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对于那些流言都是洒然一笑,要是有人问过来,这帮老狐狸也都是一副笑眯眯的样子,哎呀,真的有这种事情吗?我们是同门都没有听说过哎,回头我回去帮你们问问?他们这般态度坦然,顿时那些相信了流言的人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归根结底,天南这边民风还算淳朴,大家都不是什么刁滑的人,因此,慢慢的,流言也就消失了。
段思平对此并不多管,他喊人过来,是给自己分忧的,可不是来给他们擦屁股的!他们要是无能,那么,自然会有更加能干的进来。至于那些道士,段思平也没有任何动作,实际上就是默许了!他自个信佛,却不能叫自个的子孙后代要跟着信。做皇帝的人,除了自个,最好什么也别信,就算是神佛也一样。何况,就算是佛门的故事里头,也有求人不如求己的说法,干什么要将希望寄托在神佛身上呢!倒是下头的百姓,心中有信仰,有敬畏,就会有顾忌,不会随便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
因此,段思平干脆任由这些从其他地方过来的和尚道士在各处传法,然后有的时候,直接找到一个寺庙,借着辩经之类的由头,将大理的一帮和尚弄得哑口无言,当然最后再给人留点面子,就飘然而去,也显得比较有风度。
大理的这些和尚一个个吃了哑巴亏,还得说别人颇有风仪气度,心里头别提有多憋屈了。
段思瑜这段时间一直对这些和尚道士很感兴趣,因此,一直在关注他们的行动,听到这些事情之后,他不由有些乐不可支起来。
“你对他们有什么想法?”段思瑾问道。
段思瑜敲了敲桌子,说道:“没有啊,就是觉得有趣而已!我一直以来神佛都是清心寡欲的,结果他们在地上的代言者,为了信仰什么的,那真是什么都肯干啊!”
段思瑾笑了起来:“你为什么会觉得神佛都清心寡欲呢?真正清心寡欲的是泥胎木偶,它们无欲无求,无思无想,自然是清心寡欲。”
段思瑜顿时一呆,是啊,他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然后就听段思瑾说道:“就算他们是真的如你想的那般清心寡欲,实际上也不过是因为,我们这些人类手上,并没有他们想要的东西!想想看,人类的什么享受,什么积累,对于漫天神佛来说,有什么意义吗?他们说不定看待我们,就如同我们看待蚂蚁一般,或许有的时候会觉得很好奇,但是我们人类会要求蚂蚁向我们供奉什么吗?”
其实段思瑾也就是欺负段思瑜不知道而已,那等神佛,需要的是人类的信仰,还有的一些魔神,还是需要血祭的,当然,鲜血什么的,对他们来说,只是残渣,而灵魂,还有那些怨恨、痛苦之类的负面情绪,才是他们的最爱!
按照科学的说法,神佛与人类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维度的存在,而灵魂还有信念差不多就跟他们处在一个维度了,因此,他们可以将这些信念的力量当做食物,或者是自个力量的来源补充。
段思瑜却不知道段思瑾将他给骗了,他一直对段思瑾深信不疑。段思瑾其实也是不希望段思瑜将来真的沉迷于这等事情,这个小千世界本来也没什么神仙佛祖,因此,他就算有这方面的追求,也是白瞎,所以还不如不要在上头浪费精力。
段思瑜顿时有些索然起来,想想的确是这样啊,神仙将人类当做蝼蚁一般,而人类呢,又何曾关心过蝼蚁的想法呢?蝼蚁又怎么可能变成人呢?他郁闷地说道:“也就是说,那些和尚,道士,其实都是骗子?”
段思瑾摸了摸段思瑜的头,说道:“不管真假,他们传播的一些理念并不是什么坏事!”
段思瑜依旧也是怏怏的,不过还是打起了精神,说道:“好吧,既然这样,那就算了!”
而这些和尚道士在天南这边晃悠了几个月之后,心里头就都有了数。他们不是那种不知道人间疾苦,只知道念经说法的人,天南这边的情况,俨然超乎了他们的预料。
那等高产的粮食,不仅是稻米,麦子,还有什么地瓜,土豆之类的东西,另外,大豆、花生之类的经济作物产量也很高,而且出油率也很高。除此之外,各家各户养殖的鸡鸭鹅之类的家禽,还有猪牛羊之类的家畜,都跟中原的颇有不同。
起码这些道士和尚压根想象不到,会有家禽天天下蛋,而且两三个月左右,就能长到四五斤,据说还有一种肉鸡,两个月就能长到七八斤,甚至更重。
中原那边的牛还是宝贵的生产资料呢,在天南这边,已经专门培养出肉牛和奶牛了!一头猪,也只需要半年的时间,就能长到一百五十斤左右,直接就能宰杀了吃。天南这边养羊的倒不是很多,主要是这边不怎么吃羊肉,如果想要弄羊毛的话,这边这种湿热的气候,养什么绵羊,那真是违背了自然规律,因此,也就是山上的一些寨子里头可能会养一些山羊,但是品种也经过一定的改良,生长速度比较快,而野性却减少了许多。
可以说,在中原的百姓都混不到一个水饱的时候,大理的百姓,已经能够保持温饱,还能隔三差五吃上一顿肉了,因为产蛋的鸡养殖比较多,每天都能吃上鸡蛋,市面上还有人专门出售新鲜的牛奶,还有牛奶做成的奶糕,奶酪之类的食品。有着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大家的饭量都会小很多,对于粮食的消耗也少了不少。因此,大理这边已经可以对外输出自己的粮食了。当然,输出的其实不多,大理也储存了不少粮食作为储备,以免遇到什么旱涝灾害导致粮食减产。
光看大理的粮食产量,这里已经是帝王基业,只要大理愿意进取,那么,出色的后勤可以为他们培养出一批精兵来。
这些和尚道士都是知道隋末唐初那时候的事情的,虽说史书上都盛赞什么帝王用兵无过于李世民,实际上呢,李世民打的胜仗,差不多就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最主要就是后勤物资的优势打出来的顺风仗,真正遇到差不多的敌人的时候,李世民也没赢过。
因此,在后勤足够的情况下,打仗想输都很难。当然,大理这边也有一些难处,比如说缺少马匹,在南方这样还可以,但是过了黄河,需要面对的就是一马平川的地形,大理这边的矮脚马运输物资也就算了,做别的什么,那完全不够。
因此,在对大理一番考量之后,不管是佛门,还是道门,都起了心思,但是在这之前,他们得先摸清楚段思平的打算,或者说,得看看能不能推一把。毕竟,要是段思平自个不想冒险,就想守着自个这点基业过日子,其他人说破了嘴皮子,也未必有用。
很快,机会就来了。
问题出在两川,如今的东川节度使董璋是个悲催的家伙,就在两年前,董璋满门被杀,而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一家子却安然无恙,这就给原本还算合作愉快的两人之间埋下了裂痕。
孟知祥的妻子是李克用的女儿,乃是公主的身份,因此,董璋就怀疑是孟知祥勾结朝廷,害了自个全家。去年的时候,安重诲以里间两川的罪名被杀,也就是说,之前董璋一家子被杀的事情,直接归罪给了安重诲。朝廷对两川一直是比较忌惮的,蜀中这种地方,易守难攻,名义上听从朝廷的诏令,实际上,这两人都是土皇帝一流的人物。
朝廷为了试探两人,派出使者过来宣抚,孟知祥是个识时务,或者说是个肯低头的,立马上书请罪,而董璋呢,心结却是不解,对于使者也没个好声气。
总之,不管是因为朝廷在里头掺和,还是因为其他什么缘故,孟知祥跟董璋已经是势不两立,一触即发。
孟知祥的实力跟董璋相比其实是差不多的,但是,西川相对来说比起东川环境要恶劣一些,因此,董璋的后勤还有其他方面,却是比较强。
道门那边使了劲,在孟知祥那边吹了点风,孟知祥知道大理的实力,因此,直接派出了使者,表示董璋疑心大唐朝廷害了自个全家老小,深恨朝廷,因此,想要攻打西川,据有两川,意图自立为王,大理既然自认是朝廷的藩属,那么,也该为朝廷效力,应与孟知祥联手,夹击董璋。
当然了,空口白话自然是不行的,随随便便就叫人出兵打仗,这也不像话不是,因此,自然是许了段思平不少好处。东川不少地方是与大理接壤的,甚至,有不少地方是当年蒙氏攻打两川的时候丢失的地方,因此,孟知祥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直接将这些地方许给了段思平。
段思平正愁地方不够用呢,中原的那些商人带来了不少流民,想要养活越来越多的流民,就得足够的土地。何况东川那里本身如今也是汉人居多,段思平正需要引进更多的汉人进来,与各族通婚,进一步促进各族的汉化,将各族的血脉融入到汉族之中。因此双方签订了协议,孟知祥差点没决定将自个的嫡孙女嫁给段思平的儿子,只是段思英已经成婚,段思瑾和段思瑜年纪都还小,日后说不定还有别的变故,最终只得暂时作罢。
双方约定好了之后,段思平立马就开始整兵等着作战。大理这边对于打仗也很兴奋,大理的很多福利都与军功有关,很多土地私底下是不能随便买卖的,这是为了避免土地兼并,而且也是担心百姓为了额经济利益,只肯种植各种经济作物,不愿意种植太多粮食。有了军功,就能够拥有更多的土地,还可以拥有更多的资本,如果能够因此有个一官半爵的话,还能将儿女送到官学去上学,据说再等几年,朝廷就可以开科举,到时候,自家子孙也都能做官了!
而对于那些贵族来说,大理这边的贵族,是有实封的,他们能够享有封地上一成到三成的税收,当然,相应的,也得对封地有一定的责任就是了。而想要成为贵族,要么,你就成为皇亲国戚,要么,你就得又实实在在的军功。
皇亲国戚什么的,实在是有些不现实,段家就这么几个人,段思英的王妃的位置还叫已经获罪的董家人给占了去,另外两个,据传圣子就如同那等藏边的活佛一般,是根本不会结婚的。那就只剩下段思瑜了,问题是,要等到段思瑜成婚,那得等到什么时候啊!
何况,东川可是个好地方,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大理这边这样的好地方都是皇家内定下来,准备日后册封给皇家人的,如册封给清平王的白崖就是这样的好地方,因此,这些贵族压根插不上手,而东川要是打下来了,皇家吃肉,他们总能喝点汤吧!
原本大理这边民风就颇为彪悍,如今段思平又喊着什么收复失土的话,加上跟着段家人,也确实没吃过什么亏,因此,下面踊跃应战,很快,就已经安排妥当了。
董璋那边可没听说段思平与孟知祥结盟的消息,他如今只剩下一个儿子,因此,将儿子留在节度使府中,自个就亲自率兵攻打西川去了。那边战报一来,段思平就按照约定,整顿了兵马,直接攻向了东川。
东川那边根本没想到,大理居然有勇气打过来,刚开始的时候还在那里打嘴仗,结果直接被驳回了,你们节度使要谋反,自立为王,我们作为大唐的藩国,自然要为宗主分忧,因此,攻打不臣乃是应有之事。
最重要的是,大理不光有名分,还有足够的实力。段思瑾既然早就为段思平征伐天下做了准备,因此,设计出来的武器中,类似于攻城车,投石机这样的很多,有一种叫做回回炮的,还是段思瑾在上个世界的时候,从史料中找到的,如今大理这边又不缺材料,不缺相应的人力,大家又都明白一点数学知识,因此,无论是威力还是精度,都非常出色。
倒不是段思瑾不想用火器,实在是在大理这边的气候环境下,火器一时半会儿不是那么适用,这里实在是比较潮湿,如果用黑火药的话,很容易就会失效。而且,如今就将杀手锏拿出来,回头岂不是要麻烦,因此,还不如先慢慢改良了,等到别人看到了都没法模仿了,再拿出来,那就万无一失了。
既然能够靠着这等利器破城,段思平自然也爱惜兵力,不叫人强攻,只叫人将早就准备好的回回炮推了出来,对准了城楼,就是几炮下去,强大的动能轰击之下,直接将城楼打得粉碎,附近守城的士兵也是几乎粉身碎骨,一个个胆气已丧。
在这样的情况下,指望着这帮守军能够守住城池,那真是痴心妄想。段思平又深谙人性的弱点,直接定了个时间,要是在这时间之前不投降,那么就全面进攻,到时候破城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就让他们自个想象去吧!
现在的问题是,大部分的兵马都叫董璋带走了,这里根本就是守不住了,因此,一帮守军思来想去,最后觉得不能白白送死,还是降了算了,对方好歹是一国之主,降了也不算丢人。倒是有董璋的心腹喊着要据城死守,为主公效死什么的,直接就被几个守将打晕了,绑了起来,这就是投名状啊!
也别怪这些守将不够忠心,实在是董璋自从一家子死光了之后,性子大变,一下子变得喜怒无常,极为暴虐,一旦发火,便是多年的老下属,也是说打就打,如此,自然叫下头人寒了心。
而且这等乱世,指望什么忠诚,那也是有些不靠谱的,跟谁打仗不是打呢,起码段思平的事情他们听说过一些,名声还不错。
因此,段思平轻轻松松就下了一城,这些降将也很是识趣,既然已经投降了,就别指望旧主会原谅了,因此,老老实实给段思平效力自然更有好处。
段思平也是直接保证,只要他们立下军功,那么,他就一视同仁。段思平也是希望在朝中引入一些新鲜的血液,也省得自个坐在上面,往下一看,十有六七都是白族贵族,这实在是有些不那么叫人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