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美人丞相他重生了by默潜

作者:默潜  录入:10-10

阿祝很高兴,脸上褶子都笑出来了,道:“那太好了,殿下可以去军中了。”
狄将军本名狄珲,是他母妃的嫡长兄,而他母妃是狄家的庶女狄晚秋。
大萧重文轻武,朝中真正能用的武将世家只有狄家,因此在长达数年与云常国的战争中,狄老将军去世后,狄珲便被派去边界,一守便是二十年。
因为狄珲父母都已经去世,和他母妃关系也不熟络,于是这二十年来,也甚少回京城。
他一直怀疑当年他母妃淑妃死亡另有原因,只是没有办法去证实。
直到几年前和锦帝大寿,狄珲回京贺寿,他才想办法和狄珲联系上,又借狄家的势力,对当年之事展开调查。
几年过去,也不知道事实的确是淑妃病故,还是幕后之人藏的太严实,始终查不到是谁要害淑妃。
见当年之前迟迟没有结果,而和锦帝沉迷享乐多年,身体也越来越不好。
于是崔肆归在得知两国边界即将休战的消息时,修书一封寄往边界,想要在狄珲回京后加入军队。
信里写的隐晦,但狄珲应该是明白了自己想要争夺太子之位的意思。
母妃的事情继续得查,权力他也要握在手中。
次日清晨,议事堂。
和锦帝今日万般不想来,可事关两国关系,他又不得不来。
沈原殷向自己人使了个眼色,万总督见此,说道:“陛下,狄将军明日即将到达京城,此前,狄家三代在两国边界坚守数十年,立下战功无数。”
“此次,狄将军率领大军击溃云常国,使他们元气大伤。”
万总督道:“臣以为,陛下需对狄将军以示尊重。”
和锦帝像是没睡醒,懒散着问:“如何尊重?”
万总督琢磨着道:“例如,回京城亲自为狄将军接风洗尘?”
和锦帝闻言皱眉,道:“朕才到行宫,又回京?”
见和锦帝面色不虞,万总督没再说话。
二皇子道:“父皇,狄将军对大萧鞠躬尽瘁,的确不能随意对待。但父皇尊贵之躯,自然是以父皇为重。”
底下有其他大臣道:“二皇子这么说,是有好办法了?”
“好办法说不上,”二皇子摇头道,“但确实有一个办法。”
二皇子诚恳地看向和锦帝道:“儿臣以为,让丞相大人回京再好不过,丞相大人能力出众,去为狄将军接风洗尘也说的过去。”
和锦帝闻言不语,沉吟片刻,道:“确实可以,让丞相回京,也没有落下狄将军的面子。”
和锦帝问道:“那就这样定了,丞相,你下午即刻回京,做好准备。”
万总督迷茫地看向沈原殷。
他们都还没怎么派上用场,二皇子怎么就帮他们直奔结果了?
沈原殷示意他稍安勿躁。
因为和锦帝突然一阵头晕,议事暂时停止。
待散开后,万总督走至沈原殷边上,低声问:“丞相,这二皇子?”
沈原殷倒是看明白了,他道:“大皇子留京监国,二皇子是怕大皇子搞些小动作,所以让本官回京,这样大皇子可能会收敛一些。”
万总督道:“难怪。”
沈原殷抬头一望,便看见议事堂外急急打转的简然。
他缓缓踱步出去,将简然召过来。
简然着急道:“大人,乐家镇的镇长已经到行宫了,被属下安排在了院子里。”
沈原殷听闻,立马道:“带过来,快。”
一柱香后,议事再次开始。
不等其余人说话,沈原殷直截了当地道:“陛下,臣有要事奏。”
“几日前,臣府上收到一封来自渠州六家镇的来信,信上说渠州永南镇有农民起义,且持续时间已达半月出头,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众臣一片哗然。
“农民起义?!”
果不其然,和锦帝震怒。
和锦帝顿时也不困了,头也瞬间不痛了。
和锦帝怒斥道:“为何这件事迟迟没有传到京中?!渠州的人都在做什么?”
沈原殷娓娓道来:“臣也查看过奏折,渠州没有一份折子,只可能是下面的人知情不报。”
沈原殷又接着道:“乐家镇的镇长已经自己北上到达行宫,此时就在议事堂外候着。”
“传。”
乐家镇镇长是一位年过五十的老者,颤颤巍巍地行礼,而后道:“陛下,臣往京城递过几次折子,也向州府和永南镇当地官员劝说了几次,让他们赶紧上报京城,但都无济于事。”
和锦帝面色阴沉道:“永南镇具体什么情况?”
沈原殷辅佐和锦帝几年,了解他的性子。
虽然天资愚笨,但有个手段了得的母亲,一路平安从太子到皇帝。
也许是知道自己在政治上的昏庸,但是又心比天高,所以最反感有人试图挑战他的权威,简单来说,就是最厌恶有人欺骗他。
比如,下面地方官员知情不报。
乐家镇镇长道:“永南镇农民起义已经持续了十九天,他们背靠深山,州府的人打不过他们,其他地方的农民又断断续续向永南镇投奔,现如今……已经有大约五千人了。”
“渠州州府和永南镇镇长不允许上报,但臣认为,京城有对地方的绝对控制权,因此偷跑出来一路北上,这才有机会将此事上报。”
乐家镇镇长照着带他北上那批人教他的说法,一点一点地说出来。
和锦帝气急,他森然道:“好一个渠州州府,好一个永南镇,蔑视皇权,无法无天。”
“有福,拟旨。”
“命狄将军和丞相一道去往渠州调查真相,狄将军务必将那伙不知天高地厚的农民抓起来,还有渠州州府和永南镇镇长,以及有关此事的所有官员,丞相,彻查。”
“明日狄将军到京城,休整一日,后日即刻出发。”
沈原殷低头掩盖住自己微扬的嘴角,眼眸里是意料之中,压平声线道:“臣,遵旨。”
他要的,就是与狄将军一道前往永南镇。
这次农民起义,他来亲自查的清清楚楚,不留余地。
有狄将军和军队一起,更能方便他行事。
乐家镇镇长没有说出“人口失踪”,是他故意为之。
渠州州府是大皇子的小舅子,州府都冒着杀头的风险,也要隐瞒这件事情。
渠州,必然有更见不得人的东西存在。
不能留下线索,不能让大皇子知道自己这里掌握了多少,养私兵是重罪,难免会因此狗急跳墙,报复于他。
沈原殷眉尾轻扬,神色舒展。
放长线,钓大鱼。
作者有话说:
----------------------

回京的大军到达京城时城门已经关闭,狄珲便下令停军休息。
冬天天气冷,士兵们在远离树木的地方生起火,架上锅炉烧水。
此处树木繁多,夜晚的鸟雀本已经停止鸣叫,却因为他们的到来而受惊,纷纷飞离树梢远去。
狄珲余光似是看见了什么,谨慎地周围环视一圈,然后慢慢踱步走向密林。
密林一棵树下站着一个黑衣人,狄珲走近他,压低声音道:“你怎么出城了?”
黑衣人抬起头露出脸庞,是崔肆归。
“舅舅,”他道,“陛下命您和沈大人明日立刻出发去永南镇,彻查农民起义的事情。”
“我只有现在这个时间能来找您。”
“沈大人?丞相?”
狄珲太久没关注京城的事,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
崔肆归道:“今日进城后沈大人会详细跟您解释。”
狄珲没再想这事,而且问道:“前段时间我发现有一批人在查我们之间的往来,你心里可有数?”
崔肆归思索片刻后道:“应该是沈大人。”
“我这段时间都跟在沈大人身旁,许是沈大人有所察觉,所以在查我们。”
狄珲道:“你之前信中所说想要进军中历练,你现在自身的武功和学识如何?”
崔肆归摇头道:“身边只有母妃曾留下的侍卫在教我,自己也找了许多兵书看,但终归不如在军中能学习到的多。”
狄珲正要开口,耳朵尖动了动,突然神色一凛,食指竖在嘴前,示意崔肆归不要说话。
过了一会儿,狄珲脸色不太好看,拉着崔肆归往营地走去。
直到看到不远处的火光,狄珲才开口道:“你身后有人跟着,别回头,继续往前走。”
崔肆归解释道:“没事,是沈大人的人,已经跟在我身后有段时间了。”
狄钰将中药一股脑倒进锅炉,再加上水,打着哈欠在火边取暖。
狄珲在外征战二十年,连女儿狄钰都是在边界出生。
狄钰从小在边界出生,能走能跑的时候就天天往军队里闯。
狄钰天生独立要强,性格豪迈。
三岁开始习武,四岁就能单独骑马,十四岁的时候第一次上战场,毫不怯场。
到现在十九岁,已经在战场上立下了许多战功。
狄钰看见父亲狄珲往远处走,有点疑惑但没问什么。
直到过了一会儿后她看见父亲领了一个陌生少年往她这边来。
荒郊野岭,哪来的人?
她这时才感觉奇怪。
他们走近后,狄钰发现这少年模样倒是十分俊俏,身量很高,跟在父亲身后一言不发。
狄珲将人带到篝火前,介绍说道:“这是我的女儿,狄钰。她比你大一点儿,你应该叫她阿姐。”
狄珲又指向崔肆归道:“崔肆归,四皇子。”
崔肆归点头问好:“阿姐。”
狄珲扔给他一把剑,道:“阿钰自幼时习武,你跟她比试一场,我看看你的底子。”
崔肆归抱拳道:“得罪了,阿姐。”
残月挂在天上,旁边的篝火熊熊燃烧。剑刃的破空声席卷而来,带着红光劈向崔肆归。
崔肆归举剑相迎,两把剑相撞发出金石清脆的锐响。
随后崔肆归足尖踢上旁边的碎石,趁着狄钰后退的间隙,剑尖直逼她的喉咙。
狄钰猛地向后仰去,迅速起身,只有衣角被剑刃削去了几块。
狄钰眼神一沉,剑刃在火光中折射出红光。
她反手拉过崔肆归的左手,狠狠一拽,右手用剑直刺崔肆归的右手,逼迫他后退。
两人招式越发狠辣,剑气割裂空气的破空声与剑吟交织,惊得树梢恢复安静的鸟雀再次乱飞。
最后以狄钰挑开崔肆归手中的剑,自己的剑抵在崔肆归喉咙结束。
崔肆归笑道:“阿姐,我认输。”
狄钰收回剑,骄傲道:“我有将近二十年的底子在,你打不过我很正常,多练练,说不定将来就能跟我打成平手了。”
狄珲将崔肆归带离这里几步远,说道:“阿钰作为我的接班人,你能在她手下撑一柱香时间,已经很不错了。”
“你倒是比我想象中要厉害些,这样,我给你一些人,先在他们教导下训练一段时间,后面我再找机会跟陛下提你进军队的事。”
崔肆归道:“我现在身边不适合跟着太多人,两个人就够了,人多了会被其他人怀疑。”
狄珲道:“你确定后面跟着你的人没有恶意,你是跟丞相合作了?”
崔肆归道:“丞相暂时还没有站队,前段时间我找到了机会进丞相府,跟着沈大人。”
狄珲点头道:“行吧。”
空中的药味愈发浓烈,苦得让人直皱眉头。
崔肆归望向味道来源,狄钰继续守在锅炉前,捏着鼻子嫌弃得很。
崔肆归问道:“舅舅身体不舒服?”
狄珲有些一言难尽:“是阿钰,非要找医生调理身体,天天喝这些,难闻死了。”
狄钰耳尖,立刻反驳道:“我这是在养生,为了以后的健康生活着想。”
锅炉的热气打着旋往上飘,黑不溜秋的药液中咕噜咕噜冒着泡。
下人用帕子端起锅炉,将药小心翼翼倒进碗中,然后迅速走到厢房外,将药递给了简然。
此时天还未亮,还有两刻钟,城门就要开了。
沈原殷已经换好衣服,简然将药轻轻放在沈原殷面前,道:“大人,崔肆归昨日关城门前出了城,至今还未回来。”
“据我们的探子说,他出城见了狄将军,狄将军已经有所察觉,而他们两人的对话,因为隔得太远没有听清。”
无论药被过滤多少次,底下始终有沙状的药渣。
药本来就苦,沈原殷喝到中途,被药渣呛到,低声咳嗽起来,隐隐还有想吐的感觉。
简然连忙接过沈原殷手中的药碗,担忧道:“下次属下叫他们再多滤几次。”
沈原殷摆手示意自己没事,他咳嗽过后的声音有些低哑:“阿杜查的怎么样了?”
简然摇头道:“没有结果。”
“他已经四十六了,在八岁那年被宫里分配给皇后那里,但因为手脚不利落,被谴回去了。十岁的时候,又被分去了淑妃宫里,在十岁之后,都没有有关他与其他嫔妃有联系的事。”
“他八岁被家里人卖进宫里,与家里人早就断绝关系。”
“十岁开始效忠于淑妃,淑妃去世后,就与太监阿祝一起照顾四殿下。”
简然总结道:“看起来是忠心耿耿,除非是在八岁的时候,就已经被皇后收买,但以他的情况,应该是不存在有把柄在皇后手中。”
沈原殷自言自语道:“忠心耿耿?”
简然接着问道:“昨日狄将军传信到行宫给四殿下,这几年他们似乎也一直有联系,大人,我们干不干涉?”
沈原殷微微闭眼:“不用了,继续盯着,他们估计也发现了我们的人的存在,不用跟太紧,有任何情况向我这汇报就行。”
“好,”简然又道,“大人,马上五更三点了,得出发了。”
五更天,三点,城门开。
随着城门打开,沈原殷骑着马,身后跟着一列人,大皇子与他并列,一同骑马出城。
大皇子压低声音问道:“丞相,关于永南镇之事,父皇是如何看待?”
沈原殷目不斜视:“陛下自然是万般生气,下令严查。”
大皇子听后脸色僵硬。
沈原殷嘴角带着笑意,轻声道:“农民起义这么大的事情,地方官员竟有胆子隐瞒不报,现在农民起义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也收不到场,既然选择做了,那自然得承担后果。”
“殿下以为呢?”
大皇子艰难的从喉咙里发出笑声:“的确是。”
沈原殷心里冷笑一声。
位置坐的高,却不关心民事,反而变本加厉压榨百姓,得不到民心的人,还想要得到太子之位,顺利登基。
沈原殷成功膈应到了他,就没再理他。
狄珲带着十人的队伍,早已等候在城门前。
宣告完圣旨后,得知农民起义时狄珲适宜露出茫然的表情,然后三人客气寒暄一套,便请狄珲入城。
沈原殷眼球微微转动,扫过周围环视一圈,没有看见崔肆归的身影。
在收回视线时,意外对上了狄将军身边一位女子的眼睛。
女子的眼睛中透露着好奇,见沈原殷看过来,便笑着招手。
女子的皮肤是小麦色,骑在马上威风凛凛,有着不属于京城的豪迈。
应该是狄将军的女儿,狄钰。
狄珲注意到了这边的动静,于是主动介绍道:“这是我的女儿。”
狄钰歪头笑道:“大人长的可真俊。”
沈原殷微微点头。
狄珲呵斥道:“放肆。”
沈原殷笑道:“无事,狄小姐真性情。”
沈原殷对狄珲说道:“狄将军,农民起义事关重大,我们去我府上进一步详谈。”
狄将军的府上很多年没有住过人,但收到了停战的消息后,就安排了人将府上上上下下打扫一遍。
数年没有回来过,狄珲也并不留恋府上,因此在沈原殷邀请他去丞相府商量农民起义的时候,也并没有拒绝。
看着两人的身影消失在丞相府前,崔绍祺的脸色彻底阴沉,低声在身边人耳边口语几句,而后不爽地看向丞相府的牌匾,转身离开。
作者有话说:
----------------------
宝宝们,来晚了[求你了]

天黑蒙蒙的,雨水倾盆而下,没有一点要停的意思。
他们一行人暂时停歇在破庙里,庙里有一小部分塌了,狂风夹杂着雨水,不停的吹进来。
沈原殷本就身体没有痊愈,被风一吹雨一淋,直接发起了热。
简然把能用的衣服都悬挂起来,让沈原殷躲在后面,尽量把风挡住。
崔肆归脱下身上穿戴着的蓑衣斗笠,从门口进来。
他用手胡乱抹了一把脸,将雨水擦去,他说:“附近没有镇子,寻不到大夫,最近的镇子还需要半天的路程,现在雨大,不利于赶路。”
沈原殷头昏沉得厉害,一直发冷汗,神志不清,只感觉到身上很冷,想睡又睡不着。
他只能听见身边有人在说话,但听不清内容。
火就架在他身旁,可还是觉得寒意侵骨,裹了再多衣裳也没用。
过了一会儿,说话声停了,他迷迷糊糊的感觉到有人走近他,蹲下来,摸了下他的额头和手。
然后他听见崔肆归的声音:“沈大人,听得见我说话吗?”
沈原殷只感觉喉咙很痛,讲不出话,微微动了下手指。
崔肆归站起身来,掀开衣服做的帘子走出去,狄珲正站在庙下抬头望天。
崔肆归和狄珲说道:“沈大人身体不好,估计雨小了热也退不下去,我现在的想法是,再找一个人,直接去最近的镇子把大夫带过来。”
“两个人骑马去,时间能够缩短,来回要不了一天就能回来。”
狄珲点头说行。
于是崔肆归又将蓑衣斗笠穿上,上了一匹马,又找了个士兵一起,两道身影消失在雨幕之中。
火噼里啪啦的烧着,衣服做的帘子并不能完全遮住风,沈原殷原本就觉得冷,随着夜晚到来,寒意更加深重。
一阵寒风袭来,沈原殷一阵战栗,又开始咳嗽。
他做了一场关于上一世的梦。
那时崔肆归已经在慢慢掌握一点自己的势力,也终于在宫外建府,其他几个皇子也真正开始注意到他,紧接而来的,就是一场刺杀。
尽管崔肆归有所防备,但还是被沾了毒的暗器所伤,昏迷了两天。
崔肆归当时已经和他表白了心意,他没有答应。
而后听闻了崔肆归遇到刺杀昏迷的事情后,他面上不显,但快刀斩乱麻地找到幕后黑手,然后将那人背后的肮脏事,挑到明面上来,狠狠地折了那人的羽翼。
事情做完后他回到崔肆归府上,看到昏迷不醒的崔肆归,他慢慢摸上崔肆归的脸。
从眉心到眼睛,顺着鼻梁下滑,最后落在崔肆归的嘴唇上。
良久,他叹了一口气。
自古情这一事,终是琢磨不透。
他明白,他栽进去了。
不知道昏睡了多久之后,他被人轻轻摇醒。
还没睁开眼,首先就闻到空气中弥漫的一股苦味。
崔肆归守在他旁边,一旁放着碗,他头发和衣服还是湿的,轻声道:“药熬好了。”
沈原殷像是还没从梦中回过神,有点愣愣的。
他张嘴,想要说些什么,但只感觉干涸,说不出话。
崔肆归见状,连忙去拿了水壶给他。
沈原殷喝口水缓了下,问道:“下这么大的雨,哪来的药?”
崔肆归回道:“周围镇子上的大夫,加了钱跟过来的。”
沈原殷想要捧起碗,却被崔肆归躲过去,崔肆归说道:“你身上没力气,我喂你。”
沈原殷淡淡道:“一勺一勺的喂,你想苦死我?”
崔肆归无奈,只好将药递给他。
崔肆归又道:“身上的糖已经湿了,吃不了了。”
沈原殷没搭理他,紧皱着眉一饮而尽。
虽然是个病秧子,从小吃药长大,但还是觉得苦。
药下去后,一阵反胃感涌上来,苦味还存留在嘴里。
沈原殷被刺激的眼角含泪,好一会儿才缓过来。
沈原殷身体未好,大雨也不见停,于是众人商议后决定先在此处歇两天,再行出发。
第二天的时候雨渐渐变小,崔肆归拿着弹弓出去,想要打点猎物。
沈原殷没再发热,只是常常咳嗽,等下午的时候,他们就将整顿出发了。
他知道崔肆归擅长射箭,也喜好玩弹弓,但雨天猎物少,他原以为崔肆归会空手而归,却没想到还真让他抓到了猎物。
崔肆归逮着山鸡的翅根,让侍卫烧开水,准备在庙外屋檐下杀鸡。
简然在锅炉前煮粥,崔肆归跟他说道:“待会儿撕点鸡肉煮进去。”
简然点头:“好。”
鸡肉粥放了些盐,煮好不烫后简然才端给沈原殷。
热气裹着米香漫过碗沿,浓稠的粥体在白瓷碗里泛起丝绸般的光泽。
沈原殷用完午膳又喝完药,小憩了一会儿,就准备出发了。
离到渠州只剩下两日的路程,沈原殷和狄珲商议过后,决定先落脚去渠州州府,再探查州府和永南镇的情况。
他们带了九百精兵,应付起义大约是足够了,为防止打草惊蛇,在即将进入渠州地界时,他们分为两队,只带了三百余人去渠州州府,剩下的人原地待命。
渠州州府何喆宇早已等候在城门,看见车架后,殷勤地小跑上去,恭恭敬敬地道:“丞相大人,狄将军,一路舟车劳顿,辛苦了。”
沈原殷掀开帘子,从马车下来,上下打量着何喆宇,看到何喆宇谄媚的笑,以及臃肿的身体,意味不明地道:“听闻渠州闹干旱和饥荒,何大人倒是给自己养的很好。”
何喆宇脸上笑容一顿,干笑了几声。
何喆宇知道沈原殷的行为作风,也得到过大皇子嘱咐,因此没敢动什么念头。
在问过沈原殷是否需要宴席被拒绝后,他也没再多问。
渠州有秘密,不能让京城来的人查到,何喆宇眼珠子转了转,他知道沈原殷软硬不吃,但是常年待在边界的狄将军,或许可以试试美人计。
何喆宇本想先让他们去驿站歇息,但沈原殷单刀直入道:“何大人,说说永南镇的事情吧。”
何喆宇立即点头道:“是是,我这就让人把卷宗拿来。”
进了州府后,沈原殷等人翻看着卷宗,崔肆归厚着脸皮凑在沈原殷旁边一起看。
何喆宇卖惨道:“这事情我也才知道不久,我前段时间一直因病休假待在家里,没有管州府的事情,不知道永南镇和州府的人沆瀣一气,隐瞒不报。”
沈原殷皮笑肉不笑地看着何喆宇演戏,他早就命人把大皇子从京城寄过来的信截断,现在何喆宇根本不知道他马上乌纱帽不保了。
上一世派来的官员被收买,大皇子又动用了不少关系,才把何喆宇保下来。
推书 20234-10-10 : 我被醉酒的天降竹》:[近代现代] 《我被醉酒的天降竹马深夜敲门了》作者:中原逐鹿【完结】晋江VIP2025-10-07完结总书评数:1392 当前被收藏数:4238 营养液数:2969 文章积分:107,264,504  本书简介:【十万字小甜文】  舒词患上了很严重的口欲症,医生说最好找个亲近的人配合 .....