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与同笑————淡墨清蘅

作者:淡墨清蘅  录入:04-01

      "子承,你来了,"陈铭见到他显得很高兴,他比柳子承年纪要长,已是而立出头,两年的官宦生活,让原本长相普通的他更显老态。
      "陈大人,"柳子承微微施礼,对著座中相陪的文人名士抱拳道:"子承来迟,还望恕罪。"
      陈铭大声吩咐:"开席。"亲自起身握著柳子承的手,和他一起坐了下来,和颜悦色的问道:"子承,咱们说好还像以前那样称呼的,你怎麽又忘了,多时未见,你那药铺还好吗?"
      柳子承淡淡一笑,说道:"多谢关心,生意还不错,"他停顿了一下,忽然想起前些日子那个特别的病人那高贵矜持的神态,有些微微的出神。
      "那就好,来来,大家一起共饮此杯,子承来的最晚,等会儿大家想办法多出些难题给他,灌醉他算了",陈铭没有察觉,高兴的劝起了酒。
      其他人也笑著开始了行酒令,到底都是文人出身,对对字谜,联联诗句,玩的也是留三分颜面的,所以酒席过半,柳子承还只是有些微醺。
      只是柳子承有些不明白,自从见过那个高贵的少年後,自己便会经常不期然的忽然想起他,只是短短的会面,那人的身影便如同烙印一般的深深的可在自己的心里,不管是做什麽事情,都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他。
      众人见柳子承性情温和,文采斐然,也渐渐放松,开始高声谈笑起来。其中一人用筷子击杯,长声叹道:"明月夜,有酒有花却无乐,唉,美中不足啊。"
      "这有何难,这里可是有个吹箫高手",陈铭转过脸笑著对柳子承说道:"子承,让他们饱饱耳福,如何?"
      柳子承闻言起身道:"恭敬不如从命,子承献丑了。"拿起随身带著的玉箫,试了几个音後,便凝神吹了起来。众人见他酒後形态潇洒,此刻依窗长身而立,皎皎光辉撒在他身後如同镀了一层银色的光辉越发显得人物的俊秀出众。
      朝雾依稀晓寒轻, 白裾信风如波凌. 一水隔岸云烟渺, 瘦若箫声谁与听.
      悠扬悦耳的箫声幽幽徐徐的在空气中荡开,宁静中带著一丝淡淡的喜悦,空旷而清灵,宛转而飘逸,让人闻之忘俗,众人鼻端萦绕著随著微风吹进的阵阵清幽花香,只觉得通体舒泰,说不出的惬意。
      一曲既罢,众人还沈醉在那轻悠脱俗的箫声中,不及回神,便听得隔壁雅间有人朗声赞道:"好箫,真是余音嫋绕,韵味不绝!来人,把屏风撤了。"上来了几个随从,把雅间之间相隔得八珍鸟禽图的屏风拉到一边,顷刻之间雅座打通,合成了一大间。
      辉煌的琉璃盏下,一个白衣少年头束金冠,腰系明黄色缎带,长身玉立的站在灯下,一双黑眸映在灯下显得异常深邃锐利,炯炯发亮,似笑非笑的神情中带著一丝与生俱来的高贵之气,让人不敢直视,正是前些日子遇到的少年书安。
      柳子承便觉得心中"咯!"一下,似有什麽东西一下子敲上了心头。
      陈铭一见来者愣了一下,赶紧起身上前,拜倒在地,恭声道:"微臣见过四殿下。"
      柳子承猜得不错,他确非常人,只是远远不止王公贵族那麽简单。这位书安公子姓赵正是当今皇帝的儿子,排行第四,地地道道的龙子凤孙。从小便聪颖好学乖巧喜人,很讨皇上的喜欢,所以小小年纪已封了王,人称"安王"。皇子之间历代以来便是争斗不断,那日被几个哥哥言语怂恿著骗去了花柳巷开眼,差点出了大事,幸好遇上了柳子承才化险为夷。
      他未料到会在此地遇见柳子承,此时也是微微一怔。这京华楼原本就是他属下的产业,平日里无事便会到此处来坐坐,听些民间传闻琐事。他在包间内听得一阵箫声,心道吹箫之人定是个飘逸疏放的文士,便起了结交之心。
      赵书安见陈铭恭敬的跪在地上,淡淡道:"起身吧。"略一扬眉,嘴角轻勾,转身对柳子承笑道:"先生高人,今日一见著实投缘,不知先生可否过府一叙。"
      柳子承不动声色地微微一笑,知他不愿在众人面前提起当日之事,所以也恭敬的施了一礼:"多谢殿下抬爱,子承随时听候殿下差遣。"
      赵书安哈哈一笑,上前轻携柳子承的手,对著陈铭道:"那我就做次不速之客,借陈大人的贵客一用了。"
      "不敢,殿下请便。"陈铭恭声道。
      赵书安携著柳子承上了一辆马车,往安王府方向驶去。
      第五章
      车内宽敞舒适,竟不觉道路的颠簸,到底是皇家的享受。赵书安就著照进车内的明亮月光仔细的看著端坐在对面的柳子承。
      那日在药铺内清醒过来时,先见到的人便是他,当时只觉得温文尔雅知书达理而已,回去之後派人查了一下,却不想此人竟是个有名的才子,当年进京殿试时,有人从中作梗才被删了下来。倒是来了几分兴趣,就想了法子去弄了那篇殿试的文章出来,一看之後,忍不住拍案叫绝,文章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将那些治国安邦的大道理是讲的深入浅出,其中的几个举例更是构思精妙,不可多得。他将整篇文章偷偷的翻抄下来,给太傅看,老太傅看後也同样激动不已,不住的说能写出这样文章的人一定是沈敏机辨,才智犀利,世间少有。不料今日听得的箫声又是他所吹奏,这等人才,决非池中之物,心中顿时大生怜才笼络之意。
      沈吟了一下,轻声说道:"柳先生,上次治病的事情多谢你了。"
      "殿下严重了,子承只是举手之劳。"柳子承依旧波澜不兴,彬彬有礼。
      赵书安想再说点什麽,马车忽然停下,只听得外面有随从恭声道:"王爷,到府了。"
      不知觉中已到了王府门前,两人依次下车。已是掌灯时分,府内外一片灯火通明,辉煌大气。听得王爷回来,下人们都恭候在门口,柳子承抬眼望去,小厮居多,婢女都是有些岁数的,心想这小王爷倒也颇为洁身自好,对赵书安的好感又多了一分。
      "王爷,您回来了",迎面走来一个清秀的小厮,一双大眼睛晶亮晶亮的。他看到柳子承似微微一怔,揉了下眼睛,待要再细看,便听到赵书安在一旁笑骂道:"不长眼睛的东西,柳先生都不认得了。"
      竹儿赶紧拜倒在地:"见过柳先生。"
      柳子承俯下身,将他轻轻从地上拉起,和声道:"竹儿,不必对我行如此大礼。"
      "嗯",竹儿扑闪著那双大眼睛笑了笑。
      赵书安见状,心中不由暗暗点头,柳子承为人谦厚内敛,确是成大事之人。对竹儿吩咐道:"本王要与柳先生长谈,就在兰轩阁,去准备一下。"
      "是,王爷。"竹儿领命一溜烟的跑了。
      柳子承与赵书安缓步而行,一路行来,柳子承看著这座王府,占地及广,气势恢弘,里面的一花一石都别具匠心,所有的陈设都极为简单不显累赘,将天家的气势藏於玉宇楼阁间,而非金壁辉煌的摆设上,更显出这个小王爷的内敛大气。
      待到二人行到湖边的一栋小楼旁,竹儿早在门口候著了,笑著迎来:"王爷,都备好了。"赵书安微微点头,对柳子承说道:"柳先生,请。"
      "不敢,王爷先请。"
      进入内室,果然空气中有股幽幽的兰花香味,沁人心脾。柳子承也不说话,静静的端坐,等著赵书安开口。
      赵书安看了他半响,轻轻一笑,说道:"柳先生,你是聪明人,本王就不绕弯子了。那日本王蒙你相救,心中感激,便派人打听了一下,不料却得知先生原是个秀才。"他顿了一下,看了看柳子承。
      柳子承暗思,这小王爷好重的心思,脸上却依旧清风明月的不露痕迹。
      "先生在京城行医的缘故,我都知晓了。我也看过先生殿试的文章,知道先生心在天下,"赵书安从见到他文章的那时起便已下了决心,非把这个柳子承拢在自己袖中不可。皇子们都已长大成年,相互之间的权势倾轧,机械万端,他太需要一个这样的策士智囊随身谋划了。赵书安深邃的眼眸中发出炯炯的光芒,"先生何不来相助与我?"
      柳子承看著他带著期盼的热切眼光,心中一叹,不知该说些什麽。那次考场之事,他本已打消了入仕的念头,可眼前的这个贵不可言的少年说得没错,他一生治学的抱负便是达济天下,何况对这个少年他也分不清是喜欢还是欣赏,只是觉得自己不忍心去拒绝他的要求。
      赵书安见他不语,可神色见分明已是有些心动,悠然一笑,说道:"那间药铺我自会差人去管著,柳先生不必多虑。"
      "啊,我不是考虑这件事。"柳子承忙答道。
      "那先生还在犹豫什麽呢?"赵书安步步紧逼,毫不放松。
      "这个......",柳子承从未想过去当一个谋士,这件事情来的太突然,让他一点思考的余地都没有。
      第六章
      室内陷入了一片沈寂,明亮的烛火微微有些跳动,忽明忽暗地映在赵书安年轻清秀的脸上,看不清他的表情。半响,他自失一笑,叹道:"莫非先生是觉得本王稚嫩,不愿辅佐。"
      柳子承一惊,连忙否认:"在下万万不敢,只是事出突然,在下......"见赵书安年轻的脸上闪过一丝黯然,他只觉得自己的心仿佛也跟著抽痛了一下。脑中正思索著该如何劝慰,赵书安却抬起头直视他的眼睛,缓缓开口说道:"上天将我安排生在帝王家中,常人孩子轻而易举便能得到的亲情温暖我从未体会过,自小便不断的被教导成要以天下为己任,成就千秋霸业,安定天下万民......",垂下眼睛,幽幽一叹,长睫颤动如同风中蝶舞,平添几许脆弱,"我身处其中,不能自主,兄弟们都有外戚帮衬,两年前,母妃仙逝,娘家人都被遣散,只剩我一人......"
      望著那素净高贵的容颜,柳子承忍不住一阵心疼。自古最是无情帝王家,他如此的少年老成,想来这两年也吃了不少的苦,胸中未必就没有宏图野望,只是一人势单力薄......
      罢了,柳子承清楚的知道自己对眼前的这个尊贵的少年动情了,只是这是一份永远都得不到回应的感情,只能将他深深的埋在心底。两人的身份悬殊实在太大,不如就默默地守在他身边,尽力助他完成霸业,了他心愿。压下了心中的苦涩,温和的说道:"王爷若不嫌弃,子承愿长伴王爷左右,任凭王爷差遣。"
      "当真,"赵书安禁不住一阵欣喜,眼中闪出兴奋之色,握住了柳子承的双手:"柳先生君子一言,"
      "子承决无反悔,多谢王爷赏识。"柳子承淡淡接口,那双手递来的暖意似乎直接熨到了心里。
      "柳先生,还有一事,要委屈你一些时日,"赵书安歉疚地笑了笑,"我还有半年才满十八,依律可以上朝办事,如果现在就结交朝野名士,传到父皇耳中恐怕不妥,不如这样,你
      先在府上任大总管一职,等到半年之後,本王再为你正名,届时必以师礼待之,你看如何?"
      "王爷不必愧疚,子承既说了听候王爷差遣,自然不会再有任何怨言,一切但凭王爷吩咐便是。"柳子承眼中闪烁著温柔的光芒,他是个心意坚定地人,认定的事情便不会轻易去更改。
      "好,竹儿,去取些酒来,本王今日要与柳先生不醉不归。"赵书安尚有一丝稚气的脸上显出与年龄不相符的沈稳和意气风发。
      "王爷,"柳子承郑重起身对著赵书安微微躬身,说道:"今日起子承便是王爷的人了,切莫再称子承为先生,若王爷不弃,请直呼名字。"
      "好,子承,以後我们就是一家人了。"赵书安微笑著点点头,流露出欣许的眼神。
      时值八月,天气已开始早晚微有凉意,此时月光明亮浑圆,星光暗淡,微风轻拂,吹动著两人不一样的心意。
      赵书安踌躇满志,掩不住的满心欢喜。他虽未成年,可是行事风格却不拘泥,为达目的,也是机关算尽。刚才为求柳子承襄助,竟然也是连哄带激,连哀兵政策都用上了,小小年纪手段已是如此的了得。
      柳子承心中其实也明白自己将来的道路恐怕不会好走,奈何情已动,便不由自己,赵书安对他不经意的笑了下,他心头一痛,就此托付终生,今後只盼能尽心辅佐,默默的守候。
      "子承,你说大丈夫当如何处世?"赵书安对这个自己刚笼络的谋士有些好奇。
      "易经中的一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而不息;地行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柳子承缓缓道来。
      赵书安慢慢回味著这句话,微微的点点头。
      两人虽是初次交谈,在很多见解上倒颇为一致,不知觉中相谈到深夜,待到竹儿进屋来劝散,这才各自回去休息。
      第七章
      柳子承便开始了他的安王府总管生涯。其实王府每日的日常琐事都有专人管,赵书安对他如同半师半友,两人相处的还算愉快。
推书 20234-04-01 :我们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