚熜笃定确定以及肯定地说,即使当时蒋太后不知道徐阶在御花园跟他说了什么,已经隔了这么长时间了,蒋太后也必

然已经调查出来整个事情的始末了。

以她的智商,就算猜不出徐阶是在告白,但是她一定已经得出结论,徐阶知道朱厚熜喜欢夏言,只是这样,她就不可能不

防备这个知道了她儿子隐秘的人。

哪怕现在朱厚熜已经开始用自己的人替换蒋太后的眼线,曾经的窥视也是已经发生了的事情了。蒋太后的力量再薄弱,对

推书 20234-10-25 :天下乌鸦一般黑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