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穿越 三)——猫小碧

作者:猫小碧  录入:10-25

,拒绝徐阶的好意,事实上已经是来不及阻止双方感情的发展的了。朱厚熜觉得,他和徐阶现在的状态不对,他应该离徐

阶远一点,对彼此都好,但是到了这个时候,实在已经不是说能远了就远了的。

第八十一章:作战俺答

徐阶对朱厚熜,也算是用尽了心计了。从最初还没走的时候摆出来可怜的样子让朱厚熜对他有了潜在的自己都没有察觉到

的怜惜,到用反常的态度引起朱厚熜的好奇,一直到最后的温言安慰,小意开解,仍旧是用心了。

单是看着那一木箧的奏折,朱厚熜就不能就此说,徐阶你滚远一点。虽然在不能接受他的情况下还给他错误的暗示,让他

以为自己很有希望,或许真的会在最后给他更多的伤害,但是现在拒绝的话,实在是很难说出口。

可能直接的拒绝他比较好,但是朱厚熜实在是狠不下那个心。可能在内心深处,他有点过于自私,还是不希望没有徐阶这

么一直的关怀的。

不过现在说什么,真的已经都来不及了。朱厚熜扒了扒木箧里面的奏折,如果能从徐阶第一封开始“违规”的奏折就打住

那个苗头,或许还能奏效,但是现在都这么久了,他有什么心思,早就从小苗茁壮成大树了,这时候再说什么,我反正是

不会喜欢你的,还是不要让你有不应该的希望比较好,这样对你也比较仁慈,这不是对他好,这根本就是在耍着人家玩。

不管了!朱厚熜有点不负责任的想。反正科学家说过,恋爱是人的脑子里分泌了一种荷尔蒙刺激的结果,顶多持续三十个

月。现在算算,宝宝都快一周岁了,徐阶脑子里的荷尔蒙也快到保质期了吧?

或者等一段时间,他自己就回过神来了也说不定呢?他总该明白,他也是家里的男丁,要娶妻纳妾生儿育女传宗接代的。

哪怕是皇帝接受了他,他们之间总还是有君臣的差别,是不可能一辈子混在一起的,再真挚的感情,在面临现实的身份差

异和种种阻挠的时候,也会被层出不穷的考验磨光。到时候他自己想明白了,自然而然就会放弃。这样子反倒比强制的让

他放弃还要好——人总会对被抢走的东西念念不忘,自己丢掉的,反倒不会有几个人挂念。

而且,现在也实在不是想这些与朝政无干的事情的时候,朱厚熜这才想起来,他到书房里拿徐阶的奏折,不是为了怀念徐

阶,也不是为了思考他们之间的关系和感情,而是为了找一些确切的当时的资料——西北的互市,正在紧密的筹备。

杨一清的确是个强人,朱厚熜已经深刻地认识到了这一点。很多人都推崇他,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就冲着他一个六十多岁

连马都骑不稳的老头子能把鞑靼新上任的年轻力壮的首领俺答一次次打退就能看出来,这个老头的确有神奇之处。

说起来俺答,这个人朱厚熜也是早有耳闻了。他和朱厚熜大概年纪仿佛,地位相似,但是人家不是凭着太后和老大臣的扶

持,或者是什么遗诏上位的。在蒙古,他是按规矩真刀真枪打下来的皇位,虽说他的确有继承人的名号。

所以这个人一上位,魄力就不是朱厚熜当年可以相比的——有时候强权就是真理啊,俺答可不用像朱厚熜这样,小心翼翼

地应付杨廷和们。于是他的行动要比朱厚熜迅速的多,基本上嘉靖二年他刚接任部族首领的时候,就已经准备好了来内地

抢劫。

他来抢劫的时机选得很好,正好是夏天。那时候倭寇正巧在福建和他相呼应,比起鞑靼来,朱厚熜很明显更重视倭寇,于

是就忽略了俺答。

不过那一次他倒也没有得了什么好处,因为杨一清在。这是他和杨一清的第一次交手,也是他第一次被杨一清打败。杨一

清已经习惯了独立作战,向京城请示,只不过是走个过场。事实上等朱厚熜终于从倭寇的文件报告里抬起头,看到他的奏

折时,俺答已经被他揍得哭着鼻子回草原上休养生息去了。

嘉靖二年的冬天,朱厚熜忙着准备婚礼的时候,俺答也曾经想来趁着大明朝都在闹腾皇帝的婚事,注意不到他的时候来凑

凑热闹,抢劫一番揩点油。只不过又是杨一清,门神一样,把想沾点光的俺答踢回去继续喝西北风了。就此,俺答算是记

住杨一清了,此后每一次抢劫,必定要先来打杨一清,坚决不换个地方,打打别人。

而每一次杨一清都没有让俺答失望,他的确年纪大了,体力不行,骑马都骑得东倒西歪,也不会射箭啊耍马刀啊什么的,

但是他就是会打仗。每次俺答来抢劫,杨一清都毫不含糊不厌其烦地把他打回去。迄今为止,俺答VS杨一清,杨一清都是

全胜。

要让朱厚熜说,俺答同学明显还小,不够成熟,才会选择和杨一清就这么对上了。要知道他来抢劫,不是为了打败杨一清

,而是为了整个部族的生活物资。他只不过是输给了杨一清几次,觉得脸上无光罢了,年轻气盛,于是乎就坚持要打败杨

一清一次,来证明自己的实力,或者是向族人们证明,自己不会一直失败下去,是绝对有资格成为首领的。

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很好的,但是不应该用到这里。俺答现在已经顾不上杨一清之外的什么了,他完全是本末倒置了。

他现在每次跟杨一清打,完全不是为了抢劫这个初衷,而是为了打败杨一清而战斗。朱厚熜觉得,俺答还是不成熟,就算

是战斗力强大,也不能说是一个优秀的首领。他需要时间来成长,按照他现在的表现来看,将来一定也不会是个平庸的人

。只是朱厚熜觉得,为了大明着想,实在是不应该,也可以不用给他这个机会了。

再者,朱厚熜也真不觉得俺答多试几次就能打败杨一清。杨一清年纪大,这个事实在代表着他身体情况和单体战斗力水平

比不上俺答的事实的同时,也代表着他经验丰富,作战老道。俺答一个还不到二十的毛头小伙子,跟他较什么劲儿?要知

道,人老了也是会成精的,杨一清就算不成精也相差不远了。朱厚熜看着西北历次战斗的战报,估摸着要是杨一清脑子不

迷糊,没有个十来年的积淀,俺答可能是不能取得针对杨一清作战胜利零的突破了。

不过这样对大明倒是件好事。俺答虽然在针对杨一清这个问题上的确挺失败的,但是他能笼络住自己的一帮子人。他的手

下们经过了多次失败,仍旧很拥护他。可能他和希特勒一样擅长演说吧,能够煽动起民众的情绪,一致仇视杨一清,因而

每次鞑靼来打大同,还是来势汹汹,上次死了一批,这次还是没见少多少人。

于是乎宣大一线上其他地方压力减少了,轻松起来。鞑靼就是针对大同,有杨一清在的大同,眼睛里根本就看不到其他地

方了。杨一清在大同应付了俺答,于是宣大一线都胜利了。

徐阶完整地给朱厚熜叙述了为什么杨一清总是要装备要粮草的原因,又为什么鞑靼老是来被杨一清打。朱厚熜也算是见识

了,人的执着程度实在是不可估量的。

只是当朱厚熜准备开始互市的时候,俺答的执着就不是什么好事了。

他执着于杨一清,固然让大明边境顿时安定不少,但是现在俺答眼里除了杨一清实在是看不见别的什么的,说什么互市啊

和平啊,他都听不进去,一心一意只想跟杨一清打。

但是杨一清并不想跟他打。杨一清虽然很会打仗,但是他年纪都这么大了,又是文官出身,还是很想回京城过过安乐祥和

的日子,或者是回老家去养老的。本质上喜欢和平的杨一清,是绝对不可能奉陪俺答这么个年轻人,直到他十来年后成长

起来,让他把自己打败。

杨一清也不想免费给鞑靼培养合格的首领,事实上朱厚熜觉得,他可能巴不得俺答一直这么幼稚冲动。他也不是看不见,

在俺答一次次的作战之中,一直都是有所进步的。能够坐上首领的位置,俺答自然也不是笨人,总有一天他会成长起来,

不但能够明白自己到底该做什么才是符合自己的身份,能给自己带来好处的,还能够真正的打败杨一清。

用自己来使敌人成长起来,做敌对方首领的磨刀石,这等于是给敌人当梯子,杨一清活了这么久了,也算是足够通透,自

然是不会愿意的。只是,俺答已经到城下了,要是不打才是犯傻。更何况,当徐阶到了大同之后,杨一清也明白了皇帝下

一步想要做什么,不打更是不可能的。要使得互市能够成行,不但要把来袭的俺答打退,更要主动出击,把他打垮。

于是杨一清劝服了自己——当然他不劝服也不行——再打几回,就能有长久的和平了,挂帅出征,跟俺答好好地打了一场

这一打,俺答算是知道了,杨一清原先还算是手下留情了。

因为朱厚熜在后方基本上是杨一清要什么他就给什么,一些近似于狮子大开口的有点过分的要求,他也都根据需求看情况

尽量满足。有了这样的后盾,杨一清算是没有了后顾之忧,放开了手,有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仅仅一个月,就打下了鞑

靼的王庭——首都一样的存在,等同于北京之于大明朝的地方。

在奏折里,杨一清没有多说他到底是怎么打仗的,但是徐阶却说得很清楚。不但是战术老到,正面作战基本上不吃亏,玩

阴的,杨一清也很有一套。夜袭,暗杀,挖坑,投毒,水淹,火烧,设置绊马索,拉起来铁丝做的防护网,杨一清的手段

层出不穷。送过去的火器他也是物尽其用,甚至连土地雷都被他做出来了。

打完了这一仗,俺答是元气大伤。

杨一清却收起獠牙,摆出来文人温文尔雅的形象,表示自己是个热爱和平的人,自己的国家也不希望战火一直燃烧下去,

问他要不要议和。

杨一清觉得,徐阶觉得,朱厚熜也觉得,俺答应该会答应了吧。毕竟打完了这一仗之后,鞑靼光战亡人数都有五六万。

鞑靼不比大明,什么都不多就是人多。鞑靼是少数民族,每一个人都是极其宝贵的战斗力,也都是壮劳力。现在猛地死掉

了五六万青壮年的男丁,实在是损失得够多了。

这样的元气大伤,就算是立即停战,基本上也得个十几年才能喘过气,更何况现在还正在打仗中。现在敌对方难得的没有

痛打落水狗,反而伸出了橄榄枝,还不赶快接着。哪怕是心里存了怨念,先议和,然后休养生息一阵子再说,也是个好选

择。

然而俺答居然拒绝了议和。

或许他真是太有骨气了,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失败在杨一清手下,他就一定要在杨一清那里取得成功。俺答根

本就没有给杨一清的使者商量的余地,直接拒绝,并且一点风度都没有,完全不顾“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规矩,杀掉了

杨一清的使者。

这让杨一清的脸黑了很久,他在军营多年,虽说是个文人,多多少少也沾染了一些戾气,没有那么好的脾气。那个使者是

他的亲信,跟着他多年的亲信就这么被杀了,杨一清还没有耶稣基督一样的容忍,就这么忍下这口气。更何况,俺答派人

把他的使者的脑袋丢回来的时候,还大肆叫嚣,他俺答不是胆小怕事的人,要想打,只管打。

你想挨打,那还不容易!杨一清黑着脸就想下令,打。

只是被徐阶拦了下来。

俺答如此嚣张,徐阶也不是不生气,只是在他心目中,自然还是互市的任务是第一位的。如果能够和谈,互市成功,就算

现在有点波折,生点气也没什么。杨一清这会儿也是气不过,并不是真心就想重新开战,等命令说出口,他自己冷静下来

,估计也会有些后悔的。

于是徐阶拦下了杨一清要重新开始作战的命令,劝他再忍耐一下。然后以他的名义,大明皇帝宣大一线特派专员,正三品

兵部左侍郎的身份,派遣了属于他的使者,去见俺答,重新商量议和与互市的事情。

如果俺答只是因为仇视杨一清,而杀掉他的使者,并且拒绝议和,那么他徐阶和俺答就没有那么大矛盾了吧?作为鞑靼的

最高领导人,他起码应该考虑一下,这样才不愧对俺答作为一个政权的领导人的身份吧?

第八十二章:徐阶阴谋

徐阶见惯了朱厚熜处事待人的态度和行为习惯,觉得俺答既然和朱厚熜身份差不多,年龄也差不多,心态上应该也不会有

什么大差别。就算一开始气不过,冲动一下杀掉了杨一清的使者,现在也总该能冷静下来了。他徐阶不是杨一清,现在俺

答也不是面对自己仇恨的对象了,应该能够考虑一下。这件事的确是对鞑靼有利的,害不了他。并且,在这样一个时刻,

议和,对他算是最好的选择了。

只是徐阶真的没有读心术他心通的本事,他不知道俺答的心思,也不知道俺答到底是怎么想的。他觉得自己比较了解帝王

的心思了,其实他也就是比较了解朱厚熜。他除了朱厚熜之外,真的都没有接触过其他十七八岁,身处高位的少年(他也

没有那个机会)。所以他不明白,一个穿越而来的内里是已经将近四十的老男人的伪十七岁少年皇帝和一个实打实在这个

朝代土生土长的十七岁少年首领,实在是有着很大的区别的。

所以他认为俺答一定会答应,是没有理论基础的。所以徐阶认为俺答会考虑议和,是判断错误了。而事实上,俺答的确是

拒绝了,并且他徐阶和杨一清受到的待遇是一样的——使者被杀,只有脑袋被丢回来。跟着一起送来的,还有俺答的羞辱

于是徐阶也怒了。他也并不比俺答大多少,也是年少冲动血气方刚的时候,这样的侮辱,他是人不下去了。于是徐阶看着

自己亲信的脑袋,眼睛里闪过了阴狠的光芒,然后抬头对杨一清说:“大人,下官有个想法。”

按照杨一清的想法,俺答这样死硬又不识时务的家伙,现在他和大明之间是没有缓冲的余地了。而考虑到俺答的资质和心

性,将来有朝一日他成长起来,必定是大明的祸患,还不如就在他还幼稚生嫩的时候就掐灭未来的隐患,直接杀掉好了。

更何况,俺答不但拒绝了和谈的提议,还杀掉了他的使者(这才是最关键的原因吧……),实在不是好的合作对象,即便

是现在勉强他跟大明互市,将来也必定会重新闹起来,弄得互市最终以失败收场。

不能通过他达成互市的目的,那么现在俺答实在是没有利用价值了,杨一清决定在下一场战斗中就尽量弄死他。

徐阶也很赞同杨一清对俺答的评价,不过在他看来,让俺答死在战场上太便宜他了。自古以来蒙古人都敬重英雄,战死沙

场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让俺答死在战斗中,怕是还会给他脸上贴金,徐阶可不想看到俺答死得这么光荣,死后还留名。

并且,这样一来对以后互市的展开也不利。俺答毕竟是鞑靼的新一任首领,就这么死在大明的刀枪之下,鞑靼对大明的仇

恨和逆反必定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到时候再谈议和或者是互市,对方的接受度都会降低。

于是综合了各方面的考虑,徐阶坚定地对杨一清道:“杨大人,下官倒是有个谋策。只不知,是否可行,还需大人斟酌考

量。”

徐阶年少及第,又是探花之才,自来都是以大明高端知识分子自居。杨一清当年也是二甲进士出身,科考成绩拿出来绝对

只有让人赞叹的。他们既然都是文化人,知识分子,那就不应该跟武夫一样,用刀子和肌肉杀人。

一个合格的知识分子,杀人应该用脑子。

徐阶觉得自己很合格,当然,杨一清虽然在军队多年,在徐阶看来,同样也是大明知识分子当中的精英,所以要让他们这

推书 20234-10-25 :天下乌鸦一般黑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