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如方和李麦穗惊喜,“什么时候收到的信啊,我们来的时候还没有,有太孙太好了,你师娘也能放下心来,之前第一个是小郡主,你师娘一边高兴,一边担心,嘉盈是太子妃,还是要生下太孙,地位才稳。”
“嘉盈要是生下的还是郡主,恐怕太子殿下要娶侧妃了,还好,如今总算安稳了。”
说起来这点,李麦穗和谢如方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刘嘉盈成亲几年,只出生了一个郡主,不说皇家宗室关注,就连文武百官也关注,毕竟太子不是一般人,事关整个江山传承。
“这真是一个大喜事啊,太孙出生多久了,身体如何,我赶紧准备一些礼送给太子妃去。”
李麦穗当即站起身来准备行动,谢如方很关注这点,谢家和刘家关系紧密,一向交好,倒是比亲戚还亲一些,对李麦穗来说,刘嘉盈和珍珠,没有什么两样,况且,刘家盈还是太子妃,位置不一样。
见夫妻两个注意力被转移了,去叫平安和春雨商量事情了,谢珍珠对着悄悄的吐了吐舌头。
谢继宁关切的问道:“我是自己想好的,不打算成亲,你是怎么想的,要仔细思考自己想要什么,不要轻易的和我学习。”
谢珍珠有些迷茫:“我不是讨厌成亲,我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人,我至今遇到的人,都不是我想成亲的人,是没有缘分在。”
谢继宁哑然,谢珍珠可以说是这个时代少有的自由的人了,而且还经常出门,接触的也有就算放在现代也是很优秀的人都能接触,一直没有动心,可能真的想谢珍珠说的一样,没有缘分吧!
现在还在这么想的谢继宁没有想到,谢珍珠的缘分来得这么快。
几日过后,郑承荣邀请谢继宁到他家的船厂看船,宁州官府在想办法申请开海禁的事情,宁州的很多大户人家都知道,各家也都在悄悄的做好准备,而郑家,无疑是最有魄力的一家。
从五年前开始,郑家的力量就在慢慢的往宁州收回,这几年,郑家都在做一件事,放弃其他方面,全心全意的制造船,这些年,投入了大量的精力,技术也一直在进步。
作者有话要说: (1)《将进酒》唐李白
在准备完结了感谢在2022-05-29 10:55:43~2022-05-29 18:01: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棉花糖咖啡 1瓶;
第286章
郑家之所以如此破釜沉舟, 是因为郑家在福州的压力越来越大,海上能带来财富,也能带来很多灾祸, 整个大盛王朝,开放的地方太少,福州的港口就非常抢手。
僧多粥少,想出去的人太多,名额有限, 要想出去,就要挣,要抢,拿命挣来的钱还要分出去不少, 郑家有不少的子弟没有在出海挣钱的时候死亡, 而是亡于争斗。
有关系,有权势,才能在福州生存, 郑家自家没有这样的人才,整个家族最大的官不过是一个知县, 还是在外地为官,之前在福州都是用钱买路。
奈何, 福州的斗争太多, 官员更换的速度也快, 才刚刚花大价钱打通的关系, 很快就没有了, 郑承荣回宁州之后,通过珠宝和谢继宁结识。
之后又派族中的子弟到为谢继宁效力,自己又仔细观察了谢继宁的行事, 感觉宁州在谢继宁的治理下越来越好,力排众议,劝族里的人将家族力量慢慢的撤回宁州。
这些年,宁州越来越好,只要愿意,很多行业都能赚大钱,郑家的人却对大海很坚定,在察觉谢继宁打算开海禁之后,郑家人就将家族力量集中在建设大船上,还是海船。
尽管谢继宁已经进入郑家的船舶厂好几次了,但是还是每一次都被震惊到。
船舶厂这个叫法是郑家为了向谢继宁的各种厂靠拢取的名字,郑家的船舶厂非常大,非常高,宁州的纺织厂,机械厂,盐场都很大,但是那种大和船厂的大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个时代,制船的技术是严格保密的,郑家这些师父都是花大价钱养了很久,花大价钱从福州抢来的,这些师父和他们带的徒弟,一辈子都不能离开郑家的视线。
谢继宁之所以能进入其中,一方面是郑家对谢继宁人品的信任,另外一方面,就不得不提稻香书院墨家班人。
在最初建立稻香书院的时候,谢继宁只是希望大家学习一些简单的木匠,铁匠,大家都有一门手艺,之后也好生存。
之后,谢继宁秉承着再穷不能穷教育的理念,对稻香书院毫不吝啬,加上谢继宁见识过不少的好东西,思维活跃,喜欢说,这样的稻香书院木匠班,制造出不少的好东西,尤其是在农具上。
良性循环下,木匠铁匠班很赚钱,就更有钱研究,普通的木匠班变成了墨家班,吸引了不少的相关的人才。
这些人来到宁州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大量招揽相关的人才,纺织机,水车,马车,各种机器,只要是和器械有关的,都在研究范围。
之前大家都没有注意到,谢继宁藏得最严实,最宝贵的财富,是这些人才,还是纺织机不停的更新换代,相关的农具越来越多,修桥铺路的时候的相关机器越来越多之后,大家才注意到的。
郑家之前是海商,制造船方面,还有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学习,制造船上面,得到了谢继宁的人的很大的帮助,所以他家制船的秘密在谢继宁的面前,算不上是秘密。
虽然郑家不介意谢继宁知道,但是走过制造部的时候,谢继宁目不斜视,直接跟着郑承荣到达目的地,一艘大船上。
“大人,这船可以称得上是当世数一数二的海船,已经秘密试水过,各方面都没问题。”
郑承荣兴奋的说道,对于他们郑家能制造出这样的船,郑承荣很是骄傲,试水成功的时候,整个郑家都沸腾了,几个族老泣不成声。
谢继宁也是内心震荡,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大船,简直是震撼人心。
“你们只是在近海试验过,要出去试试吗?”
“多谢大人,学生正有此意。”郑承荣之所以邀请谢继宁来看船,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
宁州的港口是开放的,但是港口都往大盛的各港口码头,想要去远点完全不可以,就是在近海,都是谢继宁用晒盐法换的。
郑家想出去,只能得到谢继宁的同意才行,如今谢继宁爽快的一口答应,怎么不让郑家人惊喜。
“你们什么时候出海,本官先跟着出去看看。”
“大人,君子不立危墙之下,这实在危险。”
“不用担心,出去试水又不是只有这一艘船,不是还有其他船吗?本官妹子名下有海船,到时候一起去就行了。”
郑承荣又劝了好几次,还是没有改变结果,只能决定多带上几条船,带上不少精锐。
谢继宁自己也是很爱惜自己的小命,各种预防措施都准备好才出发,谢继宁的行动自然绕不开谢珍珠和韩文爵,两人都很坚定的要跟随。
“这船还在试行,你们不能去。”
“大哥,你为什么去。”
“我自然有我的目的,”
“我不管,我就要去,”郑家没能拒绝谢继宁,谢继宁也没能拒绝谢珍珠和韩文爵,毕竟两个人不像文景逸一样,明白谢继宁的目的。
郑家大船在很多人的关注下,浩浩荡荡我往大海行使,船上众人都很兴奋。
宁州靠海,大家对海都不陌生,但是远海和近海是完全不同的,一望无际,碧海蓝天,大船在海洋中显得有些渺小了。
谢珍珠带着几个丫鬟在趴在甲板上看鱼,忽然发现了远处的船着火,“大哥,你们快来看,有船着火了。”
谢继宁和郑承荣赶紧走出船舱,往远处一看,只见一艘船正在慢慢往下沉。
“去看看情况,”谢继宁赶紧指挥船向前,不一会就到了沉船的附近,几艘小船见状,远远的走开了。
郑家人放下小船,下去打捞起来几个人,“怎么样,这些人还能救吗?”
陈元飞迷迷糊糊之中,听到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在追问水手,听声音是汉人,心里松了一口气。
“没有多大的问题,就是劳累过度,体力不支而已,休息一下就能好了。”
众人这才放下心来,“也不知道这人是什么情况,遇到什么事情了。”
“等他们醒过来问问就知道了。”
谢继宁不是很在意,救人的只是随手而为的,接着又和郑承荣带上工匠们一起检查船舱,检查行驶情况了。
所以当谢珍珠的丫鬟来告诉他说,人醒了,有东西献上的时候,谢继宁想也不想的推辞了。
“他们船毁了,身上能带的定然是很贵重的,咱们怎么能要人家的东西。”谢继宁不解,谢珍珠的性格他是知道的,这种东西她一定会推辞的,怎么可能让丫鬟过来叫自己。
“大哥,我一猜你就不要,但是陈云香这东西,你一定会喜欢的。”
谢珍珠兴奋的来拉着谢继宁的手就往船舱走去,
“草民陈云香见过大人,感谢大人救命之恩。”谢继宁看去,只见陈云香是一个很俊俏的人,他的眼睛里面是勃勃生机,让人一看就容易联想到大海,联想到天空。
“不必多礼,本官一行只是碰巧遇到你,你身体可有不适。”
“多谢大人关心,我,草民没有事情了,为了感谢大人的救命之恩,草民有一礼送给大人。”
谢继宁的推辞之语在看到陈云香拿出的东西的时候就咽了回去,“红薯,这是红薯,”
陈云香小小的盒子里面装着两个小的淡红色的长角形状的东西,谢继宁一眼就认出了这是红薯。
来宁州这些年,谢继宁一直都在和属下描述,想要找到这种东西,奈何宁州不对外开放,福州等地谢继宁的力量不够,没有办法到处打听,谢珍珠听谢继宁说过好几次,看到陈云香拿出来的时候,就猜测是不是这东西,如今看到谢继宁确认,高兴极了。
“大哥,我就知道,你会喜欢这个。”
谢继宁这才缓过神来,“这东西很重要,我就收下了,本官承诺,欠你一个人情。”
“不用,不用,你们救我的命,你还是一个好官,这是给你的谢礼。”
“你知道我,这东西你从那里得来的。”
“我听其他人说起过你,宁州的玻璃和布,茶叶,药材都很好,我家中是在吕宋一带做生意的,我们是前朝的汉人,迁移,不是,流落在外,我自小喜欢读书,这东西是吕宋的东西,叫地薯,种下一颗可以长很多,我祖父说,这是宝贝。”
虽然表达混乱,却将谢继宁问的问题都解答了,具体细节谢继宁也不再多问,他现在全部的注意力都在红薯上。
谢继宁欢快的说道:“你好好休息,之后慢慢聊,我要先去处理一下这红薯。”
“好,你去吧,我休息。”
谢珍珠道:“你先休息吧,我之后再来看你!”
只可惜谢继宁现在的所有的关注都在红薯上,不然以他的敏锐,一定能发现问题。
“快打干净的水来,这在海水里面泡过,也不知道能不能活。”
青木见谢继宁着急,一边从水壶里面打水,一边安慰道:“他这盒子很紧密,海水没有怎么泡,应该没事情。”
谢继宁用水洗了好几次,然后将船舱上的珍贵花草倒出来,小心翼翼的将红薯栽种下去。
郑承荣见状,好奇的问道:“大人,很少见到你这般在意,这东西是什么。”
谢继宁道:“这东西,活命的东西,希望他能种活下来,如今已经是五月,已经晚了时间,恐怕只能种出细根来,但是只要发芽,这东西扦插藤也能活下来,咱们回去吧,回宁州,将这东西交给农业研究院的。”
谢继宁迫不及待想要回去,山岭薄地浅栽红薯,红薯最喜高地沙。(1)宁州的很多地方的地形都很适合种植红薯。
红薯全身都是宝,全身都能吃,人能吃,牲口也能吃,遇到灾荒年间,能救很多人的命,在这样的时代,这是最宝贵的东西。
作者有话要说: (1)民间谚语
第287章 (完结)
在谢继宁一心一意的照顾注意红薯的时候, 文景逸等人终于到了京城,因为万寿节要到了的原因,京城很热闹。
永安帝不喜奢华, 也不是很在意排场,所以平时过寿都很简单,今年刚好是整寿,加上这些年,在他的领导下, 大盛王朝在稳步发展,虽然边关还是偶尔有动荡,但总体都在变好。
百姓感念其恩德,不少乡绅村老都跋涉往京城走去, 光禄寺的在京城搭彩棚数十里, 整个京城都一片欢快的景象。
应文应武两人早早的就在京城门口迎接文景逸谢继平一行人,应文在礼部,应武则是禁军, 虽然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却深得永安帝的信任。
远远的, 谢继平就跳下了车,“你们两个是不是等很久了, 你们怎么知道我们要到了。”
“小师叔的送信来的, 我们估算了一下你们出发的时间, 这几天都是叫管家他们来等, 刚好今天我们两个休息, 一来就接到你们了。”
“文大人,远道而来,辛苦了。”文景逸的马车慢慢的行使过来, 文景逸才掀起车帘,打算下车,应文赶紧阻止。
“刘大人,多谢你二位前来迎接。”
“咱们不要这么多礼节了,先进城吧!”谢继平见几人拉拉扯扯,让来让去,干脆的建议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