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发财在宋朝[古代架空]——BY:放鸽子

作者:放鸽子  录入:07-08

  陆辞幽幽道:“具体我也只是听说——道是将赐进士食三品,分别为赤焦肉饼二枚,天花饼二枚与羊肉饭一盂。”
  要放在往常的话,一说天花二字,陆辞只会联想到疾病,而非美食上头。
  天花饼会是什么味道呢?既是御膳,显然不可能单纯是霜糖洒在饼上那么简单。
  需得尝过才知道。
  让陆辞感到好奇的,还有那道赤焦肉饼。
  单从名字来看,作法是不言而喻了,但具体是哪种肉,可未说清。
  要能是许久未尝过的牛肉,就再好不过了。
  朱说:“……”
  看着摅羽兄竟是对赐膳之事最为关心,此时又是一副悠然神往、还对菜式如数家珍、知之甚详的模样……
  朱说很是怀疑,哪怕只是为了弄清楚这顿赐膳的内容,摅羽兄都会竭尽努力地跻身二甲去。
  几人在挑灯夜战,奋苦读书时,在外散心的钟元和易庶二人,也被街上琳琅满目的各式美食所吸引了。
  加上小经济一个个巧舌如簧,他们忍不住买了又买,直到双手都要提不动了,才渐渐消停。
  两人准备折返回去,把这些多买了的点心当做宵夜给那四人时,钟元忽然在一家铺席上看到一道颇眼熟的小食,不由多看了几眼。
  那店主一下就发现他的额外关注了,连忙热情招呼道:“那位郎君,可要尝尝这省元肘子?”
  “……”钟元怀疑自己听错了,忍不住重复道:“啥,你管这叫省元肘子?”
  那店家正要开口,刚经过他店前的一行骑马路过的人,为首穿着朱色官服的那位,就勒了马,笑眯眯道:“这名字倒起得不错。也给我来一份省元肘子,沾沾才气吧。”
  “好嘞!”
  见这么一嚷嚷,就来了一笔好生意,店家乐得牙不见眼,赶紧包好了热腾腾的肘子,殷勤地递了过去。
  骑马那人笑着接了,嗅了嗅香气,满意地点了点头。
  又随意瞟了钟元易庶一眼,方拍马走了。
  钟元还愣了一会儿,才追问道:“怎么叫省元肘子?”
  “这你就不懂了,”那店家振振有词道:“在陆省元家里做工的那厨子,是我一远方亲戚,他口口声声告诉我,这肘子的制法,可是陆省元亲口教他做的,味道非同一般。既是陆省元教作的肘子,那叫省元肘子有什么不妥?”
  说到这,他还把钟元从头到脚打量一遍,就默默打上了一个‘愣头愣脑’的标记,笑道:“郎君不妨也买份回去,正如方才那位客官说的,不论是沾沾才气也好,喜气也罢,单尝尝味道,也不错啊!”
  被这蹭热度的店家一通忽悠,钟元不知不觉地就掏钱买了一份。
  而在钟元被人忽悠得乱买东西时,陆辞的房门忽被敲响了。
  他扬声请人进来后,却意外见到,来人竟是滕宗谅。
  陆辞微讶道:“滕兄有何贵干?”
  “无事。”
  滕宗谅轻咳一声,将一张叠好的纸放在他书案上,就默默退出去了。
  陆辞不解地展开一看,见是一首新诗,名为《贺摅羽弟省试夺魁》。
  他通读一遍,自能看出其中用心,不由万分感动。
  片刻后,似是约好一般,朱说也来了。
  他同样放下一张叠好的纸,不等陆辞多问几句,就已羞赧地溜了出去。
  陆辞眼皮一跳,略微有了预感。
  等打开一看,还真又是一首《贺摅羽兄省试夺魁》。
  字迹很是端秀,措辞讲究优美,读起来舒服流畅,是一篇充满诚心实意的佳作。
  但陆辞虽也感动,却多了几分微妙了。
  等不久后,柳七也大摇大摆地进来,笑眯眯地放下一张纸时,陆辞哪怕还没摊开,也能猜出纸上标题了。
  果不其然,又是一首《贺摅羽弟省试夺魁》。
  陆辞面无表情地看着三首在标题上如出一辙的贺诗,起初的感动,此时已是荡然无存。
  ——这三绝对是约好了,拿他在打擂台吧。
  作者有话要说:
  注释:
  1.“赐进士食三品,赤焦肉饼二枚,天花饼二枚,羊肉饭一盂”——《钱塘遗事》卷一零《赴省登科五荣须知·择日唱弟》
  2.殿试考试内容只有诗赋论。(《中国科举制度通史-宋代卷》)
  3.省元以及前十都可以升甲(《长编》卷一二一)


第六十九章
  今岁贡举省元最终花落密州的消息不胫而走,远比陆辞报喜的书信要更早抵达家乡,传入了陆母及书院几位恩师的耳朵。
  陆母乍一听闻此讯,整个人都是懵的,连手里收着的钱串掉在了地上,都宛若无觉。
  非是她小觑陆辞,而是陆辞惯来的表现,一直给她于学院中水平仅在中上的印象。
  不久前虽中了解元,但她在惊讶之余,很快又听信了陆辞信誓旦旦的说法,以为是运气的成分居多,是以虽然喜悦,也未太寄希望于省试。
  不想陆辞不声不吭的,却是一鸣惊人,接连摘下了解元和省元桂冠!
  须知在偌大密州城里,与陆辞交好的人遍布各个阶层,堪称数不胜数。
  哪怕是与他素未谋面,更未打过交道的,也受身边人影响,对他颇具好感。
  此讯一出,四周瞬间哗然,就如一滴冷水落入了沸油之中,倏然激起欢声阵阵。
  哎哟喂呀,那个他们认识的陆郎君啊,竟是连中了两元!
  那可是两元!
  解元也就罢了,他们老早就知道,这密州城里就没个能与陆郎君比肩的。
  省试却不同,那可是诸路州府监军的才俊云集的地方,七千多个人一块儿考的,愣是叫头回参试的陆辞给夺去了榜首!
  这可太给密州人长脸啦!
  那些个平日与陆辞熟识的,此时更是不得了了,一个个扯着嗓子,跟身边人兴高采烈地吹起牛来:“我一早就知陆郎君绝非池中之物,你也不想想,要是个寻常资质的,能那么小年纪就攒下那么大的家业么?”
  刚巧旁边那人也认识陆辞,高高兴兴地也道:“平日我见夫子们对他可喜欢得紧,去年中解元时,还专门下山来哩!这回可更不得了啦!”
  “我那回还在醴泉寺庙会上,只用了区区几十文,就让省元给我做了一篇诗作!”两人边上的路人也不甘示弱,喜滋滋道:“往后不说留作传家宝,也得等着给小郎沾沾才气。”
  这一声出,成功引来周边人羡慕阵阵。
  “往后再论人杰地灵的好地方,怎么着也该算上咱这儿一份吧?”
  “那是那是,”诸人对此深以为然,一脸骄傲道:“别地方的人再能耐,还能出似陆郎君这样的么?”
  这可是十五岁的两元!
  而在解试中就落榜了的士子们,目睹着这一片洋溢着欢乐的市井,书自然也读不下去了。
  在感叹老天不公,考官有眼无珠,自己时运不佳的同时,又忍不住酸溜溜地想:这下那陆辞啊,可真要逢雨化龙,从此腾云驾雾了!
  明明陆辞就要身价非凡,再不可能与他们几有云泥之别,不可能再如之前那般随便打交道。
  却不知这些市井小民在高兴什么,还一昧地将陆辞当自己人看。
  不管他们如何怄气,集市上的人群在跟彼此吹完牛,自顾自地高兴完后,又还觉得缺点什么。
  陆辞本人不在,终究少点味道啊。
  也不对,陆辞虽不在,但陆母却是在的啊!
  无数人幡然醒悟后,纷纷丢下手中活计,涌去陆母摊档前,非得亲口向她道贺不可。
  陆母晕乎乎地接受着这些或是熟悉、或是陌生的人的道贺,而很快也赶来的钟母,则善意地笑着,帮忙收拾行当。
  得了这偌大喜讯,哪怕是真正迷上了打理店铺、做生意来挣钱的滋味的陆母,显然也无心再忙乎这些事了,而得回家缓缓才行。
  钟母虽得知爱子钟元落榜,难免有些小小失望,但自家儿子水平如何,她还是知晓的,在早有预料的情况下,很快调整过了心态来。
  而陆辞的高中,让她惊叹之余,又忍不住生出几分与有荣焉来。
  尽管识得陆辞的人,都能看出他为人中龙凤,器宇不凡,但也没人想到,仅仅初次应举,他轻而易举地就一飞冲天。
  从此注定平步青云,拥有锦绣前程了。
  钟母亦是如此。
  若说她从前只是看好陆辞,因此希望儿子能与其交好,自己也不吝于给予陆母帮助的话,现在她则清楚地看出,哪怕等到陆辞衣锦回乡那日,他们两家人,也绝无可能再有处于同一阶层的一日了。
  不论如何,她可是亲眼看着陆辞长大,两家人还一度做了这么长时间的邻居,单凭这份情分,就非同一般。
  只可惜儿子不甚争气,只顾玩闹蹴鞠,而未专注学业上来。
  否则就看陆辞提点钟元的尽心尽力,但凡钟元能认真一些,都能受益匪浅,说不定此回就不会铩羽而归了。
  没看到平日对陆辞的话白板听从的朱姓郎君,此回就同样以十六的虚岁,登了省试的榜么?
  钟母心里万般遗憾,对上还恍恍惚惚的陆母时,则在往常的亲热中,不自觉地带上了几分讨好:“我看你这铺席啊,今日也没法好好开了,还是回去歇息吧。”
  陆母看着这没完没了地涌来恭贺她的人潮,不禁揉揉眉心,也有些发憷,索性接受了她的好意建议。
  等回到家中后,陆母不知所措地在厅里转了几圈,浑然失了主心骨的茫然。
  她下意识地想问儿子的意见,却猛然反应过来,对方并不在此,不由很是惆怅。
  是了是了,辞儿素来最珍重书院里的那几位师长,这么大的喜讯,不管他们是否也听说了,还是得差人告诉一声才对。
  陆母赶紧派女使出门捎信。
  结果女使一打开门,一下就被猛然涌入的人群,给无情地挤到了边上。
  这么一堵结实宽大的木门,竟差点都被门外等着的冰人给挤破了。
  陆母虽应付得手忙脚乱,但她还是记得清楚,辞儿出门前千叮万嘱,关于他的婚事,莫要应任何人的这点。
  于是哪怕这些受城中富商巨贾和官户人家的托付,舌灿莲花,以重聘求此前途无量的前途快婿的冰人快磨破了嘴皮,她也始终没有松口。
  而为了打动这位摘得两元、不久后就要成为炙手可热的朝中新贵的陆辞的母亲,这些冰人思忖着一旦事成后自己能得到的丰厚报酬,不但展现女方条件时更加急切,说着说着,居然就在陆家公然和彼此大打出手了。
  陆母看得头昏眼花,干脆以此为由头,让健仆们把所有人都请了出去。
  刚把吵吵嚷嚷半天的冰人们请走,匆匆忙忙下山来,红光满面的夫子们,背后还跟着路上遇见的女使,就进屋来了……
  看着治下州城竟因一人得了省元名头,而闹得沸沸扬扬,热热闹闹,这等过节一般的奇观,连知州李炳都忍不住啧啧称奇。
  他往窗外望了好几眼后,忍不住感叹:“别的不说,单这得人心的本事,这位陆省元的日后发展,都差不到哪儿去。”
  通判王祀亦是感慨万千。
  哪怕陆辞还未至殿试一步,也未得一官半职,这两人都已经开始羡慕起他了。
  倒不只是羡慕对方年纪轻轻,就得了两元的风光。。
  风光都是一时的,更叫人称羡的,还是大宋律例上写得明明白白的‘殿试头三名和省元初次任官,可以不必宰邑’。
  而且进士列甲靠前者,多得圣恩留在汴京不说,升迁还堪称神速。
  最后能官至宰辅的,几乎无一例外是进士登科的出身。
  哪里像他,在地方兢兢业业,辗转多处,苦苦积攒业绩,只为能按部就班地升迁,得以早日回京。
  “不过这位陆省元,”李炳忽想起什么,在案上翻找起来,很快找出了一个月前的那卷报告来:“便是给出活水建议的那人?”
  王祀正是主持此事之人,立马答道:“正是。”
  陆辞当初将自来水系统的修建方法以题壁诗的形式,写在了亭台之上,自然引来了官府的注意。
  尤其王祀,只看了几眼,就得出此策可行的结论,立马上报给了知州,恳请着手。
  按此策所列的那般,需要的人手并不多,开销亦小,收益却是好几代人能享受到的,自然值得一试。
  然而当时的知州还不是李炳,而是一心想着混日子的林琦。
  他虽得了王祀汇报,但只搁置一边,始终秉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态度。
  直到今年年初,在这位上致了仕,才轮到李炳被调遣来。
  李炳自然不甘心一直待在这位置上,一心积累政绩,大张旗鼓地植树造林。
  王祀原已有些心灰意冷了,见状才燃起些许希望来,旧事重提,果然就得了李炳的痛快采纳。
  对这种失败了损失不了多少,成功了却得不小功绩的好事,他当然是不会错过的。
  王祀立马组织人忙活起来,很快就将自来水系统修建得像模像样,让水道一下覆盖了三分之一座密州城的民居。
  见那些人家受益,其他未被覆盖到的,也忍不住来上请了——要能一劳永逸,从此都可以随时用干净的活水,他们当然不想再从挑夫处买些死水。
  不是每家每户都钻得起私井,也不是每处都凿得出水的。
  但这引水的系统,瞧着只是用竹子为基搭建的,开销肯定比凿井要来得便宜。
推书 20234-07-08 :孤有了,是摄政王的》:简介:(入库时间2020-07-08) 晋江VIP2020-07-06完结总书评数:589 当前被收藏数:3379初来乍到,一时不慎,曦太子揣上了摄政王的崽。可摄政王不是好人,所有人都说他要干掉太子,自己上位的,为了自己和崽的安全,曦太决定试探。安公公:启禀殿下,两枚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