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在一方面具有短板的时候,会在另一方面予以弥补。
三阶工虫的进化表现大致如上,然后便是兵虫,三阶战车的出现让尤莱亚看到了探索外界的可能性。
-----------------------
作者有话说:作者昨天十八连胜一口气打上王者了,adc玩家骄傲一笑,带着从发育路留下的满头包背手离开。
与其他虫族不同, 战车在进化三阶后的表现格外突出。
这类虫族可以自由改变自己的体型,然后利用外骨骼下的空间来运输各项物资。经过测试,虫族发现战车体内的空间居然是完全封闭的,无论是水还是空气都无法渗漏。
不仅如此, 成为中级虫族的三阶战车还是非常全能的水陆空三栖。除了移动速度是虫族中最慢的一档, 其他地方堪称完美。
这样一来, 倒是给尤莱亚带来了启发, 或许可以将这类虫族当作移动要塞来看。等到离开这颗星球的时候,让战车来运输那些无法飞行的虫族。
凭借优越的防御力和庞大的内置空间,战车这一种族在战场和搬迁上说不定能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只是,战车这一功能性较强的种族数量不多。
尤莱亚的族群从一开始共有五十一只战车,算上后期折损的,现在还剩下四十七只。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竟然还出现了五只三阶战车, 属实是意外之喜。
当然, 尤莱亚也让自己手下的五只三阶战车锻炼过自己的潜水能力。
他们从浅海开始适应, 渐渐向深海靠近,目前为止的最高纪录是潜入了七百米左右的位置。
由于深海的空间庞大,极其容易孕育出难以想象的巨型物种, 虽然以战车的防御力这还不是他们的极限,但是适可而止有时也是一种不错的策略。
战车的帮助下就可以将更多的虫族带入深海了,以后虫族能够在水下坚持的时间也会再度拉长, 不会再像当初一样被一群螃蟹追得差点死在海水里。
在有了一定的能力后,尤莱亚认为虫族可以将探索海洋的计划给提上日程了。
且不提海洋中丰富的鱼虾和贝类,矿产资源也是虫族的目标之一。
但是,想象是美好的,现实往往会给尤莱亚泼冷水。已知钙是组成虫族的外骨骼的重要元素之一, 近期大量虫族的进化导致族群中储存的补钙资源见底了。
摄取不到足够钙质,虫族的外骨骼盔甲也会变脆,变薄。长期这样做的话,甚至会让骨骼软化,肌肉无力,对族群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之前虫族补充钙质的主要手段是食用骨粉和晒太阳,但是沉浸在种地生活中的尤莱亚忘了补充物资的重要性,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形势看起来已经有些不妙了。
然而虫族的新巢穴距离沼泽区也隔着很远一段距离,去挖掘霞光贝的收益并不高。
在多个选项被排除后,去海洋中捕捞鱼虾竟是最优解。
然而钓鱼的收益太低,尤莱亚暂且不考虑这种方法。思来想去,或许虫族可以通过制造渔网和鱼笼的方式来获取鱼虾资源。
其中制造渔网的材料可以选用匿影狼蛛的蛛丝,这类材料拥有奇异的光学特性,放在海水中能起到近乎隐形的效果,且能承受极强的拉力,轻易不会断裂。
据伊芙所说,她目前一共可以生产出三种蛛丝。
第一种是最细的,上面覆有粘液,可以用来粘住猎物;第二种蛛丝具有极强的延展性,可以拉长数倍而不断,缺点是变形之后不可复原;第三种蛛丝硬度最高,但变形能力较差。
有多个同位体的帮忙,短时间量产蛛丝不是问题。
尤莱亚在思索片刻后有了结论,他决定用第二种蛛丝制作渔网,再用第三种蛛丝制作鱼笼。
为了拉长渔网的使用时间,在骨架上还可以加入极细的金属丝。就算局部破损,渔网的整体也相对保持完整,修补起来也更方便。
然后在渔网的四周绑上用于配重的石块后,便可以顺利投入使用。
其中,虫族制造的渔网种类主要为拖网,由两只三阶战车一同拖拽着它在海上移动。
另外几种会沉底的渔网都不太方便回收,在拥有更好的蛛丝替代品之前,暂且不会去考虑,不然被海底的石块缠住收不回来只会得不偿失。
至于鱼笼,则以铁丝为骨架,周围覆盖第三种蛛丝制成的网。
捕捉猎物的时候,往鱼笼中放上动物内脏或者鱼虾等诱饵。当猎物从一头宽一头窄的通道钻进来后,便无法轻易逃脱。
鱼笼的耐久度一定会比渔网大得多,且投放鱼笼消耗的能量较少,有利于长期获取食物。
两种捕鱼工具各有利弊,结合使用后或许可以解决虫族当前遇到的困境。
当详细的计划制定以后,剩下的便是执行。
渔网和鱼笼的编织工作交给了采集者,比起缝制衣物,制作捕鱼工具的难度几近于无。
不出三天,他们就制造出了百米长的拖网两张,鱼笼二十个。
然后鱼笼以五个为一组被串成了一串,上面还悬挂了几个罐口较小的陶罐。
提及补钙,尤莱亚自然不会放过钙质丰富的墨鱼骨,而墨鱼这类生物又喜欢钻进贝壳、螺壳等狭小的空间。陶罐的存在便起到了陷阱的效果,还能适当为鱼笼组增加配重。
正好虫族在日常生活中淘汰了不少有裂缝的罐子,完全可以用在捕捉墨鱼这件事上。
等到工具都准备妥当后,虫族们便再度来到了海边。
这第一次大规模捕鱼还是以谨慎为主,仅有两只三阶战车和数只兵虫携带拖网和鱼笼出海。万一第一张渔网报废了,还有替补方案。
于是他们从海岸边出发,然后一路投放制作好的鱼笼组。
为了便于回收,在鱼笼的一端还绑上了个醒目的浮标。这种浮标是利用某种植物的汁液制成的,大量充入空气后再放在低温中迅速冷却,就能转变成全新的材料。
中空的材质本就带来了绝佳的浮力,略微修整外形后又涂上鲜艳的天然颜料,用在这里最合适不过了。
有两组鱼笼被投在了近海的珊瑚礁附近,有两组鱼笼被投在了一百米左右的深度的海底。
保险起见,绑着鱼笼的线是极其柔韧的金属丝,让鱼笼被冲散的概率稍稍降低。
等最后一组鱼笼在合适的位置投入海域后,位于两只战车后背上的虫族们默契地打了个手势。一方虫族展开折叠的渔网后将另一端抛向远处的同伴,等到渔网两端被拉稳再将它缓缓投放到海里。
虫族们将充分利用返程的时间去捕获沿途遇见的海鱼。
本就隐形的渔网在入水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直到鱼群撞在网上的时候,才猛然意识到熟悉的环境中出现了陌生的威胁。
虫族们的运气很好,今天没有遇到任何一条剑尾鲨。随着渔网包围圈的不断缩小,下方的海水中渐渐出现了小规模的阴影。
下网的深度仅有二十米左右,这个位置很少出现肉食性鱼类。
等阴影的深度到达一定程度后,最后的收网开始了。
从未感受过社会险恶的鱼群哪里知道上天的每一份馈赠都暗中标注好了价格,等它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然失去了逃离的最佳时机。
收紧的渔网一步步挤压了鱼群的活动空间,迫使它们聚集起来。
渐渐的,水面上方开始出现了跳跃挣扎的海鱼。
可持续发展的道理虫族还是明白的,因此渔网的网格算不上密集,不合格的小鱼都能顺利逃走,只有贪吃的大鱼留在网内。
很显然,第一网鱼获得了史无前例的丰收。
拉网的兵虫们只觉得渔网沉甸甸的,每一次拉动都能感受到鱼尾甩过网线的动静。但仔细一看,背后还有不少隐患。
只见蛛丝渔网在鱼群的挣扎中不断变形,让本就稀疏的网眼不堪重负。虫族们没有料到鱼群聚集起来会产生难以想象的力量,以至于错估了渔网的承受能力。
为了避免夜长梦多,虫族们必须速战速决。
被捕捞上的鱼则放在了战车后背驮着的器皿以内,里面铺上了厚厚的一层冰,尽可能让出水就死的海鱼保持新鲜。
有些生命力过于旺盛的鱼被虫族们顺手物理催眠了,总不至于把到手的猎物给放跑。
从外形上来看,捕捞上来的猎物多为沙丁鱼、鲹类还有一些黄花鱼。这些海鱼通常生活在海水表面,且以群体为单位共同出现。
庞大的种群数量是它们的生存策略之一,就算遭到天敌捕食,也能凭借数量优势留下火种,并在新一年的繁殖期恢复鱼群的规模。
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虫族们不想对上剑尾鲨。
收网后,他们便立刻带着渔获返回巢穴。
投在海洋中的鱼笼则在每天早上和傍晚各收一次,频繁收取鱼笼只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乍一看,首次出海捕鱼倒是一切顺利。
事情的转折出现在清点渔获的时候。
只见在堆叠起来的沙丁鱼堆中,出现了与其他同类长相迥异的存在。
它的嘴看起来格外突出,里面布满细碎的尖牙,整条鱼就像从脊背处劈开了一样,仅有一层薄薄的鱼皮包裹内脏,极为丑陋。
沙丁鱼本是小型的滤食性鱼类,体型修长,集群生活,与鲹类和黄花鱼唯一不同的便是它居住的深度可达百米之下的海域。
若是用单纯的基因突变来解释这种情况倒也说得通。
不过,这样长相奇特的沙丁鱼并不单单只有一条。等负责收纳的虫族在整理好渔获后,竟然发现了四条变异沙丁鱼。
接收到这一情报的尤莱亚陷入沉思。
在平原和林地中,虫族从未见过任何变异生物,从其他悬崖上发现的正常海鸠翅膀两侧可没有骨头。但自从靠近海边后,先有刀翼海鸠,再有变异沙丁鱼,让他很难不怀疑深海中究竟出现了什么。
如果傍晚收回的鱼笼中同样出现变异鱼类,事情的复杂性就不同凡响了。
第82章
从海中捕捞起来的正常活虾应该是略微透明的, 一碰虾须就会受惊似的四处弹跳。在那层脆硬的甲壳下,便是冰凉又带点弹性的虾身。
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的。
尤莱亚反复确认了一遍自己的记忆,发现无论如何也找不出一只和眼前的虾相似的物种。
只见这只虾的体内没有任何能够被称之为虾肉的东西,出水后的它惊人的收缩起来, 唯有薄薄的一层表皮包裹着内脏, 黑芝麻大的眼睛中透出无机质的冷光。
说是虾中的幽灵也不为过。
偏偏这样奇特的物种没有迅速死亡, 即便离开了赖以生存的海水也挣扎着往回跳。
抓着这只虾的感觉实在是令人头皮发麻, 尤莱亚忍不住松开了手,看着它沉到了水底。
然后,这只幽灵虾动了,像一滴水一样融化在环境里。随后它缓缓游到了一条活着的小鱼身上,用纤细的足踩着鱼的脊背。
下一秒,从虾的腹部突然裂开了一条口子,它的外壳像水汽一样无限延展, 在小鱼无知无觉的眼神中将其彻底吞入腹中。
这一过程发生在短短三秒之间。
尤莱亚本以为这条被吃掉的小鱼会死, 但事实恰恰相反。鱼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活在一只虾薄薄的虾壳里, 和往常一样自如游动。
无数看不见的血管从虾的腹部延展开来,扎在小鱼的身上,直到吸干它的最后一滴血才会松开。
这样的进食方式前所未见, 尤莱亚甚至能够从鱼的头顶找到一对属于幽灵虾的眼睛。它就这样背着一只吸血鬼共同生活,永远看不到尽头。
没救了。
尤莱亚看了一眼得出结论。
他怎会想到在回收的二十个鱼笼中竟然出现了这样的怪物。
第一次回收鱼笼的时间差不多是傍晚五点。
其中十个放在近海珊瑚礁群岛附近的鱼笼中只有普通的鱼虾和海蟹,它们的外观上没有任何异常, 正常得不能再正常。
几只带有裂缝的陶罐倒也真的诱捕到了野生的八爪鱼,虽然和一开始预期的墨鱼有所差距,但有总比没有好。
当时,在虫族出海之后尤莱亚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墨鱼与章鱼的习性不同,应该在夜晚通过灯光来聚集, 然后利用合适的工具完成捕捞。但无缘无故也不好去召回已经离开巢穴的虫族,便只得将错就错。
然而,另外两组鱼笼的情况却有所不同。
投放在一百米深度的五个鱼笼轻得可怕,在回收的时候除了海水带来压力,没有任何生物挣扎的动静。
当回收鱼笼的虫族低下头时只能看见深邃到泛着黑的海水,下方的情况模糊不清,除了巨型海藻摇曳的身影别的什么都看不到。
但既然开始回收鱼笼了,肯定要把它们拉出水面看一眼才划算。
随着一阵无聊拉绳动作,排成一串的鱼笼被渐渐出现在了虫族们的视野中,属于水产的海腥味随之扑面而来。
这一组鱼笼果然是空的,就连海螺都没有吸附在笼身上被一同带出。鱼笼中的诱饵倒是早就消失不见,吃掉它的生物却不知所踪。
在补充好诱饵将鱼笼抛回去之前,有虫族注意到了什么。
等附近的虫族仔细一瞧,便发现了这只剩了一张皮,偏偏活得好好的怪异海虾。
正常情况下,生活在这个深度的物种出水后应该快速死亡才对。但这只虾却没有,仍然挣扎着往海水里钻。
负责出海的虫族差不多都是在进化三阶,基本的思考能力都没啥问题。所以,他们往最小号的陶罐中装了三分之一左右的海水,将虾丢了进去,具体如何处置它将由虫母尤莱亚来定夺。
接着便是回收第二组投放在一百米深度的鱼笼。
这组鱼笼中装着的螃蟹比浅海区的更大,还有几条和石头颜色接近的底栖鱼类。
除了螃蟹,鱼出水没多久就死了。
一时间虫族们也搞不清楚出现差异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只能用投放位置不同来勉强解释。若是真要细究的话,这里的海水没有那边腥臭,颜色也稍微浅上一些。
再然后,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畸变……对,一定是畸变物种。”尤莱亚思来想去,终于找出了正确的词汇来形容它。
无论看多少次,畸变物种与众不同的外形和异样的存活方式都让他觉得有些不适,畸变沙丁鱼和畸变海虾的出现也让尤莱亚隐隐感到不安。
采集者和游牧者制造出的营养液同样能够使农作物和牲畜发生变异,但它们带来的变化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正向的,少有异常发生。
但海洋中的生物却不同,尤莱亚暂时还没有见过正向变异的物种。
虽说不排除是样本数量太少的缘故,但未知的存在总是会让人提心吊胆。
尤莱亚没想到虫群才搬到新家没多久,就见到了那么多畸变物种。在困惑之余,他也将有限的情报集中起来,再从中寻找共同点。
已知沙丁鱼群出现的区域最深可达两百米左右,捕捉到畸变海虾的鱼笼投放在一百米深度的海洋中,而刀翼海鸠的食谱又是鱼类……
大胆一点进行推算,很有可能在百米之深的海洋中才有几率出现畸变物种。
而飞往远海捕食的正常海鸠误食了畸变海鱼,从而使得后代的基因出现异常。偏偏这样自然产生的畸变基因是可以遗传的,然后因为外表被赶出族群的畸变海鸠自发组成新的群体,在悬崖上的家园再度生活。
数百年过去了,等到畸变基因的遗传趋于稳定后,就出现了这样成群的刀翼海鸠。
海洋深处究竟有什么,谁也说不清楚。
这时,尤莱亚突然想到自己在沼泽区的时候曾借助杰克的双眼看见了某种不可思议的生物。
祂的外形像巨蟒一样狭长,翡翠一样灵动的双眼暗示着极高的智力,身侧点缀着比鲛纱更加华美的尾鳍,优雅之余兼具力量。
即便相隔了很长一段距离,祂的身影也清晰的出现在了尤莱亚的视野中。
【馈赠……抉择……反抗……】?
尤莱亚无意识地重复了一边从祂那里听见的三个词汇,可他的脑中仍然一片混沌,完全不得解题的章法。
还是说,现在的尤莱亚已经得到了馈赠而不自知?
祂真的活着吗?
不然为何其他普通虫族无法窥见巨兽,唯有暂时容纳尤莱亚意识体的杰克在机缘巧合中成为了族群中的第一只变异种。
短时间接收过多的信息量让尤莱亚有些心烦意乱。
正好,采集者们制作好了第二批鱼笼,尤莱亚打算让虫族们在一百五十米深度的海洋再投放几组。
只是这个深度的海洋充满了未知,连接鱼笼的绳索即便加入了金属材料,也有被割断收不回来的风险。
但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怀着忐忑的心情,尤莱亚开始等待明天的渔获。
回收鱼笼的时间大约在上午九点。
经过了一个夜晚,空荡荡的鱼笼中又被各种贪吃的鱼虾塞满。
在浅海区的两组鱼笼中看起来还是只有正常的物种,它们都是些出现在珊瑚礁附近的常见鱼类,就外观而言没有差别。
但是,深海的两组鱼笼就不一样了。
这一回,两组鱼笼中都出现了异常。大概是夜晚的缘故,使得畸变物种出现的概率增加了。
有一组鱼笼外的网不知被何种利器给割破了,就连金属骨架都被压缩成一团,似乎被某种大型鱼类给咬了一口。
看样子,伊芙的蛛丝无法在海底的高压环境中保持完整,编织外网的材料必须换成强度更高的金属丝。
而另一族鱼类中出现了一条肚子被掏空的死鱼。
它的身体延长呈带状,几乎没有鳞片,触感格外光滑。很显然,是一条带鱼。
带鱼白天生活在海洋上层,只有夜晚会沉到水底。作为生活在底层的生猛肉食性鱼类,正常情况下很少死得这样难看。
就在虫族提着带鱼尾巴的时候,尸体动了。
无法用语言来形容这种毛骨悚然的感觉。
受惊的虫族条件反射性地将死去的带鱼向远处一甩,空荡荡的鱼皮被带起的气流撑得鼓鼓的,仿佛让它回到了鲜活的状态。
就在这时,本该作为脊椎固定在尸体中的的东西挣扎起来。
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条管口鱼。只是它并未生活在本该出现的区域,一反常态的寄生到了带鱼的体内。
这种鱼的爆发力不强,在正常情况下,管口鱼会和其他鱼类协同捕猎。等野生的鱼类游过的时候,管口鱼会快速趴在它们的背上,然后借助外力完成捕食。
但是,从未有过管口鱼像现在这样会披着其他海鱼的尸骸四处游动。
它用自己修长的体型取代了带鱼的脊椎,再用占据体长三分之一左右的吻部取代了带鱼的舌头,活成了寄生物种的模样。
寄主死后,腐烂的血肉随着管口鱼的游动纷纷剥落,最终只剩下一层薄薄的皮肉维持整体的完整。
或许,这条寄生的管口鱼能够随意使用寄主原本的力量,才使得它在底层的高压环境中活了下来。
所有的猜想被畸变物种砸出的水花纷纷掩盖,其余虫族震惊地看着手中的鱼笼,一时间不知所措。
就在这时,这只扔掉管口鱼的虫族突然像疯了一样冲向装着鱼获的框,他一条条掰开海鱼的嘴巴,用沁出血丝的眼睛观察它们的舌头。
但是,后知后觉的反应还是太慢了。
在他没有检查到的地方,有条海鱼的舌头悄悄动了一下。
-----------------------
作者有话说:感觉在凌晨三点半写出来的东西略微有点掉san
在死鱼略微张开的口中, 是一只乳白色的鱼虱。
它成功取代了被称之为“舌头”的肉块,将自己固定在了宿主的口腔中。然而,这只鱼虱却没有和其他同类一样选择与宿主共生,而是将自己的神经扎进了宿主的大脑里。
时间久了, 主导者变成了鱼虱。它吸着海鱼的血, 转而寻找新的宿主。
但是, 鱼虱的运气很不好, 它的宿主死了。为了活下去,鱼虱只能为自己选择新的宿主。
所以,鱼虱在虫族的视觉死角中拔出扎在宿主口腔中的倒刺,然后压低重心,向空中弹跳而起。
在其他虫族惊愕的目光中,它强行扒住了一只虫族的眼球,然后在从眼球和眼皮的空隙处往里面挤。
被袭击的虫族反应很快, 急忙抓住了那只鱼虱, 冰冷湿滑的触感让他感到一阵恶心。与此同时, 眼球表面的疼痛也格外剧烈。
鱼虱腹面的倒刺扎进了眼球中,轻易无法挣脱。更何况这只活着的鱼虱还在拼尽全力往里面挤去,难缠至极。
这时, 剩下的方法只有一个,其他虫族默契的避开了视线。等他们回过头的时候,只看见自己的同伴向海水中扔下了一坨沾满虫族血液的肉块, 并往自己的胃里猛灌修复溶液。
虫族强大的再生能力使得失去的血肉被迅速补充,很快就恢复了原样。
在对海洋的探索经验不足时,虫族们尚未意识到潜藏在海水中的恶意。但随着出海经验的增加,就算是最迟钝的虫族也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与海水接触时间最长的战车更是每天晚上回到巢穴的时候,都会刮去表层的皮肤。
藤壶、海葵还有一些漂浮在水中的藻类能够在他们的血肉中扎根, 为了安全起见还是不留隐患的好,万一被未知物种寄生了只会得不偿失。
在另一旁,尤莱亚也远程接收了虫族们传输回来的情报。
精神网的存在可以让虫族无视时间和空间的阻碍,迅速与同族交流。只要编织精神网的虫母没死,所有未处于昏迷状态的虫族都可以随意使用。
根据得到的情报,尤莱亚猜测在夜晚的时候更容易见到畸变物种。
自见到畸变鱼虱以来,这下就连浅水区的珊瑚礁都不安全了,没人说得清海水中究竟有什么。
面对风险,趋利避害固然是一种应对措施,但是一昧后退只会让虫族失去打探情报的最佳时机。还好在陆地区域没有出现攻击性极强的畸变物种,让虫族的负担略微减少了些许。
虫族在成长,海洋中的畸变物种也是。
世界上最早的生命诞生在海洋的水环境中,然后有些鱼类长出了四肢,进化出了肺,成功在陆地定居。
所以,无法排除畸变物种走上陆地的可能性。
权衡利弊后,尤莱亚还是决定主动出击。
他打算让虫族在午夜退潮后来到礁石区一探究竟。
在这个时间段,原本隐藏在海水中的礁石将会露出水面,只要在海浪中保持平衡,便不会被轻易冲下去。且礁石区距离岸边仅有百米的距离,算不上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