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俩气氛融洽,还相视而笑,而一旁躺着的天寿帝,正在毛骨悚然的看着他俩。
他们在说什么啊。
他们、他们难道还想杀朕吗?!
朕是天子,是真龙,是皇帝!
你们大逆不道,你们罪大恶极,你们、你们都会有报应的!
闻士集,你这个蠢货,你也该死!你怎么就看不出来,朕被他们囚禁了啊!
还有孟昔昭,孟昔昭,孟昔昭!——
天寿帝恨不得亲手掐碎他那脆弱的脖子,然后恶狠狠的咬下他身上的肉,一口一口的咽下去,就是他,和崔冶那个畜生,伪造月娘的诗词,害了甘太师,也害了他!
可恶,可恶啊!————
孟昔昭察觉到什么,他扭过头,发现天寿帝正用仇恨的眼神看着自己,他愣了一下,然后乐了:“居然都能睁眼了啊。”
苏若存也看过去,顿时紧张起来:“我把药喂给他了!”
孟昔昭摆摆手:“别怕,可能是产生了抗药性,也可能是看见我,他太生气了,情绪一爆发,药力就被压制下去了,大不了每日再多给他一粒,反正还有很多,足够吃到他驾崩了。”
天寿帝:“…………”
他仇恨的眼神瞬间惊恐起来,孟昔昭弯下腰,仔细的看着他的眼睛,把他看得身上都快出冷汗了,孟昔昭才微微一笑:“我知道以你的性格,你是不会反思自己有什么问题的,你只会觉得,是这天下人都负了你,错全在别人身上,与你无关,对吧?”
天寿帝僵硬的看着他,他当然是说不出话来,而孟昔昭歪了歪头,继续说道:“但我也知道,你有什么弱点。”
嘴角的笑容加深,孟昔昭跟他凑的更近,看着他的瞳孔因为恐惧而缩紧,然后他才再度开口:“我会给你选一个良辰吉日,然后再送你上路,而在你上路之前,我会请大相国寺的法师来,给你念经,念那种镇压恶鬼的经,让你直接下地狱,永世不得超生;至于你的尸骨,待你死以后,我会命人偷偷的挖出来,烧成灰,然后埋在应天府城门前的土路上,让你被千人踏、万人践,每一日,你都能体会到什么叫粉身碎骨之痛。”
说完了,孟昔昭施施然的起身,发现天寿帝眼圈泛红,嘴唇哆哆嗦嗦,脑门上还起了一层冷汗,也不知道是不是吓的。
孟昔昭冷笑一声,做足了恶毒的模样,然后转身离开了。
唯物主义战士必然是不相信这些的,但,他信不信无所谓,天寿帝信就行了。
心里哈哈大笑,孟昔昭走得相当痛快,而苏若存目送他离开,然后又把视线转向了一旁的天寿帝。
看他一副胆小如鼠、比乡下农夫还不如的模样,苏若存再一次认清了一个现实。
所谓受命于天的皇帝,当他受制于人的时候,也是卑微如蝼蚁的。
元宵之前, 崔冶力排众议,把孟昔昭早就编写好的新农书颁发了出去。
由农部、户部和国子监共同负责,先刊印, 然后发到各州各县,让外面的知县老爷们, 去思考怎么教会老百姓的问题。
这肯定是要人教的, 毕竟,大齐人里, 十个有九个,都是目不识丁的文盲。
士农工商, 虽说农排的也挺靠前, 但太子不一上来就关心士人,反而如此的关心土里刨食的农民, 这让标榜读书人的某些群体不太满意。
不过,仅仅是不满意而已,还没到十分抗拒的地步, 所以, 他们也就是意思意思,嚷嚷了两句, 然后就没什么动静了。
说到底, 刊印农书走的还是国库的账目,而凡是考中了秀才的, 家里都有田地,农民把粮食产量提高上去,对他们这些地主老爷来说, 也是有好处的。
这种心态上的微妙区别,就是阶级带来的问题了, 匈奴是奴隶社会,所以贫富差距越大,他们国家越稳定,而封建社会看起来是比奴隶社会好一点,但也没好到哪去。
上层人士依旧需要靠着压迫底层,看着底层每日经历的苦难,来得到心理上的优越感。
孟昔昭从没想过要改变这一点,不是他不想改,而是,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社会的变革不是动动嘴皮子就能完成的,天寿帝都任性成那个德行了,好像全天下都会听他的话,可当他想要废后的时候,他成功了吗?不也是灰溜溜的就认输了。
整个社会如同一个大型游戏,孟昔昭作为有高权限的人,他可以设置一些活动,也可以来个版本大更新,借此让大家生活的更好一些,但他要是企图从源代码、也就是社会结构上下手,比如,不知死活的引入民主制……呵呵,哪怕崔冶保着他也没用,说不定他俩还能被活埋在同一个坑里。
历史发展是螺旋上升的,没有坐着窜天猴一下子升到巅峰,从古至今空想家有的是,人家的理论也没什么问题,后世人往往能给出很高的评价,然而在他们当时生活的年代,那就是异端,一提出来,就要被疯狂针对。
但这也不代表孟昔昭就什么都不做了,决定彻底放弃、躺平;他一直都在做啊,他引导那些有天赋的人,让他们自发的动脑筋,人人都想过好日子,但在没有条件的时候,大家只能过苦日子。
当适当的工具出现了,人们就会出现购买欲,强大的购买欲,又会激发创作者的激情,一开始只是很不起眼的小东西而已,人的学习能力如此强大,很快就会有人总结出一套理论,再有别的人根据这套理论,继续往深里发展,慢慢的,科技树就点出来了。
孟昔昭可以保证,自己和崔冶还在朝的时候,他会一直敦促崔冶,让他鼓励这种学术的发展,但他没法保证后面的人也会这么做,还是那句话,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他已经做到了自己能做的,剩下的,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毕竟不管现在他设想的有多好,未来都会出现一个蠢货,把天下再一次搞得乌烟瘴气,或许这蠢货会一百年、乃至几百年以后再出现,但有一点孟昔昭能确认,那就是他肯定会出现。
叹口气,孟昔昭翻看着让庆福买回来的样品,此时已经有了活字印刷术,但由于活字印刷术成本太高,而且麻烦,最常见的,仍然是雕版印刷术。
这本就是印刷出来的,书封上印着书名,还有作者。
一共俩名字,第一个是他的,第二个是石大壮的。
孟昔昭:“……”
看着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这本书上,孟昔昭感觉可羞耻了。
毕竟他认为,自己顶多算个主编,主要的内容,都是他从别人那里摘下来的。
自从崔冶常驻文德殿之后,孟昔昭也几乎是常驻东宫了,前段时间忙到脚不沾地,后来稍微松快一点,崔冶又不让他离开,他还有他的理由,说什么他的耀武扬威、就是给其他朝臣的震慑……
此时他们就坐在同一个房间当中,崔冶抬起头,看见孟昔昭盯着书册表情复杂,他想了想,问道:“二郎,可要用午膳?”
孟昔昭看他一眼,并没有被他转移注意力,“以后这种事可以不要署我的名吗?”
崔冶:“这本就是你的功劳,为何不能署你的名?”
孟昔昭:“……我不欲争名夺利。”
而且他要脸,他一个对农业一窍不通的人,居然被放在和石大壮一样的地位上,作为知道自己真实水平的人,他真的很难照单全收。
崔冶拧眉:“可是二郎声名狼藉,部分百姓对你有误解,你难道不想让全天下的百姓都爱戴你吗?”
孟昔昭:“……”
他面无表情道:“不想。”
他又不是闫顺英,没有那么膨胀的虚荣心。
崔冶盯着他,似乎是发现他真的不在乎这些,顿了顿,他敛下眸:“二郎不为自己考虑,也不为我考虑考虑吗?”
孟昔昭古怪的看他,就差在脸上直接写了,关你屁事?
崔冶:“……我欲与二郎同甘共苦,冬雷震震才敢绝,往后的每一日,我与二郎都会同进同出、相依相守,这也是你给过我的保证,在这种情况下,二郎的名声,便是我的名声,二郎如此的不在意,莫非是并未把这保证放在心上,还记挂着功成身退、便离我而去的心思?”
孟昔昭:“…………”
年前,某一晚他喝多了酒,没有回府,和崔冶说了半宿的话,两人推心置腹,本就深厚的感情再次升温,孟昔昭脑子一热,就立下了誓言,他知崔冶的心思,他也不愿与他永远都恪守君臣之礼,待尘埃落定,他就住进皇宫来,与崔冶日日相守。
这段感情不是单向的,他也心悦于他,所以,他不会再让他委曲求全了。
崔冶那一晚简直是心花怒放,自己还没提呢,孟昔昭竟然就主动退让了,其实他都做好了孟昔昭死活不同意,他可能要睡一辈子冷被窝的准备,没想到啊,幸福来得如此突然。
孟昔昭有个毛病,真情流露之后总会尴尬一阵子,崔冶知道他不会食言,所以贴心的没再提过,今日贸然提起,果不其然,孟昔昭神色不自然起来。
崔冶完全没有收回这句话的意思,两人静静对视,最后,孟昔昭心虚的低下了头:“我没这么说,你心思太敏感了你知道吗?唉算了,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
崔冶听了,微微一笑。
农书效果如何,要等秋收才知道了,而对石大壮的赏赐,崔冶没等到秋收才给。
他给了石大壮一个员外郎的官职,这官职不是实职,更像是一个爵位,不用过去上值,有田产有俸禄,可以按时领钱粮。
这应该是朝堂当中最低的荣誉官职了,才七品,但对石大壮这种两年前还在哼哧哼哧种地的老农民来说,那就是一步登天。
看着他对自己痛哭流涕的道谢,孟昔昭把嘴里的话又咽了回去,要是让他知道,这不过是一个前瞻赏赐,等到秋收之后,看见真正的成果了,崔冶还准备真的给他封一个五等子的爵位,石大壮怕是能当场激动的厥过去。
不管怎么说,看见他这么高兴,孟昔昭也被感染的高兴了不少,他一高兴,就回东宫去,开始奋笔疾书。
崔冶从文德殿回来,看了一眼他写的内容,本来都把脑袋挪走了,一下子,他又默默的挪了回来。
孟昔昭在写天寿帝的罪己诏。
他给天寿帝安排的剧情是,卧床一个月,身体痛苦不堪,老做噩梦,想起当年被他亏欠的人,以及他错信的人,如今他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了,这都是他偏听偏信、残害忠良的报应啊,所以,为了自己能好起来,他要写一份罪己诏,向他害死的詹大将军道歉,为他平反,让他早日安息。
虽然有那么一点点的ooc,但人在生病的时候,本就是没有逻辑的,更何况,天寿帝的目的是为了早日康复,而不是真的心诚悔过,这也不算太出格。
当然,天寿帝这个德行,肯定是不能亲自写的,所以,他先写一遍,然后让秦非芒誊抄下来,再拿去给朝臣看。
至于天寿帝他口不能言、手不能写,每日除了哆嗦什么都做不了,秦非芒是怎么知道他有这种想法的,这也容易解决。
此时此刻,华宁殿里就在上演类似的一幕。
某位老臣过来看望天寿帝,苏若存坐在龙床边上,握着天寿帝时不时就颤一下的手,这个老臣本来还不习惯跟这么年轻的后妃面对面,但是很快,他就不这么想了。
因为他发现,要是苏若存不在这里,他压根就看不懂皇帝的意思!
老臣泪流满面的说完了吉祥话,无非就是祝陛下早日康复之类,苏若存听完,转过头,看着天寿帝那张略显浮肿的脸。
端详一会儿,谁也不知道她在端详什么,只听她笃定的开口:“陛下说,况卿有心了,朕今日感觉好了一些,你就不要再哭了,年纪大,哭起来太难看。”
老臣:“…………”
虽然不中听,但确实是天寿帝一贯的态度。
天寿帝却差点被苏若存气死,他的手被苏若存攥在手心当中,用的力气还特别大,他废了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让小拇指稍微的颤上一颤。
老臣注意到了,苏若存也注意到了,她先看了一眼不再动作的手,然后再次看向天寿帝的脸,由于太累,他那半睁的眼皮都不颤了。
苏若存顿时转过头,对这位老臣说:“况大人,陛下累了,就不留您了。”
老臣一脸懵逼,正想问问天寿帝是不是这个意思,然后,他就看见力竭的天寿帝,绝望的合上了眼皮。
老臣惊呆了。
原来世上真有心有灵犀这一回事啊!
第138章 失态
仲春十五, 也就是大齐的花朝节这一日,对孟家来说,出了一件大事, 谢原他爹谢幽,请了一位族中的远房婶娘, 来替谢原提亲。
庚帖什么的早就交换过了, 彼时也不需要女性长辈出面,但这提亲, 没法让谢幽独自前往,只好在自家的亲戚堆里, 扒拉出来这么一位勉强能走动的。
天寿帝病重, 太子执掌朝政,明面上, 耀武扬威起来的只有孟昔昭,但真正能称一句阔起来的,还是要属谢家。
不声不响的, 谢家透明人一样的待遇就消失了, 曾经不再联系的友人,又开始跟他们走动, 而曾经恨不得给他们全家改姓的亲戚, 也热热闹闹的找上了门来。
房陵郡公谢传依然是闭门谢客,谁来都不见, 谢幽倒是很想效仿老父,但,面对现实吧, 他没那个脾气,也没那个胆子。
苦日子过多了, 即使现在日子好起来,谢幽心里也依然绷着一根弦,不敢让自己放松,他怕如今不过是昙花一现,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更大的灾祸降临到自己家头上。
好在他不止一个儿子,谢原帮不上忙,他能挡掉自己身边的人就不错了,但谢韵可以,自从去年六月,太子带着南诏皇室凯旋,谢原跟着一起回来,然后关上门,和谢韵谈了一个晚上,第二日,谢韵眼底青黑、一脸烦躁的走出大门。
虽说看起来十分的不耐烦,但他还是听了谢原的话,推掉大多数的红颜之约,老老实实的开始在家里念书,当然,狗改不了那啥,他还是会偷偷的出去约会美人,至少次数已经大大降低了。
谢韵也是有天赋的,曾经荒废的书本,到他手里,不过两个月,就重新捡了起来,他这个年纪正是精力旺盛的时候,发现自己水平还可以,他顿时就膨胀了,决定参加今年的乡试。
他是童生,但没有考过秀才,在他看来,他去考,绝对是手拿把掐的。
然而谢原回家以后,听到弟弟的雄心壮志,皱了皱眉,又把他叫到自己的屋子里,跟他耳语两句。
可怜的谢韵,再一次受了打击。
原本还挺亲热的书本,此时也不能让他提起兴趣了,正好,撞上那群厚着脸皮回来、企图继续跟他家走动的白眼狼们,谢韵撸起袖子,把他爹推一边去,自己就冲上了战场。
普通人怎么可能说得过在欢场混过的谢韵,几乎所有人都是被他羞辱走的。
即使这样,谢家也没有再冷清过了,被骂两句算什么,只要能和未来皇帝的母家交好,别说骂两句,就是打两下,他们也高兴啊。
甚至有那急功近利的,都开始琢磨着私底下去跟太子建议,让户部拨款,把谢皇后的陵寝好好修一修。
孟昔昭得知这些事,满脸都写着无语。
真是用实力演绎,什么叫做人走茶凉啊,而且天寿帝还没走呢,这茶就已经凉透了。
作为一个上过九年义务教育,又陪着家里人看过好多好多古装剧的人,孟昔昭其实一直都有种误解,他总觉得古代皇帝地位非常高,跟神一样,人们不敢推翻他,所谓造反,是非常艰难而且非常讲究时机的事情。
但实际上的情况是,确实,皇帝地位非常高,然而普遍之下,大家效忠的是“皇帝”,那就是那个皇位,一旦现任皇帝离开了那个皇位,大家的目光,依然会继续停留在那个位置上。
反正这是家天下的世界,先皇下去、新皇上来,从古至今,一直都这样啊,这个逻辑没什么毛病。
要是天寿帝的品行好一点,说不定愿意追随他这个人的臣子,也会跟着多一点,但……唉,谁让他这些年尽造孽了呢,哪怕是最忠心大齐皇朝的人,在听说他病重以后,第一反应都不是为他难过,而是寻思着,太子是个什么脾性呢?他能把天下治理好吗?
其中典型,就是孟昔昭的外祖父,作为跟着父亲、与开国皇帝一同南征北战的老臣,吴国公是绝对的保皇党,这大概也是原书剧情中,得知自己女儿女婿一家被皇帝尽数杀掉以后,他被活活气死的原因之一。吴国公厌恶一切企图动摇大齐皇朝的人,之前谁都不在乎江州动乱的时候,他老人家就发过言,说要不是他闪了腰,他绝对要上战场,宰了那群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人。
但是,同样也是他,在得知太子掌权了,还把他外孙子提成正三品左散骑常侍之后,哈哈大笑着捋胡子,吩咐厨房,晚上给他烤只羊吃。
幸亏国公夫人还算精明,一听他笑,就把他嘴捂上了,这才把这事只控制在李家与孟家之间,要是传出去,他老人家肯定是没事,毕竟地位高、也退休了,但孟旧玉、孟昔昭等人,估计就要受攻讦了。
孟昔昭意识到自己的认知有差错之后,挑了挑眉,盯着自己写好的那份罪己诏,然后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把罪己诏发布的时间推前了。
就是花朝节这一日,本来他应该回家去,跟其他人一起,带着礼貌的微笑,听谢家那位婶娘夸赞自家的娇娇,但他留在东宫当中,作为天寿帝“忏悔”的见证人,慌慌张张的跑去文德殿演了一场戏,说天寿帝要下罪己诏。
他表现的十分惊慌,而且说的特别严重,仿佛天寿帝是回光返照了,得知这个情况,大家自然顾不上去思考罪己诏是怎么回事,而是集体前往华宁殿,准备聆听天寿帝最后的遗言,额,准确的说,是听苏贤妃转述天寿帝的遗言。
然而等他们过来的时候,华宁殿里人来人往,苏贤妃在一旁默默垂泪,窦院判则背对他们,一直诊脉,就是不说话。
好不容易出了结果,窦院判却告诉他们,陛下脉象有些紊乱,如今已经平静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被遛了这么一圈,众人全部懵逼起来,心情大起大落之下,他们这才想起罪己诏,皇帝不会说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哪怕回光返照,也不能让他重新开口了,那罪己诏到底怎么来的?
苏贤妃擦干眼泪,哽咽的告诉大家,是陛下醒来之后,强逼着自己抬手,然后在她手中,一笔一笔的写了一句话。
——朕错怪他了,朕要为他平反,下罪己诏,詹慎游,朕不想再看见他了。
满朝文武:“…………”
这是都开始出现幻觉了啊。
不难想象皇帝看到的幻觉到底是什么,毕竟他把詹将军害得那么惨,这人一心虚,梦里的形象也会跟着丑恶起来。
大家互相看看,都感觉心情十分微妙,罪己诏这种东西,一般都是出现天灾、或者人祸达到某种巅峰,皇帝才会不情不愿的写一份这东西,如今天下太平,却要来这么一出,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啊?
一般的大臣是不反对也不支持,司徒桓和闫顺英则在思考这事能给他们带来什么好处。
真正强烈反对的,就是耿文锦一个人。
没错,就他一个人。
自从过了年,尚西关就没从鹌鹑的状态里脱离出来过,此时听了这么恐怖的事情,他居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也不能说没有反应,他把头低的更低了,身子也颤了一下,似乎他听到的不是别人说的话,而是第二只靴子落下的声音。
耿文锦没他这么丧气,在华宁殿当中,他就大声反对,全然不顾天寿帝还在那边躺着,崔冶做足了孝子的模样,正坐在床边看着天寿帝,那药只是让他躺着,不能动,下多大的剂量都是不能动,意识却仍然清醒,也就是说,刚刚这群人说的话,他全都听到了。
崔冶望着他,听见耿文锦如此失态,他登时扭过头,训斥耿文锦:“耿枢密,在御前大声喧哗,你是不想要命了吗!”
脸红脖子粗的耿文锦这才反应过来,像个被掐住脖子的鸡,顿时发不出声音来了。
詹慎游平反不平反,对这些活人来说,关系不大,一来他是武将,他那唯一的儿子,如今也是武将,二来他们也知道,大齐皇朝如今名声真的太差太差了,虽说还影响不到朝臣实际的利益,可谁又想跟着背骂名呢。
最惨的孟旧玉不提,他们这些孟旧玉的同僚,其实也挨骂了啊,老百姓可不管他们有没有帮着抄家,他们就认一句话,天下乌鸦一般黑。
也就是跟耿文锦平时交好的那些大臣,想要帮他说句话,然后就是给他送过贿赂,不想打仗只想升官的废物武将们,想要把他给保下来。
耿文锦之前就有预感,现在更是觉得预感成真了,他以为自己死定了,回到家里以后,恍恍惚惚的,甚至开始思考是逃、还是奋死一搏。
管着枢密院的他自然知道应天府兵力如何,也知道丁醇看上去风光无限,其实他领的都是外面的兵,比不上一直留守在应天府的真正精锐。
但是在应天府里面起事,太难了,名不正言不顺,而且一不留神,手下的人就容易反扑,不如找几个靠谱的人,带一部分兵力出去,跑到太子暂时无法控制的地方,然后再慢慢筹谋……
即使那样很可能也只是延长他的死期,那他也不想明日就死。
耿文锦的脑中有模糊的计划开始成型,他甚至想好了自己要去找谁,尚西关他不考虑,就让他死在应天府好了。
而就在他过着脑袋里的名单时,东宫侍卫到访,说是太子请他进宫,有事相商。
毫不夸张的说,耿文锦头发丝都要竖起来了,他以为他要去赴鸿门宴,连明天的太阳都看不到了。
但不去又不行,时间太短,他连正经的计划都没想出来。
最后,他战战兢兢的到了东宫,却见到了一个对他温和有礼的太子。
太子把他扶起来,周围没有第二个人,他对耿文锦推心置腹,表示他已经打算完成天寿帝的心愿,将那罪己诏发下去了。
既然要平反,就必须有替罪羊背锅,而他,作为储君,大齐的下一任皇帝,实在不愿看到朝中人才凋零,也不愿看到酒囊饭袋占着好位置,所以,他希望耿文锦能帮他一把,将这件事,变成肃清朝廷的好时机。
耿文锦呆呆的看着他,好半天才反应过来,太子这是不打算动他了,而是打算动尚西关。
太子还一再的暗示,说过去的就让他过去,他钦慕詹慎游将军,却也敬佩耿枢密的本事,而本事,就是一个合格的储君,最为看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